论文摘要
1774年至1783年,乾隆借着禁书运动的台风,掀起了文字狱的第二次高峰,也成为古代中国文字狱的顶峰。乾隆四十二年(1777)的王锡侯《字贯》案,便是乾隆用以促进禁书运动的一大杠杆。因为《字贯》案的特殊历史背景及其影响力,后人在研究清代文字狱时都必然要论及此案,而且大多依据的是档案文献等官方记录。然而,《字贯》案及当事人本身留给地方的记忆与官方的记载似有不同,这其中的内涵值得研究和深思。本文以官方对本案的记叙为事件背景,通过田野走访和地方资料的发掘,利用历史人类学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一历史事件,分析官方、史家和地方民众对这一历史事件的不同看法和记忆,从而在差异中寻找一种更为合理的解释以及背后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