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春伟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第三小学716200
【摘要】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兴趣,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课中设疑
【关键词】设疑方法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8)08-011-01
老师要讲好一节数学课,除了抓住教材的内容,还要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有意把一些教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色彩,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向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心理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状态,这样一节数学课就会上的有滋有味。
在教学课中设疑,能使学生的心理感到困惑,产生认识冲突,进行拨动孩子们的思维之弦,适时设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以疑诱思,以疑获知,如:在教2、3、5的倍数特征时,我同学生做游戏,让学生出数,我来判断是2的倍数呢,3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学生的兴趣一上来,都想考老师,接着我说了,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判断的吗?那这节课你可要用心听哟。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处于急于求知而又无法得的状态,正当学生为到底有何规律和特点而苦苦思索时,我看到火候差不多时,及时导课,并鼓励学生比一比、说一说,看谁能找到这个规律,这时学生的思维会专注这个问题会用心思考,在教学时,常常会因为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把学生带入一个数学仙境。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就设了一个疑:“同学们,你们见过汽车的轮子吗?那是什么图形?它为什么不做成正方形或三角形的呢?为什么圆的就行呢?”学生一听,马上议论起来,这样的设疑不但对学生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悬念,而且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这样学生找到结律和规律,印象深刻不易忘记。
作为老师在教学课中设疑要富有时代气息,而且要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情入手,我在讲“时、分、秒”的认识时,问学生“2008年奥运会在哪儿举行,你们知道刘翔100米障碍跑的时间吗?”从这里引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教学的兴趣,建立热爱体育运动的情感。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在课堂中要相信学生,大胆放手,大胆设疑,让学生积极参与,最大限度给学生自主学习机会,最大限度让学生发挥自主性和潜在的创造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老师在设疑时,尽量要做到语言简炼,具有启发性,教师“智慧的火花”会激起学生的莫大兴趣,这样也能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学课中,如果教师能合理的设疑,巧提问题,整个课会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主人和主体,教师会很轻松地解决教学问题。在教学中多补充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尝到应用知识的快乐,把课堂气氛推到高潮,极大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设疑时,要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地设疑,使学生对学习始终感到新鲜、有趣、可学。有疑是学生对知识“学而不厌”的需求,合理利用生活中的资料,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到自己每节课都有新发现,新收获和新进步,课堂上的设疑,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自觉的能力的探索问题的精神。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小,对新鲜事物容易产生好奇心的特点,喜欢刨根问底的心理,我在设疑时充分利用生活中“新、奇、特”之处设置县念,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探究新知的能力和思维活跃的能力,有时我在数学教学时,有意出一些错题,制造悬念,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我在讲身份证编码时,让学生观察身份证,说身份证中隐藏着许多秘密,看谁能发现这些数学秘密,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思维,助长了学生的兴趣。虽然这节课我设疑的门坎较低,但学生学习的兴趣仍然很浓厚。所以说,我们在设疑中要做到有松有弛,松紧适度,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从以上实例和教学经验,我发现设疑对教学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在今后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相关问题,多设一些悬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水平,使学生走出课本,走进生活,激活他们创造的思维,使学生多元化发展,让学生真正学到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需的数学,才是数学教学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