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中降解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的微生物菌群结构分析

活性污泥中降解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的微生物菌群结构分析

论文摘要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nEO)作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被广泛应用于造纸、纺织、橡胶塑料、洗衣粉和洗涤剂等行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其进入水体后的主要降解产物壬基酚属于内分泌干扰物,会干扰机体的生长、繁殖等生理机能。本研究利用A/O工艺活性污泥反应器降解NP10EO,评价A/O工艺对NP10EO的处理效果,并培养出对NP10EO具有降解能力的活性污泥。实验结果表明,在原水中逐步增加NP10EO浓度的这个过程中,活性污泥的性状会受到影响,但随着活性污泥对NP10EO的逐步适应,其状态将逐步改善,污泥性状也趋于稳定。NP10EO浓度的逐渐增大对各种水质指标也造成了影响,随着NP10EO浓度的增大,COD去除率有所下降,当NP10EO浓度逐步稳定之后,COD的去除率有所回升并趋于稳定。A/O工艺中驯化后的活性污泥经过100天左右的培养就可对NP10EO产生良好的去除效果,但是NP10EO浓度的大幅度变化会导致去除率的明显下降。利用A/O工艺处理NP10EO, NP10EO会发生最终生物降解,并在活性污泥吸附的共同作用下,对其降解产物也具有有良好的处理效果。本研究还通过以链式聚合酶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技术为主的一些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种群结构的进行了初步探索,旨在分子生物学的水平上对具有降解NP10EO能力的活性污泥样品中的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原水中NP10EO浓度增加,DGGE分析图谱中的谱带有所减少,但随着NP10EO浓度的稳定,两个反应池中活性污泥的菌群的相似性程度也逐渐增大,菌群结构相对稳定,最终得到了有利于降解NP10EO及其降解产物的微生物菌群;对NP10EO具有降解能力的活性污泥中的优势菌主要为Proteobacteria变形菌),其中β-Proteobacteria在降解NP10EO的过程中最具优势。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环境激素概述
  • 1.1.1 环境激素的危害
  • 1.1.2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nEO)
  • 1.2 活性污泥及其微生物群落对NPnEO的降解
  • 1.2.1 活性污泥法
  • 1.2.2 活性污泥指标
  • 1.2.3 活性污泥对NPnEO的降解
  • 1.3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 1.4 选题背景和研究内容
  • 第2章 NPnEO及其生物降解
  • 2.1 NPnEO的结构和性质
  • 2.2 NPnEO的初级生物降解
  • 2.3 NPnEO的最终生物降解
  • 2.4 NPnEO的生物降解途径
  • 2.5 降解NPnEO的微生物
  • 第3章 活性污泥的培养及其对NPnEO的降解
  • 3.1 实验装置与仪器
  • 3.1.1 实验装置
  • 3.1.2 实验主要仪器
  • 3.2 实验内容及步骤
  • 3.2.1 活性污泥培养
  • 3.2.2 NPnEO的降解
  • 3.3 实验检测项目及方法
  • 3.3.1 水质指标检测
  • 3.3.2 活性污泥状态的检测
  • 3.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3.4.1 活性污泥培养阶段
  • 3.4.2 NPnEO降解阶段
  • 第4章 降解NPnEO的活性污泥中优势菌群的检测
  • 4.1 实验中采用的16S rDNA分子生物学分析技术
  • 4.1.1 DNA的提取和纯化
  • 4.1.2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
  • 4.1.3 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技术
  • 4.1.4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
  • 4.1.5 PCR产物克隆技术
  • 4.1.6 DNA测序及微生物分类鉴定
  • 4.2 实验内容及技术路线
  • 4.3 实验材料与方法
  • 4.3.1 污泥样品的采集及预处理
  • 4.3.2 样品中DNA的粗提、检测与纯化
  • 4.3.3 PCR扩增
  • 4.3.4 DGGE分析
  • 4.3.5 16S rDNA片段的克隆
  • 4.3.6 测序及后续分析
  • 4.3.7 主要实验仪器
  • 4.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4.4.1 取样条件
  • 4.4.2 总DNA的提取与纯化
  • 4.4.3 PCR扩增结果
  • 4.4.4 DGGE分析结果
  • 4.4.5 部分优势菌群的16S rDNA片段测序结果及入库比对
  • 第5章 活性污泥中微生物菌群结构变化
  • 5.1 实验中应用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
  • 5.1.1 FISH技术的基本原理
  • 5.1.2 探针选择
  • 5.1.3 荧光染料
  • 5.1.4 显色和检测
  • 5.2 实验内容和技术路线
  • 5.3 实验材料与方法
  • 5.3.1 FISH实验方法
  • 5.3.2 FISH所用试剂
  • 5.3.3 FISH结果检测
  • 5.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5.4.1 样品的选取
  • 5.4.2 FISH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章 结论、讨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讨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人体微生物菌群与疾病关系[J]. 生命的化学 2020(04)
    • [2].有效微生物菌群技术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上海农业学报 2019(05)
    • [3].微生物菌群与银屑病关节炎相关性研究进展[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16)
    • [4].鸡消化道微生物菌群的组成及作用机理(续1)[J].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8(06)
    • [5].活性污泥中主要微生物菌群研究进展[J]. 中国环保产业 2014(04)
    • [6].利用有效微生物菌群控制蓝藻水华研究[J]. 环境工程学报 2010(01)
    • [7].鸡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建立发育、分布和生理学意义[J]. 微生物学报 2020(04)
    • [8].肠道菌群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新作用[J]. 重庆医学 2020(20)
    • [9].鸡消化道微生物菌群的组成及作用机理(续2)[J].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8(07)
    • [10].食品的水分活度与微生物菌群[J]. 肉类工业 2014(07)
    • [11].鸡消化道微生物菌群的组成及作用机理[J].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8(05)
    • [12].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微生物菌群情况检验结果分析[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5(11)
    • [13].活性污泥的主要微生物菌群及研究方法[J]. 工业水处理 2009(02)
    • [14].翼状胬肉患者眼表微生物菌群分析[J]. 国际眼科杂志 2019(11)
    • [15].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微生物菌群情况检验结果分析[J]. 贵州医药 2016(07)
    • [16].揭秘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J]. 中老年保健 2017(12)
    • [17].畜禽粪便好氧发酵优势菌群的分离及微生物菌群变化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 2013(04)
    • [18].动物微生物菌群基因组的研究方法[J]. 饲料研究 2013(12)
    • [19].抗生素对人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及新型抗感染方式展望[J].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8(08)
    • [20].酱香高温大曲微生物菌群演化规律研究[J]. 酿酒科技 2018(12)
    • [21].宿主遗传基因和微生物菌群联系的研究[J]. 饲料研究 2016(19)
    • [22].遏蓝菜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群演变规律及菌株分离鉴定[J].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3(19)
    • [23].有效微生物菌群在蛋鸡生产中的应用试验[J]. 畜牧兽医杂志 2012(04)
    • [24].微生物菌群发酵稻秸制备有机肥的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6(06)
    • [25].皮肤微生物菌群及皮肤健康关系研究进展[J]. 日用化学品科学 2019(01)
    • [26].浅谈高效复合微生物菌群在垃圾堆肥中的应用[J]. 生物化工 2019(05)
    • [27].大豆异黄酮对哺乳母猪生产性能、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粪便微生物菌群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 2015(09)
    • [28].有效微生物菌群在肉鸡养殖上的应用效果试验[J]. 畜牧兽医杂志 2012(04)
    • [29].仔猪不同发育阶段结肠微生物菌群特征分析[J]. 畜牧兽医学报 2019(09)
    • [30].国外资讯[J]. 中国食品学报 2018(05)

    标签:;  ;  ;  ;  

    活性污泥中降解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的微生物菌群结构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