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第一章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不同分离方法的比较目的:从血液中分离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是在细胞水平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功能的基础。根据目前国内外文献资料显示的常用中性粒细胞分离方法,选取四种,即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裂解红细胞法、Dextran作用下红细胞自然沉降法进行细胞纯度、回收率、存活率比较,旨在寻找一种简单、高效的中性粒细胞分离方法。方法:采取健康人外周静脉血,分别采用以上四种方法进行中性粒细胞分离,对分离纯化的中性粒细胞纯度、回收率、存活率进行比较。结果: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与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得到的细胞纯度均大于90%,两者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裂解红细胞法和Dextran作用下红细胞自然沉降法分离得到的细胞纯度略低于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和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P<0.05或P<0.01);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裂解红细胞法的回收率均高于Dextran作用下红细胞自然沉降法(P<0.01或P<0.05);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回收的中性粒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其它三组(P<0.01或P<0.05)。结论: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中性粒细胞,纯化程度好,回收率和细胞存活率高,是一种简单、高效的中性粒细胞分离方法,适于临床和科研中广泛应用。第二章AF-1对于内毒素诱导的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目的: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在肺内聚集是急性肺损伤(acutelung injury,ALI)发病的最初环节,中性粒细胞与肺血管内皮细胞粘附是炎症反应的最初现象,是其进一步移行入肺组织的基础。子宫珠蛋白(uteroglobin,UG)是一种多功能非类固醇类激素蛋白,具有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抑制肿瘤发生等作用。来源于子宫珠蛋白C末端第三个α螺旋的九肽Antiflammin-1(AF-1),也被证实具有强烈的抗炎作用。关于AF-1抗炎作用的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AF-1对于内毒素诱导的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及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检测中性粒细胞和内皮细胞子宫珠蛋白结合蛋白(Uteroglobin-binding protein,UGBP)的表达情况,通过应用制备的抗-UGBP抗体观察抗-UGBP抗体对AF-1粘附抑制及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还通过检测AF-1、抗-UGBP抗体对于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初步探讨AF-1产生抗炎作用的机制,为ALI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采取健康人外周静脉血分离纯化中性粒细胞,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12),分别应用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的AF-1预处理中性粒细胞和内皮细胞,观察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率的变化及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粘附分子表达的变化;通过应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RT-PCR一系列实验技术检测中性粒细胞和内皮细胞UGBP的表达情况;应用制备的抗-UGBP抗体预处理观察抗-UGBP多抗对AF-1粘附抑制及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进一步应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AF-1、抗-UGBP抗体对于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结果:1.应用AF-1(100μmol/L)分别预处理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15min~2h时可以明显抑制内毒素诱导的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与LPS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30min预处理抑制作用最明显,随着预处理时间延长,其粘附抑制效应均降低,预处理时间为4h时,其粘附抑制作用与LPS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不同浓度AF-1分别预处理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30min,研究发现AF-1 1μmol/L对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即产生抑制作用(P<0.05),随着AF-1浓度增高其粘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呈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发现AF-1可以抑制内毒素诱导的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CD11b和内皮细胞粘附分子CD54的表达,而AF-1本身对于静息状态下的中性粒细胞的CD11b和内皮细胞的CD54表达没有影响。2.免疫荧光、RT-PCR、流式细胞实验均证实在内皮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上均存在UGBP的表达,并且中性粒细胞的表达强于内皮细胞。3.粘附率测定及粘附分子表达测定结果显示抗-UGBP抗体预处理可以抑制AF-1的粘附抑制效应。4.进一步应用Western-Blot检测AF-1、抗-UGBP抗体对于P38/MAPK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AF-1可以明显下调内毒素诱导的内皮细胞P38/MAPK的磷酸化水平,抗-UGBP抗体可以抑制AF-1作用引起的下调效应。结论:1.AF-1可以抑制内毒素诱导的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及粘附分子表达,说明AF-1抗炎作用的产生与调节粘附分子的表达有关系。2.中性粒细胞和内皮细胞均有UGBP表达,以细胞膜表达最为强烈,细胞浆内也有少量表达,并且中性粒细胞UGBP的表达水平高于内皮细胞。3.抗-UGBP抗体预处理可以抑制AF-1对于粘附的抑制作用及粘附分子表达变化,说明AF-1的粘附抑制作用同UGBP密切相关。4.AF-1可以通过与UGBP结合调节细胞内P38/MAPK磷酸化水平而影响细胞内信号转导。因此我们认为AF-1通过结合细胞表面UGBP进而调节细胞内信号通路P38/MAPK的磷酸化水平而抑制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及粘附分子的表达,产生抗炎作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产磷脂酶菌株蜡样芽胞杆菌AF-1发酵条件的研究[J]. 中国酿造 2015(05)
- [2].一株盐湖芽孢杆菌AF-1的鉴定及其抗尖孢镰刀菌活性研究[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 [3].黑曲霉AF-1固态发酵生产生淀粉酶的条件优化[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2)
- [4].AF-1对内毒素诱导RAW264.7细胞IL-10表达的影响[J].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9(03)
- [5].LIMR参与了AF-1对A549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抑制作用[J]. 生理学报 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