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论文研究主题为“金融混业经营中利益冲突的法律规制”。本论文在介绍国外关于规制金融混业经营中利益冲突问题的一些成熟的经验和法律手段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种法律规制手段的作用和地位,进而对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现状进行检讨,最后结合中国实际就将来这方面的法律修订与完善提出自己的见解。本文的主要内容简要介绍如下:引言部分首先介绍本文的论题及研究动机、研究范围,并交代本文的研究方法及研究限制。第一章是本文的重要内容。本章对金融混业经营中利益冲突问题的现实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包括对我国的分析)。本章同时对金融混业利益冲突的概念、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第二章关注于规制利益冲突的理论基础,结合英美法上信义义务的存在所产生的启示分析了规制的必要性,并比较了解决利益冲突问题的几种主要规制手段。第三章探讨了规制利益冲突的民事规则,主要包括英美法及大陆法中规制利益冲突的一般性民事规则(以英美法下信义义务概念中的利益冲突规则为重点),以及规制特殊类型的利益冲突滥用行为的民事责任制度,最后总结这些规则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第四章分析了规制利益冲突的行政监管措施,主要是防火墙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最后总结这些制度的作用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第五章介绍了规制金融混业利益冲突自律机制的中国墙制度在国外的发展及其具体内容,并总结了其作用及对我国的启示。第六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本章分析了以法律方式规制我国金融混业经营中利益冲突的意义及必要性,并分析了需要考虑的特殊国情及相关对策。最后本章检讨了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在规制金融行业利益冲突方面的现状,并就完善相关法律措施的具体内容提出建议。本文的结论部分阐明了作者对于如何综合运用各种法律手段规制金融混业中利益冲突问题的观点。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金融混业经营需量力而行[J]. 金融博览 2015(04)
- [2].金融支持能源行业供给侧改革效率分析及金融混业经营的探讨——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为例[J]. 北京金融评论 2016(04)
- [3].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混业经营探析[J]. 时代金融 2013(36)
- [4].金融混业经营下保险业的发展策略[J]. 大众商务 2009(14)
- [5].从宏观视角谈我国金融稳定协调机制的构建[J]. 全球化 2012(Z1)
- [6].从最严银保新规看寿险转型——对话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孟兴国[J]. 当代金融家 2014(06)
- [7].国内金融混业经营刚刚起步——访社科院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J]. 金融博览 2015(04)
- [8].金融混业经营:基于能力理论的动因分析[J]. 现代管理科学 2014(04)
- [9].平深恋成就平安模式 试探中国金融混业经营[J]. 华南金融电脑 2010(09)
- [10].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前景[J]. 中国城市经济 2010(10)
- [11].对我国实现金融混业经营的思考[J]. 消费导刊 2009(02)
- [12].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监管问题研究[J]. 特区经济 2009(03)
- [13].基于金融混业经营视角重新审视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J]. 商场现代化 2009(24)
- [14].德国金融混业经营之路[J]. 西部金融 2008(08)
- [15].评《金融混业经营与中国金融业的选择》[J]. 学理论 2008(08)
- [16].美国金融混业经营及监管[J]. 产权导刊 2008(09)
- [17].金融混业经营大势所趋[J]. 中国经济周刊 2015(26)
- [18].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路径探讨——以平安并购深发展为例[J]. 法制与经济(上旬) 2013(12)
- [19].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现状及相关问题探析[J]. 现代经济信息 2013(16)
- [20].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监管的启示[J]. 北方经济 2011(11)
- [21].金融混业经营研究[J]. 中国国情国力 2010(11)
- [22].论中国金融混业经营之路[J]. 东方企业文化 2010(18)
- [23].金融混业经营以及我国选择模式的法律规制[J].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2008(03)
- [24].论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模式选择及法律建构[J]. 法制与社会 2008(22)
- [25].德国金融混业经营及其监管[J].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 2008(04)
- [26].德国金融混业经营及其监管[J]. 武汉金融 2008(10)
- [27].金融混业经营本系“自然现象”[J]. 金融博览(财富) 2015(07)
- [28].金融混业经营的技术支持[J]. 金融电子化 2010(03)
- [29].金融混业经营的利弊分析与风险控制[J]. 铜仁学院学报 2009(03)
- [30].我国金融混业经营过渡时期的特殊风险分析[J]. 金融与经济 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