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目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在可视情况下行大血管取栓术,在发现症状后八小时内取栓常可通过血流再通提高患者预后。然而35.8%到46.7%的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其中有症状的患者占到6.7%-9.9%。尽管知道缺血的时间与梗死后出血转化有直接关系,但是再灌注本身及其更多发病机制与梗死后出血转化的关系的研究并不明确。Aigang Lu[4]等研究表明再灌注损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激活进一步引起基底膜的破坏是再灌注引起神经损伤的重要因素。因此进一步从缺血时间和再灌注角度进行梗死后出血转化发病机制研究可以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梗死后出血转化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通过观察大鼠持续性脑梗死与脑缺血-再灌注及不同缺血时间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TNF-α水平,SOD活力和MOD含量,来进一步探讨缺血和再灌注的损伤机制,从而明确出血性转化的发病机理,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开辟道路。方法:将健康雄性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持续脑梗死组。其中缺血-再灌注组根据缺血时间不同分为缺血3h灌注24h,缺血6h灌注24h,缺血12h灌注24h,缺血24h灌注24h,缺血48h灌注24h,共5个亚组。对应脑梗死组和假手术组27h,30h,36h,48h,72h,5个亚组。每个亚组12只老鼠。将大鼠用线栓法制成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缺血再灌注组在个相应缺血时间点将线栓拔出造成缺血再灌注,假手术组手术过程同脑梗死组,但未置入栓线。分别于术后2h进行模型成功评价,并于术后相应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障碍评分;用比色法测定手术后不同时点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进行氯化—2.3.5.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发生出血转化的脑组织;用光镜观察手术后不同时点脑组织病理改变;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和持续脑梗死组各时点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假手术组相应时点神经功能评分(P<0.05);缺血3h灌注24h与对应脑梗死27h组比较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升高(P<0.05);缺血12h灌注24h,缺血24h灌注24h,缺血48h灌注24h与对应持续脑梗死36h,48h,72h比较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缺血6h灌注24h与对应时间点持续脑梗死30h比较神经功能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缺血-再灌注组组内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神经功能评分逐渐降低,在缺血48h达到最低。大鼠脑组织TTC染色,正常脑组织呈红色,梗死灶呈白色,发生出血转化的脑组织在白色梗死部位有不同程度红色,缺血12h灌注24h,缺血24h灌注24h,缺血48h灌注48h大鼠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转化发生。缺血-再灌注组和持续脑梗死组各时点SOD活力显著低于假手术组相应时点SOD活力,(P<0.05);缺血3h灌注24h SOD活力明显高于脑梗死27h组SOD活力(P<0.05), MDA, TNF-α水平和MMP-9水平则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相应时(P<0.05):缺血12h灌注24h,缺血24h灌注24h,缺血48h灌注24h SOD活力较脑梗死36h,48h,72h组明显降低,MDA, TNF-α水平和MMP-9水平则相反;缺血6h灌注24h与持续脑梗死30h比较SOD活力,MDA, TNF-α水平和MMP-9水平无明显差异。MMP-9表达与神经功能评分和SOD活力呈明显负相关(r>-1,P<0.05), MMP-9表达与MDA, TNF-α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1,P<0.05)。光镜显示假手术组脑组织结构未见明显病理改变,脑缺血-再灌注组神经细胞显著坏死,细胞水肿明显,胶质细胞弥漫增生,持续性脑梗死组有不同程度神经细胞坏死,细胞水肿以及胶质细胞弥漫增生。结论:脑梗死后3h内血流再通神经功能评分明显提高,6h以后尤其12h以后血流再通将加重神经功能缺损;在缺血再灌注组组内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神经功能评分逐渐降低,缺血48h降至最低。MMP-9以负性因素参与再灌注损伤和出血性转化,与之相关的SOD, MDA, TNF-α水平则间接加重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出血性转化发病。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脑梗死后出血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12)
- [2].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患者的护理[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9(S7)
- [3].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病因研究进展[J].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8(06)
- [4].脑梗死患者脑梗死后出血的多种因素研究进展[J]. 中外医学研究 2014(29)
- [5].脑梗死后出血转化与脂代谢异常相关性研究[J]. 河北医学 2013(06)
- [6].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出血34例[J]. 辽宁中医杂志 2012(11)
- [7].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和梗死后出血的影响[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9(02)
- [8].脑梗死后出血相关因素的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08(16)
- [9].脑梗死后出血转化不同亚型与预后关系的系统评价[J]. 中国卒中杂志 2015(10)
- [10].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对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的诊断价值比较[J]. 中国医药导刊 2014(03)
- [11].脑梗死后出血性转换与基质金属蛋白酶[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8(10)
- [12].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 2017(29)
- [13].脑梗死后出血转化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 2012(30)
- [14].脑梗死后出血转化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10)
- [15].心源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换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0(33)
- [16].大面积脑梗死合并梗死后出血临床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 2012(06)
- [17].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对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的诊断价值比较[J]. 淮海医药 2016(05)
- [18].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探讨[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7(05)
- [19].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多模态影像学预测分析[J]. 磁共振成像 2019(12)
- [20].同型半胱氨酸相关酶基因多态性与出血性脑梗死相关性分析[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09)
- [21].横窦及乙状窦闭塞合并大面积梗死后出血1例[J]. 安徽医药 2018(11)
- [22].脑梗死后出血转换9例及文献复习[J]. 疑难病杂志 2009(04)
- [23].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和血小板关系的研究[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02)
- [24].磁敏感加权成像对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诊断价值[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6(S1)
- [25].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及其亚型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05)
- [26].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之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6(01)
- [27].影像学检查对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的诊断价值[J]. 医疗装备 2015(18)
- [28].MRI用于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的临床应用价值[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21)
- [29].MRI用于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的临床应用价值[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21)
- [30].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六个月自然转归情况观察[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04)
标签:脑缺血论文; 再灌注损伤论文; 梗死后出血性转化论文; 基质金属蛋白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