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蹦乱跳"教语文

(广安市邻水县合流职业技术学校四川广安638500)

【摘要】"活"指语文教学内容,"蹦"指语文授课方式,"乱"指语文教学方法,"跳"指语文教学结果。

【关键词】方法活蹦乱跳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7)06-030-02

谈到语文教学的体会,真是一言难尽。像我这样教了多年语文的老师都无法用词语准确形容出其中的滋味:酸甜苦辣显得肤浅,五味杂陈觉得苍白。但为了工作,我还是在寻找语文教学的方法多努力。从教以来,有好的语文教学方法,我都学,都用。可有的方法和我们学生实际有差距,有些方法我用起来不顺手,我就逐渐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方法。归纳起来,就是"活蹦乱跳"教语文。这里的"活蹦乱跳"不能算一个词,要把它拆开。"活"指语文教学内容,"蹦"指语文授课方式,"乱"指语文教学方法,"跳"指语文教学结果。下面我就从这四个方面谈谈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做法。

首先,在"活"字上下功夫

"活"指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包罗万象,灵活多变。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是最厚重的,承载五千年文明的汉语是最难学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语文老师是最难做的。曾经有位记者采访精通37国语言文字的世界级翻译大师时问道:"大师先生,您精通那么多种语言,哪种语言最有魅力?"那位大师脱口而出"汉语"。记者又问:"大师先生,那哪种语言最难学呢?"大师不假思索的回答"汉语"。我们的老祖先学汉语,衣食住行有人伺候,沉重的书箱有人背,虽十年寒窗成就显著者也凤毛麟角。现在的孩子,十二年的学习时间,要学的东西何其多,语文又是所有学科中花时最多、收效最微的学科。在分数决定命运的指挥棒面前,有多少人会费力巴萨去学习语文呢?有哪个学校开语文补习班呢?鉴于此,我只能变着戏法利用课堂45分钟,尽量让学生多感受语文的魅力:引导他们在吃饭聊天中用语文,在嬉戏打闹中学语文,在运动娱乐中悟语文,在失败或成功之时分享受享受语文,陶冶陶冶性情。古往今来,还没有谁敢说他能把汉语言文字应用自如;时至今朝,更没有谁会说他与汉字毫无瓜葛。在日趋全球化的今天,汉语特别重要,教语文的老师任重道远。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以课本为依托,尽量给学生多讲与课本知识有关的各种知识。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格言谚语、俗语俚语、典型事例、逸闻趣事,顺手拈来跟课本扯上关系;当今世界的国家大事、国际竞争、大国博弈、经济建设,拐弯抹角跟课本扯上关系;学生生活的师生情宜、口角纠纷、家校矛盾、兴趣爱好,扬长避短跟课本扯上关系,尽量在45分钟内教学生把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用现实中活生生的事例理解课本中经典的文段,感受作者是如何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述出来的。特别是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古诗中凝练的经典诗句,议论文中精辟的道理阐述,这些都让学生记牢,生活中时时对照,写作时处处化用。让"活"在生活或学习中处处体现。

其次,在"蹦"字上整诱惑

"蹦"指语文课堂授课使用肢体语言,花样百出。

"手舞足蹈"这个成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个成语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这样记载的:"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此章孟子以孝悌来解说"仁、义、礼、智、乐"之意。"仁、义、礼、智、乐"有许多外在、僵化的条条框框,这些条条框框孟子认为可以被运动所内化、所同化,如同静止的自行车不能保持左右平衡,而运动的自行车不会摔倒一样,这即是外在的规定性被运动所内化的表现。"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是指不守规矩而不越规矩的境界。"手舞足蹈"这个成语由此诞生,意思是"双手挥舞,双脚跳动",用以比喻兴高采烈或得意忘形的样子。在语文课上,常常会遇到无以言表的情景,此时,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不仅仅手足用之,面部表情用之,弯腰弓背用之,点头哈腰有之,盘腿打坐用之,极目远眺有之,如此等等,只要能够有助于学生理解,所有肢体语言,尽情使用。肢体语言可观可感,新颖别致,化抽象为形象,对学生的诱惑确实很大。比如,为了让学生理解杜甫的诗句"浑欲不胜簪",我让一女生解下自己的头发,挽成古代发髻状,用学生的铅笔做簪子别发髻,手一松,头发就散了。学生们有人笑,表情告诉我:他们懂了。但我觉得这还不够,因为这首诗表达的是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所以我顺便把韩国总统朴槿惠送看守所时,剪去总统标志性头发,留着犯人头发的样子展示给学生们看,让他们明白:一个国家只有政治独立才能自己当家作主,一个人只有人格独立才不任人摆布。课上完了,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古诗的欣赏,还懂得了爱国、爱人、爱己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学生的情操得到了陶冶。"文以载道"的社会功用就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可是,语文的社会功用在语文卷子中不怎么考,离开卷子却处处在考;语文的社会功用在语文的分数中没有体现,离开分数又处处在体现。这就是无可奈何的语文哟!唯其语文如此无奈,语文教师更应让其课堂生动、形象、可感,才不至于让学生感觉课堂寡然无味,恹恹欲睡;才不至于让学生学习语文学之无味,弃之可惜;才不至于老师教学语文淘神费力,收效甚微。所以,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常常不遵守既定的教学规矩又不逾越固有的教学规律,只求把课上得学生喜欢而有所收获就可以了。

第三、在"乱"字中找方法

"乱"指语文课堂教学过程见风使舵,随机应变。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现在人们提倡的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事先根据学科特点预设的教法,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教案,只能作为备案,走进课堂,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每个个体在老师的引领下,都可能迸发出生命的火花,课堂上随时出现新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浇灭学生思想的火花,又不能套用固有的教学方法,还要驾驭好课堂,把学生思想的火花引领到你事先预设的教学要求上来。鉴于此,老师就必须调动自己的经验和阅历,根据具体情况,迅速调整教学方法,找出切合实际的最恰当的方法,完成教学目标。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常常不能按照套路教学。因为现在的信息量大,学生的知识面广,思维活跃,这就要求语文课堂容量要大,语文老师知识面要广,语文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课堂上,老师稍不注意就会被学生牵着鼻子走,完不成教学内容。我刚接手13级二班时,第一节课班上的学生生就以自己良好的口才争着与我抢话头,问一些无关痛痒的话题,一人提问,多人帮腔,众人哄抬,大有局面不可收拾的地步。他们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当时,我是瞪着眼默默地注视着找茬同学,足足有五分钟之久教室才安静。安静后我还等了两三分钟才讲课。讲的内容也不是本节课的既定内容,而是讲做人的道理,讲学生的职责和本分,讲学习的目的和要求。第一课就写了一个标题在黑板上,其他的内容都没有完成。这样的课,一点也不符合备课的要求,可是,这一节课又必须这样上。学生的思想没有解决问题,你教他什么知识都是空教。因为他们根本不听,也根本不学,还捣乱,致使想学的同学也学不下去。虽然这第一节课没有教什么知识,但接下来的课上起来就很顺手,中途免不了有学生接话茬,只要我用眼神暗示他,他自己就会打住话头,不好意思再开口。由此,我得出一个想法:教育学生,走进学生的心里,净化学生的灵魂,陶冶学生的情操,修正学生的品行,比传授知识重要得多。学生的思想想通了,自觉学习,所取得的效果,更不亚于老师教十遍的效果。

第四、在"跳"字里展前景

"跳"指语文教学的最终结果--跳一跳,摘到桃。

语文博大精深,汉语魅力无穷。学汉语,必须首先要认识汉字。汉字好认,易学。从来没有说过中国话的外国人,花三年时间,就可以认识3000~5000个常用的汉字。他们认了字,可他们绝对不会用字。没有人能够说他把汉语言文字用得得心应手,除非他自诩。汉字的应用,就是我们说的写作文。谁能够说他把文章写得非常好?没人敢说。说到写文章,古人推崇"文以言志"、"文以载道"、"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文以言志"指文章是用来表明自己的理想,追求和志向的;"文以载道"指文章是用来承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以影响他人;"独抒性灵"指文章还用来抒写自己内心深处独一无二的感悟;"不拘格套"指人们在写文章时,只要能够"言志"、"载道"、"抒情",用什么形式都可以。要使学生经常保持学习语文的热情,唯有用写作文这种催化剂才能效果显著。作文时,学生用自己的手写自己的心里话,老师适时批阅,多表扬闪光点,委婉指出不足,恰当指明改进方式,有时老师也可以为他大幅修改。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永远高涨。现实生活丰富多彩,写作素材源源不断。信手拈来的国际国内大事,俯首即是的家庭校园小事,都能够使学生作文内容花样百出,生动活泼。就拿这次军训汇演来说,军训一结束,我就让同学们就军训写作文。初三观看军训表演的同学作文中充满了羡慕,高一参加军训表演的同学作文中溢出来满满的自豪。当然,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教学生借课文的写法,把课本知识和课外资料巧妙的用到自己作文中去。让学生明白:学就是为了用。学生能够得心应手地写作文,还愁他们对语文没有兴趣吗?

这种学用结合的方式确实有效。我教的学生考试的时候,作文得分率是较高的。去年期末考试初一语文能够考片区第二名,就是二班的同学作文也写得好,得分率高,两个班50分的作文,平均得分44.6分,语文总分哪能不高呢?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受多种因数影响。我认为,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能够提高学生的成绩,陶冶学生的情操,就能达到目的。但和蹦乱跳教语文是我最推崇的方法。

标签:;  ;  ;  

"活蹦乱跳"教语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