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亚区域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及其前景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龙远朋,敖翔[1](2014)在《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东亚货币一体化可行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区域货币一体化作为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成部分,正在不断的得到推进,因而产生了指导货币合作实践的相关理论。目前,比较完善的用于解释国际货币合作的两大主要理论体系分别是最优货币区理论与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本文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从两个维度对建立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一是从建立最优货币区的条件出发,基于生产要素流动、经济开放度、产品多样化程度、通货膨胀率相似性、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似性以及国际金融高度一体化程度这六个判断标准,探讨了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二是从欧洲货币一体化的现实缺陷出发,引出了人们对建立最优货币区理论的质疑。最后,通过对这两个维度的分析得出结论:东亚国家或地区目前还不适合建立区域内最高形式的货币联盟—东亚货币一体化。
刘亮[2](2013)在《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作为经济全球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金融全球化、特别是国际货币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领域研究探讨的热点问题。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出现以后,东亚各国进行了深刻反思,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努力探索如何通过加强区域货币金融合作以达到防范金融危机、稳定经济发展之目的。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东亚货币合作作为区域性货币体系的构建安排,对于改革现有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提升区域性货币(日元、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以及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具有更新、更深层次的意义。在此背景下,提出、分析并解决东亚货币合作的以下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是考察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现状、分析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阶段、层次及深化货币合作的动因等;二是分析东亚进入深层次货币合作所需的条件,并考察东亚现已具备的基础和存在的障碍;三是根据东亚货币合作的背景和条件,分析东亚货币合作的路径与前景。本文立足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结合2008年后各国热议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在参考国际货币合作相关理论与实践以及分析东亚现有的经济条件和已有的合作安排的基础上,东亚地区进行深层次货币合作的动因、条件、障碍,研究东亚进行汇率机制协调等深层次货币合作的路径,并简要阐述中国在东亚货币合作中应发挥的作用和担任的角色。本文认为:“清迈倡议”的提出,东亚区域各国、各层次对话机制的成立、亚洲债券基金的建立,是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得到的代表性成果。但在短中期内,东亚地区难以实现区域内单一货币流通的构想。东亚货币合作现阶段的主要方向是构建区域“货币锚”(anchor),建立区域内汇率协调机制。东亚地区进行有效的汇率协调需注意以下问题:东亚货币合作的经济基础和外围条件;区域内各经济体在国家战略和合作意识方面的分歧,尤其是中日在货币合作策略、货币合作范围上的不同界定;东亚短时期内仍难以摆脱对美元的依赖。由于受到东亚各经济体经济发展水平落差较大、贸易开放度各异、经济周期并非完全同步等内外部因素的影响,深层次的东亚货币合作可通过由次区域到全区域的方式逐步展开。短期内,在次区域内部,以初步汇率合作为核心进行区域汇率机制协调、实现低层次的经济政策磋商;长期内,构建汇率稳定机制,深入推进区域内货币合作,实现汇率制度、经济政策的深度协调。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提出论文要研究的基本问题,阐明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对东亚货币合作的动因、条件、路径等东亚货币合作的关键问题进行文献梳理和综述。对东亚货币合作所涉及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指出货币合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货币合作主要是汇率合作机制,广义的货币合作还包括微观金融领域的货币政策制定、金融市场中的货币政策传导等,本文对这几种合作都有所涉及,但着力于研究汇率机制层面上的货币合作。同时,第一章还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及尚待解决的问题。第二章对国际货币合作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梳理。在国际货币合作的理论部分,重点回顾两种理论基础:一是金融危机与东亚货币合作。主要包括金融危机理论和金融危机与东亚货币合作关系理论。后者作为研究重点,主要讨论金融危机与东亚货币合作的相互推动关系。二是最优货币区理论与东亚货币合作。作为研究区域货币合作的基础理论,最优货币区(OCA)理论贯穿于本文研究过程。国际货币合作实践部分主要讨论国际货币合作历史中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历史经验为研究货币合作提供了规律性思路,而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作为最为成功的货币合作实践为研究东亚货币合作提供了实践经验。在国际货币合作的实践部分,加入关于拉美国家美元化的分析,主要目的在于:东亚地区目前尚无法摆脱在国际贸易、投资等领域对美元的依赖,研究拉美国家美元化的原因有助于理清东亚货币合作过程中美元作用与拉美国家的差异;研究拉美国家美元化的成本和收益以及拉美国家的去美元化倾向,有助于在区域货币合作研究中正确考量美元在区域货币篮子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章对东亚货币合作的现状和动因进行分析。现有的东亚货币合作主要集中于第一阶段的危机救助和监督领域,对于第二阶段的汇率机制协调和第三阶段的货币同盟建设则鲜有涉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出现了“清迈倡议”(CMI)、东盟监督机制(ASP)等区域性监督救助机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亚洲债券基金、共同外汇储备库等机制性救助载体。对于汇率合作,目前东亚地区只在信息协调与监控、储备库资源协调等方面有所进展,实质意义上的汇率合作尚无明显进展。在货币合作的动因方面,从现实和理论两方面进行了分析。现实动因主要包括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IMF救助缺位导致金融危机迅速扩散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投资等)的发展推动东亚货币合作,欧元区的成功实践对东亚地区的示范意义,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也是推动东亚货币合作的动力之一。理论动因方面,本文阐述了货币合作的金融稳定效应、经济增长效应、收益成本分析,并指出进行货币合作对区域的收益大于丧失铸币税、货币政策独立性等成本。第四章对东亚货币合作的条件和基础进行了OCA分析,并考察了美国、日本、中国、东盟等区域战略利益主体在东亚货币合作中持不同态度的战略考虑。区域内生产要素流动性方面,本文认为东亚地区劳动力流动水平已有较大提高,但主要靠产业发展推动,而非自发的市场行为,劳动力流动占比尚未达到欧元区成立时的水平;资本流动性不高,区域内开放度各异。在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上,从股票市值占比、固定资本形成、债券市值等指标来看,东亚地区资本市场已趋于对称,但各经济体内部金融市场规模和发展速度仍有较大差异。在贸易一体化程度上来看,东亚国家整体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高于欧元区成立之前各国的水平。但区域间对外贸易依存度差异较大,客观上要求各国加强汇率稳定协调,以便适应一体化发展要求。在宏观经济结构和相似性方面,东亚各国在经济增速和经济周期上表现出越来越高的同步性,但区域内各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仍有较大差异,且各国宏观经济指标并不收敛(convergency).在各国博弈方面,日本试图推动东亚货币合作建立日元为基础的亚洲共同货币,美国则出于维护其在东南亚地区的军事战略部署和地缘政治考虑,一直反对东亚地区内部进行各种形式的“排它性”合作,希望以“亚太地区”范围进行合作。中国正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以适应国内企业对外贸易、投资对汇率稳定的需求,但现阶段中国的主要任务仍是立足区域,发展国内经济,加强与区域内各国的经贸联系,并未对货币合作表现出极高的热情。东盟各国与日本仍存在历史芥蒂、与中国有领土争端,并不希望两国成为区域货币合作的主导,然而又存在着通过东亚货币合作提高危机救助和防范能力的现实诉求,因此,东盟实施“模糊表态”战略,引入美国、日本、中国等主要战略利益主体,企图在各国战略博弈中制衡各国,实现自己主导的区域合作。各国之间不同的利益诉求也成为东亚货币合作在短期内难有突破性进展的重要障碍之一。第五章从实践角度,提出东亚区域金融合作的具体途径。东亚区域金融合作首要目标是完善东亚信息共享和援助机制,中期建立东亚汇率稳定机制,长期建立共同货币区。东亚地区已在信息共享和危机援助方面有所进展,近期应逐步加强和完善。本文重点讨论东亚货币合作中汇率协调机制的构建。汇率制度选择取决于各国经济规模、对外依存度、产品和出口结构等因素。东亚目前各国汇率制度不尽相同,要进行汇率机制协调,首先应选择合适的“锚”。东亚地区并不具备拉美国家90年代时进行美元化的经济与政治基础,美元作为东亚进行货币合作的唯一货币锚并不现实。日元走弱、人民币尚未区域化、国际化,也无法承担货币锚角色。本文认为,东亚地区可以采用SDR+货币篮子作为名义锚,并通过逐步降低货币篮子中美元、欧元的比重,最终实现SDR+区域内货币(人民币、韩元、日元等)为主体的货币篮子。东亚进行汇率协调可分五步进行:第一步建立汇率制度、汇率波动的政策对话;第二步通过各国货币对美元有更大的弹性实现汇率制度的正式协调;第三步采取正式但是松散的汇率政策协调;第四步和第五步实现正式、强化的汇率政策协调。第六章阐述中国在东亚货币合作中的定位与策略。从中国视角来看,在比较中日货币竞争力与中国与东亚国家的经济联系的基础上,阐明我国参与东亚区域金融合作的基本原则和定位。并在对中国参与东亚货币合作的现状进行评析的基础上,给出中国推动东亚地区货币合作的政策建议。目前中国应该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专注于在经济领域加强与东南亚各国的经贸往来。长此以往,经济利益将会克服政治紧张情绪,将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彼时随着经济实力增长、战略目标转移,加快深入东亚货币合作便可水到渠成。
朱尊尊[3](2011)在《东亚货币一体化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迅速的时代背景下,各国尤其是新兴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机制尚不健全、金融市场较为脆弱。加之日益深化的开放趋势,使得金融危机一旦出现就会迅速传导、波及到所有国家,因此,一国已根本无法独自面对大规模的经济冲击和金融风险。东亚地区各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联系日益紧密,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比较顺利,在此基础上加快东亚货币一体化的进程既是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所在,也是政治经济合作的必然要求。本文以最优货币区理论和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解释货币合作的相关理论为理论依据,对东亚货币一体化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欧元区与拉美地区美元化的实践回顾,进一步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带来有益的启示。最后通过对中国在东亚货币一体化进程中的现实状况、地位和作用等的研究,提出了中国参加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应对策略。全文结构如下:第一章,绪论。介绍了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等,并指出了论文的创新与不足。通过对本文论述总体上的描述,为论文的展开提供了铺垫。第二章,货币一体化的一般分析。通过对基本概念的界定,以及对货币一体化主要形式和影响因素的描述,为后文叙述中提到的相关问题作必要的解释。第三章,区域货币一体化相关理论述评。较为全面并详细地阐述并评析了最优货币区理论和政治经济学视角下解释货币合作的相关理论,为后文对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分析打下理论基础。第四章,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通过对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内因和外因的分析得出东亚货币一体化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对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得出其可操作性。第五章,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基础条件与影响因素分析。用最优货币区理论的相关标准对东亚货币一体化的条件进行了分析,并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对东亚货币一体化的有利因素和瓶颈与障碍进行了辨析。得出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必然性和可能遇到的问题。第六章,东亚货币一体化的缘起及进展。对东亚地区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区域内的现实基础进行了总结,并阐述了东亚货币一体化从开始到现在的进展情况,为其进一步的发展趋势预测做好铺垫。第七章,对欧、美区域货币一体化的经验借鉴。通过对欧元区和拉美国家美元化实现过程的回顾,分析二者的优点和缺欠,并以此为为借鉴,为东亚货币一体化提供有益的启示,第八章,东亚货币一体化的模式与发展路径的选择。通过对现有或可能的多种模式的分析,得出了东亚适合的发展模式,并以该模式的基础,探讨了东亚货币一体化可能的发展路径选择。第九章,中国在东亚货币一体化进程中的地位及战略选择。对中国参与东亚货币合作的必要性、地位、作用和面临的障碍等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中国参与东亚货币合作的战略对策。第十章,结论。在对全文脉络梳理的基础上得出了论文的结论、值得参考的启示与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论文阐述了用来解释区域货币一体化进程的最优货币区理论和政治经济学相关理论,并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东亚地区货币一体化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基础条件等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东亚参与货币一体化的模式与路径选择;论文还从实践角度总结回顾了欧元区与拉美地区美元化的历史与现状,并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得出启示:第一,东亚货币一体化需以东亚经济一体化为物质基础。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发展离不开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推动,因为没有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崛起,货币一体化无从谈起。第二,在东亚货币一体化的进程中,各个成员的政治意愿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决定力量。第三,超越国家的金融机构以及协商后统一的货币政策是货币一体化的重要保证。第四,核心国家的主导作用是东亚货币一体化顺利进行的强大助推。第五,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合作模式应选择多重货币联盟模式,并逐步建立区域内危机解救机构、东亚汇率联动机制,最终实现东亚单一货币区的目标。最后对东亚货币一体化合作模式下中国的战略选择给出了政策性的建议:指出我国在积极应对东亚地区的经济和货币合作的同时,也应从自身出发,加强国内经济建设,实行金融市场改革,以更加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更为健全的市场经济体系迎接东亚货币一体化带来的挑战。
陈正昌[4](2012)在《东亚货币一体化可行性分析及其路径选择》文中研究指明东亚地区在世界经济中占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被认为是世界上三大经济区之一,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也在不同的层面上得以迅速开展。但是,与世界其他经济区相比,东亚地区的货币领域合作却一直被学术界、国际经济组织和各国政府所忽视,进展较为缓慢。近十年来,由于东亚各经济体相互之间经贸关系的迅猛发展、对地区金融稳定意识的不断加强再加上欧元区成功的示范效应,直接触动了东亚货币合作的引擎,促使东亚货币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东亚各国各地区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到东亚货币合作这一问题。正是在此背景之下,本文首先通过论述东亚货币合作的背景、进程和现状,给出了东亚在目前基础上有必要加强进一步合作的理由;之后为了使研究结论更具科学性和参考价值,本文对最优货币区传统理论标准体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改进,并结合其他相关理论对欧元区和东亚进行实证分析,总结了欧元区的实践经验,详细分析了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然后将欧元区的实践经验与东亚货币合作的可行性分析结论相结合,识别出了东亚区内较为符合理论标准的次区域,并针对东亚货币一体化的路径选择就不同时期分别进行了具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的阐述;最后以符合本国和地区的共同利益为出发点,探讨了中国在东亚货币一体化进程中可以发挥的积极作用。
张彬[5](2011)在《基于OCA理论的东亚货币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发展,域货币联盟已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在欧元的成功运行以及近年国际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特别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唤起了东亚各国对东亚货币合作的极大关注。当前,国际金融领域风波迭起,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势在必行。本文从最优货币区理论出发,对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并对此提出建议。从研究结果看,东亚目前尚不能完全满足最优货币区的标准,但共同利益原则将使东亚货币合作的趋势不可逆转。
胡月欣[6](2011)在《东亚货币合作的可行性及模式选择研究 ——基于金融危机的视角》文中指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和全球金融业带来沉重的打击。这次金融危机对东亚国家带来巨大的影响:美国经济的加速下滑,使得美国对东亚国家进口减少,各国持有的美元资产储备贬值,一些国家的股市出现大幅波动等等。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东亚区域国家遭受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又一次打击。至此,东亚区域各国进行货币合作的意识进一步加强,加快东亚货币合作的步伐也已成为东亚国家的普遍共识。在此次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应用最优货币区理论,对东亚货币合作可行性和模式选择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金融危机背景下加强东亚货币合作的迫切性,指出加强东亚货币合作是削弱美元本位的需要,是维护东亚区域经济安全的关键,也是后金融危机时期的现实选择。然而,目前深化东亚货币合作面临着很多困难。东亚区域国家的政治体制、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以及历史发展等各不相同,东亚货币合作机制不完善,东亚区域缺乏领导核心以及合作进程中充斥着外界阻力等原因都阻碍着东亚货币合作的进展。本文应用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单一标准研究了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探讨了最优货币区的“欧元模式”、“美元模式”以及“多重货币联盟模式”及其在东亚货币合作中的适用性,得出“多重货币联盟模式”更适合东亚货币合作的结论。本文还指出,要通过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和加强中国与东亚区域国家的经济合作和政治往来等措施,积极发挥中国在东亚货币合作中的推动作用。本文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研究东亚货币合作的可行性及模式选择,主要创新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东亚货币合作今后的选择模式上,本文分析了已有的“欧元模式”和“美元模式”以及还未发展成熟的“多重货币联盟模式”,并分别分析了其在东亚区域货币合作方面的适用性,得出了“多重货币联盟”模式更加适合东亚货币合作自身发展的结论;二是本文是基于金融危机的视角,利用最优货币区理论,在此次金融危机这一新背景下对东亚货币合作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了后金融危机时期东亚货币合作的模式选择,得出了东亚最优货币区的实现途径,具有较新的研究视角。
吕妍[7](2011)在《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经济基础及进程研究》文中提出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使各国、各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但同时对消除货币汇率变动、加强货币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推进区域货币合作、创立区域货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矛盾,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变革趋势。此外,1997年和2008年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让人们更加认识到加强地区间经济金融合作,共同防范和应对危机的重要性。基于上述背景,东亚货币合作问题日益受到东亚各国的关注,进行新一阶段、更深层次的区域货币合作已成为东亚各国的共识。随着东亚各国和地区日益频繁的经济往来,进行区域性货币合作无疑会给东亚地区带来更大的收益,一系列合作机制的构建也会在危机发生时起到较好的防御和救助效果。所以,推进东亚区域货币合作、最终实现东亚货币一体化是东亚长远发展的现实选择。本文以最优货币区理论为基础,指出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推动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国际背景下,东亚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其进行货币合作的内在动力,而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东亚区域货币合作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从经济开放度和经济依赖度及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一致性等角度分析东亚目前所具备的经济基础,并运用最优货币区指数方法,构造回归模型,验证东亚货币合作的可行性;结合现阶段东亚在货币合作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总结制约合作深入发展的因素;针对货币合作所面临的问题,提出推进东亚货币合作渐进性发展的建议,即明确货币合作的路径安排并吸取欧洲货币一体化的经验。
张彬[8](2011)在《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东亚货币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发展,区域货币联盟已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在欧元的成功运行以及近年国际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特别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唤起了东亚各国对东亚货币合作的极大关注。本文从最优货币区理论出发,对东亚经济体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并对此提出建议。从研究结果看,东亚目前尚不能完全满足最优货币区的标准,但共同利益原则将使东亚货币合作的趋势不可逆转。
王明启[9](2011)在《论国际区域货币合作对人民币国际化之影响》文中提出货币体系是一个国际问题。国际货币体系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从最初的金本位制到金汇兑制,再到现在无体系的体系,国际社会各界对于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给予了很大的关注。以全球范围内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货币合作为背景,以欧盟货币合作模式为背景,通过对这一单一货币联盟进行系统研究加深对国际区域货币合作运行现状及前景的认识,丰富理论界的内容,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东亚货币互换协议发展进行了阐述。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各国经济力量的对比,在金融危机一次次的冲击下,以IMF为主导的现行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及经济的需要,改革是必然的。但是由于货币对于一国的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意义,各国对于如何进行现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观点各不一致,很难协调。在国际统一货币实现无望的情况下,从欧洲开始,学者、政府官员开始考虑地区货币合作的可能性。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带动下,欧洲货币一体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甚至带动了这一地区政治一体化的进程。同时给其他地区货币合作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在其影响下,北美、东亚、非洲等地区都开始了货币合作的进程。但是,货币合作受一地区政治经济以及历史因素等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尽管这些地区都会借鉴欧盟货币一体化的经验,但实践表明,不同地区货币合作的方式大不一样。东亚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及经济因素,在货币合作道路上经历坎坷。但东亚各国意识到货币合作是增强一国经济实力的重要的方式,因此,探讨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货币互换协议。中国,作为亚洲一大国家,在推进亚洲货币合作过程中起了积极的作用。同多个国家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同时中国作为一个国内有多个货币区的国家,将这种货币合作的方式很好的引入到了本国不同货币区的合作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统一是最终的目标,这些不同形式的货币合作的最终的目标还是实现国内,甚至世界范围内的货币统一。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现在的区域货币合作开始。这是一个必经阶段。
梁隆斌[10](2010)在《东亚货币一体化的经济基础扩展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60年代,Mundell创立了最优货币区理论,这一理论得到了其追随者的不断丰富和完善。1999年,欧元区的成立标志着最优货币区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东亚作为一个地域毗邻的经济体,20世纪后半个世纪对世界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这种贡献至今还在不断得以加强。伴随经济的发展,东亚各国也在尝试着进行一系列经济金融领域的合作,组建了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签署了“清迈协议”和发行东亚货币基金等。这些经济和金融领域的合作,有力地促进了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但东亚各国在组建货币区问题上却始终保持沉默,到底是东亚的经济发展本身影响了这种合作进程,还是东亚各国和地区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异质”性阻碍了这一进程,抑或是东亚二战历史遗留问题、领土争端和主导国缺乏等因素对组建货币区形成了障碍?带着这些疑问,本文展开了对东亚是否适宜于组建货币区的研究。文章从概念界定切入,在通过对最优货币区理论进行评述的基础上,首先扩展性地从地缘经济出发,得出在其它影响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东亚各国之间的相互引力值相对较大。其次扩展性地从经济增长、财政金融和国际贸易三大领域对东亚组建货币区的可行性进行评价,通过运用单一指标和扩展性地引入综合指标体系对东亚进行检验,得出哪些国家适宜于组建货币区。再次是通过工资弹性假说和“同质”约束条件有所放松解决了东亚劳动力要素流动性较差和发展不平衡问题。最后分析东亚组建货币区进程中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进而从实践的角度印证最优货币区理论需要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论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为导论。在阐述选题背景的基础上,对东亚近年来在金融货币领域的合作做了简单介绍。为了能够对本文的研究目的有一个大概了解,本章还对涉及到本文的相关核心概念,如东亚、货币一体化、最优货币区、经济基础等进行了概念界定,对一体化形式的内涵和外延做了诠释。第二章是货币一体化的历史、理论和本文的研究框架。本章首先对历史上的各种货币一体化形式进行梳理,在此基础对欧元形成的基础进行阐述。其次,通过对自Mundell以来的最优货币区理论进行述评,找出最优货币区理论所阐述的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应用上的不足之处。然后对东亚货币一体化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结合第一章对货币一体化和最优货币区等概念的界定,提出本文的分析框架。主要从三个方面解决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问题:第一,扩展性地引入经济增长、财政金融和国际贸易所包含的各项单一指标,对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进行检验;第二,扩展性地以综合评价来检验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第三,解决东亚劳动力要素流动性较差和发展不平衡所引来的对货币一体化的质疑。第三、四和五章分别从经济、财政和金融、贸易领域扩展性地探讨东亚组建货币区的可行性。第三章首先讨论地缘经济,得出地域毗邻的东亚各国由于彼此相互引力较大,有利于东亚货币一体化进程。尔后对东亚的经济增长趋同性进行分析,得出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增长较快,会实现Solow式的"catch up"。第四章以财政金融指标为讨论对象,探讨东亚各国在利率、通货膨胀率、汇率、股指波动以及赤字率和债务负担率等指标上的趋同性,并结合东亚实际,探讨出针对东亚各国组建货币区的趋同条件。结果表明东亚在多数指标上的满足情况不亚于欧元区成立之初欧盟各国的趋同情况。第五章讨论东亚各国和地区的贸易情况,首先讨论外贸依存度对组建货币区的重要性及东亚各国的区域内贸易情况,尔后从产业内贸易分析东亚国家之间的经济周期是否趋同的问题。通过三章对各国指标的逐一分析得出,大多数国家均能满足组建货币区的要求。第六章是综合评价。在前三章分析的基础上,本章扩展性地构建了一套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东亚各国组建货币区的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各国的最终得分来评价哪些国家适宜于组建货币区,哪些国家需要附加一些约束条件才能加入货币区,哪些国家暂时不适宜于加入货币区。第七章是东亚要素流动性与发展不平衡性分析。虽然东亚通过了指标检验,但不少学者可能对东亚组建货币区仍有疑虑,原因是东亚的劳动力要素流动性较差,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为此,本章扩展性地引入工资弹性假设和一体化同质约束条件,解决劳动力要流动性较差和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影响。第八章讨论东亚货币一体化进程中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既然通过单一指标检验和综合指标评价都得出东亚大多数国家适宜于组建货币区,那为何东亚各国至今仍在组建货币区问题上踟蹰不前?原因在于东亚货币一体化进程中,仍然有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东亚要想组建货币区不具备现实可行性。第一个问题是如何计算东亚各国组建货币区的成本收益问题;第二个问题是东亚各国如何处理好彼此之间的领土争端问题;第三个问题是东亚各国如何看待二战历史遗留问题:第四个问题是东亚各国组建货币区由谁来做主导国的问题。只有这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再辅之以东亚的基本经济基础条件,东亚才有可能真正组建货币区。第九章是后危机时代对东亚货币一体化进程的影响分析和本文的结论。
二、东亚区域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及其前景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东亚区域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及其前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东亚货币一体化可行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东亚货币一体化可行性分析 |
(一) 生产要素流动性 |
(二) 经济开放度 |
(三) 产业结构与产品多样化程度 |
(四) 通货膨胀率相似性 |
(五) 经济发展水平相似性 |
(六) 国际金融高度一体化程度 |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现实缺陷 |
(一)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不统一 |
(二) 各成员国间经济发展状况不平衡 |
(三) 监督约束机制和救助机制不完善 |
结论 |
(2)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的提出 |
1.1.3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东亚货币合作动因的文献综述 |
1.2.2 东亚货币合作条件的文献综述 |
1.2.3 东亚货币合作路径和方案的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内容安排 |
1.3.1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2 内容安排 |
1.4 基本概念界定 |
1.4.1 东亚 |
1.4.2 一体化 |
1.4.3 货币合作 |
1.5 主要创新及主要结论 |
1.5.1 主要创新 |
1.5.2 主要结论 |
1.6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2章 国际货币合作的理论与实践 |
2.1 国际货币合作的理论基础 |
2.1.1 金融危机理论与东亚货币合作 |
2.1.2 最优货币区理论与东亚货币合作 |
2.2 国际货币合作的实践 |
2.2.1 布雷顿森林体系 |
2.2.2 欧洲货币一体化 |
2.2.3 拉美国家美元化 |
第3章 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现状和原因 |
3.1 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现状 |
3.1.1 亚洲金融危机与国际金融危机对东亚的影响 |
3.1.2 东亚货币合作的现状与进展 |
3.1.3 东亚货币合作所处的阶段定位 |
3.2 东亚货币合作的动因 |
3.2.1 东亚货币合作的起因及现实动因 |
3.2.2 东亚货币合作的理论动因 |
3.2.3 东亚地区汇率协调的成本-收益分析 |
第4章 东亚货币合作的最优货币区分析及各国博弈 |
4.1 东亚货币合作的最优货币区分析 |
4.1.1 东亚地区市场一体化程度分析 |
4.1.2 东亚地区经济结构和宏观经济相似性分析 |
4.1.3 东亚地区经济冲击对称性分析 |
4.1.4 东亚地区最优货币区指数的实证检验 |
4.1.5 最优货币区检验结果总结 |
4.2 东亚货币合作中各国的博弈与分歧 |
4.2.1 东亚区域内部 |
4.2.2 东亚区域外部 |
第5章 东亚货币合作的模式及路径选择 |
5.1 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一般原则 |
5.2 东亚货币合作的模式 |
5.2.1 单一货币联盟模式 |
5.2.2 主导货币区域化模式 |
5.2.3 多重货币联盟模式 |
5.3 东亚货币合作的途径 |
5.3.1 近期建立东亚信息共享和援助机制 |
5.3.2 中期建立东亚汇率协调稳定机制 |
5.3.3 长期建立东亚共同货币区 |
5.4 东亚货币合作中的汇率协调机制的构建 |
5.4.1 汇率制度选择的基本经济因素分析 |
5.4.2 东亚地区汇率制度的现状及困境 |
5.4.3 东亚货币合作中汇率协调机制的构建路径 |
第6章 中国在东亚货币合作中的定位与策略 |
6.1 中国参与东亚货币合作的现状、动因与定位 |
6.1.1 中国参与东亚货币合作的现状 |
6.1.2 中国参与东亚货币合作的成本-收益分析 |
6.1.3 中国在东亚货币合作中的定位——中日视角分析 |
6.2 中国推动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策略 |
6.2.1 积极推动与东盟、日本和韩国的区域经济合作 |
6.2.2 加强同东亚区域内各经济体的经济政策协调 |
6.2.3 提高自身经济、金融实力并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 |
参考文献 |
中文文献 |
英文文献 |
攻博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后记 |
(3)东亚货币一体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4 创新与不足 |
1.4.1 论文创新 |
1.4.2 论文不足 |
第2章 货币一体化的一般分析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东亚 |
2.1.2 货币的含义及其职能 |
2.1.3 货币区与货币一体化 |
2.1.4 货币联盟与货币合作 |
2.2 货币一体化的形式及其影响因素 |
2.2.1 货币一体化的形式 |
2.2.2 货币一体化的影响因素 |
第3章 区域货币一体化相关理论述评 |
3.1 最优货币区理论述评 |
3.1.1 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创立与发展 |
3.1.2 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深入与完善 |
3.1.3 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核心与评价 |
3.2 区域货币合作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述评 |
3.2.1 区域货币合作的博弈理论分析 |
3.2.2 区域货币合作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
3.2.3 对区域货币合作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评析 |
第4章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4.1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必要性 |
4.1.1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内在要求 |
4.1.2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外部动力 |
4.2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分析 |
4.2.1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有利因素 |
4.2.2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瓶颈 |
第5章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基础条件分析 |
5.1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基本指标分析 |
5.1.1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单一标准分析 |
5.1.2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参考标准分析 |
5.1.3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综合标准分析 |
5.2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成本——收益分析 |
5.2.1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成本分析 |
5.2.2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收益分析 |
5.2.3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成本——收益综合分析 |
第6章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缘起及进展 |
6.1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缘起 |
6.1.1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国际环境 |
6.1.2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内在前提 |
6.2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进展状况 |
6.2.1 东亚货币一体化动议的提出 |
6.2.2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起步:《清迈协议》 |
6.2.3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升级:亚洲外汇储备库 |
6.2.4 东亚货币合作的新动向 |
第7章 欧、美区域货币一体化的实践与启示 |
7.1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实践分析 |
7.1.1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原因 |
7.1.2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 |
7.1.3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模式分析 |
7.2 拉美国家“美元化”的实践分析 |
7.2.1 拉美国家“美元化”的原因 |
7.2.2 拉美国家“美元化”的进程 |
7.2.3 拉美国家“美元化”的收益成本分析 |
7.3 欧、美区域货币一体化实践的比较分析与启示 |
7.3.1 欧、美区域货币一体化实践的比较分析 |
7.3.2 欧、美区域货币一体化对东亚的启示 |
第8章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模式与发展路径的选择 |
8.1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模式分析 |
8.1.1 欧洲国家实行的单一货币联盟模式 |
8.1.2 拉美国家实行的主导货币区域化模式 |
8.1.3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现实选择——多重货币联盟模式 |
8.2 东亚货币一体化发展的路径 |
8.2.1 短期目标安排——建立区域内危机解救机构 |
8.2.2 中期目标安排——建立东亚汇率联动机制 |
8.2.3 长期目标安排——东亚单一货币区的实现 |
第9章 中国在东亚货币一体化进程中的地位及战略选择 |
9.1 中国和东亚各经济体的紧密联系 |
9.1.1 中国和东亚各经济体的贸易、投资与合作 |
9.1.2 中国在东亚地区的政治与经济环境分析 |
9.2 中国参与东亚货币一体化进程的意义 |
9.2.1 中国参与东亚货币一体化进程的必要性分析 |
9.2.2 中国在东亚货币一体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
9.3 中国参与东亚货币一体化进程的政策建议 |
9.3.1 中国参与东亚货币一体化进程的成本收益分析 |
9.3.2 中国参与东亚货币一体化进程的战略目标与原则 |
9.3.3 中国参与东亚货币一体化进程的政策建议 |
第10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4)东亚货币一体化可行性分析及其路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谢辞 |
摘要 |
Abstract |
0 绪论 |
1 东亚货币合作的背景及必要性 |
1.1 合作背景 |
1.1.1 欧洲货币合作的示范作用 |
1.1.2 东亚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
1.2 合作进程及现状 |
1.2.1 东亚货币合作的早期设想 |
1.2.2 东亚货币合作的实质进展 |
1.3 进一步合作的必要性 |
2 货币一体化理论 |
2.1 理论介绍 |
2.1.1 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 |
2.1.2 基于成本收益理论 |
2.1.3 其它现代理论 |
2.2 理论评析 |
2.2.1 传统理论评析 |
2.2.2 现代理论评析 |
2.2.3 理论评析总结 |
2.3 本文使用的分析方法 |
2.3.1 传统理论标准的改进 |
2.3.2 成本收益理论分析 |
2.3.3 内生性理论分析 |
3 欧元区的实践 |
3.1 欧盟货币一体化进程介绍 |
3.1.1 第一阶段:欧洲货币协议 |
3.1.2 第二阶段:欧洲货币体系 |
3.1.3 第三阶段:欧洲货币联盟 |
3.1.4 小结 |
3.2 相关理论的实证检验 |
3.2.1 传统最优货币区理论检验 |
3.2.2 成本收益理论检验 |
3.2.3 内生性理论检验 |
3.3 欧元区实践的启示 |
4 东亚货币一体化可行性分析 |
4.1 传统最优货币区理论分析 |
4.1.1 名义工资弹性 |
4.1.2 对外经济开放度 |
4.1.3 金融一体化程度 |
4.1.4 通货膨胀相似度 |
4.1.5 冲击的对称性 |
4.1.6 分析结论小结 |
4.2 成本收益理论分析 |
4.3 内生性理论分析 |
4.4 非经济影响因素分析 |
4.5 可行性分析结论对比 |
5 东亚货币合作的路径选择 |
5.1 东亚货币合作的路径选择 |
5.1.1 货币一体化路径介绍 |
5.1.2 东亚货币合作的路径选取 |
5.1.3 东亚货币合作的具体步骤 |
5.2 中国在东亚货币合作中的战略选择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6)东亚货币合作的可行性及模式选择研究 ——基于金融危机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创新点 |
第2章 最优货币区理论 |
2.1 早期最优货币区理论 |
2.2 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新发展 |
2.3 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成功实践及启示 |
2.3.1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演进历程 |
2.3.2 欧洲货币一体化对东亚的启示 |
第3章 金融危机背景下深化东亚货币合作的迫切性 |
3.1 金融危机对东亚国家的影响 |
3.1.1 对东亚国家的总体影响 |
3.1.2 对东亚国家金融机构的影响 |
3.1.3 对东亚国家贸易的影响 |
3.2 金融危机背景下深化东亚货币合作的迫切性 |
3.2.1 加强东亚货币合作是削弱美元本位的需要 |
3.2.2 加快东亚货币合作是维护东亚区域经济安全的关键 |
3.2.3 加强东亚货币合作是后金融危机时期的现实选择 |
第4章 东亚货币合作的进程、困难及可行性分析 |
4.1 东亚货币合作进程 |
4.1.1 金融危机前的东亚货币合作 |
4.1.2 金融危机后的东亚货币合作 |
4.2 东亚货币合作面临的困难 |
4.2.1 政治基础薄弱 |
4.2.2 合作机制不完善 |
4.2.3 来自外界的阻碍 |
4.3 从最优货币区理论看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 |
4.3.1 要素流动性分析 |
4.3.2 经济开放度分析 |
4.3.3 区域内贸易投资状况分析 |
4.3.4 通货膨胀率相似性分析 |
第5章 后金融危机时期东亚货币合作的模式和路径选择 |
5.1 后金融危机时期东亚货币合作的模式选择 |
5.1.1 欧元模式及其在东亚货币合作中的适用性 |
5.1.2 美元模式及其在东亚货币合作中的适用性 |
5.1.3 后金融危机时期东亚货币合作的模式选择 |
5.2 后金融危机时期东亚最优货币区的实现途径 |
5.3 积极发挥中国在东亚货币合作进程中的推动作用 |
5.3.1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
5.3.2 加强中国与东亚国家的经济合作与政治往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7)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经济基础及进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体评价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
第2章 区域货币合作的理论基础 |
2.1 传统最优货币区理论 |
2.1.1 要素流动性分析 |
2.1.2 经济开放性分析 |
2.1.3 低程度产品多样性分析 |
2.1.4 国际金融一体化分析 |
2.1.5 政策一体化程度分析 |
2.1.6 通货膨胀率相似性分析 |
2.2 现代最优货币区理论 |
2.3 最优货币区理论新发展 |
2.3.1 一般均衡模型 |
2.3.2 最优货币区标准的评估 |
2.4 小结 |
第3章 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经济基础分析 |
3.1 东亚货币合作的经济背景 |
3.1.1 区域货币合作的国际环境 |
3.1.2 区域货币合作的内在动力 |
3.2 东亚推行区域货币合作的经济基础 |
3.2.1 对外经济开放程度高 |
3.2.2 区域内经济依赖性强 |
3.2.3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具有一致性 |
3.3 基于最优货币区指数的实证分析 |
3.3.1 研究方法 |
3.3.2 实证分析及结果 |
3.4 小结 |
第4章 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发展现状 |
4.1 适合东亚的多重货币联盟合作模式 |
4.2 区域货币合作的实质进展 |
4.2.1 东亚货币合作监督机制的构建和扩大 |
4.2.2 《清迈协议》的实施及拓展 |
4.2.3 亚洲债券基金的设立和发展 |
4.2.4 东亚外汇储备库的筹建 |
4.3 制约东亚货币合作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
4.3.1 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 |
4.3.2 政治基础薄弱 |
4.3.3 缺失核心货币 |
4.3.4 文化意识领域存在认同障碍 |
4.4 小结 |
第5章 推进东亚区域货币合作渐进性发展的建议 |
5.1 东亚货币合作的路径安排 |
5.1.1 次区域货币区的建立 |
5.1.2 汇率合作方案的选择 |
5.1.3 汇率联动机制的构建 |
5.1.4 加强经济政策的协调 |
5.2 推动东亚货币合作进程的建议 |
5.2.1 政治与经济合作须相辅相成 |
5.2.2 构建与货币合作进程相适应的监督约束机制 |
5.2.3 建立有效的危机救助机制 |
5.3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8)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东亚货币一体化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东亚货币一体化的背景 |
(一)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 |
(二) 欧元成功的启示 |
(三) 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 |
二、最优货币区理论与东亚货币一体化可行性 |
(一) 要素流动性分析 |
(二) 经济开放度分析 |
(三) 经济发展水平 |
(四) 产品多样化程度 |
(五) 国际金融高度一体化程度 |
(六) 政策目标一致性 |
三、东亚货币化一体化存在的困难与障碍 |
(一) 不符合最优货币区理论中的标准 |
(二) 国家之间的制度差距 |
1. 金融体制差距大 |
2. 政治制度差异 |
(三) 历史遗留问题 |
(四) 外部因素 |
四、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建议 |
(一) 参考欧元的成功经验分层次推进货币合作 |
(二) 分步实施货币一体化 |
1. 中国经济圈 |
2. 东盟基准国合作区 |
(三) 中国应积极发挥作用 |
1. 支持东盟主导作用, 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
2. 充分发挥市场优势, 加快与东亚地区的合作 |
(四) 解决历史问题和外部因素, 加强相互联系、相互对话 |
五、结论 |
(9)论国际区域货币合作对人民币国际化之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
二、研究思路及框架 |
三、基本概念 |
(一) 货币合作概念 |
(二) 区域货币合作概念 |
(三) 人民币一体化 |
第二章 国际货币体系 |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古典金本位制(THE CLASSICAL GOLD STANDARD SYSTEM) |
二、一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 |
三、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
四、现行国际货币体系 |
第三章 欧洲区域货币合作 |
一、建立 |
(一) EPU(欧洲支付联盟) |
(二) EMA(欧洲货币协定) |
二、欧洲区域货币合作的作用 |
第四章 东亚货币合作 |
一、亚洲货币合作发展的制约因素 |
二、货币互换协议 |
(一) 亚洲货币互换协议的发展 |
(二) 货币互换协议在中国 |
第五章 人民币一体化 |
一、人民币一体化的必要性 |
(一) 推进国家统一,维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必要 |
(二) 提升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进而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要求 |
(三) 人民币在东亚地区地位上升的必然要求 |
二、现有安排 |
(一) 人民币与港币之间货币互换协议 |
(二) CEPA 对人民币一体化的影响 |
三、人民币一体化的意义 |
四、人民币一体化发展的途径 |
(一) 短期目标是建立自由贸易区,继续推进货币互换机制 |
(二) 中期目标是实现区域汇率制度趋同机制,进而建立次区域货币区 |
(三) 在扩大香港、澳门、广东地区货币合作基础上建立货币联盟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10)东亚货币一体化的经济基础扩展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意义 |
1.1.1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政治意义 |
1.1.2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经济意义 |
1.1.3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学术意义 |
1.2 东亚货币合作的现状 |
1.2.1 亚洲货币基金 |
1.2.2 东亚货币基金 |
1.2.3 东亚货币互换与《清迈协议》 |
1.3 东亚货币一体化相关概念界定 |
1.3.1 东亚范围 |
1.3.2 货币一体化 |
1.3.3 经济基础 |
小结 |
2 货币一体化的历史、理论与本文的研究框架 |
2.1 货币一体化的历史及欧元形成的基础 |
2.1.1 货币一体化的历史 |
2.1.2 欧元形成的基础 |
2.2 最优货币区理论综述 |
2.2.1 贸易相关条件对最优货币区形成的影响 |
2.2.2 经济趋同条件对最优货币区理论形成的影响 |
2.2.3 金融市场条件对最优货币区理论形成的影响 |
2.2.4 经济冲击对最优货币区理论形成的影响 |
2.2.5 成本收益条件对最优货币区理论形成的影响 |
2.3 最优货币区理论问题 |
2.3.1 最优货币区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
2.3.2 理论条件的内生性问题 |
2.3.3 最优货币区理论与《马约》条件的偏差 |
2.4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研究框架 |
2.4.1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研究现状 |
2.4.2 本文的研究框架 |
小结 |
3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地缘特征与增长收敛分析 |
3.1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地缘经济分析 |
3.1.1 地缘经济与货币区 |
3.1.2 东亚地缘经济分析 |
3.1.3 引力模型及东亚的地缘距离测算 |
3.1.4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地缘经济引力 |
3.2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经济增长收敛性分析 |
3.2.1 经济增长的收敛性与货币一体化 |
3.2.2 东亚经济增长的σ-收敛检验 |
3.2.3 东亚经济增长的绝对β-收敛检验 |
小结 |
4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财政金融因素分析 |
4.1 通货膨胀率趋同分析 |
4.1.1 要求通货膨胀率趋同的依据 |
4.1.2 东亚通货膨胀率趋同情况分析 |
4.2 利率趋同分析 |
4.2.1 要求利率趋同的依据 |
4.2.2 东亚利率趋同情况分析 |
4.3 汇率趋同分析 |
4.3.1 要求汇率趋同的依据 |
4.3.2 东亚汇率趋同情况分析 |
4.4 股指趋同分析 |
4.4.1 要求股指趋同的依据 |
4.4.2 东亚股指趋同情况分析 |
4.5 预算趋同分析 |
4.5.1 要求预算趋同的依据 |
4.5.2 东亚预算趋同情况分析 |
小结 |
5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贸易因素分析 |
5.1 贸易与货币一体化分析 |
5.1.1 东亚贸易的国际地位与货币一体化 |
5.1.2 贸易依存度与货币一体化 |
5.2 东亚各国区域内贸易分析 |
5.2.1 区域内贸易及其衡量 |
5.2.2 区域内贸易与货币一体化 |
5.2.3 区域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5.3 东亚各国产业内贸易分析 |
5.3.1 产业内贸易及其衡量 |
5.3.2 产业内贸易与货币一体化 |
5.3.3 东亚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 |
小结 |
6 东亚货币一体化可行性综合评价 |
6.1 东亚货币一体化可行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6.1.1 经济指标的选取依据及计算方法 |
6.1.2 金融指标的选取依据及计算方法 |
6.1.3 债务指标的选取依据及计算方法 |
6.1.4 贸易指标的选取依据及计算方法 |
6.2 东亚货币一体化可行性综合评价方法 |
6.2.1 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 |
6.2.2 熵值法确定权重简介 |
6.3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评价 |
6.3.1 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说明 |
6.3.2 东亚各国各项经济指标权重的计算 |
6.3.3 东亚货币一体化可行性综合评价 |
小结 |
7 东亚要素流动性与发展不平衡性分析 |
7.1 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与工资弹性假说 |
7.1.1 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性讨论 |
7.1.2 东亚的生产要素流动性 |
7.1.3 生产要素流动性与工资弹性假说 |
7.2 东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分析 |
7.2.1 东亚各国总量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分析 |
7.2.2 东亚各国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性分析 |
7.3 一体化同质约束条件放松与东亚货币一体化 |
7.3.1 东亚各国的异质性 |
7.3.2 传统一体化条件同质性假设的放松 |
7.3.3 同质性条件放松对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启示 |
小结 |
8 东亚货币一体化不容忽视的几个问题 |
8.1 关于组建货币区的成本和收益问题 |
8.1.1 可能存在的成本和收益问题 |
8.1.2 成本收益分析的困境 |
8.2 关于领土争端和二战历史遗留问题 |
8.2.1 东亚领土争端问题 |
8.2.2 东亚二战历史遗留问题 |
8.3 关于组建货币区的领导权问题 |
8.3.1 历史上东亚的主导国 |
8.3.2 东亚现有货币金融合作的领导尝试 |
8.3.3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领导缺位与博弈 |
小结 |
9 后危机时代东亚合作的趋势与本文结论 |
9.1 后危机时代东亚货币一体化趋势 |
9.1.1 后危机时代东亚金融地位得以加强 |
9.1.2 后危机时代东亚的经济地位得以加强 |
9.2 结论与展望 |
9.2.1 文章的主要结论 |
9.2.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9.2.3 货币区组建的经验与教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东亚区域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及其前景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东亚货币一体化可行性分析[J]. 龙远朋,敖翔. 商业时代, 2014(07)
- [2]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研究[D]. 刘亮. 武汉大学, 2013(10)
- [3]东亚货币一体化问题研究[D]. 朱尊尊. 吉林大学, 2011(05)
- [4]东亚货币一体化可行性分析及其路径选择[D]. 陈正昌.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02)
- [5]基于OCA理论的东亚货币一体化可行性研究[J]. 张彬.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11(04)
- [6]东亚货币合作的可行性及模式选择研究 ——基于金融危机的视角[D]. 胡月欣. 河北大学, 2011(11)
- [7]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经济基础及进程研究[D]. 吕妍. 山东经济学院, 2011(08)
- [8]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东亚货币一体化可行性研究[J]. 张彬. 区域金融研究, 2011(04)
- [9]论国际区域货币合作对人民币国际化之影响[D]. 王明启. 中国政法大学, 2011(09)
- [10]东亚货币一体化的经济基础扩展性研究[D]. 梁隆斌. 云南大学, 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