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南黔中地区论文-张春明,姜在兴,郭英海,张维生

川东南黔中地区论文-张春明,姜在兴,郭英海,张维生

导读:本文包含了川东南黔中地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川东南-黔北,志留系,龙马溪组,地球化学特征

川东南黔中地区论文文献综述

张春明,姜在兴,郭英海,张维生[1](2013)在《川东南—黔北地区龙马溪组地球化学特征与古环境恢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川东南-黔北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的地球化学分析测试资料,着重讨论了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有机碳同位素与有机碳含量等地球化学特征,并根据这些地球化学指标恢复当时的古环境,认为龙马溪组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在龙马溪初期的缺氧还原环境,龙马溪后期缺氧环境遭受破坏,有机质保存条件变差,印证了龙马溪早期为深水陆棚和晚期为浅水陆棚的沉积环境。(本文来源于《地质科技情报》期刊2013年02期)

张春明,张维生,郭英海[2](2012)在《川东南—黔北地区龙马溪组沉积环境及对烃源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川东南—黔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发育富含有机质泥页岩,是华南地区海相地层中的优质烃源岩之一,且分布广泛,厚度大,是有利的页岩气勘探区。通过研究区30条野外露头剖面和12口钻井的资料分析,结合岩性、元素地球化学、测井地球物理及古生物等相标志研究,对川东南—黔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沉积环境、沉积演化及其对烃源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川东南—黔北地区龙马溪组识别出泥质深水陆棚、泥质浅水陆棚、砂泥质浅水陆棚、砂质浅水陆棚、灰泥质浅水陆棚、灰质浅水陆棚、浊流沉积、台地边缘浅滩-生物礁浊流等8种沉积类型,其中泥质深水陆棚是龙马溪组烃源岩形成的主要沉积环境。通过对沉积环境的研究,认为龙马溪组底部缺氧的滞留环境和缓慢的沉积速率是龙马溪组优质烃源岩发育的主要因素。研究为区内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有力保障。(本文来源于《地学前缘》期刊2012年01期)

陶树,汤达祯,周传祎,李凤,李婧婧[3](2009)在《川东南—黔中及其周边地区下组合烃源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一文中研究指出川东南—黔中及其周边地区自晚震旦世早期以来沉积环境受后期构造运动改造的影响很大,对该区下组合烃源岩沉积古环境进行恢复有重要的地质意义。对研究区样品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泥岩和页岩的稀土总量最高,(∑LREE/∑HREE)和(La/Yb)_N及(La/Sm)_N等显示,烃源岩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的配分型式,整体上随地层时代变新陆源影响增强;轻稀土元素之间分异中等,重稀土元素之间分异不明显。δCe均呈现负异常,并随地层变老和灰岩岩性异常增强,反映了研究区总体沉积环境为较深海水环境。Eu呈弱的负异常,只有寒武系渣拉沟群、都柳江组和牛蹄塘组样品的δEu呈正异常,印证了黔东南地区当时处在深水陆棚和远离陆源的沉积环境。(本文来源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2009年03期)

陶树,汤达祯,周传祎,李凤,李婧婧[4](2009)在《川东南—黔中及其周边地区下组合烃源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采用ICP-MS测试分析技术,对川东南-黔中及其周边地区震旦-志留纪地层28件样品进行了B、V、Ni、Sr、Ba、Th、U等指示沉积环境的敏感微量元素做了系统测试分析,采用GB/T14506.28-93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和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并探讨了Sr/Ba、V/Ni、V/(V+Ni)、Sr/Ca、Ca/Mg、Th/U比值与沉积环境的对应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本区下组合沉积环境主要为半深海、深海及浅海滞流环境。元素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反映了沉积环境的区域性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期刊2009年02期)

周传祎[5](2008)在《川东南—黔中及其周边地区烃源岩品质与环境控制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质工作者经过50多年来对我国南方地区的研究发现,元古界震旦系和下古生界在地层组成和构造运动上都有着密切联系,于是将二者定义为南方下组合进行研究。本论文研究的重点是川东南-黔中及其外围地区,通过有机岩石学与有机地球化学方法,描述不同层系、不同岩性烃源岩的生源组合特征,确定有机质类型,分析烃源岩的物源、保存及其油气潜力,针对研究区烃源岩的发育特征,探索元素地球化学的指相意义,以烃源岩的岩性相、沉积相、生物相、地球化学相分析为基础,鉴别、筛选有效的沉积与地球化学标志,进一步揭示南方川黔片区下组合海相残留盆地烃源岩特征、分布及控制因素,以优选有利勘探区域。陡山沱组烃源岩发育时期,研究区处于近岸砂泥坪相区及开阔台地相区,至灯影期,主体处于局限台地相带;早寒武世早期,研究区主要处于台地—盆地沉积相带,逐渐演变为开阔台地至局限台地相带;下寒武统在区内以广海陆棚—开阔台地相为主;奥陶纪末—志留纪早期,经历了非补偿滞留还原海盆—正常陆表海/深水陆棚海—残留海—陆相沉积环境的变迁。研究区主要发育有叁套主力烃源岩,分别是震旦系陡山沱组、寒武系牛蹄塘组及与其相当的渣拉沟组、志留系龙马溪组连带奥陶系五峰组。湄潭组、都柳江组品质略次,是可能的次要烃源层。此外,灯影组、明心寺组等沥青聚集层位作为次生烃源的作用应予重视。区内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全部属于腐泥型(Ⅰ型)。通过对微量元素的分析,对Sr/Ba、V/Ni、Sr/Ca、Ca/Mg、Th/U进行了对比,证实了研究区当时的沉积环境主要为海相沉积环境,同时该区海水盐度逐渐降低,属海退系列沉积。通过对LREE/HREE、δCe(或Ce/Ce*)、δEu(或Eu/Eu*)的对比,印证了黔东南地区当时处在深水陆棚和远离陆源的沉积环境。根据烃源岩有机显微组分、有机质类型、生物标志物及成烃能力等特征划分出五类沉积有机相,即动荡局限海笔石相、滞流局限海笔石相、碳酸盐台地藻积相、泥质台地藻积相和深水陆棚藻积相。(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08-04-01)

川东南黔中地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川东南—黔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发育富含有机质泥页岩,是华南地区海相地层中的优质烃源岩之一,且分布广泛,厚度大,是有利的页岩气勘探区。通过研究区30条野外露头剖面和12口钻井的资料分析,结合岩性、元素地球化学、测井地球物理及古生物等相标志研究,对川东南—黔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沉积环境、沉积演化及其对烃源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川东南—黔北地区龙马溪组识别出泥质深水陆棚、泥质浅水陆棚、砂泥质浅水陆棚、砂质浅水陆棚、灰泥质浅水陆棚、灰质浅水陆棚、浊流沉积、台地边缘浅滩-生物礁浊流等8种沉积类型,其中泥质深水陆棚是龙马溪组烃源岩形成的主要沉积环境。通过对沉积环境的研究,认为龙马溪组底部缺氧的滞留环境和缓慢的沉积速率是龙马溪组优质烃源岩发育的主要因素。研究为区内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有力保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川东南黔中地区论文参考文献

[1].张春明,姜在兴,郭英海,张维生.川东南—黔北地区龙马溪组地球化学特征与古环境恢复[J].地质科技情报.2013

[2].张春明,张维生,郭英海.川东南—黔北地区龙马溪组沉积环境及对烃源岩的影响[J].地学前缘.2012

[3].陶树,汤达祯,周传祎,李凤,李婧婧.川东南—黔中及其周边地区下组合烃源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9

[4].陶树,汤达祯,周传祎,李凤,李婧婧.川东南—黔中及其周边地区下组合烃源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意义[J].中国地质.2009

[5].周传祎.川东南—黔中及其周边地区烃源岩品质与环境控制因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

标签:;  ;  ;  ;  

川东南黔中地区论文-张春明,姜在兴,郭英海,张维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