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治理主体多元化 ——基于公共治理理论的探索

农村治理主体多元化 ——基于公共治理理论的探索

论文摘要

当时我国广大农村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政策导向确立、政府投入大量增加的有利条件下,发展的主要制约在于治理不善。要实现农村和谐发展,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就需要建立政府与乡村社会的新型关系,其核心为革新基层政府运作,激活乡村民间力量。因而,在借鉴公共治理理论合理内核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厘析当前“乡政村治”治理格局下农村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多中心治理”。循此思路,我们积极寻求农村多元化治理的载体依托并就多元治理主体间存在的行为偏差提出若干建议,希图能依此路径,达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愿景。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分析
  • 1.2.1 村庄治理主体多元化——基于村治精英的研究分析
  • 1.2.2 村庄治理主体多元化与治理绩效问题研究
  • 1.2.3 村庄治理主体多元化与乡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
  • 1.2.4 全球化视野下的村庄治理主体多元化研究
  • 1.3 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 1.3.1 基本理论分析
  • 1.3.2 研究方法简介
  • 第2章 公共治理理论及其对中国乡村治理主体多元化的意义
  • 2.1 公共治理理论兴起的背景及内涵
  • 2.1.1 治理理论兴起的时代背景
  • 2.1.2 治理理论的内涵
  • 2.2 中国乡村治理借鉴及引用公共治理理论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 2.2.1 中国农村治理借鉴公共治理理论的可能性
  • 2.2.2 中国农村治理借鉴公共治理理论的必要性
  • 第3章 乡村治理多元主体结构解析——在规范性视野下
  • 3.1 乡村治理多元主体构成
  • 3.1.1 乡镇政府——基层公共服务型政
  • 3.1.2 基层党组织——农村公共治理的核心领导力量
  • 3.1.3 广大村民——农村治理的主体
  • 3.2 乡村治理多元主体间结构解析
  • 3.2.1 将村委会定性为村民自治的权力机构和执行机构
  • 3.2.2 应在乡镇政府指导下推行村民自治
  • 3.2.3 要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开展村民自治
  • 第4章 乡村治理主体结构困境分析
  • 4.1 传统单中心乡村治理模式的痹症分析
  • 4.2 乡村治理主体多元化的现实制约
  • 4.2.1 困境之一:乡镇政府运行偏差
  • 4.2.2 困境之二:村委会角色错位
  • 4.2.3 困境之三:两委关系协调困境
  • 4.2.4 困境之四:精英阶层行为偏差
  • 4.2.5 困境之五:普通农民的失语
  • 第5章 乡村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制度构建与实践理路
  • 5.1 乡村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制度取向
  • 5.1.1 规范乡镇政府行为
  • 5.1.2 明确村支两委治理职权
  • 5.1.3 完善非体制精英吸纳机制
  • 5.1.4 强化村民监督机制
  • 5.2 乡村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实践理路
  • 5.2.1 加强信任结构建设,促进农村社会资本成长
  • 5.2.2 促进村庄精英系的良性成长
  • 5.2.3 培育农民主体性
  • 结束语
  • 6.1 本文的结论简述
  • 6.2 本文的局限性和有待进一步深入地研究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农村治理主体多元化 ——基于公共治理理论的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