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桃、李、杏等核果类果树具有丰富的种质资源,早熟品种选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远缘杂交研究在种质创新与品种选育方面意义深远,而早熟品种与远缘杂交种都存在胚败育问题以及桃、杏存在外植体再生困难的问题,制约着果树种质创新与育种研究的进程,研究并建立胚珠培养程序及桃、杏高效再生体系,有望解决缘远杂种胚及早熟品种胚的早期败育问题,同时为核果类果树组培快繁及遗传转化等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支持,针对目前胚珠培养及再生研究在果树育种等相关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试验以不同早熟桃品种、杏及桃×杏、杏×李胚珠为试材,研究了远缘杂种胚败育的发生,探讨了胚珠培养及幼胚子叶再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建立了凯特杏、桃早期胚珠培养程序,并对胚珠培养获得幼胚子叶进行不定芽诱导,建立了杏、桃幼胚子叶再生及后期培养整个培养程序,最终获得了健康正常的不定芽植株,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盛花后25d的凯特杏胚珠(PF=0),尚未可见胚;生长培养中,SH培养基较MT适宜于胚珠生长,珠被划伤有利于胚珠的生长发育;以MS为基本培养基,BA与NAA结合诱导能力强;试验采用诱导方式获得了可见胚,诱导出胚率为80%。盛花后25d、35d取样的凯特杏胚珠,培养后获得幼胚子叶,诱导不定芽的适宜TDZ浓度为1.25mg/L,诱导出芽率分别为85.00%、80.00%;盛花后50d-55d之间取样的材料,适宜TDZ浓度为2.50mg/L,出芽率分别为:65.00%、60.00%,而盛花后60d取样的材料,适宜TDZ浓度为5.0mg/L,出芽率为61.11%,不定芽主要发生在子叶的近轴面、胚轴连接处及子叶近轴端两侧。在25℃进行21d暗培养,盛花后35d、50d、55d利60d材料出芽率分别为72.22%、65.00、60.00%和55.56%;4℃下28d暗培养,35d、50d、55d和60d依次为59.09%,71.42%、77.78%和86.36%。(2)不同桃品种间,胚珠培养成胚率有差异,盛花后28d、40d、48d的不同品种,均表现为早红2号最高,千年红次之,曙光最低;其中早红2号盛花后28d成胚率达42.86%。盛花后48d的早红2号胚珠培养获得的幼胚子叶,在TDZ浓度0.5mg/L下,诱导率为69.69%;盛花后48d的千年红、早红2号、早露蟠桃,在1.0mg/L的TDZ浓度下处芽率分别为:62.50%、50.00%、56.00%。(3)通过以上研究,建立了凯特杏、桃早期胚拯救四级培养体系,即①胚珠培养,获得可见胚(一级培养);②幼胚生长培养(胚培养),获得健壮幼胚(二级培养);③幼胚子叶再生,获得不定芽(三级培养);④不定芽组培苗快繁(四级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