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写本蒙书《孔子备问书》探究 ——兼论敦煌蒙书

敦煌写本蒙书《孔子备问书》探究 ——兼论敦煌蒙书

论文摘要

本文在借鉴前人关于敦煌蒙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孔子备问书》内容、体式、性质、思想特点的分析,进一步探讨唐代敦煌地区的蒙学教材发展和童蒙教育状况,以及《孔子备问书》等敦煌蒙书在传统文化传播和民众思想结构等方面的意义。文章共分五个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概述敦煌写本《孔子备问书》的研究状况及研究价值。研究成果方面,台湾郑阿财先生对这篇文章进行了整理、拼合和校录,并对内容、形式做以概括和分析。其它关于敦煌蒙书的研究著述中,对《孔子备问书》多有提及,但没有专门、深入的研究。因此,本文试对其作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第二部分《孔子备问书》概述。内容包括写卷概况,抄写和成书年代,以及作者和著录情况。《孔子备问书》现存四个写卷,三个抄本,从避讳推测,应抄于唐太宗时期,从文书内容来看,大致成书于太宗时期或更早些。《孔子备问书》不著作者,历代史志典籍中均无记载,后世亦无流传,今只得见于敦煌遗书中。第三部分《孔子备问书》的内容、体式及性质。《孔子备问书》全篇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对人民日常生活中所渴望了解的知识进行了解答,语言通俗易懂,思想上具有儒、释、道三教混同民间信仰杂糅的色彩,为民间蒙学教育之用。第四部分《孔子备问书》与其他蒙书的比较。《孔子备问书》较之敦煌其它蒙书,具有知识综合性、内容简约化的特点。《孔子备问书》、《杂抄》等敦煌蒙书与中原传世蒙书相比,具有思想多样性、知识地域化、通俗化等特点,但培养目标相同。第五部分唐代敦煌地区的蒙学教材及童蒙教育。通过对《孔子备问书》等敦煌蒙书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唐代敦煌地区的童蒙教育在教材和体制上已比较完善,教育体制包括地方官办小学和私学,不管是氏族大家,还是普通民众,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第六部分《孔子备问书》等敦煌蒙书的思想文化意义。唐代敦煌蒙书的编写一直持续不断,学校亦繁盛发展,使得这一时期敦煌童蒙教育的得以繁荣,知识文化得以普及。而蒙书教育思想中对儒家传统文化的认同,折射出敦煌文化与中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本文的重点有两方面:一是《孔子备问书》等敦煌蒙书在中国启蒙教育发展中的作用。二是敦煌蒙书所体现的社会文化意义。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孔子备问书》概述
  • 一、写卷概述
  • 二、成书年代和抄写年代
  • 三、作者及著录
  • 第二章 《孔子备问书》的内容体式及性质
  • 一、《孔子备问书》的内容
  • 二、《孔子备问书》的体式
  • 三、《孔子备问书》的性质
  • (一) 蒙书和类书辨析
  • (二) 《孔子备问书》的性质
  • 第三章 《孔子备问书》与其他蒙书的比较
  • 一、《孔子备问书》与敦煌其它蒙书的比较
  • 二、敦煌蒙书与中原传世蒙书比较
  • (一) 敦煌蒙书与传世蒙书的相同性
  • (二) 敦煌蒙书特点
  • 第四章 唐代敦煌地区的蒙学教材及童蒙教育
  • 一、敦煌蒙书与传世蒙书的关系
  • (一) 传统蒙书发展概述
  • (二) 敦煌蒙书对传统蒙书的承袭
  • (三) 敦煌蒙书编撰中的创新、发展
  • 二、唐代敦煌地区的童蒙教育
  • (一) 我国古代蒙学发展概况
  • (二) 唐代敦煌地区童蒙教育概况
  • 第五章 《孔子备问书》等敦煌蒙书的思想文化意义
  • 一、教育的普及、文化知识的下移
  • 二、儒家文化在唐代敦煌地区的地位
  • 三、儒家文化主导地位的原因
  • 结语
  • 附录
  • 主要参考书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敦煌蒙书的语言形式与熟语运用析论[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4)
    • [2].敦煌蒙书中女子教育思想研究[J]. 西部学刊 2019(03)
    • [3].少儿经典蒙书导读[J]. 图书情报论坛 2014(05)
    • [4].中国传统蒙书的发展源流及特色[J]. 文教资料 2020(12)
    • [5].浅谈明代蒙书的选用及特点[J]. 基础教育课程 2016(06)
    • [6].民间蒙书与家训:太行山文书家训类文献的分类、特点及意义[J]. 邯郸学院学报 2019(02)
    • [7].知识社会史视野下的宋代蒙书[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2)
    • [8].敦煌蒙书的写本学特征析论[J].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 [9].中国古代文字蒙书史略、特点及当代启示[J].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7(03)
    • [10].敦煌藏经洞所出识字类蒙书略论[J]. 语文学刊 2017(05)
    • [11].借鉴传统蒙书提高学生素质的实践与探索[J]. 科学中国人 2014(18)
    • [12].民大版蒙书用字初探[J]. 中国文字研究 2010(00)
    • [13].敦煌写本家训类蒙书的研究综述[J]. 名作欣赏 2016(30)
    • [14].教育价值取向的大众化及其思想流变——对敦煌蒙书中道德规范与思想的考察[J]. 敦煌研究 2011(04)
    • [15].岳麓版蒙书用字初探[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 [16].中国古代蒙书编撰目的探析——以蒙书推广、传播为中心[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17].传承与借鉴:内外兼修的晚清蒙学课本[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03)
    • [18].中国蒙书在汉字文化圈的流传与发展[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 [19].纵向传承:论传统蒙书与现代儿童华文教材[J]. 海外华文教育 2014(02)
    • [20].古代蒙书《日记故事》作者考[J]. 鸡西大学学报 2015(06)
    • [21].从国学中学些什么[J]. 晚报文萃 2016(07)
    • [22].另眼观古代蒙书[J]. 人生与伴侣(月末版) 2016(03)
    • [23].应县木塔秘藏中的辽代蒙书[J]. 北方文物 2014(04)
    • [24].论我国古代蒙书《新编对相四言》及其教育价值[J]. 文教资料 2018(13)
    • [25].蒙书阅读教学的姿态与策略——兼论郭初阳老师《弟子规·入则孝》一课的教学意义[J]. 教育科学论坛 2013(03)
    • [26].敦煌写本蒙书两种校释[J].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 [27].蒙书七言对联[J]. 中国书法 2008(11)
    • [28].敦煌蒙书对当代语文教育的意义[J]. 艺术百家 2009(06)
    • [29].古代蒙学主要教材用字初探[J]. 汉字文化 2012(05)
    • [30].民间蒙书与乡村教育——太行山文书杂字类文献所见清代民国乡村童蒙教育[J]. 教育学术月刊 2017(09)

    标签:;  ;  ;  

    敦煌写本蒙书《孔子备问书》探究 ——兼论敦煌蒙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