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的现状与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李宗洋[1](2021)在《手法联合温胆汤加减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蚀痰湿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中医手法联合温胆汤加减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蚀痰湿证)效果的临床观察,为临床上治疗本病、缓解临床症状提供一种新颖且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案,同时由于SANFH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考虑脂质代谢紊乱可能参与其发生及发展机制,临床上应加以重视,为临床对于本病的防治作进一步的研究。方法:将7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中医手法联合口服温胆汤加减,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温胆汤加减,治疗时间均为3个疗程。评分方面,收集治疗开始时及治疗开始后30天、60天、90天及全部疗程结束后3个月患者Harris评分、VAS评分及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理化检查方面,收集治疗开始时及全部疗程结束后共2次血脂常规结果;影像学方面,收集治疗开始时及全部疗程结束后共2次髋部X线变化情况。结果:临床的各项评分中,组内及组间比较两组患者三项评分结果均优于治疗前及各时间节点(P<0.05);血脂水平方面,两组数据在治疗前后组内数据比较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影像学方面,两组股骨头塌陷程度较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两种治疗方案在患者三项评分方面有一定积极影响,且治疗组治疗效果更佳。在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及预防股骨头进一步塌陷上,两组治疗也均有不同效果。结论:中医手法联合温胆汤加减在治疗SANFH上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患肢疼痛程度、增大患肢活动度,帮助患者尽可能地恢复日常生活;治疗组全部疗程结束后血脂水平及股骨头塌陷程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通过健脾祛湿、补肝益肾的方式治疗SANFH,在临床上改善患者患肢疼痛、活动受限的症状的同时,对于血脂及影像学方面,也得到了改善。
王政春[2](2021)在《基于有限元分析探讨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文中指出目的:1通过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MRI影像学改变与髋部疼痛症状和功能活动改善情况的相关性分析,评价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2探讨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测定股骨头坏死区骨密度和体积的准确性。3基于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生物力学变化,及坏死区骨密度和体积变化,为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探寻新的理论依据。方法:1 MRI评价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的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于2020年6月-2021年3月期间,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伤科,收集接受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的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患者20例,单髋8例,一共32例患髋。所有患者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前均行髋关节MRI检查,经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6个月后,复查髋关节MRI检查,通过MRI冠状位STIR图像观察治疗前后股骨头坏死伴发的骨髓水肿、髋关节腔积液变化情况,利用VAS评分评估股骨头坏死治疗前后髋部疼痛变化情况,利用Harris评分评估股骨头坏死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变化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股骨头坏死治疗前后骨髓水肿和髋关节腔积液分级变化与髋部疼痛和髋关节功能分级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判断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前后MRI影像学改变与临床症状的改善是否具有一定相关性。2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测定股骨头坏死的骨密度和体积分析收集髋关节置换未见明显塌陷的10例成人股骨头坏死标本,实验组将10例股骨头标本进行CT薄层扫描,建立股骨头坏死区三维模型,完成模型相关有限元分析前处理,输出至Abaqus软件中,提取股骨头坏死区骨密度(ρ)、体积(V)和质量(M);对照组用电子秤称量股骨头质量(M1),以“溢出法”测量股骨头体积(V1),剔除股骨头坏死骨,以同样方法再次测量清除坏死骨后的股骨头质量(M2)和体积(V2),股骨头坏死区质量M0=M 1-M 2,股骨头坏死区体积V0=V 1-V2,股骨头坏死区骨密度ρ0=M0/V0,进行结果统计分析。3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有限元研究以第一部分临床研究收集的单侧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有限元分析研究对象,共计8例病人,将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健侧股骨头作为对照组(8髋),患侧股骨头作为治疗组(8髋)。治疗前患者行髋关节CT检查,经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6个月后,复查髋关节CT,收集治疗前和治疗后CT影像数据作为研究资料。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建立方法:(1)导入DICOM格式的患者髋关节CT图像数据,在Mimics21.0软件中,通过自动分割识别股骨近端三维模型蒙板,手动分割画选股骨头坏死区三维模型蒙板,蒙板剪修补漏,经计算建立粗略的三维模型;(2)在3-Matic软件中进行三维模型表面润滑、修饰,创建三维模型面网格、体网格及装配体模型,设置装配体模型负重面及约束面。(3)三维模型导回Mimics21.0软件中,基于股骨近端CT灰度值与骨密度的经验公式,赋予股骨头坏死区模型10材料属性,分别获取坏死股骨头股骨近端三维模型、股骨头坏死区三维模型、正常股骨头股骨近端三维模型及正常股骨头三维模型,以inp格式保存模型文件;(4)三维模型导入Abaqus软件中,设置负重面加载Z轴反方向30 00 N的作用力,固定股骨远端约束面,进行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同时提取股骨头坏死区模型骨密度和体积,以及正常股骨头模型骨密度。分析正常股骨头与股骨头坏死治疗前后股骨近端生物力学传导机制,观察股骨头生物力学变化,坏死区生物力学变化,股骨头坏死骨密度和体积变化,以及股骨头坏死CT图像变化。结果:1 MRI评价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的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1.1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前后评价指标变化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治疗前后,骨髓水肿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骨髓水肿明显减轻;髋关节腔积液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髋关节腔积液无明显改变;髋部疼痛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疼痛程度明显减低;髋关节功能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 5),治疗后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1.2评价指标相关性分析治疗前髋部疼痛分级与骨髓水肿分级具有相关性(r=0.905),骨髓水肿程度越重,髋部疼痛症状越重;治疗后髋部疼痛分级与骨髓水肿分级具有相关性(r=0.681),骨髓水肿减轻越明显,髋部疼痛症状改善越明显。治疗前髋关节功能分级与骨髓水肿分级具有相关性(r=0.850),骨髓水肿程度越重,髋关节功能越差;治疗后髋关节功能分级与骨髓水肿分级具有相关性(r=0.752),骨髓水肿减轻越明显,髋关节功能改善越明显。2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测定股骨头坏死的骨密度和体积分析对照组与实验组股骨头坏死区骨密度测定结果无差异(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股骨头坏死区体积测定结果无差异(P>0.05),三维有限元分析法能够准确的测定股骨头坏死区骨密度和体积。3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有限元研究3.1正常与股骨头坏死治疗前后股骨近端生物力学分析3.1.1正常股骨头股骨近端生物力学分析正常股骨头内部应力分布均匀,无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压应力沿压力骨小梁均匀分布在股骨头内,股骨头与股骨颈交界处也无应力集中,股骨颈内侧相对股骨颈外侧承受较大压应力,股骨距处为压应力最主要的承受区域,呈现最大应力,而股骨外侧越向大粗隆处承受压应力越小。位移反应形变量的大小,股骨头近端形变量大,向股骨远端形变量逐渐减小,最大位移位于股骨头负重区。3.1.2股骨头坏死治疗前股骨近端生物力学分析与正常股骨头比较,股骨头内部坏死区应力分布极不均匀,出现多个应力集中区域,相对于坏死区应力集中在坏死区与非坏死区交界处更明显,股骨头与股骨颈交界处出现明显地压应力集中现象,股骨颈内侧和股骨距承受压应力明显增大,出现明显的高应力集中区,最大应力出现在股骨颈内侧,股骨颈外侧承受压应力略增加。股骨头坏死后负重区最大位移明显增大,表明负重区受压应力发生形变量增加。3.1.3股骨头坏死治疗后股骨近端生物力学分析与治疗前相比较,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后股骨头内部坏死区仍有应力集中存在,但应力分布较治疗前均匀,股骨头与股骨颈交界处应力集中分布相对减少,股骨颈内侧和股骨距处高应力集中现象明显好转,最大应力明显减小,股骨颈外侧应力分布也有减小。治疗后股骨头负重区最大位移明显减小,表明负重区受压应力发生形变量减小。3.1.4股骨近端最大应力和最大位移结果比较治疗前股骨近端最大应力和最大位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股骨近端最大应力和最大位移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前股骨近端最大应力和最大位移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股骨近端最大应力和最大位移均明显小于治疗前;治疗后股骨近端最大应力和最大位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股骨近端最大应力和最大位移仍明显大于对照组。3.2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前后股骨头生物力学变化治疗后股骨头最大应力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股骨头应力集中现象相对好转,最大应力明显减小;治疗后股骨头最大位移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股骨头最大位移明显减小。3.3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前后坏死区生物力学变化治疗后坏死区最大应力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坏死区应力集中现象相对好转,最大应力明显减小;治疗后最大位移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坏死区最大位移明显减小。3.4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前后股骨头坏死骨密度和体积变化治疗前与对照组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股骨头坏死区骨密度明显小于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股骨头坏死区骨密度明显大于治疗前;治疗后与对照组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股骨头坏死区骨密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股骨头坏死区体积无明显变化。3.5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前后股骨头坏死C T变化股骨头坏死治疗前股骨头CT图像可见片状低密度影像,部分骨小梁缺失,有囊状透光区;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后CT图像可见股骨头坏死无进一步加重,坏死区新骨形成骨密度改善,硬化带形成明显,坏死区域面积无明显扩大,股骨头未见明显塌陷,髋关节间隙存在。结论:1 MRI评价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的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1.1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能够明显改善股骨头坏死继发的骨髓水肿。1.2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能够明显改善股骨头坏死引起的髋部疼痛和髋关节功能受限。1.3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改善股骨头坏死髋部疼痛和关节功能与骨髓水肿的消散吸收密切相关,骨髓水肿减轻越明显,髋部疼痛和髋关节功能改善越明显。2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测定股骨头坏死的骨密度和体积分析三维有限元分析法能够准确的测定股骨头坏死区骨密度和体积,可作为一种测定股骨头坏死区骨密度和体积的方法。3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有限元研究3.1正常股骨头应力分布均匀,无应力集中现象,股骨头内压应力主要传导至股骨颈内侧和股骨距,传导至股骨颈外侧压应力相对较少。3.2股骨头坏死区应力分布不均匀、坏死区与非坏死区交界处应力集中明显,股骨颈内侧和股骨距呈高应力集中。3.3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能够促进骨质新生,增加骨密度,提高骨强度,恢复坏死区部分有效支撑,改善应力传导障碍,减少应力集中,从而达到减小塌陷风险,维持股骨头形态完整的治疗作用。
邹昆[3](2021)在《股骨头坏死保髋手术VR系统的研发与教学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传统的骨科解剖教育多通过幻灯片理论授课、模拟操作和尸体解剖获得,临床手术示教主要靠手术录像、手术观摩和示范手术。因尸体标本昂贵,资源有限,再加上手术室资源与手术时间的限制,年轻医生缺乏反复操作训练的机会,需要较长的学习曲线,从而无法满足骨科教学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Visual Reality,VR)为骨科教学提供了理想的虚拟手术培训平台,可将人体的影像资料输入计算机进行三维重建,模拟相关手术,不受标本、场地等条件的限制,反复多次使用,提高患者安全性,同时也提高年轻医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虚拟解剖学有助于强化医学生三维空间感,巩固解剖基础知识,发展虚拟手术学可以增强手术体验感,熟悉骨科手术相关操作,降低术前岗前培训的难度和缩短培训的时间。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是骨科常见病和难治性疾病,也是骨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因该病好发于中青年患者,多采取保髋手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才采用髋关节置换手术,因无菌手术要求,手术现场教学观摩人数有限,影响骨科临床教学。近年来随着学生的增加,积极开展股骨头坏死临床课程与教学方法研究已成为新时期骨科临床教学的迫切需求,目前用于中西医手术治疗股骨头坏死仿真模拟器尚未普遍,因此,如何创建中西医手术治疗股骨头坏死仿真系统和应用于临床教学成为了迫切需求。研究目的:本研究将从数据如何获取和预处理、如何构建手术部件三维模型、如何给三维模型添加材质和贴图制作、如何创建手术场景与功能制作等将一一介绍中西医手术治疗股骨头坏死仿真系统的研发过程。中医使用针刀,西医使用关节镜辅助髓芯减压加打压植骨治疗ONFH。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股骨头坏死研究,让学生更好的掌握髋关节结构,股骨头坏死过程和中西医手术治疗股骨头坏死仿真模拟,促进骨科教育智能化,优化教学过程。通过对照研究评估VR技术在股骨头坏死临床教学中的效果,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VR技术的教学反馈。研究方法:首先用Mimics Research 20.0导入CT素材制作股骨头坏死3D模型,用Rhino 6、3D max和Zbrush制作针刀和手术室场景,3Dmax制作打压植骨和针刀穿刺动画,使用UE4编辑脚本和蓝图,用Photoshop软件贴图处理,然后渲染生成经关节镜辅助髓芯减压加打压植骨和针刀治疗股骨头坏死手术的虚拟现实场景,然后通过HTC VIVE头显体验虚拟现实。临床教学部分通过选取中日友好医院骨科一部2020年9月-12月期间转科人员,包括本科生、规培生和研究生,共40人,随机分为VR组和对照组,VR组采取虚拟现实技术教学,对照组采取PPT多媒体教学,两组的学生年龄、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课后对学生从学习主动性、课程感兴趣程度、课程满意度、三维空间感、虚拟交互性方面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理论和实践考试检查教学效果。研究结果:本研究通过使用UE4虚拟引擎制作出中西医保髋治疗股骨头坏死系统,率先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在股骨头坏死教学方面的研究,采用头戴式虚拟现实设备创设学习情境,可以体验髋关节三维解剖和在虚拟手术室里体验打压植骨和针刀治疗治疗系统股骨头坏死手术的虚拟现实场景。VR教学组的理论成绩81.35±7.24分、操作成绩87.75±5.32分,VR组学生总分84.55±5.12分,其中包括对照组理论成绩79.35±9.07分,操作成绩78.00±11.59分,对照组学生总分78.68±6.12分。VR组的手术操作评分和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理论考试成绩中,t=0.751,p=0.457>0.05。可以认为VR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VR组(75%)和对照组(30%)的优良率有统计学意义(x2=8.12,P=0.004<0.01)。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虚拟现实教学组对本研究更感兴趣,其课程满意度、三维空间感和虚拟互动均优于传统教学组,两组差异显着(P<0.05)。但两组认为VR对骨科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与传统教学没有显着差异(P=0.057>0.05)。结论:两组学生对股骨头坏死知识的掌握没有明显差异,但虚拟现实在学习主动性、三维空间感、虚拟互动等方面优势明显。表明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通过三维建模提高虚拟互动感,从而提高医学生对骨科的学习兴趣。
张忆楠[4](2021)在《骨痹通消颗粒联合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骨痹通消颗粒联合髓芯减压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及对病患VAS评分、Harris评分、股骨头MR坏死指数、血液流变指标水平、骨代谢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在安徽省中医院骨伤科确诊为早期股骨头坏死及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病患,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口服骨痹通消颗粒+髓芯减压术治疗,持续口服中药6个疗程(1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常规髓芯减压术的治疗方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髋关节症状积分、实验室观察指标(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比容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Ⅱ型胶原羧基端端肽)及股骨头MR坏死指数。结果60例入选患者均完成本次试验研究。(1)治疗前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VAS评分、Harris评分、股骨头MR坏死指数、血液流变指标水平、骨代谢指标水平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观察资料具有可比性。(2)髋关节症状积分(包括VAS评分、Harris评分、股骨头MR坏死指数)比较:治疗3、6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各项症状积分较前显着降低(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实验室指标(包括血液流变指标、骨代谢指标)比较:治疗3、6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较前改善(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4)疗效比较:愈显率治疗组80.00%,对照组56.67%,经秩和检验,Z=-2.083,p=0.03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5)安全性评价:受试者未有肝肾功能、呼吸系统、精神方面、血液系统等相关方面的疾病,无其余不良反应,总的来说两组治疗方式安全可靠。结论中药联合髓芯减压术治疗股骨头坏死在对VAS评分、Harris评分、股骨头MR坏死指数、血液流变指标水平、骨代谢指标水平等方面的改善相比髓芯减压手术更具有优势,骨痹通消颗粒联合髓芯减压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案优于常规的髓芯减压术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
潘佳麟[5](2020)在《补肾活血汤联合内翻截骨术治疗CJFHL1型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综述中、西医学对股骨头坏死病名、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方法的认识。第二部分:补肾活血汤联合内翻截骨术治疗CJFHL1型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研究补肾活血汤联合内翻截骨术治疗 CJFHL1 型股骨头坏死ONFH(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CJFHL1期26例42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补肾活血汤联合内翻截骨术组(15例,24髋)与单纯内翻截骨术组(11例,18髋)。两组均行内翻截骨术,治疗组在术后3天服用补肾活血方,每天1剂,连续服用6个月。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分别进行随访。将陈卫衡教授的影像学评价指标作基础结合患者X线影像等评价股骨头治疗后的稳定性,同时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3,P=0.874),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均显着提高。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治疗组89.12±5.11,对照组86.56±4.98,治疗组的评分高于对照组(t=4.327,P=0.012)。治疗后12个月,治疗组稳定21例、加重3例,对照组稳定15例、加重3例;2组股骨头形态影像学的稳定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4,P=0.949)。结论:补肾活血汤联合内翻截骨术在术后短期内对预防CJFHL1型中肝肾亏虚型患者股骨头塌陷有显着效果,术后口服补肾活血汤更有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
段玮轩[6](2020)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与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内骨小梁形态学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利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比较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和股骨颈骨折骨小梁的结构差异。方法:从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分别收集需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20例(20髋)和需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20例(20髋),分别设为骨折组和坏死组,手术中完整取下股骨头。将取下的股骨头运用计算机进行三维重建,利用x、y、z轴各2个相互平行的平面分别从上向下、从前向后、从左向右均匀分割股骨头,将其分为27个区域,27个区域的编号规则:在冠状面分为前侧、中间、后侧3个区,每个区按照从前向后、从上向下的顺序编号。前侧区编号为A1……A9;中间区编号为B1……B9;后侧组编号为C1……C9。用Micro-CT对所有样本进行扫描,获取计算机三维图像。手工选取兴趣区,采用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间隙(Tb.Sp.)分别对2组股骨头内骨小梁进行评价。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三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在骨折组中,按冠状面分为前、中、后3区,前区表现为骨体积分数均值最大、厚度均值最大、数量均值最大、间隙均值最小的优势骨小梁区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50、43.92、85.40、36.00,P值均小于0.05);按矢状面分为内侧、中间、外侧3区,中间区表现为骨体积分数均值最大、厚度均值最大、数量均值最大、间隙均值最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59、73.50、38.60、48.50,P值均小于0.05);按横断面分为上、中、下3区,上区表现为骨体积分数均值最大、厚度均值最大、数量均值最大、间隙均值最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03、29.47、255.50、45.50,P值均小于0.05)。对比股骨头坏死组,如果将其分为内侧区、中间区、外侧区,中间区表现为优势骨小梁区域(P<0.05);如果将其分为上区、中间区、下区,上区表现为优势骨小梁区域(P<0.05);如果将股骨头分为前区、中间区、后区,前区表现为优势骨小梁区域(P<0.05)。与坏死组相比,骨折组各个区域的骨小梁骨体积分数均值更大(t=4.90,P=0.01)、骨小梁厚度均值更大(t=-4.17,P=0.01)、骨小梁数量均值更大(t=-31.37,P=0.01)、骨小梁间隙均值更小(t=-7.12,P=0.01)。另外本研究通过Micro-CT图像发现股骨头的前上和前外上区域骨小梁易发生断裂。结论:激素对于坏死股骨头的影响不仅仅是坏死区,包括硬化区、正常骨小梁区,即对于整个股骨头都产生了影响。
薛志鹏[7](2020)在《基于核心指标集的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评价方法的建立与验证》文中研究指明背景股骨头坏死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已经在相关的共识和指南中得到推荐,尤其是早中期的优势更加明显。但是,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评价方法却较混乱且标准不一,不同文献报道的疗效可能会得到相反的结果,缺乏较为一致的、系统的疗效评价方法,进一步导致了临床与科学研究可重复性不高,且疗效之间难以横向比较,降低了原始研究之间的数据利用,不利于中医药的循证发展及为证据决策提供高质量证据。核心指标集理念的提出可以有效的解决临床实践中疗效评价结局指标选择的问题,它规范了特定疾病或特定病种必须测量的最小结局指标集合,既能有效的简化试验方案的设计,降低实施过程中的偏倚风险,又能增强临床研究的实用性。基于此,我们将核心指标集理念引入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评价中,开展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研究核心指标集的构建工作,形成临床可行性高的疗效评价方法并对其进行信度、效度、反应度的临床验证,旨在规范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评价,提高原始研究的数据利用和向证据决策转化时的质量。研究目的1基于核心指标集“最重要、标准化、共识性”的理念,建立与临床实践密切相关的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评价方法;2通过横断面及前瞻随访研究,对疗效评价方法中的临床评价指标进行验证;3通过横断面和回顾性研究,对疗效评价方法中的影像评价指标进行验证。方法1基于核心指标集的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评价方法的建立首先,通过文献的系统评价,检索2015年—2017年中英文数据库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试验研究文献,提取原始文献中的结局指标,并进行规范化术语表达,按结局指标类别进行分类,形成原始结局指标清单;其次,设计德尔菲问卷调查,通过两轮德尔菲医师问卷和一轮患者问卷对结局指标的重要性进行评价,筛选,集中,获得关键利益相关群体对于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结局指标选择的意见与观点;最后,通过面对面的共识会议,确定最终构成核心指标集的结局指标及测量方法,形成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评价方法。2疗效评价方法的临床评价指标验证通过横断面及前瞻随访研究,以2018年9月—2019年12月因实际病情需要自愿采用中医药多途径治疗的231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其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临床评价指标的得分,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测量所需时间,对临床评价指标的效标效度、反应度进行验证。3疗效评价方法的影像评价指标验证影像评价指标的验证分为两部分:(1)一致性验证:通过横断面研究,收集2018年9月—2019年12月纳入的231例(231髋)患者的X线,对其进行等距抽样,选择6名骨科医师进行观察者间一致性和同一观察者的复测一致性验证;(2)影像评价指标动态观察:回顾2018年—2019年已接受人工关节置换,且置换前进行保关节治疗至少2年的病例X线片进行动态观察,由一名高级职称医师对股骨头形态、坏死面积及骨关节炎发生程度的变化进行评分,观察其动态变化并探索置换前的X线片与人工关节置换的关系。结果1 基于核心指标集的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评价方法的建立1.1 形成原始结局指标清单本研究共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文献共11697篇文献,去除重复文献3828篇,通过阅读题目及摘要,剔除综述、病案报道、动物实验等不符合要求文献,对1207篇文献进行全文阅读,最终纳入411篇文献符合要求的文献。对提取的149个结局指标按照症状体征评价,远期结局,生活质量,影像学评价,安全性事件,中医指标评价,满意度评价,理化指标评价,住院时间评价,手术相关评价10个类别进行分类,形成原始结局指标清单,并依据原始清单设计临床医师和患者的德尔菲问卷。1.2 关键利益相关群体的德尔菲调查两轮临床医师问卷调查:第一轮共发放问卷73份,回收67份,回复率为91.8%。采用Likert评分9分制对每项结局进行评价,将重要性评分均值≥4分的结局指标反馈给专家,共27个,包括VAS评分、关节活动度、行走距离、X线股骨头形态、关节置换率、Harris评分、影像稳定率(综合X线、CT、MRI)、股骨头生存时间、MRI坏死范围、X线股骨头坏死面积、X线骨关节炎发生程度、中医证候积分、跛行、行走能力、SF-36量表、ARCO分期改变、BMD、不良反应、总胆固醇、甘油三酯、MRI骨髓水肿、Harris评分优良率、并发症、血浆粘度、有效率、成骨细胞计数、破骨细胞计数,且有20个结局指标的变异系数CV>15%,说明专家评分离散度较大;协调系数检验W=0.255(χ2=495.411,p<0.000),说明专家协调系数一般,对于结局指标的评分较不一致;第二轮调查开始前反馈第一轮结果,参照专家意见,调整问卷结构,继续调查。共发放问卷73份,回收60份,回复率为82.2%。根据50%的专家认为该结局指标非常重要(7—9分)且重要性评分均值≥7分的原则,共8个结局指标作为潜在核心结局指标进入共识会议阶段,包括VAS评分、关节活动度、行走距离、X线股骨头形态、关节置换率、X线股骨头坏死面积、X线骨关节炎发生程度和中医证候积分。其中,变异系数CV均<15%,说明专家评分的离散度较小;且专家的协调系数W=0.504(χ2=237.995,p<0.000),一致性较好。患者问卷共调查103位,排名前10位的结局指标包括疼痛、关节活动、行走距离、跛行、影像学表现、上下楼梯、关节畸形、穿鞋袜、日常生活、扶拐。1.3共识会议确定疗效评价方法共识会议共两轮,第一轮投票共6个结局指标纳入核心指标集:VAS评分关节活动度、行走距离、X线股骨头形态、X线股骨头坏死面积和X线骨关节炎发生程度;第二轮投票确定了测量标准和计分方式,形成了疗效评价方法:包括临床评价指标和影像评价指标两部分,临床评价指标总分10分,包括VAS评分(0—10分,系数0.5),屈曲度数(0—10分,系数0.3)和行走距离(0—10分,系数0.2),分数越高,代表临床症状和体征越严重;影像评价指标总分10分,采用X线作为依据,包括股骨头形态(塌陷程度测量,0—3分,系数1),坏死面积(囊变范围测量,0—3分,系数1)和骨关节炎发生程度(K-L分级测量,0—4分,系数1),分数越高,代表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表现越严重。2临床评价指标验证纳入2018年9月—2019年12月的231例经过中医药多途径治疗的无需辅助工具的股骨头坏死患者,其中单侧发病148例,双侧发病且一侧稳定无症状83例,男151例,女80例,平均病程31.87±41.51月,年龄45.24±13.64岁。2.1效度检验通过与Harris评分的对比,治疗前后临床评价指标的屈曲分数与Harris评分的关节活动度分数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644、-0.768,说明两者具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临床评价指标中的行走分数与Harris评分的关节功能分数,治疗前后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25、-0.753,说明两者具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临床评价指标总分与Harris评分治疗前后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0.782、-0.767,与VAS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63、0.768,说明治疗前后总分与Harris评分具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与VAS评分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2.2反应度检验通过对临床评价指标中行走距离分数、VAS评分、屈曲度数和总分的治疗前后对比,治疗后行走距离评分降低,行走距离增加(p<0.000);VAS评分降低,疼痛减轻(p<0.000);屈曲度数评分降低,屈曲度数增加,活动范围增大(p<0.000);总分降低,整体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p<0.000)。Harris评分疼痛、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与总分治疗后分数均明显提高(p<0.000),说明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明显,两评分表现出了一致的变化。计算VAS评分、屈曲度数和临床指标总分进行治疗前后变化值,效应量和标准化反应均数的计算,得出其效应量分别为2.43,0.86,1.96,标准化反应均数分别为2.01,0.91,2.12,不论是分项还是临床指标总分间均具有较好的反应度。3影像评价指标验证3.1一致性验证对2018年9月—2019年12月纳入的231例单髋的X线片中抽样获得的47张进行独立性评价。统计不同医师间对于股骨头形态、坏死面积和骨关节炎发生程度的Kendall’s W系数分别为0.864、0.714和0.727,表明不同医师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6位医师经过2周后再次对同一批编号的X线片进行影像指标独立性评价。统计同一医师对于股骨头形态、坏死面积和骨关节炎发生程度3个指标重复测量的加权kappa值,均在0.7以上水平,同样具有较高的一致性。3.2影像评价指标动态观察回顾2018年—2019年在我科接受人工关节置换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且置换前曾接受保髋治疗至少2年的20髋的X线片进行动态评分,随着随访时间延长,股骨头形态的塌陷程度越严重(p<0.000);股骨头坏死的囊变范围缩小(p<0.000),骨关节炎严重程度逐渐增加(p<0.000)。置换前最后一次影像评价总分平均值为5.95±0.887分,股骨头形态平均值2.85±0.366分,坏死面积平均值0.15±0.366分,骨关节炎发生程度平均值2.95±0.759分,即说明一般影像塌陷超过4mm,囊变区域几乎修复,骨关节炎发生在3级及以上程度,建议从影像学考虑人工关节置换。结论1 本研究基于核心指标集理念,通过混合研究方法,文献系统评价,临床医师和患者关键利益相关群体的德尔菲调查和最终的面对面共识会议,建立了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评价方法,分为临床评价指标和影像评价指标,临床评价指标包括VAS评分,屈曲度数和行走距离;影像评价指标采用髋关节X线片,包括股骨头形态、坏死面积和骨关节炎发生程度。2经过横断面及前瞻随访研究,证明了临床评价指标各分项与总分间具有良好的效度和反应度,且操作时间短,结局指标选择及权重系数设置合理,建议作为中间指标,用于近期或较短测量时点的疗效评价。3经过不同观察者间和同一观察者的重复测量,影像评价指标各项内容显示出较高的一致性,证明其用于评价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准确可靠。且从影像学角度为人工关节置换的选择提供了客观依据。因此,建议作为次要终点结局指标进行动态观察或较长观察周期内的疗效评价。
骆帝[8](2020)在《补肾活血胶囊通过Hedgehog信号通路调控成骨、成血管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利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不同病因造成ONFH患者的股骨头样本大致病理形态与其中成骨与成血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为后续SONFH相关基础实验与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与参照;再通过观察补肾活血胶囊对GC相关的ONFH SD大鼠骨组织重建及血管新生的影响和对GC处理的BMSCs成骨-成血管分化的影响,进一步研究补肾活血胶囊对动物与细胞实验中的成骨、成血管及Hedgehog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机制。方法:1.收集本院在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接受THA手术后的ONFH与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股骨头样本,挑选符合标准的股骨头按病因分别归入对照组、特发组、酒精组、激素组以及创伤术后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病因坏死骨组织的成骨与成血管相关指标的蛋白表达情况。2.通过使用对SD大鼠臀肌注射MPS的方法建立GC相关的ONFH大鼠模型,随后给予不同剂量的补肾活血胶囊加以干预,8周后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荧光定量PCR检测与Western blotting分析在不同层面综合评价补肾活血胶囊对GC相关的ONFH大鼠骨组织重建及血管新生的影响。3.运用贴壁法提纯与扩增SD大鼠的BMSCs,并使用不同剂量的补肾活血胶囊含药血清与Dex进行干预培养,观察BMSCs的生长状况、增殖能力以及分化潜能,并采用细胞划痕实验、q PCR检测与Western blotting分析细胞中成骨、成血管与Hedgehog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蛋白表达变化;同时,建立SD大鼠RAOECs与BMSCs共培养体系,并对共培养后的RAOECs进行血管生成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观察其在补肾活血胶囊含药血清与Dex干预培养下的成血管能力与细胞活性的变化。结果:1.通过观察各组股骨头样本的大致形态与冠状面,发现不同病因ONFH患者股骨头样本在大致形态与剖面具有较为相似的病理表现,同时有相似的坏死和修复的组织学特征;Western blotting结果:在成骨方面,ALP蛋白的表达除创伤术后组显着低于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间均无显着差异(P>0.05);Collgen I蛋白只有特发组与对照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组表达量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激素组、创伤术后组的OPN蛋白表达量均显着降低(P<0.05),而特发组、酒精组则无显着差异(P>0.05);对照组中RUNX2的蛋白表达量分别显着高于其余各组(P<0.05);在成血管方面,不同病因造成的ONFH股骨头样本中CD31、VEGFA与KDR血管生成相关标记物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均存在显着下降的情况(P<0.05);而VWF的蛋白表达量在各组间均未有显着差异(P>0.05);在Hedgehog信号通路方面,Shh的蛋白表达量在不同病因的ONFH患者股骨头样本内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酒精组与创伤术后组样本中信号通路下游细胞内信号因子Gli1的蛋白表达量出现了显着下降(P<0.05),而特发组、激素组则未见显着差异(P>0.05);各组中细胞内信号因子Gli2的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均出现了显着减少(P<0.05)。2.SD大鼠干预8周后,各组大鼠股骨头样本大体观无明显差异;软件分析HE染色结果显示:CG组骨小梁面积比率显着高与MG组(P<0.05),LDG、MDG、HDG三组数据则均显着高于MG组(P<0.05);而大鼠空骨陷窝率情况与骨小梁面积比率趋势一致,同为CG组显着高于MG(P<0.05)且LDG、MDG、HDG剂量三组均显着高于MG组(P<0.05);软件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CG组相比,MG组大鼠股骨头成骨相关指标ALP、Collgen I、OPN与RUNX2不同程度的表达减少(P<0.05);而灌胃不同剂量补肾活血胶囊的三个组则显着高于MG组(P<0.05);MG组成血管相关指标CD31、VEGFA、KDR与VWF在股骨头中的表达强度相比较CG组均有明显下降(P<0.05),而不同剂量补肾活血胶囊灌胃组与MG组相比均有显着升高(P<0.05);q PCR检测结果显示:在成骨方面,CG组中ALP、Collgen I和RUNX2的m RNA表达均显着高于MG组(P<0.05);LDG组中Collgen I与RUNX2的表达显着高于MG组(P<0.05);MDG组中ALP与Collgen I的表达显着高于MG组(P<0.05);而HDG组Collgen I的表达显着高于MG组(P<0.05);在成血管方面,CG中CD31、VEGFA和KDR的m RNA表达均显着高于MG组(P<0.05);LDG组中只有VEGFA的m RNA表达量明显多于MG组(P<0.05);MDG组中CD31与VEGFA的m RNA表达量均显着多于MG组(P<0.05);而HDG组VEGFA的m RNA表达量明显少于MG组(P<0.05);在Hedgehog信号通路方面,CG组中Shh、Gli1和Gli2的m RNA表达量均明显多于MG组(P<0.05);LDG组中则有Gli1和Gli2的表达显着高于MG组(P<0.05);MDG组与HDG组中Shh、Gli1和Gli2的m RNA表达情况均显着高于MG组(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分析显示:CG组样本中成骨相关ALP、Collgen I、OPN和RUNX2蛋白表达均显着高于MG组,而经过补肾活血胶囊LDG组中Collgen I、OPN和RUNX2三种蛋白表达情况均显着高于MG组表达(P<0.05);MDG组中ALP、Collgen I和OPN三种蛋白表达均显着高于MG组(P<0.05);HDG组显中ALP与Collgen I着高于MG组(P<0.05);CG样本中成血管相关CD31、VEGFA、KDR和VWF四种蛋白表达均显着高于MG组,而LDG组中VEGFA、KDR两种蛋白表达情况均显着高于MG组表达(P<0.05);而MDG组中VEGFA与KDR两种蛋白表达均显着高于MG组(P<0.05),而CD31与VWF的表达则显着低于MG组(P<0.05);HDG组显中KDR和VWF着高于MG组(P<0.05);CG组样本中Hedgehog信号通路相关Shh、Gli1和Gli2蛋白三种蛋白表达均显着高于MG组,而经过补肾活血胶囊干预的LDG组中仅有Gli2蛋白表达情况显着高于MG组表达(P<0.05);而MDG组中Shh和Gli2两种蛋白表达均显着高于MG组(P<0.05);HDG组显中也仅有Gli2蛋白的表达着高于MG组(P<0.05)。3.本研究采用贴壁法可以提纯高纯度的原代SD大鼠BMSCs;原代BMSCs可顺利进行成骨、成脂与成软骨诱导分化;不同浓度的补肾活血胶囊含药血清不进对原代BMSCs具有促进增殖的作用,并且还可显着提高经Dex处理过的原代BMSCs的增殖活性;成骨诱导3周后,茜素红染色显示不同浓度补肾活血胶囊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染色结果相似,较模型组显着升高;BMSCs划线实验24h时,CG组与LDG、MDG、HDG三组的划线平均宽度均显着低于DG组(P<0.05),且48h时趋势与24h时保持一致;将与SD大鼠BMSCs在不同浓度补肾活血胶囊含药血清与Dex进行共培养后的RAOECs进行血管生成实验,对CG与LDG、MDG、HDG三组的血管分支数量指标均显着高于MG组(P<0.05);而在血管分支总长度指标上,CG组总长度数值显着高于DG组(P<0.05),而MDG与HDG组的血管分支总长度显着高于DG组(P<0.05);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表明:DG组迁移的细胞数量显着少于CG组(P<0.05);MDG组迁移细胞数则显着多与DG组(P<0.05);而LDG、HDG组迁移细胞数与模型组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q PCR结果显示:在Hedgehog信号通路方面,相比较于CG组,DG组中Shh、Gli1和Gli2的m RNA表达量均出现显着减少(P<0.05);在含药血清方面,LG、HG组中Shh、Gli1和Gli2指标的m RNA表达量均显着多于CG组(P<0.05),而MG组中的Shh和Gli2的m RNA表达情况较CG组均出现显着提高(P<0.05);在干预方面,与DG组相比,MDG与HDG组中Shh、Gli1和Gli2各指标的m RNA表达量均出现显着升高(P<0.05),而LDG组中的Shh和Gli2表达均显着高于DG组(P<0.05);成骨方面,DG组相较于CG组ALP、Collgen I和RUNX2的m RNA表达量均有显着降低(P<0.05);在含药血清方面,LG组中ALP、Collgen I和RUNX2的m RNA表达均显着高于CG组(P<0.05),而MG与HG组中的ALP和RUNX2表达均显着高于CG组(P<0.05);在干预方面,MDG组中ALP、Collgen I和RUNX2的m RNA表达均显着高于DG组(P<0.05),LDG组中Collgen I和RUNX2的表达显着高于DG组(P<0.05),而HDG组中ALP和Collgen I的表达则显着高于DG组(P<0.05);成血管方面:CG组的CD31、VEGFA和KDR的m RNA表达均显着高于DG组(P<0.05);LG、MG与HG组中CD31、VEGFA和KDR的m RNA表达均显着高于CG组(P<0.05);在干预方面,MDG与HDG组中CD31、VEGFA和KDR的m RNA表达均显着高于DG组(P<0.05),LDG组中VEGFA和KDR的m RNA表达量皆显着多于DG组(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分析显示:在Hedgehog信号通路方面,DG组BMSCs的Shh、Gli1和Gli2三种蛋白的表达量相较于CG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LG组中的Shh、Gli1和Gli2各指标蛋白表达程度较CG组有显着增加(P<0.05);MG、HG组中Gli1的蛋白表达量与CG组相比也有显着提升(P<0.05);干预方面,LDG与MDG组相较于DG组的Shh、Gli1和Gli2三种蛋白表达量均有显着提高(P<0.05);而HDG组则只有Gli2蛋白表达显着高于DG组P<0.05);在成骨方面,DG组BMSCs的ALP、Collgen I、OPN和RUNX2蛋白表达水平相较于CG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HG组中的ALP、Collgen I、OPN和RUNX2蛋白表达量均显着均高于CG组(P<0.05);MG组中Collgen I、OPN和RUNX2的蛋白表达量显着高于CG组(P<0.05);LG组中Collgen I和OPN的蛋白表达量显着高于CG组(P<0.05);干预方面,MDG与HDG组相较于DG组的ALP、Collgen I、OPN和RUNX2蛋白表达水平方面均有显着提高(P<0.05);而LDG组则在ALP、Collgen I和RUNX2的蛋白表达量上显着高于DG组(P<0.05);在成血管方面,CG组BMSCs的CD31、VEGFA、KDR和VWF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高于DG组(P<0.05);在CD31和VEGFA蛋白表达水平方面,LG、MG与HG三组表达情况与CG组相比提升明显(P<0.05),但KDR和VWF的蛋白表达量则没有显着差异(P>0.05);干预方面,LDG与MDG组相较于DG组在CD31、VEGFA、KDR和VWF的蛋白表达水平上均有显着提高(P<0.05);而HDG组则在CD31、KDR和VWF的蛋白表达量上显着高于DG组(P<0.05)。结论:1.本研究通过对临床坏死的股骨头样本进行分析,初步了探究了不同病因导致的ONFH的初步机制。2.补肾活血胶囊可以通过Hedgehog信号通路对GC相关ONFH的SD大鼠骨重建与血管新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不同浓度的补肾活血胶囊含药血清可以通过Hedgehog信号通路可以调控并促进SD大鼠BMSCs向成骨与成血管方向的分化。
雷志强[9](2020)在《基于广西股骨头坏死数据库的临床特点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是骨科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之一,国内已陆续开展对ONFH的临床特点及流行病学等研究,广西地区ONFH的此类研究尚处初起阶段,基于全区多中心网络数据库,初步探讨广西地区ONFH的一般情况、病因学、中医证型、分期分型等临床特点是否与国内外其他地区存在差异,为有效防治广西地区ONFH的发生及发展有积极意义。方法:建立广西股骨头坏死数据库(Guang Xi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databas,GXONFHD),登陆网址:http//:onfhgx.keyanyun.com,智能化导出建库以来收录ONFH患者信息EXCEL表格,时间为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信息包括:一般资料、病因、诊断、中医证型、ARCO分期、CJFH分型等信息,应用SPSS 23.0对上述信息进行相关性的统计分析及研究。结果:1、数据库共收录230例ONFH患者,最终纳入220例。2、性别与年龄分析:发病率男女之比为2.5:1;总体平均发病年为50.17±14.78岁,其中男性48.44±13.87岁,女性54.49±16.15岁,男性与女性年龄均值差异为2.58岁,最高发年龄为36岁~55岁。3、广西各地区发病率分布:各地级市发病率最高为南宁市30.90%,各地级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0.05)。4、劳动强度分析:从事IV级体力劳动者占47.27%,性别与劳动强度无统计学意义((49)>0.05)。5、体重指数(BMI)分析:BMI平均值为23.24±3.39。正常体重占57.73%,性别与BMI无统计学差异((49)>0.05)。6、病因构成分析:病因构成比大小为依次为酒精性→特发性→激素性→创伤性;1)性别因素:男性酒精性占67.52%,女性特发性占47.62%,不同性别的ONFH患者,其致病因素也存在显着差异((49)<0.05)。2)年龄因素:18岁~75岁均以酒精性为主,大于75岁以特发性为主;3)酒精性ONFH分析酒情况分析:平均饮酒20.04±11.97年,平均饮酒次数6.59±2.99次/周,平均288.38±165.12ml。4)激素性ONFH分析:8类原发病中系统性红斑狼疮占48%,激素种类泼尼松龙占52%;给药途径口服占80%;5)病因与发病侧别分析:除不明原因的特发性ONFH以外,酒精性双侧占70.27%、激素性双侧占72%;创伤性单侧占94.44%。7、中医证型特点分析:单一证型占80%,复合证型占20%,总体以单一证型为主;单一证型中痰瘀阻络证62.50%,复合证型中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占45.45%;1)证型与性别:男性构成比大小依次为痰瘀阻络证→经脉痹阻证→肝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女性构成比大小依次为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经脉痹阻证→气滞血瘀证((49)<0.05),复合证型中男性与女性均以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为主要证型((49)>0.05);2)证型与年龄:单一证型中,小于75岁患者均以痰瘀阻络证为主,大于75岁均为肝肾亏虚证为主,复合证型中均以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为主((49)<0.05),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从单一证型向复合证型转变。3)证型与病因:去除未明确病因的特发性ONFH,单一证型中酒精性痰瘀阻络证占62.16%,激素性痰瘀阻络证52%,创伤性气滞血瘀占33.33%;单一证型中,酒精性与激素性均以痰瘀阻络证为主,创伤性以气滞血瘀证为主((49)<0.05),复合证型中酒精性与激素性均以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为主,创伤性ONFH以气滞血瘀证夹杂其他复合证型为主((49)<0.05)。8、ARCO分期与CJFH分型分析:ARCOⅠ期M型占100%,ARCOⅡ期C型占64.72%,ARCOⅢ期L1型占47.69%,ARCOⅣ期L3型占85.27%((49)<0.05)。结论:1.一般资料特点:广西地区ONFH患者总体发病率男性较女性高;男性多发青壮年人群,女性多发于中老年人群;最高发年龄段为36岁~55岁;从事IV级体力劳动者最多;ARCOⅢ、Ⅳ期BMI以超重为主。2.病因学特点:酒精性为ONFH主要病因;男性主要为酒精性,女性为特发性;酒精性、激素性以双侧发病多见,创伤性、特发性以单侧发病多见。3.中医证型特点:中医证型以单一证型为主;男女单一证型均以痰瘀阻络证为主要证型,复合证型以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为主要证型;去除未明确病因的特发性ONFH,酒精性与激素性均以痰瘀阻络为主要证型,创伤性多造成气滞血瘀证,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从单一证型向复合证型转变。4.分型分期特点:ARCOⅠ期多为M型、ARCOⅡ期多为C型,ARCOⅢ期多为L1型、ARCOⅣ期多为L3型,CJFH分型越后,ARCO分期也越高。
王洋[10](2020)在《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中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应用规律》文中提出背景 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股骨头坏死方面取得了诸多可喜的成果,多版专家共识与指南在药物治疗中都加入了中医药相关的指导意见,内服及外用中药对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逐步得到认可,但相关临床研究多集中于单个方剂的讨论分析,相关组方规律的研究上亦缺乏针对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处方分析,同时缺乏对外用中药的组方分析。如能进一步对诸多有效方剂加以整理,分析出其核心用药规律,将对临床及科研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目的 提取既往文献中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有效中药方剂,并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分析归纳,探析内服与外用中药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及科研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建库至今临床应用内服及外用中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相关文献,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文献中使用的相关方剂进行录入与分析,从而探索中药内服及外用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用药规律。结果 1.本研究以中药,股骨头坏死为关键词检索获得中国知网(CNKI)文献240篇,万方数据库(WanFang)文献528篇,维普数据库(VIP)文献253篇,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文献103篇,共计1124篇。经NoteExpress软件去重处理后剩余729篇。根据文献的纳排标准,精读文献后去除动物实验,文献研究,无法判定明确分期及明确方剂组成者,入选文献139篇。涉及内服药方剂文献129篇(包含外用药方剂文献27篇)方剂215首,外用药方剂文献37篇,方剂38首。2.内服药方剂中共涉及中药243味,其中使用频次前十位的药物依次为:当归、丹参、川芎、熟地黄、黄芪、续断、甘草、骨碎补、红花。经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统计,四气使用频次以温性药最高,凉性药最低,五味的使用频次上,其使用频次从大到小依次为:甘味,苦味,辛味,酸味,咸味,涩味,以甘味药使用频次最高达1434次。归经用药频次以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位于前三位。外用药方剂共涉及药物129味,使用频次前十位的药物依次为:透骨草、伸筋草、没药、红花、牛膝、乳香,当归,骨碎补,细辛。经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统计,四气使用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温性,平性,寒性,凉性,热性,五味使用频次从高到低为辛味、苦味、甘味、咸味、酸味、涩味。归经用药频次以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位于前三位。3.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用药模式分析”功能,设定支持度20%,置信度0.6,获得内服药前十位的药物组合为:①川芎,当归;②丹参,当归;③熟地黄,当归;④黄芪,当归;⑤川芎,丹参;⑥续断,当归;⑦牛膝,当归;⑧甘草,当归;⑨川芎、丹参,当归;⑩红花,当归。获得外用药前十位的药物组合为:①伸筋草,透骨草;②没药,乳香;③牛膝,透骨草;④牛膝,伸筋草;⑤艾叶,透骨草;⑥艾叶,伸筋草;⑦艾叶,伸筋草,透骨草;⑧红花,当归;⑨红花,透骨草;⑩红花,伸筋草。4.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新方分析”功能,分析方剂的隐性规律,获得内服药潜在新方10首:①龟甲—枸杞子—杜仲—菟丝子—山茱萸;②栀子—苍术—青风藤—僵蚕—雷公藤;③大枣—猪苓—炙麻黄—生姜—制附子;④当归—川芎—阿胶—丹参;⑤乌梢蛇—制马钱子—蜈蚣—三棱—片姜黄—炒丹参;⑥乌梢蛇—制马钱子—海风藤—斑蝥;⑦独活—木瓜—血竭—槲寄生;⑧川芎—丹参—槲寄生—全蝎—淫羊藿—骨碎补;⑨葛根—桂枝—姜黄—泽泻;⑩茯苓—红花—白术—乳香—没药。获得外用药新方6首:①千年健—马钱子—甘松—僵蚕;②川牛膝—五加皮—木鳖子—自然铜—附子;③桑枝—花椒—当归—路路通;④桂枝—骨碎补—制川乌—续断—象皮;⑤没药—伸筋草—大黄—透骨草—路路通;⑥丹参—桑枝—没药—路路通—乳香。结论1.中药内服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常用药物为:当归、丹参、川芎、熟地黄、黄芪、续断、甘草、骨碎补、红花;常用组合为:①川芎,当归;②丹参,当归;③熟地黄,当归;④黄芪,当归;⑤川芎,丹参;⑥续断,当归;⑦牛膝,当归;⑧甘草,当归;⑨川芎、丹参,当归;⑩红花,当归。2.中药外用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常用药物为:透骨草、伸筋草、没药、红花、牛膝、乳香,当归,骨碎补,细辛;常用组合为:①伸筋草,透骨草;②没药,乳香;③牛膝,透骨草;④牛膝,伸筋草;⑤艾叶,透骨草;⑥艾叶,伸筋草;⑦艾叶,伸筋草,透骨草;⑧红花,当归;⑨红花,透骨草;⑩红花,伸筋草。3.中药内服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时应以活血化瘀为主,药物多具甘、温之性,攻补兼施,常用方剂如桃红四物汤,复原活血汤;外用方药应以活血通络,祛风散寒为主,用药多具辛温发散之性,同时须配伍选用花椒,艾叶,细辛一类具芳香之性可助诸药透达经络,外用疗效明确的药物。
二、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的现状与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的现状与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手法联合温胆汤加减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蚀痰湿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中医学对股骨头坏死的认识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中医手法联合温胆汤加减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蚀痰湿证)的临床观察 |
1.一般资料 |
2.研究方法 |
3.观察指标与安全性分析 |
4.统计学方法 |
5.技术路线 |
6.研究结果 |
7.分析 |
8.不足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四部分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2)基于有限元分析探讨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基础理论 |
1.1 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的确立依据 |
1.2 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的作用途径及优势 |
1.3 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应用 |
1.4 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 |
1.5 丹参和川芎治疗股骨头坏死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 |
2 股骨头坏死骨密度和体积测定方法研究现状 |
2.1 骨密度传统测量方法 |
2.2 三维有限元法骨密度测定 |
2.3 股骨头坏死体积传统测量方法 |
2.4 股骨头坏死三维有限元法体积测定 |
3 有限元分析在股骨头坏死中的临床应用 |
3.1 股骨头坏死塌陷预测分析 |
3.2 硬化带力学特性分析 |
3.3 制定股骨头坏死保髋术式方案 |
3.4 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评价 |
第一部分 MRI评价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的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
1 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分期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剔除标准 |
2 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2.2 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方法 |
3 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
3.1 骨髓水肿分级方法 |
3.2 髋关节积液分级方法 |
3.3 髋关节疼痛VAS评分 |
3.4 髋关节Harris评分及优良率 |
4 统计学分析方法 |
5 结果 |
5.1 治疗前后骨髓水肿变化 |
5.2 治疗前后髋关节腔积液变化 |
5.3 治疗前后VAS疼痛等级变化 |
5.4 治疗前后Harris功能评分变化 |
6 评价指标相关性分析 |
6.1 治疗前髋部疼痛分级与骨髓水肿分级相关性分析 |
6.2 治疗后髋部疼痛分级与骨髓水肿分级相关性分析 |
6.3 治疗前髋关节功能分级与骨髓水肿分级相关性分析 |
6.4 治疗后髋关节功能分级与骨髓水肿分级相关性分析 |
7 典型病例分析 |
8 讨论 |
8.1 股骨头坏死并发骨髄水肿MRI表现特征 |
8.2 股骨头坏死并发骨髓水肿机理 |
8.3 中医对骨髓水肿的认识理解 |
8.4 骨髄水肿的临床指导意义 |
8.5 髋关节腔积液的临床表现 |
8.6 髋关节腔积液的临床意义 |
8.7 MRI对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的疗效评价 |
9 小结 |
第二部分 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测定股骨头坏死的骨密度和体积分析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分组 |
3 实验方法 |
3.1 实际测量方法 |
3.2 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 |
4 统计学分析 |
5 结果 |
5.1 模型计算结果 |
5.2 实验组与对照组结果对比 |
6 讨论 |
6.1 股骨头坏死骨密度测定临床意义 |
6.2 股骨头坏死体积测量临床意义 |
7 小结 |
第三部分 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有限元研究 |
1 一般资料 |
1.1 资料来源 |
1.2 参选标准 |
1.3 数据采集 |
1.4 研究设备及软件 |
1.5 剔除标准 |
2 方法 |
2.1 三维建模和有限元分析技术流程 |
2.2 股骨头坏死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 |
2.3 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 |
2.4 股骨头坏死有限元分析观察指标 |
3 统计学方法 |
4 结果 |
4.1 正常股骨头与股骨头坏死治疗前后股骨近端生物力学分析 |
4.2 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前后股骨头生物力学变化 |
4.3 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前后坏死区生物力学变化 |
4.4 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前后坏死区骨密度和体积变化 |
4.5 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前后股骨头坏死CT变化 |
5 讨论 |
5.1 正常股骨头生物力学分析 |
5.2 股骨头坏死生物力学分析 |
5.3 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生物力学分析 |
5.4 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骨密度分析 |
5.5 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体积分析 |
5.6 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CT分析 |
5.7 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理 |
6 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1 结论 |
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件1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伦理审查意见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股骨头坏死保髋手术VR系统的研发与教学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虚拟现实技术及其扩展现实在关节外科的应用进展 |
1 在骨与关节外科教学和训练中的应用 |
2 在手术术前规划中的应用 |
3 在手术术中可视化及导航的应用 |
4 在关节手术术后康复的应用 |
5 远程会诊的手术指导 |
6 骨科科学研究 |
7 作为局部麻醉下骨科手术中的一种辅助性非药物镇静剂 |
8.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西医不同保髋手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进展 |
1. 髓芯减压术 |
2. 头颈部开窗减压技术 |
3. 截骨术 |
4. 联合关节镜手术 |
5. 动脉灌注术 |
6. 针刀治疗 |
7. 髋关节外科脱位技术辅助 |
8.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
前言 |
第一章 中西医不同保髋手术治疗股骨头坏死VR系统的研发 |
1. 概述 |
2. VR系统制备流程 |
2.1 制作系统准备 |
2.2 数据获取和预处理 |
2.3 构建手术部件的三维模型 |
2.4 三维模型的材质 |
2.5 三维模型贴图制作 |
2.6 无影灯灯光制作 |
2.7 蓝图和C++脚本 |
2.8 添加第一视角 |
2.9 添加力反馈 |
2.10 在UE4中创建场景 |
2.11 系统的虚拟交互设计 |
2.12 打包发布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股骨头坏死保髋手术VR系统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教学质量评价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以性别区分,结果显示 |
2.2 以学历区分,结果显示 |
2.3 临床效果主观评价结果比较 |
2.4 客观考核结果比较 |
3. 讨论 |
3.1 虚拟现实技术 |
3.2 骨科教学和针刀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3.3 VR技术在骨科和针刀教学中的作用 |
3.4 虚拟现实在医学远程教育中作用 |
3.5 VR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原则 |
3.6 目前虚拟现实在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4.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个人简历 |
(4)骨痹通消颗粒联合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资料 |
1.祖国医学对ONFH的认识 |
1.1 祖国医学对ONFH病名的认识 |
1.2 中医学对ONFH病因病机认识 |
1.3 中医治法治则 |
1.4 中医治疗进展 |
2.现代医学对ONFH的认识 |
2.1 病因病理 |
2.2 治疗进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诊断标准 |
1.2.2 西医诊断标准 |
1.2.3 分期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入院资料 |
2.2 治疗方法 |
2.3 临床观察指标 |
2.4 临床疗效判定 |
2.5 统计学处理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1.一般资料 |
2.疗效评定 |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Harris 评分比较 |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R坏死指数比较 |
2.4 总体疗效 |
2.5 实验室指标比较 |
2.6 安全性评价 |
第四部分 讨论 |
1.导师对早期ONFH的认识 |
2.中医治疗ONFH的理论依据 |
3.方药分析 |
4.髓芯减压术对早期ONFH的疗效 |
5.骨痹通消颗粒联合髓芯减压治疗ONFH的分析 |
6.结果分析 |
结论 |
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综述 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致谢 |
(5)补肾活血汤联合内翻截骨术治疗CJFHL1型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传统医学对股骨头坏死的认识 |
1.1 传统医学典籍对本病病名的记载 |
1.2 中医对股骨头坏死病因机制的研究 |
1.3 中医对股骨头坏死的治疗研究 |
2 现代医学对股骨头坏死的认识 |
2.1 股骨头坏死的定义 |
2.2 股骨头坏死的病因、病理、发病机制 |
2.3 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
2.4 股骨头坏死的分期与分型研究 |
2.5 股骨头坏死的治疗进展 |
第二部分 补肾活血汤联合内翻截骨术治疗CJFHL1型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
1 临床资料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剔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案 |
2.2 随访时间 |
2.3 观察指标 |
2.4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一般资料比较 |
4. 讨论 |
5.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主要缩略词表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个人简介 |
附录 Harris髋关节评分表 |
(6)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与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内骨小梁形态学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基于核心指标集的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评价方法的建立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综述一 核心指标集的研究概况、方法学及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股骨头坏死流行病学、诊治与疗效评价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基于核心指标集理念的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评价方法的建立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构建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结局指标清单 |
1.2 德尔菲法实施 |
1.3 共识会议过程 |
1.4 形成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评价方法 |
2 结果 |
2.1 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结局指标清单 |
2.2 德尔菲调查问卷结果 |
2.3 共识会议 |
2.4 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评价方法 |
3 讨论 |
3.1 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核心指标集构建的必要性 |
3.2 基于核心指标集理念的股骨头坏死疗效评价方法的质量与价值 |
4 结语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股骨头坏死疗效评价方法的临床评价指标验证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分期标准 |
1.4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
1.5 纳入标准 |
1.6 排除标准 |
1.7 试验类型设计 |
1.8 样本量计算 |
1.9 治疗方案 |
1.10 观察时间节点 |
1.11 观察指标及采集方法 |
1.12 统计分析 |
1.13 伦理审查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效度检验 |
2.3 反应度检验 |
2.4 录入时间 |
3 讨论 |
3.1 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评价指标的意义 |
3.2 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评价指标的效度分析 |
3.3 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评价指标的反应度分析 |
4 结语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股骨头坏死疗效评价方法的影像评价指标验证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一般资料 |
1.3 评价方法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一致性评价 |
2.2 影像评价指标动态观察 |
3 讨论 |
3.1 影像评价指标的一致性分析 |
3.2 影像评价指标的动态观察分析 |
4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结语 |
不足与展望 |
创新点 |
致谢 |
个人简介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件 |
(8)补肾活血胶囊通过Hedgehog信号通路调控成骨、成血管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缩写词表 |
引言 |
第一章 不同病因的ONFH患者股骨头样本相关指标蛋白表达情况的检测与比较 |
1 研究目的 |
2 临床资料 |
2.1 病例收集 |
2.2 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病因判断标准 |
2.5.1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
2.5.2 酒精性股骨头坏死 |
2.5.3 特发性股骨头坏死 |
3 实验材料 |
3.1 实验样本 |
3.2 主要仪器 |
3.3 主要器械 |
3.4 主要试剂 |
4 实验方法 |
4.1 手术方式 |
4.2 股骨头样本的收集 |
4.3 股骨头样本的分组 |
4.4 Western blotting分析 |
4.5 统计学分析 |
5 实验结果 |
5.1 一般情况 |
5.1.1 患者一般情况 |
5.1.2 各组代表患者一般情况 |
5.2 各组股骨头样本一般情况 |
5.3 Western blotting分析 |
6 讨论 |
6.1 造成股骨头坏死的病因 |
6.2 股骨头坏死治疗方案 |
6.2.1 非手术治疗 |
6.2.2 手术治疗 |
6.3 不同病因ONFH发病机制的异同 |
7 结论 |
第二章 补肾活血胶囊基于Hedgehog信号通路对GC相关ONFH大鼠骨破坏的修复与血管再生的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实验材料 |
2.1 实验动物 |
2.2 主要仪器 |
2.3 主要器械 |
2.4 主要药物/试剂 |
3 实验方法 |
3.1 补肾活血胶囊灌胃剂的制备 |
3.1.1 补肾活血胶囊组成与制备条件 |
3.1.2 补肾活血胶囊质量控制 |
3.1.3 补肾活血胶囊灌胃药液制备 |
3.2 动物分组方法与干预措施 |
3.3 病理学检测 |
3.3.1 股骨头组织的获取 |
3.3.2 HE染色 |
3.3.3 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
3.4 荧光定量PCR检测 |
3.5 Western blotting分析 |
3.6 统计学分析 |
4 实验结果 |
4.1 一般情况 |
4.2 补肾活血胶囊可有效促进GC相关ONFH大鼠骨破坏的修复 |
4.2.1 股骨头样本大体观 |
4.2.2 HE染色分析 |
4.2.3 免疫组化学分析 |
4.2.4 荧光定量PCR检测 |
4.2.5 Western blotting分析 |
4.3 补肾活血胶囊可有效促进GC相关ONFH大鼠血管的再生 |
4.3.1 免疫组化学分析 |
4.3.2 荧光定量PCR检测 |
4.3.3 Western blotting分析 |
4.4 补肾活血胶囊可显着活化GC相关ONFH大鼠的Hedgehog信号通路 |
4.4.1 荧光定量PCR检测 |
4.4.2 Western blotting分析 |
5 讨论 |
5.1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的建立 |
5.1.1 模型动物的选择 |
5.1.2 模型的建立方法 |
5.1.3 动物模型的评价 |
5.2 中医对股骨头坏死的认识 |
5.3 补肾活血胶囊防治股骨头坏死的中医药基础与现代药理学探究 |
5.4 补肾活血胶囊对GC相关ONFH大鼠股骨头内骨破坏与血管损伤修复的促进作用 |
5.5 补肾活血胶囊对GC相关ONFH大鼠股骨头内Hedgehog信号通路的影响 |
6 小结 |
第三章 补肾活血胶囊含药血清通过Hedgehog信号通路调控BMSCs成骨成血管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实验材料 |
2.1 实验动物 |
2.2 主要仪器 |
2.3 主要器械 |
2.4 主要药物/试剂 |
3 实验方法 |
3.1 补肾活血胶囊含药血清的制备 |
3.1.1 制备补肾活血胶囊含药血清的材料 |
3.1.2 不同组别SD大鼠含药血清灌胃方法 |
3.1.3 SD大鼠补肾活血胶囊含药血清的获取 |
3.2 试剂的配制 |
3.2.1 细胞胎牛血清培养液 |
3.2.2 地塞米松磷酸钠配制液 |
3.2.3 细胞处理培养液 |
3.2.4 成骨诱导分化培养基 |
3.2.5 成脂诱导分化培养基 |
3.2.6 成软骨诱导分化培养基 |
3.3 原代BMSCs的提取与培养 |
3.4 原代BMSCs的鉴定 |
3.5 不同组别的培养与药物干预 |
3.6 细胞计数 |
3.7 BMSCs增殖检测 |
3.8 BMSCs成骨诱导后茜素红染色 |
3.9 BMSCs成脂诱导后油红O染色 |
3.10 BMSCs成软骨诱导行阿利辛染色 |
3.11 BMSCs划痕实验 |
3.12 RAOECs血管生成实验 |
3.13 RAOECs Transwell迁移实验 |
3.14 荧光定量PCR检测 |
3.15 Western blotting分析 |
3.16 统计学分析 |
4 实验结果 |
4.1 含药血清基本情况 |
4.2 SD大鼠BMSCs鉴定 |
4.2.1 原代细胞形态学观察情况 |
4.2.2 流式细胞术鉴定 |
4.2.3 三系诱导分化 |
4.3 BMSCs增殖检测 |
4.4 补肾活血胶囊含药血清对诱导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 |
4.5 BMSCs划痕实验 |
4.6 RAOECs血管生成实验 |
4.7 RAOECs Transwell迁移实验 |
4.8 荧光定量PCR检测 |
4.9 Western blotting分析 |
5 讨论 |
5.1 含药血清的制备 |
5.1.1 中药含药血清研究方法发展的基本情况 |
5.1.2 制作含药血清实验动物的选择 |
5.1.3 给药剂量与方案 |
5.1.4 血清的采集、灭活与保存 |
5.2 SD大鼠原代BMSCs的提取、培养与鉴定 |
5.3 补肾活血胶囊含药血清对BMSCs生长增殖与成骨-成血管方面的干预作用 |
5.4 补肾活血胶囊含药血清对BMSCs中 Hedgehog信号通路的影响 |
6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干细胞疗法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科技查新 |
博士期间参与科研课题情况 |
(9)基于广西股骨头坏死数据库的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临床研究 |
1.研究对象 |
2.设计调查表 |
3.诊断与分型标准 |
4.中医证型分型标准 |
5.纳入标准 |
6.排除标准 |
7.数据来源 |
8.数据库介绍 |
8.1 数据库的建立 |
8.2 数据库功能描述 |
9.统计方法 |
第二章 结果 |
1.ONFH患者性别和年龄分析 |
1.1 性别与年龄总体分布 |
1.2 性别与不同年龄段分布 |
2.ONFH患者各地级市发病率分布 |
3.ONFH患者不同劳动强度分布 |
4.ONFH体重指数(BM I)分布 |
5.ONFH患者病因构成相关性分析 |
5.1 不同年龄段的病因分布 |
5.2 病因与性别构成分布 |
5.3 酒精性ONFH饮酒情况分布 |
5.4 激素性ONFH原发病、激素种类及给药途径 |
5.5 ONFH不同病因与发病侧别的分布 |
6.ONFH中医证型特点分析 |
6.1 中医证型分布 |
6.2 中医证型与性别分布 |
6.3 中医证型与年龄分布 |
6.4 中医证型与病因分布 |
7.ARCO分期与中日友好分型(CJ FH)分型特点 |
第三章 讨论 |
1.ONFH发病年龄相关性分析 |
2.ONFH发病性别相关性分析 |
3.ONFH劳动强度的相关性分析 |
4.ONFH体重指数(BMI)的相关性分析 |
5.ONFH病因的相关性分析 |
5.1 酒精性ONFH相关性分析 |
5.2 激素性ONFH相关性分析 |
6.ONFH中医证型特点分析 |
7.ARCO分期与CJFH分型相关性分析 |
第四章 结论 |
第五章 不足与展望 |
第六章 典型病例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表 |
综述 股骨头坏死多中心数据库现状及流行病学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10)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中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应用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中医对股骨头坏死的认识 |
2. 中医对股骨头坏死的治疗 |
2.1 中药内服 |
2.2 中药外用 |
2.3 针灸治疗 |
2.4 推拿治疗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中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应用规律 |
1. 资料与方法 |
1.1 文献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文献的纳入标准 |
1.4 文献的排除标准 |
1.5 数据的提取 |
1.6 数据的结构化处理 |
1.7 数据的录入 |
1.8 数据的分析 |
2. 数据及结果 |
2.1 数据来源的文献学情况 |
2.2 内服药用药规律 |
2.3 外用药用药规律 |
3. 统计结果分析 |
3.1 药物频次及四气,五味,归经结果分析 |
3.2 内服药常用药对、药组、核心药物分析 |
3.3 内服药新方分析 |
3.4 外用药常用药对、药组、核心药物分析 |
3.5 外用药新方分析 |
4. 讨论 |
4.1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在中医传承的应用 |
4.2 中医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应用 |
4.3 中药内服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特点 |
4.4 中药外用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特点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 常用结构化药名 |
附录2 ARCO分期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四、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的现状与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手法联合温胆汤加减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蚀痰湿证)的临床研究[D]. 李宗洋.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基于有限元分析探讨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D]. 王政春.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股骨头坏死保髋手术VR系统的研发与教学应用[D]. 邹昆.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骨痹通消颗粒联合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观察[D]. 张忆楠.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补肾活血汤联合内翻截骨术治疗CJFHL1型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观察[D]. 潘佳麟.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3)
- [6]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与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内骨小梁形态学对比研究[D]. 段玮轩.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
- [7]基于核心指标集的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评价方法的建立与验证[D]. 薛志鹏.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12)
- [8]补肾活血胶囊通过Hedgehog信号通路调控成骨、成血管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机制研究[D]. 骆帝.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9]基于广西股骨头坏死数据库的临床特点分析[D]. 雷志强.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中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应用规律[D]. 王洋.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9)
标签:股骨头论文;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论文;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论文; 无菌性股骨头坏死论文; 髋关节置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