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肺癌原发灶18F-脱氧葡萄糖(FDG)摄取与诊断时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关系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肿瘤医院2003年12月至2007年10月行18F-FDGPET/CT全身扫描的肺癌病人,收集检查前未行任何抗肿瘤治疗、血糖在正常范围、临床有细胞学或病理学证实或影像学随访确诊的各期病人共243例。其中男性179例,女性64例;年龄31~90岁(中位为61岁)□明确临床分期情况:原发灶的大小以CT纵隔窗测量为主,用最大径表示;对手术病例转移状态以术后病理为准;非手术病例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以CT标准(单个淋巴结以短径≥1.5cm或多个肿大淋巴结短径大于1.0cm)或PET标准(SUVmax≥2.5),两者之一即考虑为转移;远处转移根据PET/CT发现并经MRI,骨扫描等其他影像学验证,部分转移病灶由活检证实。原发灶FDG摄取用SUVmax表示。前期研究收入208例,观察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对FDG摄取的影响,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初步分析影响转移的因素;并对手术病例行免疫组化检测G1ut1、MMP2、CD44v6、EGFR、VEGF等因子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分析这些因子与SUVmax的相关性。随后从腺癌或鳞癌、小肺癌等角度,对比不同转移状态(无转移、仅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组间的原发灶FDG摄取的不同,并采用相关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探讨原发灶SUVmax与转移状态的关系。结果①不同性别口不同年龄段病人的原发灶SUVmax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而病理类型、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影响SUVmax:小细胞癌和鳞癌高于腺癌(P=0.022);组织学高分级组SUVmax显著高于中-低分级组(P=0.008)。原发灶大小与SUVmax呈正相关性,r=0.613,P=0.000。不同转移状态组的原发灶大小无统计学差异(P=0.078);而SUVmax有显著性差异(P=0.008),其中无转移组SUVmax小于仅淋巴结转移组(P=0.041)和远处转移组(P=0.002),后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298)。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SUVmax是惟一影响转移的因素,SUVmax每增加1单位,发生转移的风险增加1.112倍,P=0.032。SUVmax与肺癌组织的G1ut-1、VEGF表达有中度相关而与CD44v6、EGFR、MMP2等的表达仅弱相关。②腺癌和鳞癌组:腺癌94例和鳞癌65例纳入研究。鳞癌原发灶的大小和SUVmax均显著大于腺癌(分别P=0.004和0.012)□肺腺□鳞癌的大小和SUVmax都呈显著正相关(均P=0.000)□肺鳞癌不同转移状态组间的FDG摄取无显著性差异(P=0.749),而肺腺癌有转移组的FDG摄取值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肺腺癌原发灶FDG摄取值是影响转移的有意义因素(P=0.002)□腺癌不同临床分期间的SUVmax有显著性差异(P=0.000),而鳞癌不同临床分期间的SUVmax无统计学差异(P=0.662),相关性分析表明腺癌的SUVmax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性(r=0.420,P=0.000)□③小肺癌组:107例小肺癌(原发灶最大径≤3.0cm)病例。原发灶大小与SUVmax呈正相关性(r=0.474,P=0.000)。不同病理类型各组间的SUVmax无显著性差异(P=0.170)。不同转移状态组间大小无显著性差异(P=0.387);而FDG摄取却有显著性差异(P=0.001),无转移组SUVmax(5.63±2.87)明显小于仅有淋巴结转移组(7.69±3.03)和远处转移组(8.19±2.49),而后两组间SUVmax无差异(P=0.422)。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SUVmax是影响转移的因素,SUVmax每增加1单位,已发生转移的风险增加1.469倍,P=0.001。结论①肺癌原发灶SUVmax与肿块大小、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等因素有关,而不受性别和年龄的影响。SUVmax而非肿块大小影响肺癌的转移,原发灶SUVmax增高,已发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的风险增加,提示FDG摄取能力可能作为一个预测肺癌转移的指标,而且从免疫组化水平发现SUVmax与肺癌组织中一些转移相关蛋白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②肺腺癌原发灶SUVmax与转移有关,高SUVmax提示可能已经发生转移;而肺鳞癌SUVmax与转移无关;肺腺癌的SUVmax与临床分期相关而肺鳞癌的SUVmax与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口③小肺癌原发灶的SUVmax与病灶大小正相关而不受病理类型的影响,不同转移状态组间SUVmax有显著性差异而大小无明显差异,SUVmax也可用来预测小肺癌的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