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下卤族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高压下卤族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论文摘要

高压下分子体系的物理行为一直以来都是物理、化学、材料、地球以及行星科学的一个热点研究课题。分子体系中分子间相互作用较弱,很容易受到压力的影响而缩短分子间的距离,导致晶格的重新排列,引起结构相变;分子间距离的缩小同时会增加相邻电子轨道的重合程度,进而导致电子相变。Wigner提出所有的分子体系在压力作用下一定会塌陷,形成了密堆积结构,并且在足够高的压力下会转变为金属。在实际的分子体系当中,针对不同的分子晶体,分子解离形成的新结构及物理机制、金属化的成因、及超导转变温度随压力的变化都会表现出多样性,并被实验证实。第一种类型是典型的双原子分子晶体H2, N2, O2,和I2等等,它们在高压下表现出非常复杂的相图。第二种类型是含氢分子体系,如H2O, NH3,和HF等等,它们在高压下会发生氢键对称化等新奇的现象。分子晶体MI4(M=Ge,Sn)是另外一类例子,它们经历了压力导致的非晶,并且变成了金属玻璃。影响分子晶体的各种因素中,分子的形状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比较重要的,因为化学键的各向异性、晶体结构和电子特性主要依赖于形成晶体的分子形状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压力效应也主要是通过影响这些因素而显现出来的。近年来,随着理论的完善和计算机的发展,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已成为凝聚态物理、量子化学和材料科学中重要的研究手段。金属氢是二十一世纪最为重要的十大物理问题之一,最有可能是室温超导体和优质能源材料。为了获得金属氢,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压。但是由于氢分子内部键合非常强,至今没有获得金属氢。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人们开始研究与氢类似的双原子分子体系,比如卤族元素固体的高压行为,以便获得有助于研究金属氢的规律。在本论文中,我们选择了四种不同的含卤族元素的典型分子晶体,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它们在高压下的分子解离、金属化及超导电性等一系列物理行为,取得一些创新性的成果。(1)非静水压对原子相碘超导电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碘的原子相具有超导特性,它的第II相(底心正交结构,bco)和第III相(体心四方结构,bct)的超导温度Tc随压力增大逐渐降低,相变到第IV相(面心正交结构,fcc)时,Tc开始升高。这种随压力变化的超导行为和机制一直没能得到很好的解释,在此背景之下,我们利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碘单原子相在高压下的超导电性。计算结果表明在静水压作用下,碘的第II和III相的超导温度Tc与实验值符合的很好,但是第IV相的Tc随压力增大而降低,这与其它理论计算符合,而与实验观测到的变化趋势相反。为了探索实验观测和理论计算差异的原因,并且考虑到实验由于未使用传压介质,可能会产生非静水压效应,所以研究了两种非静水压效应对单原子相的超导电性的影响。通过各向异性压缩fcc结构,得到了两个新的非静水压结构:体心四方(nonhy-bct)和面心正交(nonhy-fco)。发现在第一种非静水压下,nonhy-bct的Tc随压力增大而降低,不符合实验变化趋势,而在第二种非静水压下,nonhy-fco的Tc随压力增大而升高,与实验值符合的很好。进一步的研究表明,nonhy-fco的Tc随压力升高主要归因于费米面处态密度的升高和电声矩阵元<I2>的增大。计算结果很好的解释了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释的实验现象,表明非静水压可以产生的一些新奇特性。(2)高压下溴原子相的结构和超导电性。通过高压X光衍射,实验上已经获得碘单原子相的相变序列和结构,但是由于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溴原子相的结构到目前为止还不是很清楚。我们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成功的模拟了单原子溴的相变序列:体心正交结构(bco,相II,空间群Immm)在126 GPa转变为体心四方结构(bct,相III,空间群I4/mmm),之后在157 GPa转变为面心立方结构(fcc,相IV,空间群Fm-3m),这个面心立方结构在300 GPa时都能稳定存在。我们计算了不同压力下bct结构的能量随晶格常数a的变化情况,发现总能与a的关系曲线呈现双势阱特征,两个能量最低点分别对应bct和fcc结构,用这个双势阱模型成功的解释了bct转变到fcc时晶格常数a突变的原因。另外我们计算了单原子相的超导电性,在100 GPa的超导转变温度为1.46 K与实验上观测到的1.5 K非常吻合。并且发现超导转变温度在第II相、第III相、第IV相每个相区间都随压力的增大而降低,与碘的单原子相的变化相似,进一步的理论计算揭示了超导电性的物理机制,发现第IV相的电声相互作用参数λ随压力增大降低主要是由声子软化的逐渐消退引起的。(3)高压下HBr和HCl的氢键对称化和超导电性。氢键是分子内或分子间的一种弱相互作用,它在物理、生物、化学、材料等领域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是目前人们研究的热门领域之一。氢键对称化是高压下的一个重要现象,实验上观测到HBr和HCl在高压下会发生氢键对称化。另外,因为HBr和HCl含氢元素,在高压下它们还有比较有趣的特性—超导,最近实验和理论上都发现很多富氢体系如SiH4,GeH4,SnH4,YH3,ScH3和LaH3等等在高压下具有较高的超导转变温度。卤族元素氢化物HBr和HCl是最简单的氢键双原子分子晶体,对它们进行研究可以对其它氢键体系提供理论指导。我们对HBr和HCl的氢键、结构和超导在高压下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计算结果表明HBr和HCl分别在25 GPa和40 GPa发生氢键对称化,并同时发生了结构相变(Cmc21→Cmcm),氢键对称化主要是由拉伸对称模式A1软化导致的。氢键对称化后HBr和HCl的Cmcm相的横声学支分别在160 GPa和250 GPa出现虚频,说明这个结构不再稳定,将会有新的结构出现。我们通过移动原子位置得到一个新相(第V相),这个新相是属于P21/m空间群的单斜结构,仍保持氢键对称化特性。对HBr,这个结构稳定存在134 GPa到196 GPa之间,之后分解为Br2和H2。对HCl,第IV相在233 GPa转变到第V相,但一直到400 GPa都未出现分解。进一步研究了这个新相的超导,发现HBr在160 GPa下的超导转变温度为2734 K,HCl在280 GPa的超导转变温度为914 K,并且随压力的增大超导转变温度升高。(4)四碘化锡(SnI4)分子晶体的压致非晶和再结晶。自从Mishima等人发现高密度非晶冰以来,在很多体系中都发现了压力导致的非晶化,如Si,Sn,和P等等。四碘化锡(SnI4)在高压下也具有非晶态,尽管有大量的实验研究了SnI4的高压行为,但是压力导致的SnI4的非晶结构依然存在争议。另外,N. Hamaya等人发现非晶态在更高的压力64 GPa又结晶为新的晶体,但是这个晶体的结构并未确定。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晶格常数在25 GPa突然劈裂,体积明显降低,同时,分子内Sn-I的距离突然增大,而分子内和分子间碘和碘的距离突然降低。所有这些信息都表明四面体SnI4分子晶体发生解离,与实验上观测在25 GPa转变为非晶态符合。另外采用经典分子动力学方法得到了SnI4的非晶结构,它的XRD谱和对分布函数与实验结果非常符合。在60 GPa,晶格常数又发生突变,说明非晶态再结晶转变为晶体相III(CP-III),与实验发现在61 GPa出现的晶体相吻合。并且首次得到了CP-III的结构,具有P21/c空间群,这个结构的XRD谱也与实验结果非常符合。(5)三碘化硼(BI3)的分子解离及其超导电性。实验测量BI3分子晶体在6.2 GPa分子解离,此时碘原子的排列为面心立方结构,但是由于硼原子质量相对碘太小,所以无法得到硼原子的结构信息。电阻测量表明BI3在23 GPa金属化,27 GPa的超导转变温度为0.5 K,但是高压下BI3的金属化以及超导电性的机制尚不清楚。我们首次得到了三碘化硼高压新相(第II相)的结构,具有P21/c空间群,这个结构的XRD与实验结果符合的很好。通过焓曲线发现第I相(P63/m)在5.6 GPa转变为第II相(P21/c),与实验测量值6.2 GPa非常吻合,并且通过声子和弹性计算证明了新结构的动力学和力学稳定性。我们还计算了BI3的电子结构,发现第II相在30 GPa由绝缘体转变为金属,这主要是由能带交叠引起的。通过电声相互作用计算了BI3的超导电性,在60 GPa的超导温度为0.5 K。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计算材料科学
  • 1.2 高压物理科学
  • 1.3 卤族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
  •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密度泛函理论
  • 2.2 晶格振动
  • 2.3 超导电性
  • 第三章 高压下溴和碘原子相结构及超导电性
  • 3.1 研究背景
  • 3.2 计算方法和细节
  • 3.3 碘的原子相结构及超导电性
  • 3.4 溴的原子相结构及超导电性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压下卤化氢的氢键对称化及超导电性
  • 4.1 研究背景
  • 4.2 计算方法
  • 4.3 氢键对称化
  • 4.4 高压新相
  • 4.5 超导电性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四碘化锡压致非晶化及再结晶
  • 5.1 研究背景
  • 5.2 计算方法
  • 5.3 高压下的几何优化
  • 5.4 高压下的非晶形式
  • 5.5 压致结晶相
  • 5.6 压致金属化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三碘化硼压致分子解离及其超导电性
  • 6.1 研究背景
  • 6.2 计算方法
  • 6.3 高压下的新结构
  • 6.4 新结构的稳定性
  • 6.5 压致金属化
  • 6.6 高压超导电性
  • 6.7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科研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钇高压相结构及超导转变温度的理论预测研究获进展[J]. 稀土 2012(06)
    • [2].高温超导转变温度电输运测量的影响因素研究[J]. 低温与超导 2012(08)
    • [3].高压下富氢化合物的结构与奇异超导电性[J]. 物理学报 2017(03)
    • [4].中科大发现新的铁基超导材料超导转变温度高达40K以上[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35)
    • [5].金属铌声子发散谱、电声耦合和超导转变温度的研究(英文)[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06)
    • [6].界面超导新进展:外延于SrTiO_3衬底上的单层FeSe薄膜的超导转变温度超过40K[J]. 物理 2014(03)
    • [7].我国科学家发现高温超导新材料[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36)
    • [8].Y_2Ba_4CuMoO_y的添加和Mo替代Cu位对YBa_2Cu_3O_(7-δ)超导体性能的影响(英文)[J]. 低温物理学报 2013(04)
    • [9].压力下的超导体[J]. 物理 2015(06)
    • [10].Zn掺杂MgB_2超导电性的研究(英文)[J]. 低温物理学报 2011(04)
    • [11].Y_2O_3和BaCeO_3掺杂对YBa_2Cu_3O_(7-δ)多晶结构和超性质的影响(英文)[J]. 低温物理学报 2015(03)
    • [12].超导材料的各向异性特征与超导转变温度T_c[J]. 低温物理学报 2009(04)
    • [13].金刚石对顶压砧中超导转变温度的磁测量系统设计[J]. 电子测量技术 2014(06)
    • [14].改进实验仪器测量Bi/Ag线材的超导转变温度[J]. 大学物理实验 2010(04)
    • [15].δ-Nb-Ti-N超导薄膜溶液法制备与超导性能研究[J]. 蚌埠学院学报 2019(02)
    • [16].科学家破译铁基高温超导体机理[J]. 粘接 2013(01)
    • [17].碱金属锂和1,3-丙二胺插层的超导体Li_x(C_3H_(10)N_2)_yFe_2Se_2具有39 K超导转变温度(英文)[J].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2019(06)
    • [18].我国科学家发现40K高温超导材料[J].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5(01)
    • [19].新型铁基超导体材料的研究进展[J]. 物理 2011(08)
    • [20].MgB_2中Mn元素掺杂引起的无序[J]. 低温物理学报 2008(03)
    • [21].Ca掺杂对Y_(1-x)Ca_xBa_2Cu_3O_(7-δ)(0.05≤x≤0.20)薄膜超导电性的影响[J]. 低温物理学报 2013(04)
    • [22].高温超导材料的表界面化学研究[J]. 化学学报 2015(07)
    • [23].科学家破译铁基高温超导体机理[J]. 电子元件与材料 2013(02)
    • [24].“111”铁基超导体系的发现及压力效应研究[J]. 高压物理学报 2013(04)
    • [25].超导Ag/Bi_(1.6)Pb_(0.4)Sr_2Ca_2Cu_3O_(10-x)复合氧化物摩擦磨损性能[J]. 复合材料学报 2009(06)
    • [26].极端条件下物质磁性的原位测量[J]. 物理学报 2017(03)
    • [27].科学前沿[J]. 科学中国人 2012(09)
    • [28].Ba_(1-x)Sm_xFFeAs和Eu_(1-x)Sm_xFFeAs体系的超导电性研究[J]. 科学通报 2009(08)
    • [29].欠掺杂氧化物超导体的比热测量发现正常态有电子配对[J]. 中国基础科学 2009(06)
    • [30].Ti_3SiC_2掺杂MgB_2块体的超导性研究(英文)[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12(07)

    标签:;  ;  ;  ;  ;  ;  

    高压下卤族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