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城市是一个集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为一体的复杂综合体,其产生和发展也受到来自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诸多因素的影响。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是中国社会变化十分剧烈的一个时期,而这种变化主要是在城市中发生的。作为传统帝国的首都和传统行政城市体系的中心,北京的城市地位随着清王朝的腐朽和衰败、外敌的入侵和冲击而式微,辛亥革命后日益受到以上海、南京为中心的通商口岸城市体系的挑战,民国时期城市地位几经起落,由民国首都渐降为中央直辖市、省辖市,后复升中央直辖市,日伪政权时期演变为临时“国都”,1945年8月光复后一度被确定为中华民国陪都,直至1949年1月和平解放,9月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才最终奠定其在中国现代城市体系中的中心地位。北京城市地位变化的百年史,也是其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近代化的百年史。北京人口的百年流变是其百年城市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口流变的规律及特点反映了城市发展的脉络和主线,也在某种程度上作用于城市的发展。本文以人口史为视角,以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扫北军”近逼京畿,至195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人口普查这100年为考察的时间范围,以北京城区为考察的主要地域范围,阐述北京城市地位的变迁、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所引发的人口规模、自然结构、社会经济结构流变。人口的规模总体是不断增长的,但随着北京城市地位的变化和战争、社会动荡等因素时有波动,人口的内聚迁移增长是北京市近代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从统计数据看人口自然增长自清末至民国时期长期存在负自然增长的现象。人口自然结构变化明显。“满汉畛域”的现象逐渐消除,年龄结构中青壮年人口始终占城市的一半以上,人口性别比一直处于严重失衡状态,从人口籍贯看外省籍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一直大于本市籍人口。人口的社会经济结构呈近代化、多元化特征。随着近代城市经济的发展,传统婚姻家庭结构模式发生改变,家庭户均人口趋于减少,人口教育程度随着近代教育的发展和勃兴而不断提高,城市人口职业结构日益多元化。但在清末至民国时期还存在城市失业人口一直占较大比重、市民生活贫困化程度加重的现象。北平解放后人口快速增长,也给正在恢复的经济产生了巨大的社会负担。“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口是一个综合因素的集合体,涉及经济、文化、教育、就业、居住等方方面面,尤其与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人口的规模结构流变和城市的近代化发展,也推动人口管理理念、方法、手段的近代化。研究近代北京人口史可以成为我们历史地认识人口问题、现实地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参考。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中华民国法学会研究的构想[J].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8(01)
- [2].如何正视日益“台湾化”的“中华民国”[J].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4(05)
- [3].国务院致驻中华民国大使馆电(1964年2月22日)[J]. 冷战国际史研究 2010(01)
- [4].论1949年以来的“中华民国”问题[J]. 学海 2017(01)
- [5].中华民国孙中山像邮票(镀金奖)[J]. 上海集邮 2015(S1)
- [6].中华民国邮票(1912-1949)(银奖)[J]. 上海集邮 2014(S1)
- [7].如何正视日益“台湾化”的“中华民国”[J]. 当代社科视野 2014(06)
- [8].我目睹的中华民国[J]. 炎黄春秋 2015(04)
- [9].我目睹的中华民国[J]. 中华书画家 2015(11)
- [10].论中华民国时期民法的发展[J]. 城市地理 2015(02)
- [11].国务院致驻中华民国大使馆电(1964年1月18日)[J]. 冷战国际史研究 2010(01)
- [12].抗战后中华民国商会联合会三位领导人述论[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6)
- [13].试评《中华民国礼制》的局限性和进步性[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0(01)
- [14].从“中华帝国”到“中华民国”[J]. 书屋 2010(10)
- [15].中华民国“大总统”制始末[J]. 知识文库 2018(09)
- [16].“成立在我,承认在人”——辛亥革命期间中华民国承认问题再研究[J]. 历史教学(上半月刊) 2013(07)
- [17].有关“中华民国”国号的“一重公案”[J]. 唯实 2013(01)
- [18].“成立在我,承认在人”——辛亥革命期间中华民国承认问题再研究[J]. 近代史研究 2012(05)
- [19].《孙中山与中华民国:美国顾问眼中的孙中山》[J]. 红岩春秋 2014(02)
- [20].中华民国国号、国旗、国歌的来历[J]. 云南档案 2014(05)
- [21].中华民国时期山东农业的改造[J].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09(04)
- [22].历史上的“中华民国”[J]. 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 2008(04)
- [23].关于中华民国早期历史研究的几点认识与思考[J]. 河北学刊 2015(05)
- [24].中华民国法学会论略[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 [25].首创共著之作 深耕精研之品——《中华民国专题史》简评[J]. 民国研究 2018(02)
- [26].宗教和谐与多元共融文化[J]. 大江周刊(焦点) 2011(02)
- [27].论《中华民国公报》及其社会作用与历史地位[J]. 东吴学术 2019(03)
- [28].“现代文学史”命名的追问与反思——对“中华民国文学”概念的意义解读[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9)
- [29].日渐异化的“中华民国”论述——兼谈大陆方面如何处理“中华民国”问题[J]. 现代台湾研究 2016(06)
- [30].广州博物馆藏《中华民国开国战图》析读[J]. 广州文博 20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