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周边地区论文-孙雨佳,郭金鑫,宫婉婷,罗路平

大城市周边地区论文-孙雨佳,郭金鑫,宫婉婷,罗路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城市周边地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城市周边农村地区,养老问题,对策建议

大城市周边地区论文文献综述

孙雨佳,郭金鑫,宫婉婷,罗路平[1](2019)在《城市周边农村地区养老现状调查分析——以昆明市呈贡新区周边农村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自1999年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越来越严峻。通过实地走访昆明市呈贡新区周边农村地区,本文以城市周边农村地区为关注点,分析地区的养老特性,结合相关数据,发现现存问题。再根据呈贡新区的问题映射,对我国城市周边农村地区养老问题提出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20期)

施忠伟[2](2018)在《特大城市周边村庄密集地区镇村规划策略与实践——以武汉市新洲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等理念指导下,特大城市周边地区迎来了发展的最好契机。文章从对武汉城市周边村庄的特征及问题入手,提出村庄密集地区在产业发展、生活配套、土地利用等方面的核心策略,并结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规划实践,提出了镇村规划的路径。(本文来源于《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期刊2018年25期)

李澜鑫[3](2018)在《生活圈理论视角下大城市周边地区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下半叶以来,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逐步加大的城乡差距引起了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城乡差距的一个重要表征是城乡公共服务之间的差距,乡村的公共服务(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文化体育设施和商业设施),无论设施数量还是服务质量均远远低于城市水准。近年来,随着国家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的逐步落实和深化,乡村公共服务设施水平获得了广泛的提升,然而,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由于布局和质量等因素的影响使用现状不容乐观,普遍存在供需错位及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乡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获得了持续提高,出行方式和消费观念也发生了较大转变,乡村社会的需求结构正逐步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乡村居民对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为提供并保障乡村社会同城市社会拥有相同的自由、平等的发展权利,满足乡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有必要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的前提下,深入剖析乡村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问题,结合乡村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和出行轨迹的研究,探讨一种供需匹配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理论和方法。本文选取了大城市周边地区乡村为研究对象,缘于其公共服务供需问题的典型性。相较于其他的乡村地区而言,我国大城市周边地区的乡村具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社会需求结构层次高、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全等特点,但同时也是公共服务供需错位现象最为突出的地区。研究选取的实证样本——江夏区——地处武汉市都市区外围,受武汉中心城区辐射和外向扩展的影响,其内部乡村地区发展水平分化及公共服务需求分异特征显着,有利于分类及比较研究的开展。本文通过田野调查和问卷访谈等途径,对样本乡村的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和出行轨迹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并借鉴生活圈理论,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量化和图示化的语言对江夏区乡村生活圈的空间形态进行模拟,进而用以指导江夏区乡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体系建构和空间布局。主体研究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研究——明确问题。结合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归纳总结出我国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现状的总体特征,以及大城市周边地区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的现状特征及现实问题,并初步分析其成因。第二部分为实证研究——剖析问题。首先,在前文研究基础上选取武汉市江夏区作为实证对象,深入分析了江夏区乡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及其供给和使用现状;然后,利用定性结合定量的分析研究方法,通过选取的相关样本村的实证研究,揭示江夏区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特征和供需关系,进而总结出江夏区现状公共服务设施的供需矛盾。第叁部分为理论建构——提出方法。借鉴生活圈理论,在供需矛盾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江夏区乡村生活圈格局影响要素及演化趋势的分析,以及乡村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取向、行为轨迹、消费偏好等因素,利用Arc GIS分析平台的区域分配功能将江夏区乡村居民的功能生活圈划分为基础生活圈、层次生活圈和机会生活圈。第四部分为实践应用——解决问题。确定江夏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原则,并结合人口、经济、自然地理等因素提出各个生活圈层乡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思路、体系和引导方法,明确各级公共服务中心设施的配置内容及配置标准,进而从配置、决策和管理叁个层面提出了促进江夏区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的规划策略。(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高春颀[4](2018)在《中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升至32.28%》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今日召开的2018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上,腾讯研究院发布《中国“互联网+”指数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指出,2017年全国数字经济体量为26.70万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的22.77万亿元增长17.24%。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本文来源于《中华工商时报》期刊2018-04-13)

周芳珍[5](2017)在《全球城市周边乡村地区规划探索——以上海市嘉定区乡村建设规划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新一轮总体规划提出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的目标,本文通过对全市总体规划目标的解读,提出了大都市周边乡村地区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以嘉定区乡村建设规划为例,对农村地区的现状进行了剖析,并从镇村网络、土地利用、服务配套、文化风貌传承等六个方面对乡村建设规划的重点内容进行了研究,最后从下位规划落地、项目实施、村民参与、社会管理等方面对乡村建设规划的实施机制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小城镇建设》期刊2017年12期)

李刚[6](2017)在《新经济背景下大城市周边传统乡村地区的保护利用——以宁波奉化鄞南传统乡村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上城市与周边的乡村地区是密不可分的互利共生关系,但在当今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过程中,往往更关注古城本身的保护,而忽视其周边乡村的保护,造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不完整性。而大城市周边传统乡村地区在资本、技术与人气不足的情况下也很难以得到较好的保护利用,甚至不断被城镇空间挤压蚕食。在新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新的功能、新的空间需求不断涌现,大城市周边传统乡村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空间价值得到保护利用的新契机。以宁波奉化鄞南传统乡村地区为例,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实地考察、调查访谈等方法,笔者发现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价值突出,是大城市周边难得的传统乡村地区。本文尝试通过一定的规划设计和制度设计,在保护该片区历史文化价值的前提下,使其更好的成为承接城市新经济新功能的独特空间载体。(本文来源于《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期刊2017-11-18)

陈祉曈,李瑞勤,齐立博[7](2017)在《长叁角地区特大城市周边小城镇发展特征与主要问题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在国家新型城镇化政策的鼓励下,小城镇成为城镇化的前沿阵地。而在特大城市周边,城市功能的加速疏解为周边的小城镇发展带来了机遇与动力,小城镇成为城乡一体化和以城促乡的重要空间载体。我国幅员辽阔,城镇化程度水平差异显着,而长叁角地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发区,是全国城镇化发展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总结其中特大城市周边城镇的发展特征与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其他地区的城镇发展提供参考。本文以上海、苏州和南京叁处特大城市周边的小城镇为研究对象,依据其发展阶段划分发展类型,并结合实例数据阐述其人口、经济与空间布局方面的特征,指出其当前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认为受特大城市辐射等级、发展水平和辐射能力的影响长叁角地区特大城市周边的城镇受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受不同社会时期的政策与发展机遇影响,其人口、经济与城镇空间布局也体现出各异的特征。其他特大城市与大城市周边小城镇在借鉴其发展经验时,宜结合自身的发展阶段及当前社会发展趋势制定合宜的发展策略。(本文来源于《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9小城镇规划)》期刊2017-11-18)

王永祥[8](2017)在《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周边地区发展作用影响研究——以北京轨道交通平谷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我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居民出行需求的不断增加,具有大运量、便捷、绿色的轨道交通公共出行方式逐渐成为居民出行的首要选择。近些年,我国已经进入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时期,但是,在实际建设发展中出现了轨道交通建设对于引导城市发展的作用无法真正发挥,甚至制约城市发展的问题出现。本文通过探析轨道交通建设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以及北京轨道交通平谷线建设对轨道沿线地区从交通可达性、城市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研究,希望为我国轨道交通建设与沿线土地使用的协调发展提供规划策略方面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7年06期)

任英[9](2017)在《中小城市周边地区休闲农业旅游规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城乡一体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建设美丽乡村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步骤和要求。但目前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发展困境,为更好的发展美丽乡村,让人们过上幸福指数更高的生活,在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全域旅游的背景下,休闲农业作为作为一种农业与旅游业交叉的新型产业顺应而生,具有农业和旅游业的双重产业属性。我国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灿烂的农耕文明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基础条件。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关于休闲农业旅游规划的理论、概念和案例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目前荆州市休闲农业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规划背景入手,对荆州市休闲农业提出相应规划措施,内容包括:规划定位、分区规划、产业规划、营销规划、配套设施规划。论文由六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绪论部分介绍了休闲农业旅游规划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路线,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对休闲农业旅游的相关理论和概念进行阐释和界定,并详细分析其类型、功能和特点。第叁部分是通过对国内外案例的分析,对休闲农业旅游概况做大致的梳理。第四部分通过对发展概况,旅游项目和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阐述和分析,全方位介绍了荆州周边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第五部分是文章的核心,即研究成果部分,在对荆州的客源市场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规划功能做了划分;并按地区提出分区规划,分别为荆州区、沙市区、松滋区、公安县、江陵县、石首市、监利县和洪湖市;提出休闲农业旅游产业规划,包括相关产业规划和延伸产业规划;针对性提出营销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出配套设施规划措施。第六部分是论文的结论部分,总结全文并提出对未来的展望。(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期刊2017-05-01)

宋兴国[10](2017)在《生鲜年货电商消费趋势报告:进口生鲜爆炸式增长,一线城市周边地区成新增长极》一文中研究指出2月15日,21世纪经济研究院联合京东发布《“吃出来的中国年”——生鲜年货电商消费趋势报告》,以春节生鲜电商消费为样本,洞察生鲜电商行业发展新趋势。报告指出,70、80后等电商主要用户群体步入家庭消费时代,为生鲜电商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调查显(本文来源于《21世纪经济报道》期刊2017-02-16)

大城市周边地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等理念指导下,特大城市周边地区迎来了发展的最好契机。文章从对武汉城市周边村庄的特征及问题入手,提出村庄密集地区在产业发展、生活配套、土地利用等方面的核心策略,并结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规划实践,提出了镇村规划的路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城市周边地区论文参考文献

[1].孙雨佳,郭金鑫,宫婉婷,罗路平.城市周边农村地区养老现状调查分析——以昆明市呈贡新区周边农村地区为例[J].智库时代.2019

[2].施忠伟.特大城市周边村庄密集地区镇村规划策略与实践——以武汉市新洲区为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

[3].李澜鑫.生活圈理论视角下大城市周边地区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

[4].高春颀.中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升至32.28%[N].中华工商时报.2018

[5].周芳珍.全球城市周边乡村地区规划探索——以上海市嘉定区乡村建设规划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7

[6].李刚.新经济背景下大城市周边传统乡村地区的保护利用——以宁波奉化鄞南传统乡村地区为例[C].持续发展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2017

[7].陈祉曈,李瑞勤,齐立博.长叁角地区特大城市周边小城镇发展特征与主要问题探索[C].持续发展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9小城镇规划).2017

[8].王永祥.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周边地区发展作用影响研究——以北京轨道交通平谷线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7

[9].任英.中小城市周边地区休闲农业旅游规划研究[D].长江大学.2017

[10].宋兴国.生鲜年货电商消费趋势报告:进口生鲜爆炸式增长,一线城市周边地区成新增长极[N].21世纪经济报道.2017

标签:;  ;  ;  

大城市周边地区论文-孙雨佳,郭金鑫,宫婉婷,罗路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