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采后衰老和细菌性软腐病限制了绿芦笋产业的发展,因此本文以绿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 UC800)为试材,对不同保鲜剂防治细菌性软腐病和热激处理延缓衰老的效果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延缓绿芦笋衰老进程,从而延长其贮藏期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1)、双乙酸钠抑菌效果较好。以1.5%双乙酸钠处理的样品贮藏至40天时,没有细菌性软腐病发生,此时对照已全部发病;在防治细菌性软腐病的同时,1.5%双乙酸钠处理也延缓了绿芦笋的衰老和VC的降解;(2)、吸水材料(高吸水树脂)可以有效防止结露,但效果与包装方式有直接的关系;(3)、热激处理可以有效地控制细菌性软腐病,并且对延缓绿芦笋的衰老也有良好的作用,具体操作参数为:温度50±1℃,处理时间:810min;(4)、浓度10%以上乙醇热激处理可以完全抑制细菌性软腐病的发生,但是同时也对绿芦笋造成了伤害(使芦笋颜色变黄),该项技术需要进一步研究;(5)、采用分光光度法对芦笋组织中POD和PAL的酶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芦笋POD和PAL的最适pH值分别为4.0和8.8,在pH值6的柠檬酸缓冲液中POD酶活力明显下降;最适温度分别为55℃和60℃,且在20℃以下和60℃以上活性显著降低;1mmol/LCa2+显著(P<0.05)抑制芦笋POD和PAL酶的活力,POD和PAL最适底物浓度分别为70μL/100mL和0.02mol/L,Km分别为2.694×10-4 mol/L和1.381×10-4 mol/L。这为更好地延缓绿芦笋的衰老提供了可能的途径。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文献综述及立题分析1.1 绿芦笋种植及贸易现状1.2 绿芦笋的营养价值及药用功效1.3 绿芦笋产品的主要形式1.4 绿芦笋采后主要的品质变化及影响因素1.4.1 衰老1.4.2 细菌性软腐病1.4.3 形态的变化1.4.4 营养损失1.4.5 水分损失1.4.6 褪绿1.5 绿芦笋采后贮藏技术研究进展1.5.1 预冷1.5.2 冷藏1.5.3 气调贮藏1.5.4 保鲜剂处理1.5.5 其他物理与化学方法1.6 国内外保鲜新技术研究进展1.6.1 双乙酸钠等新型防霉保鲜剂的应用研究1.6.2 贮前热处理1.6.3 乙醇处理1.6.4 臭氧处理1.7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的2 材料与方法2.1 试验材料2.2 主要试剂2.3 主要仪器2.4 试验处理方法2.5 测定指标3 结果与分析3.1 双乙酸钠等防治细菌性软腐病及高吸水性树脂防结露效果的研究3.1.1 不同保鲜剂对芦笋细菌性软腐病的抑制效果3.1.2 不同保鲜剂对芦笋总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影响3.1.3 不同保鲜剂对芦笋MDA 含量变化的影响3.1.4 不同保鲜剂对芦笋果胶含量变化的影响3.1.5 不同保鲜剂对芦笋中粗纤维含量变化的影响3.1.6 高吸水性树脂对贮藏过程中结露的影响3.2 二氧化氯、氯化钠、乙醇和热水热激处理对绿芦笋低温贮藏效果的影响3.2.1 不同处理对绿芦笋商品率和失重率的影响3.2.2 不同处理对绿芦笋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3.2.3 不同处理对绿芦笋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3.2.4 不同处理对绿芦笋VC 含量的影响3.2.5 不同处理对绿芦笋POD 活性的影响3.2.6 不同处理对绿芦笋PAL 活性的影响3.2.7 不同处理对绿芦笋粗纤维含量的影响3.3 热激处理对绿芦笋贮藏品质的影响3.3.1 热激处理对绿芦笋菌落总数(cfu/g)的影响3.3.2 热激处理对绿芦笋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3.3.3 热激处理对绿芦笋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3.3.4 热激处理对绿芦笋Vc 含量的影响3.3.5 热激处理对绿芦笋总黄酮含量(%)的影响3.3.6 热激处理对绿芦笋苯丙氨酸解胺酶活性的影响3.3.7 热激处理对绿芦笋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3.3.8 热激处理对绿芦笋粗纤维含量的影响3.4 芦笋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特性及抑制条件的研究3.4.1 芦笋POD 和PAL 在不同pH 值下的活力及其耐受性3.4.2 芦笋 POD 和PAL 在不同温度下的活力3.4.3 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3.4.4 酶液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3.4.5 金属离子对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力的影响3.4.6 动力学曲线与Km4 讨论4.1 采前天气条件对绿芦笋品质的影响4.2 热激处理在绿芦笋贮藏中的应用4.3 乙醇在绿芦笋贮藏中的应用4.4 绿芦笋贮藏期间的老化研究5 结论6 试验发现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方向参考文献致谢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绿芦笋论文; 软腐病论文; 贮藏论文; 酶学特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