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措施对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保护性耕作措施对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论文摘要

本文利用长武一年一熟区定位保护性耕作试验以及杨凌一年两熟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试验,分别研究了不同覆盖及耕作模式、不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措施对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为不同地区保护性耕作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本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如下:1.一年一熟区保护性耕作对春玉米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1)不同覆盖方式均能显著提高春玉米产量,与不覆盖相比,秸秆覆盖产量增加了5.7%,地膜覆盖增加了20.2%,秸秆地膜双覆盖增产了23.8%。免耕较传统耕作产量仅增加了2.0%,免耕不能显著提高春玉米产量。不同覆盖方式能改善土壤水热条件,有效抑制水分的流失,提高水分利用率。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以秸秆地膜双覆盖的增量最为明显,较不覆盖增加了6.0 kg/(hm2.mm)。免耕水分利用效率较传统耕作增加了0.7 kg/(hm2.mm)。(2)春玉米后熟实验表明:延期5天收获,春玉米产量平均增加了4.2%,而延期15天收获产量趋于稳定。延期30天收获秸秆覆盖产量增加了2.2%。不覆盖产量增加了2.5%。秸秆地膜双覆盖仅增产了1.3%。延期收获使传统耕作春玉米产量增加了2.0%,免耕产量也增加了1.8%。(3)秸秆地膜双覆盖可以显著增加作物的吸氮量、吸磷量和吸钾量。不覆盖春玉米的总吸氮量平均为71.1 kg/ hm2,与不覆盖相比,秸秆覆盖的总吸氮量增加了26.4%,地膜覆盖和秸秆地膜双覆盖分别增加了40.5%和51.2%。不同覆盖对总吸磷量和总吸钾量的影响与总吸氮量的变化一致,均以双覆盖下的总吸收量最大。而免耕较传统耕作总吸氮量、总吸磷量和总吸钾量的变化均较小。(4)秸秆地膜双覆盖的日均光合速率在整个生育期内均为最大。秸秆覆盖的光合速率较不覆盖增加了1.38μmol/(m2?s),地膜覆盖增加了2.63μmol/(m2·?s),秸秆地膜双覆盖增加了3.54μmol/(m2?s)。传统耕作的光合速率和免耕差异并不明显。(5)土壤紧实度用于评价土壤耕性。不覆盖0-45cm土层土壤紧实度平均为1559Kp/cm2,秸秆覆盖较不覆盖降低了7.9%,秸秆地膜双覆盖最低,仅为1397Kp/cm2,较不覆盖下降了10.3%,地膜覆盖与不覆盖无显著差异。免耕土壤紧实度较传统耕作仅下降了1.1%。(6)秸秆覆盖增加了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磷含量;而地膜覆盖降低了土壤速效磷含量。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的土壤全氮、碱解氮、全磷及速效钾含量均有所增加,但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分别降低了0.18g/kg和0.16 mg/kg。2.一年两熟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土壤肥力效应研究(1)机械化耕作保护性耕作下冬小麦的日均光合速率在抽穗期和扬花期的差异最明显。秸秆覆盖+深松+旋耕、秸秆还田+翻耕+旋耕和秸秆覆盖免耕的日均光合速率相当,较传统耕作增加幅度最大,增加了0.97μmol/(m2?s);连年深松次之,增加了0.48μmol/(m2?s),旋耕和裸地免耕的日均光合速率均低于传统耕作。(2)裸地免耕在整个生育期内土壤呼吸速率最小,最高为4.52μmol·m-2·s-1,最低仅为1.79μmol·m-2·s-1。秸秆覆盖免耕随着冬小麦生长土壤呼吸值增加最明显,而秸秆覆盖浅松+旋耕土壤呼吸速率在拔节期后土壤呼吸值增加最快。(3)不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下0-45cm土层土壤紧实度存在较大差异。传统耕作0-45cm土层紧实度平均为1939Kp/cm2,旋耕0-45cm土层紧实度为1950Kp/cm2,较传统耕作的增加了0.6%,其他作业模式均不同程度的降低了土壤紧实度。(4)不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耕层土壤养分。旋耕疏松了土壤的表层,养分含量增加最多,有机质含量提高了20%,全氮含量提高了17%,速效钾也增加了38%。覆盖深松则对土壤磷元素的增加贡献最大,全磷和速效磷含量较传统耕作增加了27%和69%。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概况
  • 1.2.1 保护性耕作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 1.2.2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 1.2.3 保护性耕作对作物光合及土壤呼吸的影响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地概况
  • 2.2 试验方案及设计
  • 2.3 研究内容
  • 2.3.1 保护性耕作措施下春玉米产量变化
  • 2.3.2 保护性耕作措施下春玉米养分吸收量变化
  • 2.3.3 保护性耕作措施对作物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 2.3.4 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呼吸特征的影响
  • 2.3.5 保护性耕作措施下土壤紧实度及肥力变化
  • 2.4 实验方法及测定
  • 2.4.1 基础养分测定方法
  • 2.4.2 产量及作物形态特征
  • 2.4.3 净光合速率及土壤呼吸值测定方法
  • 2.4.4 土壤紧实度测定方法
  • 2.5 分析及计算方法
  • 第三章 保护性耕作措施下春玉米产量变化
  • 3.1 一年一熟区保护性耕作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 3.1.1 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春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
  • 3.1.2 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春玉米产量的年际影响
  • 3.1.3 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春玉米生育性状的影响
  • 3.1.4 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3.1.5 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下春玉米后熟效应
  • 第四章 保护性耕作措施对春玉米养分吸收量的影响
  • 4.1 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春玉米氮吸收量的影响
  • 4.2 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春玉米磷吸收量的影响
  • 4.3 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春玉米钾吸收量的影响
  • 4.4 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春玉米养分总吸收量的影响
  • 第五章 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农作物光合特性的影响
  • 5.1 一年两熟区冬小麦生育期光合特性研究
  • 5.1.1 冬小麦返青期净光合速率日变化
  • 5.1.2 冬小麦拔节期净光合速率日变化
  • 5.1.3 冬小麦抽穗期净光合速率日变化
  • 5.1.4 冬小麦扬花期净光合速率日变化
  • 5.1.5 冬小麦灌浆末期净光合速率日变化
  • 5.1.6 冬小麦各生育期日均光合总变化
  • 5.2 一年一熟区春玉米生育期光合特性研究
  • 5.2.1 春玉米苗期净光合速率日变化
  • 5.2.2 春玉米拔节期净光合速率日变化
  • 5.2.3 春玉米大喇叭口期净光合速率日变化
  • 5.2.4 春玉米抽雄期净光合速率日变化
  • 5.2.5 春玉米乳熟期净光合速率日变化
  • 5.2.6 春玉米各生育期日均光合总变化
  • 第六章 保护性耕作措施下农田土壤呼吸特征
  • 6.1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对冬小麦生育期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
  • 6.1.1 冬小麦返青期土壤呼吸速率变化
  • 6.1.2 冬小麦拔节期土壤呼吸速率变化
  • 6.1.3 冬小麦孕穗期土壤呼吸速率变化
  • 6.1.4 冬小麦灌浆期土壤呼吸速率变化
  • 6.1.5 冬小麦成熟期土壤呼吸速率变化
  • 第七章 保护性耕作措施下土壤紧实度及肥力变化
  • 7.1 一年一熟区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紧实度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 7.1.1 一年一熟区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紧实度的影响
  • 7.1.2 一年一熟区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 7.2 一年两熟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紧实度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 7.2.1 一年两熟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紧实度的影响
  • 7.2.2 一年两熟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 第八章 结论及讨论
  • 8.1 一年一熟区保护性耕作对春玉米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 8.2 一年两熟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 8.3 论文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解决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三峡库区传统耕作措施水土保持机理研究[J]. 中国水土保持 2010(10)
    • [2].免耕与传统耕作的投入产出比较分析[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8(04)
    • [3].云南红河州哈尼族传统耕作农具使用现状初探[J]. 文存阅刊 2018(08)
    • [4].西藏推广保护性耕作面临诸多难题[J]. 农机科技推广 2016(11)
    • [5].甘肃省河西灌区固定道垄作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效果及发展建议[J]. 农业机械 2010(01)
    • [6].免耕覆盖对玉米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 2013(06)
    • [7].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经济效益差异分析——基于阜新试验区和农户调查研究[J]. 农业经济 2010(08)
    • [8].美国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启示[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12)
    • [9].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的对比研究[J].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0(22)
    • [10].黑龙江省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研究[J]. 农机化研究 2009(07)
    • [11].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浅谈[J]. 河北农业 2009(05)
    • [12].保护性耕作在凤城地区应用研究[J].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7(05)
    • [13].不同耕作条件下玉米光合特性的差异[J]. 华北农学报 2014(02)
    • [14].不同耕作覆盖措施下延收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11)
    • [15].建设持续高产高效保护性耕作体系[J]. 农机科技推广 2010(09)
    • [16].保护性耕作下玉米田土壤水温效应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09(11)
    • [17].长期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有机碳和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06)
    • [18].保护性耕作在抗旱保苗中发挥重要作用[J]. 北京农业 2009(06)
    • [19].玉米保护性耕作措施水温效应及其产量效果分析[J]. 玉米科学 2010(03)
    • [20].长期保护性耕作对豌豆水分利用的影响[J]. 甘肃农业科技 2017(01)
    • [21].保护性耕作措施对豌豆和春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灌溉排水学报 2012(01)
    • [22].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浅析[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09(10)
    • [23].保护性耕作技术在高平市推广应用的调查分析[J]. 当代农机 2008(02)
    • [24].长期不同耕作方式下的土壤硬度变化特征[J]. 农业工程学报 2015(09)
    • [25].保护性耕作对板蓝根农田土壤几个物理特性的影响[J]. 甘肃科技 2013(21)
    • [26].风蚀土壤的粒度分形特征[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Z1)
    • [27].向您推荐一本有趣的培训教材——《保护性耕作技术》漫画画册[J]. 农民科技培训 2011(11)
    • [28].耕作方式转变对土壤蓄水保墒影响的RZWQM模型模拟[J]. 农业机械学报 2016(04)
    • [29].保护性耕作对黄绵土有机碳的影响[J]. 甘肃农业 2016(05)
    • [30].黄土旱塬区免耕玉米田土壤呼吸对降雨的响应[J]. 生态学报 2016(09)

    标签:;  ;  ;  ;  ;  

    保护性耕作措施对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