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优质油气田的储量和产量逐年减少,低渗透油气田的储量和产量所占比例则逐年增大,已成为当前以及今后我国油气增储上产的主要资源。由于低渗透储层物性差,孔隙喉道细小,具有拟启动压力梯度等特点,注水压力高,吸水能力差,油井注水开发见效慢。油井见水后,产油和产液指数下降快,这给油田的稳产和增产造成了很大困难,如何有效开发特低渗透油藏是目前国内外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针对大庆龙虎泡油田高台子特低渗透油藏,利用室内实验及数值模拟,开展特低渗透油藏CO2驱可行性研究。在模拟地层条件下,利用室内实验测定和相态方程计算相结合,研究了CO2驱后油气相态变化规律,随CO2注入量增加,地层油溶解油气比、饱和压力、体积系数、收缩率、平均溶解系数和膨胀系数增大,粘度和密度降低,泡点压力、露点压力、临界压力升高,临界温度降低,相态图两相区面积增大,等液量线的间隔增大。利用细管法测定原油与CO2的MMP为20.3MPa。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水驱、CO2混相驱和非混相驱油实验,结果表明:随着CO2注入压力增加, CO2突破时采收率、最终采收率、CO2换油率、CO2注入能力逐渐地增大;CO2突破后,生产气油比增加,压力越高,生产气油比越大;CO2混相驱采收率高于水驱,非混相驱采收率低于水驱;注气能力与注水能力之比为16.463以上。利用一系列实验研究了高台子地层CO2驱油机理,定量提出了某些机理对驱油效率的贡献值。将CO2注入油层后,原油及束缚水中溶解大量的CO2,在地层条件下,原油粘度降低36.73%,原油体积膨胀20.53%,束缚水体积增加5.97%;当地层压力降低后,CO2形成游离气,产生膨胀能;随着CO2注入压力增加,油层条件下的气驱时油气界面张力下降;根据驱替压差和驱出流体体积的曲线,确定特低渗透油藏多相流时水驱启动压力梯度为CO2驱的2.9倍,注入CO2可降低地层的启动压力;CO2驱后,岩石孔隙结构发生变化,渗透率提高4%13%,岩石亲水性增强;改善相对渗透率,气相端点相对渗透率比水相端点渗透率低2.58倍以上,气油两相区范围高于水油两相区。根据龙虎泡油田高台子油层试验井区地质特征、井网状况及开发现状,应用PETREL地质建模软件建立了相控地质模型。采用Eclipse中的组分模型对CO2注入方式、井网部署、注采压力、注采方式等进行了模拟。推荐方案为:井网加密方式采用井间加密,反九点法同步连续注气;注气压力为30MPa以上;采油井流压控制在23MPa左右。推荐的CO2驱方案模拟10年内采收率可达到33.07%,较水驱方案可提高20%以上。可见,大庆龙虎泡油田高台子特低渗透油藏采用CO2驱是可行的。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创新点摘要第一章 概述1.1 低渗透油田分类及特征1.1.1 低渗透油田分类1.1.2 特低渗透油藏的基本特点1.1.3 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2 驱开发的研究与实践'>1.2 国内外应用CO2驱开发的研究与实践2 驱开发的研究与实践'>1.2.1 国外应用CO2驱开发的研究与实践2 驱开发的研究与实践'>1.2.2 国内应用CO2驱开发的研究与实践1.3 研究内容第二章 地层油相态实验研究2.1 龙虎泡油田高台子油层流体性质2.2 地层油高压物性实验研究2.2.1 实验仪器及设备2.2.2 实验用油气2.2.3 地层油高压物性参数的测定2.2.4 注入气对地层油高压物性的影响2.3 注气后地层油相态研究2.3.1 实验过程2.3.2 地层油相态图的理论计算2 相态特征'>2.3.3 高台子油层地层油注入CO2相态特征2.4 本章小结2最小混相压力研究'>第三章 原油与CO2最小混相压力研究2/油最小混相压力测定方法综述'>3.1 CO2/油最小混相压力测定方法综述3.1.1 升泡仪法确定MMP3.1.2 蒸汽密度法确定MMP3.1.3 界面张力法确定MMP3.1.4 细管方法确定MMP3.1.5 测量最小混相压力方法的比较3.2 细管实验测定最小混相压力3.2.1 实验材料3.2.2 实验设备及流程3.2.3 实验过程3.2.4 气体驱油的结果与分析2 最小混相压力预测'>3.3 原油与CO2最小混相压力预测2 最小混相压力预测方法综述'>3.3.1 原油与CO2最小混相压力预测方法综述2 最小混相压力预测'>3.3.2 龙虎泡油田高台子油层原油与CO2最小混相压力预测3.4 本章小结2驱油启动压力及相对渗透率曲线研究'>第四章 CO2驱油启动压力及相对渗透率曲线研究2 驱油启动压力'>4.1 CO2驱油启动压力4.1.1 实验材料4.1.2 实验仪器及流程4.1.3 实验原理4.1.4 实验过程4.1.5 实验结果及分析4.2 气油相对渗透率曲线测定4.2.1 实验条件4.2.2 实验仪器及流程4.2.3 实验过程4.2.4 气驱相对渗透率实验数据处理4.2.5 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4.3 本章小结2驱油实验'>第五章 CO2驱油实验5.1 实验条件5.2 实验仪器及流程5.3 实验过程2 驱效果分析'>5.4 CO2驱效果分析5.5 水、气驱替效果对比5.6 本章小结2 驱油机理研究'>第六章 CO2驱油机理研究6.1 原油粘度降低6.2 原油膨胀6.3 溶解气驱6.4 抽提作用6.5 增加束缚水饱和度6.6 混相效应6.7 降低界面张力6.7.1 界面张力的测定原理6.7.2 测定方法6.7.3 实验结果6.8 降低地层启动压力6.9 改变岩石孔隙结构6.9.1 实验条件6.9.2 实验方法6.9.3 实验结果6.10 岩石润湿性变化6.10.1 实验条件6.10.2 实验过程6.10.3 润湿性的计算和评价6.10.4 实验结果6.11 本章小结2驱油数值模拟研究'>第七章 CO2驱油数值模拟研究7.1 试验区选择7.1.1 试验区选择原则7.1.2 试验区的选定7.2 试验区概况7.2.1 地质概况7.2.2 开发简况7.3 试验区地质特征7.3.1 地质特征7.3.2 储集层物性特征7.3.3 储层非均质性7.3.4 流体性质7.3.5 温压系统7.3.6 储量计算7.4 油藏模型建立7.4.1 高台子油层相控地质模型7.4.2 数值模型7.4.3 流体PVT 参数及拟合结果7.4.4 历史拟合7.5 剩余油分布7.6 油藏工程设计7.6.1 井网加密方式7.6.2 注气方式7.7 注采参数设计7.7.1 注气井和采油井工作制度7.7.2 注采方式7.8 气驱后剩余油分布7.9 推荐方案及其开发指标预测7.10 本章小结结论参考文献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工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致谢详细摘要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特低渗透油藏论文; 最小混相压力论文; 驱油机理论文; 实验研究论文; 数值模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