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第六人民医院湖南411102
摘要:目的观察温针为主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3例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20例采用熏蒸治疗,治疗组243例采用温针为主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167例(68.72%)、好转68例(27.98%)、无效8例(3.29%);对照组治愈71例(32.27%)、好转98例(44.55%)、无效51例(23.18%)。X2=43.53p<0.01结论:温针为主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比中药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
关键词:温针;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是腰腿痛的常见原因。因此腰腿痛是当前所有工业化国家所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有资料认为研究表明60%-80%的人在其一生中至少会发生一次下腰痛,90%的腰腿痛由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笔者自1992年以来以温针为主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6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文病例463例全部为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其中:男291例(62.9%)、女172例(37.1%);年龄最小14岁,最大67岁;30岁以下79例(17.1%)、30~39岁120例(25.9%)、40~49岁168例(36.3%)、50~59岁57例(12.3%)、60岁以上39例(8.4%);职业:工人289例(62.4%)、干部144例(31.1%)、农民30例(6.5%)。病程最短2周,最长19年,平均1年6个月。全部病例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标准”。其中L3~L4椎间盘突出50例(10.8%)、L4~L5椎间盘突出224例(48.4%)、
L5S1椎间盘突出189例(40.8%)其中有2个椎间盘突出107例(23.1%)、3个椎间盘突出38例(8.2%)、其中向左侧突出209例(45.1%)、向右侧突出192例(41.5%)中央型突出62例(13.4%)。将本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3例,对照组120例。
1.2诊断标准
1.2.1中医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中医辩证:寒湿型: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1.2.2西医诊断标准
①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②常发生于青壮年。③腰痛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④脊柱侧弯,腰生理孤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⑤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⑥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检查可显示椎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中药熏蒸药用秦艽、海风藤、青风藤、防风、鸡血藤、川牛膝各15克,独活、桑寄生、乳香、没药各20克,川乌、草乌、伸筋草、苏木、
透骨草各30克,红花、千年健、艾叶各10克,芒硝50克。每日1次,每次30~50分钟,10天为1疗程。
2.2治疗组
2.2.1温针取穴:命门、腰阳关、华佗夹脊、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秩边、环跳、承扶、委中、承山、昆仑、阳陵泉、悬钟。根据疼痛部位所在经脉选用相应部位腧穴6~8个,久病肝肾虚者补太溪、三阴交。
操作患者俯卧位,局部常规消毒,取穴6~8个,施以针刺,且要求华佗夹脊穴、肾穴、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选用2寸毫针向脊柱方向斜刺、深刺;秩边、环跳、承扶、委中、承山、阳陵泉选用2寸毫针直刺、深刺;命门、昆仑、悬钟选用1.5寸毫针直刺,但注意腰阳关、命门穴不可深刺,以免损伤脊髓。施以轻提插捻转手法诱导出向远端放射针感后留针,在针尾插上约3CM长的艾条段,待艾条燃尽针凉后出针。每日1次,疼痛严重者可1日两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至5天,治疗1至3个疗程。
2.2.2推拿
出针后先施以俯卧提扳法:患者俯卧位,以左侧为例,术者左手拇指压住偏斜的棘突,右手提着患者右小腿,两手同时用力扳动;再施以侧卧斜扳法: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患肢屈曲,健肢伸直,术者一手抵住患者肩部,另一手压住臀部,当旋转致最大限度时,两手同时用力向相反方向扳动。以上两手法,操作时,当听到“咯嗒”声,表示成功。每3天1次,3次为1疗程。
3、疗程观察
3.1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1)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原工作。(2)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3)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检验标准。
5、结果
治疗组治愈167例(68.72%)、好转68例(27.98%)、无效8例(3.29%);对照组治愈71例(32.27%)、好转98例(44.55%)、无效51例(23.18%)。X2=43.53p<0.01,详见表1。
6、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与外力作用,引起腰椎间盘内、外力平衡失调,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和刺激神经根及相邻组织,导致局部肌肉紧张痉挛,引起神经根水肿和无菌性炎症,从而产生本症。属于中医“腰痛”、“痹证”范畴。其内因为禀赋不足,肝肾虚损、久病体虚;外因为风寒湿邪、闪挫、劳损致使经络闭阻,气滞血瘀[3]。
治疗本病取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腧穴为主;根据中医治病求本的原则,因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变主要在于脊柱,而督脉循行于脊柱里,故取督脉之命门、腰阳关治其本。华佗夹脊穴及足太阳膀胱经,分布于脊柱两侧,根据针灸近部取穴原则,故取华佗夹脊、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治疗[4]。腰椎间盘突出压迫脊神经,主要表现为腰痛及坐骨神经痛,而坐骨神经的分布区域,正是足太阳膀胱经及足少阳胆经的循行路线,而环跳穴是两经会合之处,又是坐骨神经之最大分枝位置。故取足太阳膀胱经的秩过、承扶、委中、承山、昆仑及足少阳胆经的环跳、阳陵泉、悬钟穴而治之。
温针产于明代。据《针灸聚英》、《针灸大成》记载:“温针者,乃楚人之法,其法针穴上……以艾炙之,多以取效”。温针疗法,是针刺与艾炙同时并用,因此它的治疗原理就包括针刺的原理和炙法原理,就是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经气、散寒止痛、温补益气、行气活血等功能[5]。它是通过针刺入穴位全,施以手法,起到补或泻的作用;而艾火之热力能深透肌层,艾叶又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从而达到温针行气,通诸经逐寒除湿的功用。提扳和斜扳手法纠正了腰椎小关节紊乱,准确地纠正了椎体的侧向、横向及旋转移位,同时松解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的粘连,从而增强了腰椎的稳定性,促使髓核的位移或还纳。
现代医学表明温针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加速新陈代谢,增加神经根营养,解除局部肌肉痉挛,消除神经根部水肿和无菌性炎症,以减轻椎间隙的压力,促进腰肌的恢复[6]。同时,针刺时造成生理性不自主的一系列的反射,从而形成反射弧,使椎体旁的肌群在瞬间内形成暴发力,推动髓核的位移或还纳,从而达到消除临床症状的目的[7]。
总之,温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安全、稳妥、痛苦小、疗效显著的优点,但纤维环破裂后的修复尚需一段较长的时间,因此,为提高疗效,尚需配合理疗和适当的功能锻炼,对促进康复、巩固疗效和降低复发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编写组。中医病症诊断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编写组。中医病症诊断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2
[3]何晓华,谭本前,潘硕南.自制祛痛灵中药凝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4(3):224-226
[4]赵平,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的再争议[J].中以临床研究,2012,23(6):30-32
[5]黄云鸿,周红海,周诚恩等.温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3,25(8):13-14
[6]王金凤,蔡兴东.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14-15.
[7]何晓华,谭本前,潘硕南.针灸治疗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4,14(3):244-246
标签:腰椎间盘突出论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论文; 疗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