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蝶亚科论文-林昶东,梁振,郝宇,马恩波,张敏

凤蝶亚科论文-林昶东,梁振,郝宇,马恩波,张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凤蝶亚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凤蝶亚科,系统发育,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基因

凤蝶亚科论文文献综述

林昶东,梁振,郝宇,马恩波,张敏[1](2011)在《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的凤蝶亚科部分物种系统发育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凤蝶亚科Papilioninae11属27种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基因(COⅠ)序列测定,以阿波罗绢蝶Parnassius apollo为外群,分别采用邻接法(NJ)、最大简约法(MP)和最大似然法(ML)构建凤蝶亚科的系统发育树,初步探讨了其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凤蝶亚科11属27个物种分为4个主要的分支,分别是裳凤蝶族Troidini、凤蝶族Papilionini、燕凤蝶族Lampropterini和喙凤蝶族Teinopalpini,与传统分类学观点一致。其中,燕凤蝶族构成凤蝶亚科系统发育树基部的一个独立分支,且为单系发生。凤蝶属Papilio中美凤蝶亚属Menelaides和翠凤蝶亚属Princeps首先相聚,华凤蝶亚属Sinoprinceps和凤蝶亚属Papilio亲缘关系较近,随后两分支再聚为一支,构成凤蝶属。本研究结果从分子水平验证了凤蝶亚科传统的形态分类地位,并为澄清凤蝶亚科物种间系统发育关系提供了基础资料。(本文来源于《动物分类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苏成勇[2](2007)在《基于16S rRNA基因的蝶亚目及凤蝶亚科主要类群的分子系统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蝶类是无脊椎动物中令人喜爱的类群之一,世界性分布。其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色彩缤纷。目前,它们已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外许多学者的重视并加以研究,已成为发育生物学、进化生物学、种群遗传学、保护生物学和生态学等研究领域的重要模式生物。国内外昆虫学家对蝶类采用不同的分类系统。目前国内的分类体系主要是基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分子上的证据还很匮乏。本研究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对凤蝶亚科4族12属35种进行分子进化和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燕凤蝶族构成凤蝶亚科蝶类系统树基部的一个独立分支;燕凤蝶族和裳凤蝶族为单系发生,且裳凤蝶族聚在凤蝶族内部。综合分子系统学、形态学及寄主植物等相关证据,推测斑凤蝶类为凤蝶族中早期分化的一支;较之裳凤蝶类,斑凤蝶类可能更早从二者最近的共同祖先中分化出来。除了对一级结构特征的分析外,本研究还首次利用线粒体16S rRNA二级结构对当前国内蝶类所有科级分类单元的主要代表种进行分子形态学的研究。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它们大多都具有相似的二级结构,除了白弄蝶、银灰蝶和梯翅褐蚬蝶有5个亚区外,其它蝶科代表种均有6个亚区。形态学、分子形态学及系统学等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显示:锯凤蝶类可能是凤蝶类和绢蝶类的中间型;支持粉蝶科和绢蝶科有近的亲缘关系以及蚬蝶科和灰蝶科为姐妹群的推测,并建议将喙蝶类移入蛱蝶总科中;另外综合证据也表明,给予珍蝶类和环蝶类二者亚科级分类单位可能更合适。本研究通过对凤蝶亚科以及蝶类各主要类群的16S rRNA基因序列的一级和二级结构的系统学分析,旨在为蝶类的系统分类和系统演化研究提供一些分子佐证,为进一步建立一个更为科学的自然分类系统提供部分相关基础资料。(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期刊2007-05-01)

苏成勇,朱国萍,郝家胜,陈娜,潘鸿春[3](2007)在《凤蝶亚科(凤蝶科,鳞翅目)16S rRNA基因的分子系统发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15种凤蝶亚科蝶类线粒体16SrRNA基因部分序列进行了测定,并结合GenBank中其它相关类群的序列,采用邻接法(NJ)、最大简约法(MP)、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法构建凤蝶亚科的分子系统树,探讨该亚科各类群间的系统发生关系。结果表明,燕凤蝶族构成凤蝶亚科蝶类系统树基部的一个独立分支;燕凤蝶族和裳凤蝶族为单系发生,且裳凤蝶族聚在凤蝶族内部;喙凤蝶族的单系性尚不能确定。综合分子系统学、形态学及寄主植物等相关证据,推测斑凤蝶类为凤蝶族中早期分化的一支;较之裳凤蝶类,斑凤蝶类可能更早从二者最近的共同祖先中分化出来。(本文来源于《动物分类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凤蝶亚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蝶类是无脊椎动物中令人喜爱的类群之一,世界性分布。其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色彩缤纷。目前,它们已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外许多学者的重视并加以研究,已成为发育生物学、进化生物学、种群遗传学、保护生物学和生态学等研究领域的重要模式生物。国内外昆虫学家对蝶类采用不同的分类系统。目前国内的分类体系主要是基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分子上的证据还很匮乏。本研究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对凤蝶亚科4族12属35种进行分子进化和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燕凤蝶族构成凤蝶亚科蝶类系统树基部的一个独立分支;燕凤蝶族和裳凤蝶族为单系发生,且裳凤蝶族聚在凤蝶族内部。综合分子系统学、形态学及寄主植物等相关证据,推测斑凤蝶类为凤蝶族中早期分化的一支;较之裳凤蝶类,斑凤蝶类可能更早从二者最近的共同祖先中分化出来。除了对一级结构特征的分析外,本研究还首次利用线粒体16S rRNA二级结构对当前国内蝶类所有科级分类单元的主要代表种进行分子形态学的研究。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它们大多都具有相似的二级结构,除了白弄蝶、银灰蝶和梯翅褐蚬蝶有5个亚区外,其它蝶科代表种均有6个亚区。形态学、分子形态学及系统学等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显示:锯凤蝶类可能是凤蝶类和绢蝶类的中间型;支持粉蝶科和绢蝶科有近的亲缘关系以及蚬蝶科和灰蝶科为姐妹群的推测,并建议将喙蝶类移入蛱蝶总科中;另外综合证据也表明,给予珍蝶类和环蝶类二者亚科级分类单位可能更合适。本研究通过对凤蝶亚科以及蝶类各主要类群的16S rRNA基因序列的一级和二级结构的系统学分析,旨在为蝶类的系统分类和系统演化研究提供一些分子佐证,为进一步建立一个更为科学的自然分类系统提供部分相关基础资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凤蝶亚科论文参考文献

[1].林昶东,梁振,郝宇,马恩波,张敏.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的凤蝶亚科部分物种系统发育关系[J].动物分类学报.2011

[2].苏成勇.基于16SrRNA基因的蝶亚目及凤蝶亚科主要类群的分子系统学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

[3].苏成勇,朱国萍,郝家胜,陈娜,潘鸿春.凤蝶亚科(凤蝶科,鳞翅目)16SrRNA基因的分子系统发生分析[J].动物分类学报.2007

标签:;  ;  ;  

凤蝶亚科论文-林昶东,梁振,郝宇,马恩波,张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