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论文摘要

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永恒而又常新的命题。研究中华民族精神既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实践价值。近代中国遭遇到了“千年变局”,使得中华民族精神日趋萎顿,出现了严重危机。正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给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使中国人的精神由被动转入主动,中华民族精神被空前的高扬。尤其伴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马克思主义一方面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相结合,一方面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诞生了许多新的时代精神。因此,本文拟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这个角度来探讨这一历史进程。全文包括导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导论部分主要说明选题的依据,评析本课题的研究现状,阐明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并说明本文的研究方法和重点、难点问题。第一章从总体上介绍了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特征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演进历程等等,从而在理论上科学把握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实质。第二章论述了文化力、时代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重点论证了文化力的基本理论及其对民族精神的影响、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第三章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熔铸。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改变了中国人精神发展的方向,开创了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新途径,实现了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改造。第四章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精神。概括了革命精神的内涵及形成,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相结合,培育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及延安精神。第五章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社会主义建设精神。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精神的内涵及形成,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相结合,培育出社会主义艰苦创业精神和劳模精神。第六章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新时期创新精神。概括了新时期创新精神的内涵及形成,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相结合,培育出改革创新精神和科学发展精神。第七章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经验与启示。梳理了中国共产党重视对中华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的历史,归纳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经验、特点以及启示。结语部分论述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提出了当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路径。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 二、民族精神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三、研究基本范围与相关概念的说明
  • 四、论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
  • 五、论文的重点难点问题
  • 六、论文的基本思路
  • 第一章 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
  • 1.1 民族精神概念的界定及其特征
  • 1.1.1 民族精神概念的历史考察
  • 1.1.2 民族精神的基本特征
  • 1.1.3 民族精神的生存基础
  • 1.2 中华民族精神概述
  • 1.2.1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 1.2.2 中华民族精神的特征
  • 1.2.3 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演进历程
  • 第二章 文化力、时代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
  • 2.1 文化力与民族精神
  • 2.1.1 文化力的基本理论
  • 2.1.2 文化力对民族精神的影响
  • 2.2 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
  • 2.2.1 时代精神的内涵及特征
  • 2.2.2 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有机统一
  • 2.2.3 先进文化力助推时代精神向民族精神的转化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熔铸
  • 3.1 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中国人精神发展的方向
  • 3.1.1 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本质要求
  • 3.1.2 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认同
  • 3.2 马克思主义开创了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新途径
  • 3.2.1 中华民族精神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发展
  • 3.2.2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促进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
  • 3.3 马克思主义实现了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改造
  • 3.3.1 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中国人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3.3.2 中华民族精神重塑的表现
  •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精神
  • 4.1 新民主主义革命精神概述
  • 4.1.1 新民主主义革命精神的内涵
  • 4.1.2 新民主主义革命精神的形成
  • 4.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井冈山精神
  • 4.2.1 井冈山精神的内涵
  • 4.2.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井冈山精神
  • 4.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长征精神
  • 4.3.1 长征精神的内涵
  • 4.3.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长征精神
  • 4.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延安精神
  • 4.4.1 延安精神的内涵
  • 4.4.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延安精神
  •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社会主义建设精神
  • 5.1 社会主义建设精神概述
  • 5.1.1 社会主义建设精神的内涵
  • 5.1.2 社会主义建设精神的形成
  • 5.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社会主义艰苦创业精神
  • 5.2.1 社会主义艰苦创业精神的内涵
  • 5.2.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社会主义艰苦创业精神
  • 5.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英模精神
  • 5.3.1 英模精神的内涵
  • 5.3.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英模精神
  •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新时期创新精神
  • 6.1 新时期创新精神概述
  • 6.1.1 新时期创新精神的内涵
  • 6.1.2 新时期创新精神的发展
  • 6.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新时期改革创新精神
  • 6.2.1 新时期改革创新精神的内涵
  • 6.2.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新时期改革创新精神
  • 6.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新时期科学发展精神
  • 6.3.1 新时期科学发展精神的内涵
  • 6.3.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新时期科学发展精神
  • 第七章 中国共产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 7.1 中国共产党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历史考察
  • 7.2 中国共产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经验
  • 7.2.1 变革旧社会,建立新社会制度的伟大社会实践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基础
  • 7.2.2 坚持正确方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关键
  • 7.2.3 加强先进文化的建设,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基本路径
  • 7.2.4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立足点是塑造新人
  • 7.3 中国共产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特点
  • 7.3.1 中国共产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紧密相联
  • 7.3.2 中国共产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坚持了人民性的原则
  • 7.3.3 中国共产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形式与载体的多样性
  • 7.3.4 中国共产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坚持弘扬与培育的辩证统一
  • 7.4 中国共产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启示
  • 7.4.1 立足理论创新,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指导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 7.4.2 正视全球文化冲突,立足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7.4.3 弘扬中华文化,适应当代现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博士就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1(01)
    •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现实与限度[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0(02)
    •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个新向度[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0(02)
    • [4].论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5(03)
    • [5].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的文化传承[J]. 教育革新 2017(12)
    • [6].邓小平南巡讲话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迪[J]. 科技风 2019(35)
    • [7].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的结合性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9(34)
    • [8].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流媒体担当[J]. 新闻战线 2019(23)
    • [9].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充分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J]. 中共党史研究 2019(10)
    • [10].新时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首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高峰论坛”综述[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 [11].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9(23)
    •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范式的前提和核心[J].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9(06)
    • [13].客观规律与历史性:马克思主义科学概念的两重意蕴[J]. 科学社会主义 2019(06)
    • [14].分析马克思主义:方法与旨趣——大卫·利奥波德教授访谈录[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9(06)
    • [1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起始阶段的思想过程和文本特征——《马藏》第一部第一至五卷论要[J]. 教学与研究 2019(11)
    • [16].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鲜明特征[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06)
    • [17].旅俄华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影响的新思考[J]. 黑河学院学报 2019(10)
    • [1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9(03)
    • [19].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社会保障评论 2019(04)
    • [20].幸福的理论渊源、科学内涵及实践向度——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J]. 社科纵横 2019(12)
    • [21].首届全国马克思主义学科学术期刊主编高层论坛综述[J]. 社会主义研究 2019(06)
    • [22].试论马克思主义的情感向度[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23].出场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范式转型的新视角[J]. 思想教育研究 2019(11)
    • [24].加强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之基[J]. 四川党的建设 2019(23)
    • [25].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编委工作会议在京召开[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9(03)
    • [2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特征[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S1)
    • [27].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S1)
    • [28].马克思主义占领人类精神制高点的理论思考[J]. 长白学刊 2020(01)

    标签:;  ;  ;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