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颈前路双节段钛网钢板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对邻近节段的影响。【病例和方法】病例:回顾性分析了自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行双节段颈前路减压钛网钢板内固定术的患者43例,其中男28例,女15例,平均年龄51.56±11.57岁。随访时间为29-63个月,平均41.95±8.06个月。方法:手术方式采用全麻下颈前路双节段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依据JOA评分法(17分制)评定并记录患者术前、术后一周及末次随访时的神经功能状况,利用我院PACS系统自带测量软件在颈椎侧位片上测量Cobb’s角、D值(测量C4后下缘到齿状突与C7后下缘连线的垂直距离)来分别评价融合节段的曲度和颈椎的曲度。随访时根据融合椎体的邻近节段的增生情况来判定邻近节段的退变情况。利用SPA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来比较两组数据间的差别。【结果】本组患者术前JOA评分为7.02±3.20分,术后一周JOA评分为10.16±2.99分,改善率45.91%,较术前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末次随访JOA评分为13.77±3.24分,改善率67.64%,较术前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至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优秀18例,良好17例,可8例。术前43例患者D值为4.27±2.23mm,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一周D值为9.08±2.93mm,较术前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末次随访时D值为8.92±3.30mm,较术前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术前Cobb’s角为4.13±1.94o,术后一周Cobb’s角为11.49±2.91o,较术前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而末次随访时为11.09±2.76o,较术前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共有9例患者(20.93%)出现邻近节段退变。其中男6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1.78±7.89岁。其中2例患者退变出现在钛网融合节段的上方,1例患者退变出现在融合节段下方,6例为融合节段的上下方。邻近节段退变和无退变两组患者手术时的年龄、术前、术后一周的JOA评分、Cobb’s角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的术前和术后的D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前路双节段钛网钢板内固定术的中短期疗效确切,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能恢复并有效维持颈椎生理曲度。颈前路双节段钛网钢板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退行性变可能与术前颈椎曲度较小、术中恢复不足、术后曲度丢失及融合节段有关,也可能与患者术前节段的退变有一定的关系,而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颈椎邻近节段病变的研究进展及预防措施[J].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09)
- [2].颈前路内固定融合治疗外伤性下颈椎损伤术后邻近节段矢状面角度丢失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6(02)
- [3].颈椎融合术对邻近节段影响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6(18)
- [4].腰椎融合辅以邻近节段动态固定与腰椎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早期疗效的对比观察[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3(12)
- [5].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对邻近节段椎间盘的保护作用[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0(07)
- [6].腰椎后外侧融合动物模型及邻近节段的病理变化[J].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9(03)
- [7].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对邻近节段退行性变的影响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20)
- [8].颈椎前路钢板固定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骨化发生的因素[J].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9(02)
- [9].脊柱骨盆参数与椎体成形术后邻近节段新发骨折的关系[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7(18)
- [10].腰椎融合辅以邻近节段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临床疗效观察[J]. 脊柱外科杂志 2014(01)
- [11].腰椎融合术后发生邻近节段退行性变的研究进展[J]. 中国骨伤 2011(01)
- [12].腰椎棘突间固定对邻近节段刚度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05)
- [13].不同融合节段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对邻近节段稳定性影响的影像学分析[J].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13(10)
- [14].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病变研究现状[J].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3(02)
- [15].零切迹自稳型颈椎融合器在前路颈椎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中的应用及其对吞咽困难和邻近节段骨化的影响[J]. 脊柱外科杂志 2019(02)
- [16].腰椎不同融合方式对邻近节段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08(01)
- [17].前路颈椎融合加速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的影像学分析[J]. 华中医学杂志 2008(05)
- [18].前路融合术后持续性前屈载荷下邻近节段黏弹特性研究[J]. 医用生物力学 2016(01)
- [19].腰椎后路单/双节段融合术后上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退变的研究[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9(06)
- [20].颈椎前路融合术致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的影像学分析[J].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8(04)
- [21].颈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病及其对策[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1(02)
- [22].腰椎间盘置换术后对邻近节段腰椎终板的应力影响与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 2012(28)
- [23].腰椎融合术后发生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的系统评价[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1(05)
- [24].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病人术前邻近节段椎间盘的退变情况及分布规律[J]. 骨科 2018(06)
- [25].腰椎后路单节段固定融合术后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退变的随访观察[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7(10)
- [26].脊柱坚强内固定与动态内固定对邻近节段影响比较的生物力学研究[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05)
- [27].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化的系统回顾分析[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05)
- [28].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行后路单节段钛网重建术对邻近节段的影响[J]. 临床骨科杂志 2019(01)
- [29].腰椎滑脱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隙变化的相关研究[J].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3(08)
- [30].腰椎经后路椎体间融合后单边或双边固定对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J].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