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范曾简笔泼墨人物艺术,是当今画坛的一个焦点,是欲谈当代国画而无法回避的重要现象之一。范曾以其对于简笔泼墨人物绘画复兴与开拓所做的贡献,当仁不让地成为当代中国简笔泼墨人物绘画艺术的一位重要代表。本文从思想基础、成熟之路与风格特征三方面探讨了范曾简笔泼墨人物艺术对于中国绘画乃至中国文化所具有的多方面的价值与意义。范曾历来重视绘画与思想修养之间的重要关系。本文主要从哲学、美学、文学等方面阐述范曾深厚的国学素养以及逐渐形成的独特思想观念,并且探讨了这些素养对于其简笔泼墨人物绘画的关键性基础作用。在哲学上,范曾以老庄为主,本文从老庄提倡的追求自由、顺适天然以及关于技与道相互关系等三方面论述了范曾从老庄哲学中演绎出的艺术哲学。在美学方面,范曾倡导“复归古典”。他的思想观念不仅仅针对艺术,更是涉及到整个人类世界的将来,“复归古典”便是他从将关怀人类社会的终极命运作为自己考量问题的最高标准这一层面建立起的自己的系统的美学观念。文学方面,包含了范曾文史诗等诸方面的修养。在其思想之中,学术研究与艺术创作不可割裂,是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融合共进的。这也是他提倡画面文气、书卷气的思想根源所在。总之,本文的这一部分就是要从范曾的画外之功入手,深入分析其简笔泼墨人物艺术的精神内涵。就范曾简笔泼墨人物绘画本体而言,本文从成熟之路与艺术风格两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范曾绘画大约是在丙子年全面转向简笔泼墨的,那么范曾艺术之路由其基本面貌的确立,到全面成熟,再到进行变法形成简笔泼墨风格的过程无疑对我们深入解读这一艺术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并且值得重视的是,范曾的简笔泼墨转向是一次包括思想、诗文、书法、绘画等等的全面变革,而八大山人的艺术对其绘画转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范曾简笔泼墨人物绘画具有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而这也是本文着重探讨的内容。本文从范曾简笔泼墨人物艺术“画以载道”的题材取向、“笔简神全”的造型风格、“以书为骨”的笔墨风格、“以诗为魂”的意境营造、“灵来神会”的创作状态等方面,运用画面分析、比较等手段,对此进行了深入剖析。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范曾艺术馆[J]. 建筑实践 2019(12)
- [2].刘奇葆同志来我馆参观《高怀云岭——范曾八秩之庆艺文展》[J].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17(09)
- [3].范曾人物画欣赏[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4(06)
- [4].范曾作品[J]. 高中生之友 2015(12)
- [5].世纪奇才(外二篇)——著名画家范曾追踪[J]. 泉州文学 2013(12)
- [6].范曾的虚与实[J]. 上海采风 2011(08)
- [7].致礼水墨 范曾艺术馆[J]. 广西城镇建设 2016(12)
- [8].梦中与范曾对话[J].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4(12)
- [9].巍峨江左矗新标——论建设范曾艺术馆的价值与意义[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 [10].梦中与范曾对话[J]. 明日风尚 2016(02)
- [11].范曾人物画欣赏[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4(02)
- [12].范曾人物画欣赏[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4(03)
- [13].范曾人物画欣赏[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4(04)
- [14].范曾人物画欣赏[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4(05)
- [15].艺技精湛笑傲画坛 心有大爱情系中华——记我国著名书画家范曾先生[J]. 收藏界 2013(08)
- [16].“龙年范曾迎春新作展”作品选登[J]. 荣宝斋 2012(01)
- [17].范曾:盛名之下[J]. 中国书画 2008(09)
- [18].执一驭万 致远立极——评范曾先生《中国画法研究》[J]. 荣宝斋 2018(02)
- [19].范曾艺术馆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5(S1)
- [20].范曾艺术馆[J]. 城市环境设计 2015(01)
- [21].范曾与小鹄[J]. 民族画报(汉文版) 2014(01)
- [22].范曾《酒狂》[J].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2(01)
- [23].范曾两题“妙联”[J]. 集邮博览 2010(06)
- [24].范曾:趋近自然[J].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 2010(10)
- [25].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大师范曾为“5·12”汶川地震灾区捐款1000万元[J]. 旅游纵览 2008(06)
- [26].忆与画家范曾的一段交往[J]. 钟山风雨 2012(03)
- [27].“范曾现象”的文化解析[J]. 贵州社会科学 2011(10)
- [28].范曾辞赋的现代品格[J]. 名作欣赏 2010(03)
- [29].范曾“崭露头脚”?[J]. 咬文嚼字 2010(03)
- [30].范曾国画艺术视界的建构[J]. 艺术市场 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