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通过对常用高强灰铸铁组织与性能关系的研究,开发出一种不含镍、钼等合金元素的新型灰口铸铁材料。通过金相显微镜、拉伸试验机等试验设备分析了新型铸铁材料的显微组织,测定了新型铸铁材料的抗拉强度、弹性模量、耐磨性能、密度、冲击韧性及抗弯强度等机械性能,并对新型灰铸铁的冶金性能做出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新型灰铸铁材料的抗拉强度高达343.3MPa,弹性模量为113.7GPa,抗弯强度659.9MPa,冲击功为3.9J,密度为7.3206g/cm~3,并且残余应力较低为67.2MPa。相对于通用的HT300高强铸铁,新型铸铁材料的抗拉强度提高了8.2%,抗弯强度提高了12.2%,布氏硬度提高了6.2%,耐磨性能提高了6.5%。而且,新型铸铁材料的共晶度、成熟度和品质系数等冶金性能均满足理想值。因此,新型灰铸铁材料是一种高强度、高弹性模量、低应力的新型铸铁材料。本文还探索了退火、多元共渗和等温淬火等热处理工艺对灰铸铁性能的影响。经过一次退火工艺后,灰铸铁的残余应力降低了23.3%~44.3%。经过多元共渗工艺处理后,灰铸铁的表层的显微硬度高达780HV,是基体的3倍;耐磨性能提高了69.8%;耐蚀性能提高到312小时腐蚀级别为9级。经过等温淬火工艺处理后,灰铸铁的抗拉强度高达451.3MPa,比原材提高了42.2%;耐磨性能提高了47.99%:布氏硬度提高了16.6‰冲击功提高了20.8%。因此退火工艺、多元共渗工艺和等温淬火工艺能有效的改善灰铸铁的性能。本文最后讨论了新型铸铁性能优良的原因并利用固态相变及热力学的知识分析了石墨的形核长大过程。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铸铁材料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1.2 铸铁力学性能研究现状1.3 提高灰铸铁的强度研究现状1.3.1 降低C、Si含量以提高灰铸铁强度1.3.2 孕育铸铁1.3.3 低合金灰铸铁1.3.4 热处理1.4 提高灰铸铁弹性模量研究现状1.4.1 温度对灰铸铁弹性模量的影响1.4.2 石墨形态对灰铸铁弹性模量的影响1.4.3 合金元素对灰铸铁弹性模量的影响1.5 灰铸铁残余应力研究现状1.6 石墨的分类及晶体结构1.7 灰铸铁的熔炼1.7.1 冲天炉熔炼法1.7.2 感应电炉熔炼1.7.3 双联熔炼作业1.8 化学成分的影响1.8.1 灰铸铁常规五大元素对性能的影响1.8.2 合金元素对灰铸铁性能的影响1.9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实验思想和创新性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2.1 实验用对比材料2.2 金相2.3 抗拉强度及弹性模量2.4 硬度2.4.1 布氏硬度原理2.4.2 显微硬度2.5 抗弯强度2.6 密度2.7 冲击韧性2.8 耐磨性能2.9 腐蚀性能2.10 残余应力2.10.1 应力框测试残余应力原理及方法2.10.2 X射线测残余应力原理及方法第3章 实验结果3.1 新成分灰铸铁的试制3.2 新型铸铁的金相组织及性能3.2.1 新型铸铁的设计成分及冶炼成分3.2.2 新型铸铁的金相3.2.3 新型铸铁的性能测定结果及分析3.3.4 新型铸铁的冶金性能3.4 铸铁的残余应力3.5 本章小结第四章 热处理对灰铸铁性能的影响4.1 人工退火(热时效)对灰铸铁残余应力的影响4.2 等温淬火贝氏体转变4.2.1 等温淬火后试件的金相组织4.2.2 等温淬火后试件的耐磨性能4.2.3 等温淬火后试件的布氏硬度4.2.4 等温淬火后试件的冲击韧性4.2.5 等温淬火后试件的抗拉强度4.3 低温气体多元共渗4.2.1 多元共渗试件的金相组织4.2.2 多元共渗后试件的耐磨性能4.2.3 多元共渗渗层的显微硬度4.2.4 多元共渗后铸铁的耐蚀性能4.4 本章小结第五章 新型铸铁强化机理分析5.1 试制铸铁综合性能偏低原因分析5.2 新型铸铁机械性能良好机理分析5.2.1 新型铸铁弹性模量高原因分析5.2.2 新型铸铁抗拉强度高原因分析5.2.3 新型铸铁其它性能良好原因分析5.3 新型铸铁残余应力较低原因分析5.4 新型铸铁石墨形核长大过程5.4.1 铸铁熔液的结构5.4.2 新型铸铁石墨的形核过程5.4.3 新型铸铁石墨的长大过程5.5 本章小结结论致谢参考文献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新型铸铁论文; 力学性能论文; 残余应力论文; 多元共渗论文; 等温淬火论文;
高强度高弹性模量低残余应力铸铁的制备与组织性能分析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