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客发展的传播学解读

中国博客发展的传播学解读

论文摘要

我们的社会自从有了传播媒介以来,还没有哪一种媒介能像博客一样,可以如此贴近大众、如此充分地为普通大众所利用。博客被称为“两分钟上手的发报台”,《圣何塞水星报》专栏作家Dan Gillmor说博客代表着“新闻媒体3.0”,即区别于1.0的传统媒体以及2.0的新媒体的自媒体,或者叫“个人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个人媒介,博客凭借其个人性、开放性、互动性和及时性等传播特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目前我国乃至全世界互联网发展最为迅速的新应用之一。《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拥有个人博客/个人空间的网民比例达到42.3%,用户规模已经突破1亿人关口,达到1.07亿人。博客在我国互联网上的发展呈燎原之势。互联网的世界里,博客的迅速发展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网民们的生活、工作、思考方式,并使传统媒体和精英阶层控制的话语权开始向草根阶层倾斜,人们找到了表达自己思想的渠道。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获得如此惊人的发展,博客引起了有关学者们的浓厚兴趣,成为近几年传播学领域尤其是网络传播界的重要研究议题。本文拟从传播学角度出发,根据我国博客的发展现状,结合传播学的一些经典理论,综合运用比较分析、文献研究、实例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来探讨博客这个新生媒介。由于美国的博客发展起步较早,且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所以,第一部分将通过比较中美博客发展之不同而总结出中国博客自身的特色,并分析中国博客与美国博客之间存在的差异,以期从差异中找到我国博客的更多发展点。第一、美国的政治博客、新闻博客以及各种主题博客均有较好发展,人们能从阅读博客中获取较为丰富的信息,而目前中国博客的主流是私人日志型博客,信息表现比较单一;第二、美国博客的商业化手段比中国丰富、成熟,通过博客盈利的个人和单位越来越多,且收入可观,中国可以从研究美国的情况中获得一些启示。第二部分从传播过程不可或缺的传者、受传者、信息(内容)、以及传播效果四个环节对博客传播进行详细分析(博客即媒介,媒介特征只作简要分析),这是因为只有从整个传播过程作整体分析,才可以看出我国博客目前的发展以及传播的优势和不足。笔者认为,总体来说,作为一种媒介,中国博客的私人化特征十分明显,而信息传播、新闻报道等功能还未得到充分发挥,不过我国博客在满足人们宣泄感情、减缓压力以及社会性的心理需求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而且写博客使草根阶层可以相对容易地得到社会肯定,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同时,博客的发展赋予了一些传播学经典理论以新的涵义,如“把关人”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等,这对我国传播学界来说是一个发展研究传播理论的好契机。第三部分笔者将选取我国博客典型现象:名人博客作为实例,进一步分析我国博客的“有中国特色”。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名人博客的含义已经从当初单纯的“名人的博客”拓展到现在的包括“名人的博客”和“草根博客中的名人的博客”。笔者认为,“名人的博客”确实为中国博客的快速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草根博客才应该是一个国家博客发展的主力,“草根的名人博客”的出现对中国博客的发展十分重要。虽然目前草根名博的影响力还不足以和“名人的博客”相抗衡,但是,沿着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中国的名人博客将会有一番新的天地。在第四部分,笔者将从博客的商业化和博客与传统媒体的关系两个方面分析我国博客的发展前景。博客的商业化已经成为了IT业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然而目前我国博客的主要商业化模式仅有广告和增值业务,还有一些收费博客,而且并未表现出很大的盈利能力。在博客获得光明的“钱景”之前,我们还要付出很多努力。此外,企业博客与独立博客是笔者比较看好的两种“盈利型”博客,这两种博客可以为博主带来经济利益,将来应该会为大量的企业和个人所看好。博客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在影响力方面和传统媒体无法相比,也无法谈及市场占有率,但是博客已经在一些重大事情中发挥了作用,而且它的传播优势也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在未来,博客与传统媒体应该是一种互竞互存、共同发展的关系,二者共同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博客风行的年代
  • 1.2 “两分钟上手的发报台”
  • 第2章 博客在中国的出现与兴盛
  • 2.1 博客发展历史的简要回顾
  • 2.1.1 萌芽阶段—进入人们的视线
  • 2.1.2 发展阶段—在重大事件中迅速成长
  • 2.2 博客的基本分类及其特征
  • 2.2.1 博客的分类
  • 2.2.2 博客的基本传播特征
  • 2.3 中美博客发展之比较
  • 2.3.1 中美博客发展历程之比较
  • 2.3.2 中美博客传播差异分析
  • 第3章 中国博客的传播学解读
  • 3.1 博客的传者分析
  • 3.1.1 传播动机分析
  • 3.1.2 在私人化的公共客厅起舞
  • 3.1.3 重释“把关人”理论
  • 3.2 博客的内容分析
  • 3.2.1 博客内容的特征分析
  • 3.2.2 有关博客内容的眼球之战
  • 3.2.3 博客内容的原创性与拿来主义
  • 3.3 博客的受众分析
  • 3.3.1 受众的结构分析
  • 3.3.2 受众的动机分析
  • 3.4 博客的功能分析
  • 3.4.1 社会地位赋予功能
  • 3.4.2 社会化功能
  • 3.4.3 打破“沉默的螺旋”
  • 第4章 个案:中国的“名人博客”
  • 4.1 “名人博客”的兴起
  • 4.2 “名人博客”的现状
  • 4.2.1 名人关闭博客风潮
  • 4.2.2 草根博客的名人化
  • 4.3 “名人博客”传播
  • 第5章 中国博客发展前景探析
  • 5.1 中国博客发展存在的问题
  • 5.1.1 博客空间浪费问题突出
  • 5.1.2 博客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 5.2 中国博客的商业化前景展望
  • 5.2.1 中国博客商业化现状
  • 5.2.2 企业博客、独立博客—优秀的商业化平台
  • 5.2.3 商业化运作任重道远
  • 5.3 博客与传统媒体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 5.3.1 博客与传统媒体的竞争关系
  • 5.3.2 博客与传统媒体在互动中的相辅相成
  • 5.3.3 博客与传统媒体对立统一、共同发展
  • 第6章 结论
  • 致谢
  • 注释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析中国博客的诞生历程及其发展趋势[J].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3)
    • [2].中国博客作者达4698万人[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8(08)
    • [3].浅析中国博客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2(04)
    • [4].论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博客及其主体素养[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8(03)
    • [5].中国博客的文化特质浅析[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10)
    • [6].博客在青年中的流行及其应对[J]. 中国青年研究 2011(02)
    • [7].中国博客发展问题探讨[J]. 北方经贸 2011(05)
    • [8].不哑的“哑然失笑”[J]. 语文建设 2008(03)
    • [9].博客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影响初探[J]. 新闻记者 2008(04)
    • [10].网络服务背后的侵权责任——由“中国博客第一案”引发的思考[J].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08(05)
    • [11].博客文学:“零壁垒”的“自媒体”文学形态——中国博客文学的兴起与研究现状[J]. 当代文坛 2010(02)
    • [12].从“个人日志”到“新媒体”——中国博客的社会传播功能分析[J]. 安徽科技 2008(06)
    • [13].博客营销在企业营销中的应用[J]. 现代商业 2010(07)
    • [14].博客——推进网络民主的新载体[J]. 杭州(我们) 2010(02)
    • [15].微博,营销新阵地?[J]. 理财 2010(04)
    • [16].浅谈博客话题广告[J]. 青年记者 2008(23)
    • [17].博客与教育叙事[J].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3)
    • [18].2008年青年博客文化管窥[J].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01)
    • [19].MSN中国博客用户将另寻方案[J]. 计算机与网络 2010(19)
    • [20].美国博客实现价值回归 中国博客黑暗中探索[J]. 青年记者 2008(35)
    • [21].从一则案例看博客与名誉权的冲突和协调[J]. 长治学院学报 2012(01)
    • [22].浅谈我国博客的现状与发展[J].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0(01)
    • [23].博客来了[J]. 吉林人大工作 2008(06)
    • [24].博客的生命活力[J]. 中国出版 2008(09)
    • [25].博客作为中国广告新平台的现状[J]. 科技信息 2009(30)
    • [26].博客下一站[J]. 计算机与网络 2008(02)
    • [27].中国博客数量逾亿,仍有极大发展空间[J]. 青年记者 2008(32)
    • [28].广告,博客赢利的救世主?[J]. 新闻传播 2010(05)
    • [29].新时代外交与网络运用[J]. 商周刊 2009(24)
    • [30].思想品德趣味教学案例三则[J].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10(04)

    标签:;  ;  ;  ;  

    中国博客发展的传播学解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