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庐断裂带对合肥盆地构造、沉积及油气条件的控制

郯庐断裂带对合肥盆地构造、沉积及油气条件的控制

论文摘要

以郯庐断裂带及合肥盆地为重点研究对象,以郯庐断裂带与合肥盆地的断裂—沉积响应研究为主线,同时结合油气地质条件分析。将郯庐断裂带与合肥盆地内主要断裂研究与合肥盆地的沉积作用研究相结合,研究郯庐断裂带对合肥盆地形成、演化、沉积及其油气地质条件的控制。应用构造地质、沉积岩石学、沉积环境与沉积相、层序地层学、油气地质、盆地热史、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地学断面等多种方法。研究认为:①郯庐断裂带两侧的前陆变形与沉积现象表明其发生过同造山运动,该断裂带起源于华北与华南板块的碰撞造山期。②合肥盆地东缘的郯庐断裂带经历过走滑、伸展、逆冲的演化历史,相应合肥盆地东部经历了走滑挠曲盆地、断陷盆地及逆冲消亡的演化阶段。③郯庐断裂带经历过两期左行平移,其一是在华北与华南板块的碰撞造山期间发生的左旋走滑运动,时间在197.7±1.7 Ma(早侏罗世初)之前,主要表现为陆内转换断层的形式;其二是发生在早白垩世的大规模平移。大别与苏鲁造山带最终550 km左右的左行错移实际上是该郯庐断裂带两次平移的结果。④合肥盆地在侏罗纪前陆盆地阶段和白垩纪—古近纪断陷盆地阶段,都叠加有郯庐断裂带的控制,使其前陆盆地和断陷盆地都呈现为复合型格局。⑤郯庐断裂带对合肥盆地地层沉积、烃源岩发育与分布、生-储-盖组合等油气地质条件起着较大的控制作用;⑥合肥盆地以大桥凹陷较为有利;舒城凹陷与定远次凹具备一定油气勘探前景;肥东凹陷、和丁集凹陷下白垩统及古近系烃源岩条件尚待落实。盆地其余地区油气勘探风险很大。以上认识对合肥盆地的油气勘探将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一节 地理概况
  • 一.地形
  • 二.河流
  • 三.气候
  • 四.交通
  • 第二节 区域大地构造位置
  • 第二章 郯庐断裂带基本特征与演化规律
  • 第一节 郯庐断裂带构造特征
  • 第二节 郯庐断裂带的地球物理场特征与深层结构
  • 一.重、磁异常特征
  • 二.郯庐断裂带的深部结构
  • 第三节 郯庐断裂带的演化
  • 一.郯庐断裂带印支期左旋转换断层活动
  • 二.郯庐断裂带早白垩世初的左行平移活动
  • 三.郯庐断裂带早白垩世中期—古近纪的伸展活动
  • 四.郯庐断裂带新近纪以来的逆冲活动
  • 第四节 郯庐断裂带演化的区域动力学背景
  • 一.断裂带印支造山期活动的动力学背景
  • 二.断裂带早白垩世初左行平移的动力学背景
  • 三.断裂带早白垩世中期—古近纪伸展活动的动力学背景
  • 四.断裂带新近纪以来逆冲活动的动力学背景
  • 第三章 郯庐断裂带对合肥盆地的控制作用
  • 第一节 大型断裂构造对盆地沉积的控制
  • 一.地层特征
  • 二.郯庐断裂带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 第二节 郯庐断裂带对盆地断裂体系活动的影响
  • 一.基底印支前陆变形期
  • 二.早白垩世初郯庐左行平移期
  • 三.早白垩世中期至古近纪伸展活动期
  • 四.新近纪以来挤压活动期
  • 第三节 盆地类型、演化与郯庐断裂带的关系
  • 一.印支期前陆变形与盆地基底形成
  • 二.侏罗纪前陆盆地
  • 三.早白垩世合肥盆地东部原型
  • 四.合肥盆地东部晚白垩世—古近纪盆地原型
  • 五.合肥盆地新近纪盆地
  • 第四节 合肥盆地演化的区域动力学机制及其与郯庐断裂带的耦合关系
  • 第四章 郯庐断裂带与合肥盆地油气条件关系
  • 第一节 郯庐断裂带与合肥盆地烃源岩发育、分布的关系
  • 一.合肥盆地烃源岩发育层系与分布特征
  • 二.合肥盆地烃源岩评价
  • 三.烃源岩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 四.郯庐断裂带对烃源岩发育、分布的控制作用
  • 第二节 郯庐断裂带与烃源岩保存的关系
  • 一.石炭—二叠系烃源岩
  • 二.下白垩统烃源岩
  • 三.古近系烃源岩
  • 第三节 郯庐断裂带与合肥盆地热演化的关系
  • 第四节 生—储—盖组合及其与郯庐断裂带的关系
  • 一.储层
  • 二.盖层
  • 三.生—储—盖组合
  • 四.郯庐断裂带与生—储—盖组合的关系
  • 第五章 合肥盆地油气远景评价与勘探对策
  • 第一节 油气远景评价
  • 一.大桥-定远凹陷
  • 二.舒城凹陷
  • 三.丁集-肥东凹陷
  • 四.霍邱凸起
  • 五.六安凸起
  • 六.颖上凹陷
  • 第二节 油气勘探对策探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声明
  • 相关论文文献

    • [1].当代地学领域的又一重大进展——评《中国北部能源盆地构造》[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31)
    • [2].盆地构造研究新进展及其在生产科研中的指导意义[J]. 西部探矿工程 2008(02)
    • [3].河套盆地构造特征研究进展[J]. 云南化工 2019(10)
    • [4].《中国北部能源盆地构造》出版[J]. 地质科学 2009(02)
    • [5].可可西里盆地构造信息的遥感提取[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9)
    • [6].可可西里盆地构造特征遥感研究[J]. 新疆地质 2009(03)
    • [7].江西弋阳盆地构造特征研究[J]. 化工管理 2020(18)
    • [8].盆地构造图三维可视化系统开发的实例介绍[J]. 上海地质 2008(02)
    • [9].中非剪切带多赛奥盆地构造特征与构造样式研究[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7(04)
    • [10].鸡西盆地构造特征及演化[J]. 煤炭技术 2010(06)
    • [11].哈萨克斯坦斋桑盆地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J]. 岩性油气藏 2020(04)
    • [12].东非Lake Albert盆地构造调节带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J]. 地质科技情报 2015(04)
    • [13].安达曼海海域盆地构造及其演化特征研究[J]. 断块油气田 2011(02)
    • [14].潮水盆地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条件的控制[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0(02)
    • [15].评《中国北部能源盆地构造》[J]. 科学通报 2009(06)
    • [16].论准噶尔盆地构造及其演化[J]. 新疆石油地质 2009(01)
    • [17].盆地构造分析方法及其在铀资源评价中的应用[J]. 铀矿地质 2009(02)
    • [18].北黄海盆地构造运动学解析[J]. 地学前缘 2009(04)
    • [19].《盆地构造分析》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07)
    • [20].万安-南薇西盆地构造特征及其构造区划认识[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20(05)
    • [21].基于核密度估计的碎屑颗粒年龄分析及应用:松辽盆地构造事件定年[J]. 地学前缘 2016(04)
    • [22].会讯[J]. 中国煤炭地质 2014(03)
    • [23].银川盆地构造反转及其演化与叠合关系分析[J]. 高校地质学报 2014(02)
    • [24].六盘山盆地构造解释及特征分析[J]. 宁夏工程技术 2020(02)
    • [25].虎林盆地构造·沉积特征·聚煤规律分析[J]. 中国煤炭地质 2016(11)
    • [26].黄海盆地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J]. 地学前缘 2017(04)
    • [27].北票盆地构造特征及聚煤规律分析[J]. 中国科技信息 2012(01)
    • [28].柴达木盆地基底岩石圈结构对盆地构造性质的约束[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2(05)
    • [29].河套盆地构造控水研究及地下水系统划分[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7(03)
    • [30].南澳Cooper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及石油地质特征[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8(07)

    标签:;  ;  ;  ;  

    郯庐断裂带对合肥盆地构造、沉积及油气条件的控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