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信息共享和中国征信模式选择研究

信用信息共享和中国征信模式选择研究

论文题目: 信用信息共享和中国征信模式选择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

作者: 张周

导师: 司春林

关键词: 征信,信息共享,运营模式,模式选择

文献来源: 复旦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信用在现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但是我国的信用体系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信用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本文从信用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出发,分析了由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信用缺失和供给不足等问题。提出授信者之间的信息共享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建立一个银行和借款人重复博弈的声誉模型,分析参与人在一次博弈和重复博弈之间的差异。我们发现在重复博弈的条件下,声誉机制就开始发生作用了。其中事先的平均违约率是一个影响信贷关系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银行对信用申请人的判断,从而影响信贷行为的发生。尽管如此,违约率降低到一定程度仅是信贷行为出现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违约率降低可以减少对损失的担忧,以及机会主义收益的诱惑,但是即使是没有违约也无法完全消除机会主义收益的诱惑;随着违约率的增加,对损失的担忧对于决策的影响越来越大,直至成为主要的影响因素。 客户信息作为银行私有信息的价值就在于这些信息能够产生信息租金。信息租金的大小与市场份额,及其优质客户的数量成正比。这表明信息租金是银行对其优质客户剩余的“榨取”。正因为如此,信息租金为银行带来超额利润,并且在与外来银行的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 但是本地银行占有信息租金的前提条件是银行之间没有信息共享。如果通过信息共享,各个银行获得同样的信息,将会通过竞争而获得行业平均利润,于是信息租金重新回到客户手中,提高整个信用市场的贷款水平。信息共享能够实现信用市场上的帕累托改善。 通过理论模型,以及美国、英国以及意大利等国家银行环境和征信机构发展历程证实:信息租金成为决定银行是否参与信息共享体系的一个重要变量。竞争激烈则共享程度降低;竞争缓和则共享程度提高。 如果没有信息共享,那么银行将获取其客户的剩余,将导致借款人不再努力,从而使信用市场崩溃。如果仅仅是银行之间的分散式的信息共享,需要客户之间相互沟通信息以确保各个银行是诚实的,而客户没有这样做的激励,使得这种模式不能持续。信息共享的信用局方式可以通过银行支付一定的成本,确保银行之间的相互信任,从而使得信息共享能够实现。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现实中,银行之间的信息共享方式大多以征信机构的方式存在。 研究征信机构的运作首先要区分公共征信机构和私营征信机构。公共征信机构的首要职能是金融监管,而私营征信机构是为授信者提供信用决策信息服务。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信用的重要性

2、中国信用体系存在的问题

1)我国信用风险现状

2)我国的信用缺失现象及其影响

3、国内外研究现状

4、本文的研究目的

5、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1章 信用及其信息问题

1.1 信用的概念及其经济解释

1、信用的概念和性质

2、信用的分类

3、信用的经济和法律基础

1.2 信用市场的信息问题

1、信息不对称导致了信用风险

2、信息不对称和信用供给

3、不完全契约的影响

4、信用问题的制度分析

1.3 信用配给:信用市场上的逆向选择行为解释

本章参考文献

第2章 声誉机制与类型信息共享

2.1 模型的建立

2.2 结果分析

2.3 信贷市场上的应用

2.5 本章结论

本章参考文献

第3章 信息共享中的激励问题研究

3.1 信息租金模型与分析

1、没有信息共享

2、有信息共享的情况

3.2 信息共享方式比较模型

3.3 基本结果

3.4 信息共享合约的持续性问题

1、新客户的信息隔离

2、隔代信息交流:发散式信息共享模式

3、隔代信息交流:信用局模式

3.5 实证:征信历史和现实分析

3.6 本章结论

本章参考文献

第4章 征信及其微观运营模式

4.1 征信的现代观点

1、征信的概念

2、征信的历史沿革

4.2 征信的框架模式

1、个人信用行为管理制度模式框架

2、企业征信的框架模式

4.3 公共和私有信用登记机构的比较

1、什么是公共和私有信用登记机构

2、公共和私人信用登记机构的比较

4.4 欧洲的经验

1、消费信用和小企业信用信息

2、企业贷款

3、公共信息共享机制:欧洲公共征信机构的特点

4.5 美国的经验

1、美国消费信用市场的特征

2、主要的影响因素

3、隐私权保护和债权人需求之间的平衡

4、限制信用报告信息类型的影响:美国与澳大利亚的比较

5、授信机构之间数据共享的限制

4.6 日本的经验

1、日本信用局发展的历史背景

2、日本征信机构的运作

3、政府的管制

4.7 征信模式的多边比较

1、世界各国(地区)信用局发展是很不平衡的

2、信用局所有权结构的国际比较

3、信息共享对银行信贷的影响:征信效果的国际比较

4.8 良好征信体的标准

4.9 本章结论

本章参考文献

第5章 征信产业行为分析

5.1 征信的产业特征

1、无信息共享

2、有信息共享

3、三方信息共享博弈分析

5.2 现实与历史分析

5.3 征信的技术经济分析

5.4 征信产业的管理

1、网络产业及其规制

2、征信产业的网络产业性质

3、征信规制问题分析

5. 5本章结论

本章参考文献

第6章 中国的征信实践

6.1 中国发展征信的意义

6.2 中国征信发展的现状

1、企业征信发展现状

2、个人征信发展现状

6.3 中国征信实践的问题

1、发展中国家的特殊问题

2、中国建立个人信用制度面临的问题

6.4 构建中国的个人征信制度体系

1、关键问题

2、政策建议

3、具体措施

6.5 本章结论

本章参考文献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09-19

标签:;  ;  ;  ;  

信用信息共享和中国征信模式选择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