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汤亭亭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出色的华裔美国女作家之一。她的代表作《女勇士:一个生活在“鬼”中间的女孩的童年回忆》被誉为华裔美国文学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女勇士》一书描述了华裔小女孩马克辛在美国的成长经历,真实的表现了她在两种文化边缘徘徊、挣扎,最终确立其华裔美国人身份的心路历程。《女勇士》自1976年出版以来,一直是文学批评家们研究的焦点。很多学者分别从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多元文化等角度对《女勇士》进行了阐释。本论文选择运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来全新地阐释《女勇士》。《女勇士》全书的叙述结构犹如一个大的对话体系,围绕着母女关系、女性主义与父权制的关系以及中美文化展开对话。书中的对话既包括不同人物及其所代表的意识和思想的对话(即巴赫金所谓的“大型对话”),也包括人物内心两种声音和思想的交锋(即巴赫金所谓的“微型对话”)。这篇论文从四个不同角度来分析《女勇士》一书中的对话现象。论文主体由五章构成:第一章总体介绍了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巴赫金认为对话是存在的本质,人的主体建构只能在自我与他人的对话交际中实现。巴赫金将对话分为“大型对话”和“微型对话”。所谓“大型对话”,其实就是作品中作者和主人公、主人公和主人公之间平等的思想和意识的对话。所谓“微型对话”,是指对话向内深入,渗进小说每种语言中,把小说语言变成“双声语”,是主人公内心两种声音的交锋。第二章分析了小说中母女之间的对话。母女之间的对话关系表现为母女之间在语言和文化方面的种种矛盾:母亲所讲的故事一方面压抑了女儿的成长,一方面又刺激了女儿的想象力,为她日后能够自己讲故事提供了素材;女儿一边倾听母亲的故事,一边以她自己全新的角度对故事进行改写。母亲讲故事希望女儿能接受中国传统文化,而女儿则要挣脱母亲的束缚实现自我。女儿在与母亲的冲突与对话中逐步成长。第三章探讨了《女勇士》中女性主义与父权制的对话。对话理论强调倾听“他者的声音”,赋予“他者意识”平等和自由。这恰恰为女性主义打破男权意识一统天下的局面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将女性从沉默和边缘的状态中解救出来。通过对话,汤亭亭表达了自己女性主义对话的目标:建构两性和谐平等的世界。第四章主要研究的是中美文化的对话。中美文化的对话是整部小说的支点。《女勇士》反映的是主人公华裔女孩马克辛生活在美国所面临的两种文化冲突时的矛盾与困惑。而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在文化领域则意味着一种多元互动的文化观,即在同一个时代,不同的文化可以相互对话、相互启发、彼此借鉴、共同发展。通过将中美文化置于对话体系中,汤亭亭表达了自己对中美文化平等对话、和谐共处的渴望。第五章分析了《女勇士》中的“微型对话”,即主人公马克辛在面对种族、性别以及两种文化冲突时内心的双声语。通过内心中两种意识、两种声音的对话,马克辛终于探寻到其自我身份:华裔美国人。本论文运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对《女勇士》进行了全新的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对话是华裔妇女打破沉默,争夺话语权,并建立属于她们自己的文化身份的有用途径。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狂欢视域下巴赫金诗学理论的探究与分析[J]. 新闻研究导刊 2020(02)
- [2].在与巴赫金对话的长远时间里[J]. 中国图书评论 2020(04)
- [3].巴赫金极化思维倾向对其思想学术的影响[J]. 文艺争鸣 2020(05)
- [4].巴赫金视阈下的《春香传》研究[J].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0(03)
- [5].俄罗斯民间文学中傻瓜形象的狂欢化功能——巴赫金狂欢化理论的本土资源之一[J]. 外国文学 2020(03)
- [6].基于巴赫金狂欢理论的饭圈文化特点分析[J]. 传播力研究 2020(09)
- [7].巴赫金表述诗学的多维生成与效果期待[J]. 文学评论 2020(05)
- [8].巴赫金狂欢化理论与“网络狂欢”[J]. 文化学刊 2020(09)
- [9].狂欢化文学——对美国约瑟夫·海勒和英国戴维·洛奇作品的巴赫金论解读[J]. 中国民族博览 2016(10)
- [10].砥砺奋进——中国巴赫金研究会十年回顾[J]. 俄罗斯文艺 2018(03)
- [11].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巴赫金学派文论的译介、研究与对话——外国文论本土化研究案例之一[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 [12].新世纪以来中国巴赫金研究的现状及其问题[J]. 人文杂志 2017(02)
- [13].巴赫金思想的跨文化启示[J]. 中国图书评论 2017(05)
- [14].巴赫金思想与翻译研究关系初探[J]. 东方翻译 2016(05)
- [15].巴赫金研究的经典之作——评刘康《对话的喧声:巴赫金的文化转型理论》[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1)
- [16].巴赫金符号学思想的比较与应用研究[J]. 俄罗斯文艺 2015(04)
- [17].巴赫金符号学思想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符号学理论[J]. 俄罗斯文艺 2015(04)
- [18].米哈伊尔·巴赫金:含义不同的发现与文化转型[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 [19].扬·穆卡若夫斯基与米·巴赫金:结构·对话·人[J]. 俄罗斯文艺 2016(01)
- [20].狂欢中的契合——巴赫金狂欢理论与大众文化[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6(05)
- [21].第15届国际巴赫金学术研讨会在瑞典举行[J]. 俄罗斯文艺 2014(04)
- [22].疾病与诗学的对话: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精神分裂审视巴赫金复调诗学[J]. 美育学刊 2015(02)
- [23].从巴赫金行为哲学的角度析日瓦戈医生对革命的态度[J]. 名作欣赏 2015(11)
- [24].“跨文化旅行”中的巴赫金文论研究新进展——巴赫金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当代外国文学 2015(02)
- [25].浅析巴赫金的转折人生[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05)
- [26].略论巴赫金对人的特性的思考[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 [27].中国巴赫金研究之考察与分析[J]. 俄罗斯文艺 2015(02)
- [28].巴赫金的词库问题——以文艺学术语为例[J]. 俄罗斯文艺 2015(02)
- [29].巴赫金“表述”研究的再阐释[J].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19(02)
- [30].西方文学理论中四处游荡的巴赫金幽灵[J].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