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艺术学院
摘要:民歌,其产生并广泛流传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是万千百姓生活中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存在。在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不断创作着民歌,不断丰富着我们的文化生活。多年来,在我国音乐文化大花园中,河北民歌默默散发着自身的能量与芬芳。与此同时,河北民歌的发展历史悠久,河北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为河北民歌的诞生提供了广阔的生长沃土,造就了河北民歌拥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宝贵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河北民歌;艺术特色;语言;旋律;地域性
河北民歌来源于我们的生产生活,长期以来广大劳动人民在进行民歌创作的同时仍然在对其不断地进行加工和改造,从而实现河北民歌的推广与发展。由此可见,河北民歌的创作和发展是相辅而行的。
与此同时,河北民歌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最为直接、紧密的联系。河北民歌带有着强烈的现实性,既实现了真实展现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实际,又充满着广大劳动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展望。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民歌更像是一面镜子,让广大劳动人民从生活中感知音乐的美好,在音乐中展现生活的真实。
为了让我们在更大程度上了解和学习河北民歌,具体感受河北民歌独有的艺术特色,我们可借助河北民歌《探亲家》、《放风筝》等作品,分别从河北民歌的歌词、旋律及体裁等方面进行具体了解。
河北民歌歌词质朴、语言种类丰富
就河北民歌的歌词而言,其歌词的呈现方式和语言的组合形式是与河北地区的语言有着极为密切联系的。众所周知,河北地区语言种类丰富,样式繁多。因而,河北民歌中的歌词深受河北地区语言的影响且多为直白表述呈现,歌词简单质朴,不加修饰。从而,能够真切地反映出河北劳动人民所拥有的纯粹、直率以及真性情的宝贵特点。例如,河北民歌《探亲家》便是很好的体现。
河北民歌《探亲家》中口语化的歌词让受众在欣赏过程中油然而生亲切之感,作品贴近受众心灵,易于让受众产生共鸣和再造想象。作品凸显得更加生活化、更具真实性。因而,河北民歌语言直白、真实率性的特点深入人心,让人回味。
河北民歌惯用衬词,尽显轻松自然
河北民歌语言中惯用衬词,得当的语言技巧的使用总能够给受众带来更加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现实性。例如,河北民歌《放风筝》。
《放风筝》全曲多用“哎咳哎咳”、“那咿呀呼”、“也”和“那个”等衬词。作品节奏更加欢快,尽显活泼之意。歌词中衬词的运用为作品平添了一份轻松愉悦之感,让作品以更加丰富、更加立体的形象呈现在受众面前。受众能够在欣赏和演唱过程中得到愉悦、产生共鸣,或引发联想,这些都更加利于河北民歌的推广以及实现河北民歌在更大程度上的传唱与发展。
河北民歌旋律优美,充满清丽之感
众所周知,河北省是交通发达的大省,毗邻北京和天津。历史发展悠久的京韵大鼓和天津快板等曲艺音乐元素会在不同程度上为河北民歌的发展带来影响。再者,东北方言的渗透会影响河北民歌的创作和发展。因而,河北民歌在保持旋律优美的同时,清丽激昂的声腔特点总能带给受众高亢低回之感。
基于这一点我们不难发现河北民歌总给人清丽嘹亮之感,其旋律优美,耐人回味。例如,河北民歌《小放牛》便是很好的体现。
河北民歌不失本土原色,兼收并蓄稳定发展
河北民歌历经多年仍可做到不失本土原色,虽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但总能在保持自身稳定性、不失本土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兼收并蓄尽显其中。我们可以河北民歌《茉莉花》为例,感受在文化碰撞与交融中发展的河北民歌。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和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中,我国不同地域的劳动人民创作了不同版本的《茉莉花》。其中,位于河北省南皮县的广大劳动人民创作了南皮县的《茉莉花》。
相较我国南方地区的《茉莉花》河北省的《茉莉花》的地域性尤为明显,河北民歌《茉莉花》给人更多的感受是在演唱过程中更多地加入了说唱元素,虽然两首《茉莉花》桐源自《鲜花调》,但呈现的却是不同的音乐感觉。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河北民歌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本土原色,在不同流派音乐的影响下能够做到保持自身稳定发展和兼收并蓄绝非易事。
河北民歌体裁众多,创作类型丰富
河北民歌体裁丰富,其中包括号子、山歌、小调以及花会歌曲等体裁形式。例如,河北省昌黎县的《拉网号》属于号子,平山县的《你走那个山梁来我走沟》均属于山歌体裁。
通过研究这些民歌曲谱,我们可发现河北民歌体裁众多,创作类型丰富。同时,河北人民在创作时惯用分节歌的创作形式。通过我们对河北民歌的歌词、旋律及体裁等进行分析,我们能够更加细致地感受到河北民歌独有的艺术魅力和宝贵的美学价值。
河北民歌自身带有浓郁的地方性色彩,民歌的发展离不开朴实无华的广大劳动人民,同时,其又能在民歌的创作与发展中获取自身对生活的感悟与理解,表达着我国广大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及美好愿望。创作、感悟、再创作,相辅而行,不断为河北民歌的发展增添动力。
作者简介:羊帆,河北大学艺术学院2016级音乐与舞蹈学(传媒音乐研究方向)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