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真菌对重金属离子吸附及抗性的实验研究

活性真菌对重金属离子吸附及抗性的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重金属的生物吸附是以吸附、离子交换、络合或微沉淀作用为基础的一种物理-化学现象,金属的生物吸附因其科学的新颖性和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潜力,一直受到极大的重视,许多研究表明,活的或死的、完整的微生物细胞以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都能高效地吸附金属离子。目前关于死菌吸附重金属的研究已有很多报道,但是有关生长中的真菌对重金属吸附的报道很少。从湖南临乡桃林矿区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高抗铜和锌的菌株,经26S rRNA D1/D2鉴定为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本实验将生长中的该菌体作为活性生物吸附剂,选择铜(Ⅱ)、锌(Ⅱ)两种离子作为吸附质。在单一重金属离子体系中,研究在不同溶液初始pH值、不同吸附质初始浓度、不同吸附时间情况下,菌体对铜(Ⅱ)、锌(Ⅱ)两种离子的吸附能力。根据实验结果确定真菌吸附的优化条件。不少重金属是微生物正常生长的必需元素,但是当重金属在菌体内浓度过高时,会对菌体产生毒性。微生物可通过细胞的表面富集与细胞膜成分的改变减小毒性的破坏,通过多途径的联合作用对重金属的毒性进行解毒。重金属的抗性增强了各种微生物在恶劣环境下的生存能力。本文研究了铜(Ⅱ)、锌(Ⅱ)两种离子对菌体的最低抑制浓度(MIC),并通过电镜照片和红外光谱图分析菌体吸附金属离子前后的变化。此外还通过碘量法测定不同培养环境中菌体内谷胱甘肽含量的变化,初步探究菌体产生金属抗性的机理。实验表明在优化条件下:30℃,pH值5.0,起始铜离子和锌离子浓度为50mg/L,摇床转速为120r/min,培养时间120h,该菌体对铜离子和锌离子的吸附率分别达到54%和60%。菌株可以单抗铜400mg/L、锌800mg/L。电镜照片表明25mg/L铜锌两种离子对菌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伤,使其细胞表面形态和内部结构均发生了变化;红外光谱图说明菌体表面的-OH、磷酸酯、糖环等参与了吸附活动。A. aculeatus菌在重金属铜和锌胁迫下,体内的谷胱甘肽起了显著变化。在铜锌离子浓度为50mg/L时,菌体内谷胱甘肽的含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98和0.88mg/g。而没有金属离子胁迫时生长的菌体体内谷胱甘肽含量很低,只有0.04mg/g。可以初步认为谷胱甘肽缓解了铜、锌离子对Aspergillus aculeatus的氧化损伤。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重金属废水的来源及危害
  • 1.1.1 重金属废水的来源
  • 1.1.2 重金属废水的危害
  • 1.2 重金属废水处理现状
  • 1.3 生物吸附的研究
  • 1.3.1 生物吸附的概念
  • 1.3.2 生物吸附的机理
  • 1.3.3 生物吸附剂来源
  • 1.3.4 生物吸附的影响因素
  • 1.4 微生物抗性机制的研究
  • 1.4.1 重金属表面富集与金属晶体的形成
  • 1.4.2 细胞膜成分与通透性改变的抗性适应
  • 1.4.3 重金属对微生物的毒性
  • 1.4.4 微生物对重金属的抗性及解毒作用
  • 1.5 重金属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 1.5.1 生物吸附技术的研究进展
  • 1.5.2 重金属抗性研究的应用与展望
  • 1.6 本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优势菌种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2.1 实验主要仪器
  • 2.2.2 分离源
  • 2.2.3 培养基
  • 2.2.4 菌种的分离
  • 2.2.5 真菌培养基的选择
  • 2.2.6 优势真菌的筛选
  • 2.2.7 优势真菌的鉴定
  • 2.3 实验结果
  • 2.3.1 真菌培养基的选择
  • 2.3.2 优势真菌的筛选
  • 2.3.3 2#菌的鉴定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A.ACULEATUS 菌吸附铜、锌离子的特性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3.2.1 实验主要仪器
  • 3.2.2 培养基
  • 3.2.3 孢子液的制备
  • 3.2.4 金属溶液及试剂
  • 3.2.5 A. aculeatus 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 3.2.6 吸附实验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A. aculeatus 菌的生长曲线的测定
  • 3.3.2 pH 值对A. aculeatus 菌生长量的影响
  • 3.3.3 A. aculeatus 菌的富集优化条件实验
  • 3.3.4 溶液pH 值对富集效果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A. ACULEATUS 菌金属抗性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4.2.1 实验主要仪器
  • 4.2.2 培养基
  • 4.2.3 孢子液的制备
  • 4.2.4 金属溶液及试剂
  • 4.2.5 A. aculeatus 菌对铜、锌离子的抗性研究
  • 4.2.6 红外光谱分析(FTIR)
  • 4.2.7 谷胱甘肽提取及测定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A. aculeatus 菌对铜、锌离子的抗性
  • 4.3.2 红外光谱分析
  • 4.3.3 谷胱甘肽的提取及测定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作者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聚丙烯酰胺类复合材料吸附重金属离子的应用进展[J]. 石油化工 2017(12)
    • [2].mSiO_2-IDA对Cu~(2+)、Cd~(2+)金属离子的吸附[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 [3].污水中重金属离子检测的研究进展[J]. 广州化工 2018(05)
    • [4].水中铜、锌、铅、镉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 山东化工 2018(16)
    • [5].新型重金属离子捕集剂的合成及其对废水中铜离子的捕集作用[J]. 化学研究 2011(01)
    • [6].MXene材料用于放射性元素及重金属离子去除的研究进展[J]. 中国科学:化学 2019(01)
    • [7].4A分子筛去除水中Pb~(2+)、Cd~(2+)、Zn~(2+)、Cu~(2+)性能和机理[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9(05)
    • [8].含重金属离子废水处理进展[J]. 世界有色金属 2018(02)
    • [9].污水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J]. 科技风 2010(18)
    • [10].土壤中重金属离子运移规律数值模拟分析[J]. 西北水电 2019(06)
    • [11].功能化石墨烯选择性吸附重金属离子[J]. 真空 2016(04)
    • [12].伊犁地区蜂蜜产品污染源分析及建议[J]. 新疆农业科技 2013(05)
    • [13].大孔型PVA/ZnO复合凝胶制备及重金属离子选择性吸附研究[J].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2018(04)
    • [14].4种重金属离子对间接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铝的干扰[J]. 环境工程学报 2015(02)
    • [15].一种新型重金属离子捕集剂的合成及其对锰离子的捕集研究[J]. 化工新型材料 2015(09)
    • [16].重金属离子在改性蛭石表面的竞争吸附及其动力学研究[J].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18(02)
    • [17].重金属离子对麦穗鱼的急性毒性作用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 2010(01)
    • [18].温度和pH对填埋场防渗帷幕吸附重金属离子的影响[J]. 上海环境科学 2008(04)
    • [19].生物矿化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J]. 硅酸盐通报 2017(04)
    • [20].新型荧光二氧化硅微球同步吸附检测水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J]. 分子科学学报 2019(04)
    • [21].椰壳活性炭对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研究[J]. 化工新型材料 2018(03)
    • [22].中药提取物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方法研究[J]. 现代食品科技 2011(10)
    • [23].分光光度法检测重金属离子的试验设计及应用分析[J]. 地下水 2019(03)
    • [24].重金属铅离子和镉离子在水环境中的行为研究[J]. 北方环境 2013(03)
    • [25].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12(04)
    • [26].P(ST-DVB)微球的改性及其在处理水中Zn~(2+)、Pb~(2+)、Cu~(2+)的应用研究[J]. 云南化工 2019(06)
    • [27].重金属离子对致癌性NDMA形成影响的实验与理论研究[J].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4(06)
    • [28].有机改性介孔硅材料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12)
    • [29].Fe-BTC表面氨基化及对染料和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J]. 金属学报 2019(07)
    • [30].实验室废液中锰的处理方法研究[J]. 广州化学 2017(06)

    标签:;  ;  ;  ;  ;  

    活性真菌对重金属离子吸附及抗性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