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对策”

浅谈“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对策”

山东省肥城市第六高级中学271600

美术欣赏课的开设,是要让学生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从而提高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视野、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然而在长期的教育环境或基于传统教育模式下,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

通过几年的高中美术教学,就此浅谈一下几点教学体会:

一、提高教学艺术,增强学科魅力

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时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

日本教育家斋滕喜博称提问为“教学的生命”。

有效的教学提问可以指明学生的思考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在欣赏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时,教师先设问:“画中梅花与生活中的梅花有何不同?”然后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比较,初步认识到画中梅花的艺术特色,即只有一支横斜在画幅中间的梅花,作者用墨色画梅,画中还有题诗等。接着教师再用“画家为什么不用生活中所见的梅花的颜色,如红色、粉色来画呢”、“画中的题诗与画中梅花有什么关系”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逐步领悟画家的创作意图,感受作者的胸怀和理想。继而再以“画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感和理想”引导学生联想元代的历史背景,最终使学生领悟作品所体现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特色。

此外,人们常说艺术是相通的。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恰当地引入音乐,可以起到调动情绪、丰富感受、创设氛围的作用。

如在欣赏绘画作品《百老汇的爵士音乐》时,让学生欣赏一段爵士乐;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一边播放着古乐《高山流水》,一边会使人的视觉、听觉乃至整个身心都得到美的感受和体验,继而能帮助欣赏者对作品做出更准确的欣赏和评价。

二、提升教学理念,师生共同发展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反思,不拘一格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

如在学习《外国近现代雕塑》这一课时,教师作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1.让学生在本课中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作品,然后把他们分成相应的若干组。

2.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各组欣赏和讨论。

3.请学生表达个人的感受和见解,发表对作品的评价。

4.教师作鼓励性评价,对学生发表的不足之处加以补充或改正。

5.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在全班进行探讨。

6.指导学生在课外搜集资料进行更广泛的欣赏实践。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建立一个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大胆地表达。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虽然已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善于思考,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对于同一作品很可能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评价;又由于学生经验能力所限,看法也许是幼稚或不全面的,但只要他们是认真的、真实的感受,教师就应给予尊重和认可。其次,教师要把自己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既要组织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又要主动而坦诚地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时也要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此外,还应该看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学生学习的渠道越来越广泛,他们可以从网络上查找到很多相关的学习资料。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去搜集资料,既可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三、展示学科魅力,挖掘作品意蕴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作品不仅存在于艺术殿堂和博物馆中,也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其中不仅有绘画、雕塑等以观赏性为主的美术,更有如建筑、工艺设计等渗透到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实用性美术。

在教学初期,教师应让学生对美术的范畴和功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使学生充分地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美术对自身素养、能力、心理乃至整个人生的重要影响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欣赏课的积极性。

在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不论是具象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的和时代的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揭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其更深层的内涵和更隐藏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的要求与体现,是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

如青铜器和秦俑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古希腊艺术所体现的崇尚理想与科学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中的人文主义思想、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和神宗意识等,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刻的理解,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总之,要改变当前高中美术欣赏课的不良现状,美术教师就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首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善于挖掘学科中的人文因素,努力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和维持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使美术欣赏课成为学生与教师共同感受美、领悟美的殿堂。

标签:;  ;  ;  

浅谈“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