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锌对丹参的品质与安全的影响

铜、锌对丹参的品质与安全的影响

论文摘要

药用植物丹参是目前国内使用量较多、栽培面积较大的中药材之一,因此栽培丹参的品质与安全问题备受关注。本文探讨了微量元素铜、锌对丹参品质与安全的影响,旨在为丹参的优质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水培、砂培、土培试验,逐步阐述了微量元素铜、锌对丹参生长的影响,探讨了微量元素铜、锌对丹参脂溶性成分丹参酮类物质产生影响的机理,论述了铜、锌在丹参体内的迁移分布情况,并最终提出了丹参种植过程中微量元素铜、锌的最佳施用量。主要结论如下:(1)水培试验结果表明,当铜浓度不超过0.5 mg/L,锌浓度不超过0.75 mg/L时,促进了丹参的生长,而当铜、锌浓度大于1.5 mg/L后,则抑制了丹参的生长。随着铜、锌浓度的增大,三种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的含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当铜浓度为0.5 mg/L时,三种丹参酮的含量均达到最大值。而当锌浓度为0.75 mg/L时,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的含量均达到最大值,而隐丹参酮的含量在锌浓度为0.5 mg/L时达到最大值。丹参地上部和地下部铜、锌的含量,均随处理浓度增高而增大,而且铜、锌主要累积在丹参地下部。(2)砂培的试验结果表明:丹参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以及丹参根中三种丹参酮的含量均随铜、锌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而且地下部生物量的增加幅度则以生长初期为最大,而末期为最小。对丹参生长期内三种丹参酮的动态监测表明,铜、锌处理后60天时的三种丹参酮含量最低,120天时最高,150天时又开始下降。在基质中有效态铜、锌含量、丹参体内氧化酶(POD、PPO)活性、丹参根中三种丹参酮含量三者之中,任何两者之间均呈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正相关关系。因此我们推测铜、锌对丹参脂溶性成分丹参酮类物质的累积产生影响的机理可能是外源铜、锌会影响丹参体内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从而影响丹参体内酚类物质转化成萜醌类物质,即影响丹参酮类物质的累积。丹参地上部和地下部铜、锌的含量,均随处理浓度增高而增大,而且铜、锌主要累积在丹参地下部。另外,地上部和地下部铜、锌的含量均随时间的推移而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处理后150d时达到最大值,180d时则稍有降低。(3)土培的试验结果表明:丹参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以及三种丹参酮的含量均随着处理浓度的增高而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当铜浓度为1.0mg/kg,锌浓度为2.0 mg/kg,它们达到最大值。对三种丹参酮含量的动态监测表明,铜、锌处理后60天时的三种丹参酮含量最低,150天时最高,180天时又稍有下降。丹参地上部和地下部铜、锌的含量,均随处理浓度增高而逐渐增大,而且地下部铜、锌的含量高于地上部铜、锌的含量。另外,地上部和地下部铜、锌的含量均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大,且180天时最大。丹参种植过程中,为了丹参的优质高产,建议施入微量元素铜、锌的浓度分别为1.0mg/kg和2.0 mg/kg。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引言
  • 2 微量元素对中药材产量、品质的影响
  • 3 微量元素对中药材安全的影响
  • 4 丹参的概述
  • 5 不同产地丹参的有效成分及其土壤理化性质调查
  • 第二章 铜、锌对丹参的品质与安全的影响—水培试验
  • 1 引言
  • 2 供试材料与方法
  • 2.1 供试材料
  • 2.2 试验设计
  •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铜、锌对丹参生长的影响
  • 3.2 铜、锌对丹参根中三种丹参酮含量的影响
  • 3.3 铜、锌在丹参体内的迁移分布
  • 4 结论
  • 第三章 铜、锌对丹参的品质与安全的影响—砂培试验
  • 1 引言
  • 2 供试材料与方法
  • 2.1 供试材料
  • 2.2 试验设计
  •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铜、锌对丹参生长的影响
  • 3.2 铜、锌对丹参根中三种丹参酮含量的影响
  • 3.3 铜、锌对丹参体内的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3.4 基质中有效态铜、锌含量的动态变化
  • 3.5 基质中有效态铜、锌的含量、丹参体内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与丹参根中三种丹参酮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 3.6 铜、锌在丹参体内的迁移分布
  • 4 结论
  • 第四章 铜、锌对丹参的品质与安全的影响—土培试验
  • 1 引言
  • 2 供试材料与方法
  • 2.1 供试材料
  • 2.2 试验设计
  •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铜、锌对丹参生长的影响
  • 3.2 铜、锌对丹参根中三种丹参酮含量的影响
  • 3.3 铜、锌对丹参体内的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3.4 土壤中有效态铜、锌含量的动态变化
  • 3.5 土壤中有效态铜、锌的含量、丹参体内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与丹参根中三种丹参酮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 3.6 铜、锌在丹参体内的迁移分布
  • 4 结论
  • 第五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 1 全文结论
  • 2 本文研究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 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在校期间发表及投稿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丹参管理技术[J].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0(03)
    • [2].山东省新泰市丹参产业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0(03)
    • [3].丹参连作障碍机理及防控措施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20)
    • [4].丹参在心血管方面的临床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15)
    • [5].丹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机制探讨[J]. 黑龙江科学 2017(08)
    • [6].丹参药物临床应用研究现状[J]. 内蒙古中医药 2017(16)
    • [7].注射用丹参(冻干)与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发生反应1例[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94)
    • [8].对丹参药用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6(09)
    • [9].丹参在肺纤维化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 人人健康 2020(11)
    • [10].丹参在临床中的应用[J]. 健康之路 2016(04)
    • [11].浅析丹参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 中国保健营养 2012(18)
    • [12].药用植物丹参的道地产区变迁和主治功能初探[J].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1)
    • [13].丹参的研究进展[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18)
    • [14].安徽不同产地野生丹参性状与脂溶性成分相关性研究[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2)
    • [15].丹参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科技视界 2017(09)
    • [16].α-硫辛酸与丹参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比较分析[J]. 双足与保健 2017(13)
    • [17].不同根段繁殖处理对丹参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药材 2016(07)
    • [18].丹参拱棚育苗技术[J]. 现代园艺 2014(24)
    • [19].丹参地上部分糖类成分的动态变化[J]. 中国现代中药 2014(12)
    • [20].丹毒常规疗法和分别联用丹参两种注射剂型疗效比较[J]. 安徽医药 2015(03)
    • [21].丹参低产原因及增产对策[J]. 农技服务 2013(01)
    • [22].丹参栽培技术[J]. 农技服务 2013(06)
    • [23].丹参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3(17)
    • [24].丹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概况[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02)
    • [25].丹参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 中国当代医药 2012(12)
    • [26].丹参配伍人参抗缺血性心脏病研究进展[J]. 黑龙江医药 2012(05)
    • [27].丹参的临床新应用[J]. 亚太传统医药 2011(03)
    • [28].滇丹参与丹参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比研究[J]. 光散射学报 2011(04)
    • [29].有望实现丹参新品种的大规模栽种技术问世[J]. 农村百事通 2009(03)
    • [30].药用丹参资源分布与开发利用[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09(02)

    标签:;  ;  ;  ;  

    铜、锌对丹参的品质与安全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