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发热是临床常见症状,西医分两大类:感染性发热及非感染性发热,后者包括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与代谢障碍及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等。发热的原因复杂,而高热更是内科常见危急重症之一,临床可见于内、外、妇、儿各科,高热时病人的内环境产生较大变化,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持续的高热会对造成极大的病人危害,甚至死亡,目前对于发热、特别是高热的常见临床治疗方案有:物理降温、解热镇痛药物、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和中药。 中医药学典籍中,关于发热的记载很多,历代著述甚丰,但是直至明清时代,温病学派在继承前贤的基础上,丰富和完善了温热疾病的治疗,并在杂病的辨证论治上也所建树,其后运用温病学的理论指导临床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1949年后,曾系统的运用温病学方法防治传染病,对温病作了进一步印证,而最近的SARS和禽流感的大范围流行,更凸现了温病学临床指导意义,但是临床使用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如制剂的工艺和患者的依从性等,本研究使用内毒素静脉注射的方法,制作家兔的温病气分热证模型,研究白虎汤不同用药方式对于温病气分热证的治疗效果。 一、温病气分热证的文献研究 1.温病气分热证的临床治疗现状 目前对于高热的常见临床治疗方案有:物理降温、解热镇痛药物、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和中药。物理降温只是权益之计,解热镇痛药物有某些相对禁忌证和绝对禁忌证如:伴有消化道溃疡和(或)血液系统疾病等的病人,糖皮质激素的滥用后果更是人所共知的,目前抗生素的使用是发热患者最常见的药物,抗生素使用引起的耐药性、抗药性、二重感染、菌群失调经过抗生素诞生以来的几百年逐渐为人们所认识,而抗生素对于内毒素释放的影响则在近来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选择抗生素时,医生往往着重考虑感染细菌的种类、药物敏感性以及毒副作用等因素,使用抗生素杀菌的过程必然伴随着细菌的崩解和一定数量细菌内毒素的释放,不同抗生素致细菌死亡的方式和致内毒素释放的能力不尽相同,因为内毒素在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以及进一步恶化发展成为的多器官功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白虎汤加减灌肠对温病气分热证退热作用研究[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8(11)
- [2].白虎汤加减灌肠阻止温病气分热证向营血分传变的研究[J]. 山西中医 2008(12)
- [3].白虎汤灌肠治疗温病气分热证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26)
- [4].白虎汤加减灌肠对温病气分热证家兔内毒素清除作用研究[J]. 山西中医 2009(07)
- [5].“清气分热”理论在脓毒症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急症 2017(09)
- [6].从清法论治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杂志 2017(08)
- [7].夏季上火方[J]. 家庭医药 2008(01)
- [8].基于关联规则分析明清古籍中疫病文献的药-症关系[J]. 时珍国医国药 2010(04)
- [9].运用经方治疗发热验案[J]. 河南中医 2013(10)
- [10].白虎汤发汗刍议[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