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至10世纪敦煌尼僧研究

8至10世纪敦煌尼僧研究

论文摘要

尼僧,是指专门从事佛教活动的出家女性,包括沙弥尼、式叉尼和比丘尼。一方面,这些尼僧作为出家女性,宗教身份赋予了她们以独立的社会地位和追求自我存在价值乃至宗教理想的权利。与世俗女性相比,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信仰上都有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使得她们享有更大的活动空间和更多的自由,使其生活与世俗女性的生活相比更丰富多彩。再加上女性不同于男性的身心特征,又使她们与男性僧人有很大的区别,故研究她们的生活状况,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有着特殊的意义。目前,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佛教中的女性进行了研究,总的来说,主要是对《比丘尼传》文本本身的考订和史料的辨析等的研究,以及对尼僧的宗教及社会生活的某个具体方面,进行了阐述,很少有对尼僧进行系统研究,本文在前辈研究基础上,试图利用丰富的敦煌文献,主要对8至10世纪敦煌尼僧进行系统研究,以期对了解中国古代整个尼僧的宗教和社会生活有所裨益。全文除前言外共分为八章,第一章概述了佛教在敦煌的传播与发展,佛教自西汉传入后,在敦煌历经西晋、东晋十六国、隋的传承,得到了统治者的大力支持,在唐、吐蕃、归义军统治时期,达到了全盛时期。在当时敦煌寺院林立,僧尼数目大增,寺院经济发达,石窟建筑增多,佛教发展显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局面。第二章从世俗女性出家的原因、出家程序及尼僧教团组织三个方面论述了敦煌尼僧及教团组织的形成。指出了女性出家的原因复杂多样,既有个人、家庭的因素,又有历史的、宗教的、经济的因素,突出了女性出家程序相对于男性不同的特点,并对这些女性出家后组成的尼僧团组织即五尼寺的概况作了说明。第三章主要论述了敦煌尼僧的佛事活动,如营建石窟、六时礼忏、安居、观想、讲经、布萨、水陆道场及各种佛教节日等宗教活动,指出了由于性别的差异,女性僧人在这些宗教活动中同男性僧人有所区别,突出了尼僧在宗教活动中的特点。第四章主要对敦煌尼僧的私有经济和尼寺经济的形成及发展分别作了论述,指出了敦煌尼寺拥有田地、果园、粮仓、油坊、牲畜、车辆及依附人口—寺户,尼寺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借贷业很发达,尼寺经济完全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尼僧作为尼寺中的一员,从事各种社会生产活动,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并揭示了与僧寺经济的不同特点。第五章从敦煌尼僧的生活方式、敦煌尼僧与家庭的关系及其在家庭中的地位等几个方面勾勒揭示了8至10世纪敦煌尼僧真实的社会生活,指出了敦煌尼僧大多直接住在世俗家中,与世俗家庭关系紧密,在世俗家庭中拥有一定的地位。第六章主要论述了敦煌尼僧的财产处理及丧葬风俗,指出了8至10世纪的敦煌尼僧私有财产及处置情况,并说明了其丧葬活动既有浓厚的宗教特点,又有世俗化的倾向。第七章论述了政府对尼僧和尼寺的管理,突出了政府对尼寺管理与僧寺管理的不同。第八章列举了对敦煌佛教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典型尼僧人物及其主要事迹。指出这些尼僧贤淑温柔、聪慧超群、精进修道、精严佛法,是敦煌尼僧中的精英。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概括说明,并指出研究本论文的重大意义。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起
  • 第二节 本论文的研究范围界定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史回顾
  • 第四节 基本材料与研究方法
  • 第五节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一章 佛教在敦煌的传播和发展概况
  • 第二章 敦煌尼僧的形成及其教团组织
  • 第一节 世俗女性出家原因
  • 第二节 从俗人到尼
  • 第三节 尼僧团的形成过程
  • 第三章 敦煌尼僧的佛事活动
  • 第一节 石窟营建活动
  • 第二节 尼僧的修习活动
  • 第三节 尼僧的社会宗教活动及收入
  • 第四章 敦煌尼僧私有经济及尼寺经济
  • 第一节 敦煌尼僧私有经济
  • 第二节 尼寺经济
  • 第五章 敦煌尼僧的社会生活
  • 第一节 敦煌尼僧的生活方式
  • 第二节 尼僧与社会及家庭的关系
  • 第三节 尼僧在家庭中的地位
  • 第六章 敦煌尼僧的财产处理及丧葬
  • 第一节 敦煌尼僧财产及处置
  • 第二节 尼僧丧葬及风俗
  • 第七章 政府对尼僧及尼寺的管理
  • 第一节 政府对尼僧的管理
  • 第二节 政府对尼寺的管理
  • 第八章 敦煌尼僧中的突出人物
  • 主要参考文献及论著目录
  • 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8至10世纪敦煌尼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