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众社会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理论服务,于光远,大众社会,技术经济学
大众社会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李成勋[1](2015)在《于光远:用经济学理论服务大众社会》一文中研究指出全集将于光远所有的经济学文章和着作,按写作时间顺序分卷出版,将作者的经济思想理论完整而系统地展现给广大读者。 我国着名经济学家于光远离开我们将近两年了,今年7月5日是他100周年诞辰。于老是一位大师级的学界泰斗,他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期刊2015-10-30)
周书楠[2](2013)在《媒介权力的现代化嬗变——基于大众社会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媒介权力发生了逾越与僭越,本文围绕媒介权力的本质、构成与变化形态,基于大众社会理论的基本假设,对媒介权力嬗变的动因及对策进行思考,并提出对策。(本文来源于《新闻传播》期刊2013年12期)
董晓峰[3](2012)在《浅论大众社会理论视阈下的受众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大众社会理论是把握工业化、城市化社会的一种理论观点,并且曾经影响了人们对大众传播受众和效果的认识,形成了相应的受众观和效果观。在今天看来,大众化的受众虽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存在着,但对于走市场化路线的商业媒体而言,积极应对受众的分众化倾向,更有利于其媒体的准确定位和良性发展。(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2年07期)
邹赞[4](2011)在《大众社会理论与英国文化主义的源起》一文中研究指出大众社会理论牵系着文化研究的源起,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英国文化主义的源起。本文着重考察大众社会理论的英国脉络,注重英国大众社会的形成,详细考察以马修.阿诺德、T.S.艾略特、F.R.利维斯建构起的"文化-文明"传统对文化主义的塑形,爬梳英国文化主义源起的独特背景和理论内涵。(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4期)
李龙海,刘旭[5](2009)在《康恩豪萨大众社会理论评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大众社会理论主张,缺乏中间组织或有组织社会的崩解、缺乏有效整合造成大众社会,大众社会产生大众运动,大众运动颠覆个人自由甚至社会秩序,产生极权主义和极权政权。大众社会理论主张可以很好地解释德国纳粹的崛起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某些现象;但是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似乎可以证伪康恩豪萨的大众社会和大众运动理论,而且作为一种新的大众社会形式,"网络大众社会"没有导致极权的必然性。(本文来源于《理论探讨》期刊2009年06期)
郗彩红[6](2007)在《西方大众社会理论中“大众”概念的不同义域》一文中研究指出与中国语境所用意义不同的是,"大众"概念在现代西方理论传统中具有负面意蕴。本文借助西方大众社会理论,系统梳理了这一概念的负面意涵,指出该理论对大众的操纵意图。在批判继承该理论基础上,提出"群众"与社会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本文来源于《学海》期刊2007年04期)
盛宁[7](2007)在《奥尔特加-加塞特的“大众社会”理论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奥尔特加-加塞特是20世纪西班牙的一位重要的人文学者、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于30年代撰写的《大众的反叛》,是对以资本主义工业化、城市化为主要特征的西方现代化进程的最早的理论反思。上个世纪80年代,他的“大众社会”理论又成为美国思想文化论战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文章从这一争论切入,对加塞特的思想的由来、他的大众社会理论对构成“现代性”的“民主”、“自由”等理念的负面影响所作的批评,以及该批评所引发的对社会文明传承的一系列问题的思考等,重新加以审视和辨析。笔者认为,加塞特的大众社会理论固然有其明显的偏颇和局限,然而他对于现代社会良知的呼唤,他所提出的要遏制对民主的滥用、实现个人自由与自我约束的平衡等看法,既是对现代性的挑战,同时也是现代性本身所需要自我完善的重要内容。(本文来源于《国外文学》期刊2007年02期)
大众社会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媒介权力发生了逾越与僭越,本文围绕媒介权力的本质、构成与变化形态,基于大众社会理论的基本假设,对媒介权力嬗变的动因及对策进行思考,并提出对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众社会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李成勋.于光远:用经济学理论服务大众社会[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5
[2].周书楠.媒介权力的现代化嬗变——基于大众社会理论分析[J].新闻传播.2013
[3].董晓峰.浅论大众社会理论视阈下的受众观[J].学理论.2012
[4].邹赞.大众社会理论与英国文化主义的源起[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5].李龙海,刘旭.康恩豪萨大众社会理论评述[J].理论探讨.2009
[6].郗彩红.西方大众社会理论中“大众”概念的不同义域[J].学海.2007
[7].盛宁.奥尔特加-加塞特的“大众社会”理论刍议[J].国外文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