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论文-高见泽磨,魏敏

中国法制史论文-高见泽磨,魏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法制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法典编纂,中国法制史,传统中国法,《中国法制史》

中国法制史论文文献综述

高见泽磨,魏敏[1](2019)在《寺田浩明着《中国法制史》》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着作(寺田浩明着《中国法制史》,下文同。译者注)是"为了在法学院进行‘中国法制史’或‘东洋法制史’等教学科目的教科书"(第381页)。在解析"清代法秩序的实际情形"(第3页)的同时,意图针对明治以来继受的西方法构筑另外一个"法律模型"(第4页),是集作者学术的体系性着作(不过,作者本人对此的定位是"初步的工作",第6页)。后记写于2017年11月,后扉出版信息中标示的日期是2018年1月30日,作者从京都大学退休为同年的3月。临近退休之际,将自己的学问体系示之以人,并着写教科书,这或许是帝国大学以前就有的传统。(本文来源于《法律史评论》期刊2019年02期)

王立民[2](2019)在《中国法制史研究70年若干重要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已成立70年,中国的中国法制史研究也走过了70年历程。在这70年中,有些重要问题值得回顾与前瞻,使中国法制史研究再上新台阶。这些重要问题包括研究中国法制史的动力、中国法制史研究的发展阶段、前瞻中国法制史研究等。这70年来,研究中国法制史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对中国法制史专业、学科重要性的认识。中国法制史研究的发展阶段主要可分为起步、停滞、恢复与发展、高潮四个阶段。前瞻中国法制史研究,需要在研究队伍、研究成果与研究方法等方面再下功夫,为70年后的中国法制史研究再创辉煌。(本文来源于《南京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吴秀葵[3](2019)在《中国法制史本科教学的困境与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中国法制史的课程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老师授课的方式落后,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教材落后无法满足新时期的需求。反思原因发现,一方面是教师在教学观念上比较落后,另一方面是教科书落后,无法跟上时代的要求。鉴于此,本文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23期)

陈华丽[4](2019)在《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在法学教学的改革探析——以“中国法制史”课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全面改革以来,法学本科教学愈加注重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翻转课堂具有"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颠倒安排"的优点、"微信公众平台"具有"交互性强、覆盖范围广泛、资源共享性高"的移动性学习优势,故在知识点零碎与学习难度大的"中国法制史"课程中开展以微信公众平台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其可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并提出该教学模式的良好发挥需要教学班级容量小、教师能力高等。(本文来源于《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肖冠雅[5](2019)在《自媒体时代中国法制史教学中的情境教育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法制史就是研究中国从古至今的法律制度,传统的教学模式会带给学生无聊的感受,在上课时难以集中注意力,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所以情境教育的出现给中国法制史的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伴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发展,为情境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完善的技术支撑。而且在中国法制史教学中采用情境教育,能够使学生更加主观地感知相关的知识内容。(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21期)

辛宇鹤,赵银,王雪梅[6](2019)在《法学教学改革中翻转课堂的实践应用——以《中国法制史》“秋审”一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中国法制史这门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指出中国法制史作为一门基础理论学科需要实施课堂翻转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需要转变授课方式以扩大信息量。而大一学生的勤奋好学又为该课程改革提供了智力支持。该文以"秋审"一节为例,将翻转课堂分为预习环节、讨论环节、总结归纳环节和复习环节,并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力求以点见面,为翻转课堂在法学教学全面推广总结实践经验。(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9年21期)

肖冠雅[7](2019)在《“中国法制史”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法制史"这门课程作为法学专业的必修课,从学生方面来看有极重要的学习意义。我们通过对中国法制史的进一步学习,可以让我们学生认清开设这门课程的价值,以及了解到曾经法制社会的发展历程。根据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构建"中国法制史"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加强学生的主动性、思想性和实践性,打破从前固守的传统界限,构建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20期)

余钊飞[8](2019)在《西夏法制在中国法制史中的地位》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法制史是一部法律文明史,从时间上看源远流长、从范围上看多姿多彩、从内容上看博大精深,是一部动态的、多元的、丰富的中华民族法制史;既有汉民族的礼法合一,也有多元特色的少数民族习俗法则,共同构成了享誉世界的中华法系。在中国法制史的漫漫长河中,少数民族政权(本文来源于《学习时报》期刊2019-07-08)

张小姣[9](2019)在《中国法制史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法制史课程是法学专业学科基础课程,也是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由于该门课程的性质和内容的特殊性,学生普遍不重视该门课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改革现行的教学体例,转变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9年17期)

朱潇[10](2019)在《知其来明诸往:中国法制史教学改革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中国法制史的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仍面临受人质疑、授课效果差、缺乏当代视野等诸多困境。因此有必要在明确课程定位的基础上,对教学范式进行新调整,才能使法科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更全面的发展。思及目前的高等教育环境,兼顾课程"务虚""务实"双重属性、将思想史与制度史相结合,注重古为今用、以史带法,或许是提高中国法制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9年41期)

中国法制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中国已成立70年,中国的中国法制史研究也走过了70年历程。在这70年中,有些重要问题值得回顾与前瞻,使中国法制史研究再上新台阶。这些重要问题包括研究中国法制史的动力、中国法制史研究的发展阶段、前瞻中国法制史研究等。这70年来,研究中国法制史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对中国法制史专业、学科重要性的认识。中国法制史研究的发展阶段主要可分为起步、停滞、恢复与发展、高潮四个阶段。前瞻中国法制史研究,需要在研究队伍、研究成果与研究方法等方面再下功夫,为70年后的中国法制史研究再创辉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法制史论文参考文献

[1].高见泽磨,魏敏.寺田浩明着《中国法制史》[J].法律史评论.2019

[2].王立民.中国法制史研究70年若干重要问题[J].南京社会科学.2019

[3].吴秀葵.中国法制史本科教学的困境与改进[J].法制博览.2019

[4].陈华丽.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在法学教学的改革探析——以“中国法制史”课程为例[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

[5].肖冠雅.自媒体时代中国法制史教学中的情境教育分析[J].法制博览.2019

[6].辛宇鹤,赵银,王雪梅.法学教学改革中翻转课堂的实践应用——以《中国法制史》“秋审”一节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9

[7].肖冠雅.“中国法制史”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法制博览.2019

[8].余钊飞.西夏法制在中国法制史中的地位[N].学习时报.2019

[9].张小姣.中国法制史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法制与社会.2019

[10].朱潇.知其来明诸往:中国法制史教学改革刍议[J].教育现代化.2019

标签:;  ;  ;  ;  

中国法制史论文-高见泽磨,魏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