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作为“自白派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美国女诗人西尔维亚·普拉斯发表过许多著名诗篇,她的第一部诗集《巨人》以及其死后才出版的《阿丽尔》皆以不凡的诗才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这些诗作的内容多半来自作者的个人经历和体验,表现出她对人生混乱的强烈情绪以及将内心的极度痛苦大白天下的愿望。此外她去世后另外结集出版的几部诗集都进一步昭显出其孤独、压抑和恐惧感。普拉斯擅长通过简明、流畅的语言和规范的语法来书写一些具有高度象征意义的意象,她的许多作品都表现出对当时那个摧残人性、令人窒息的社会的不满和抨击,从这个角度来说,她对自杀的向往也是其最后的抗争,通过毁灭生活在文明社会中的自我而最终达到毁灭可恨可恶的现代社会的一切。她的思想跳跃很快,作品的叙述形式有时也不太合逻辑,常常穿插了她的一些幻想和内心独白,因此她的许多诗作并不如表面那么易懂。读者往往需要身临其境,用内心去体味她自由想象的创作模式,跟上她灵活的思想节奏,才能真正体味出其作品中的精髓。1963出版的《钟形坛》是她唯一的一部小说,也是一部带有强烈自传体色彩的作品,该书真实记录了她那几年的生活,普拉斯试图通过这部作品淋漓尽致地把自己内心的苦闷公诸于世,因而这部作品也成为“自白派”作品的上乘之作。《钟形坛》讲述的是一个现代女性追寻独立自我的故事。女主人公以斯帖在大学期间内心和外部世界极度的不协调而造成精神的紧张、痛苦和绝望。她感受到自己如同生活在钟形坛中稀薄空气中的窒息和压抑,企图通过自杀来逃避现状但又被及时发现和救起。这种混乱和脱节感造成她精神失常,后来在不同的医院中接受的短期集中治疗启发她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和对自我身份建立的可能性。小说的巨大成功之处在于普拉斯对人物的真实塑造和其精神分析的独立自我探寻。读者仿佛能亲耳听到女主人公内心中反复出现的“我是,我是”的强烈呼声。作者本人的亲身经历和感悟为小说的创作提供了场景再现和表达自我的真实性。本文采用心理分析为主的方法,用拉康的镜像理论来评析女主人公这一段时期自我形成的心理过程、自我向主体的发展以及主体与他者的关系,来发掘出以斯帖精神探索的意义。论文共由五部分组成:引言部分介绍了影响小说的创作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以及作为小说女主人公原型的作者本人生平,指出西尔维亚作品中自我精神探寻和现实意义的体现,引入本论文的写作目的。第一章简要阐述拉康的镜像理论并从小说情节入手,通过整体分析小说中女主人公的生活境遇和内心思想以及一些特殊的写作技巧来体现她心路发展的历程。第二章着重于以斯帖在镜像阶段的初期心理表现。分析当她初次拥有自我意识的时期在外部世界与社会的巨镜中为自己多样的,支离破碎的不同镜像所迷惑而苦恼。而这一时期更是直接造成她精神问题和状态逐步走向恶化的直接原因。此外许多外晃消极因素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第三章包含两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进一步探讨以斯贴的种种美好幻像的破灭导致其最终失去生活希望,从而以自杀的极端方式打破镜子。第二部分是她被救起后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的心理身体状态,其间发生的两件标志性事件一方面反映出女主人公破碎的心理状态,同时也提供了其心理康复的预示和可能性。第四章会具体分析以斯贴在后来人性化管理的精神疗养院中遇到的一些积极外在因素以及其与他人相处的关系,体现出女主人公意识中从自我主体建立发展到认识与他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这一变化,其中以斯帖的另一自我琼对她的影响也会被提及以便更详尽展示以斯贴在心理状态上成功完成镜像阶段这一时期的过渡过程。结论部分重申本文的主旨。《钟形坛》的成功在于这部小说里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的成长过程及其中各种矛盾因素作用的分析有着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以及现实意义,典型的自白派式坦诚笔墨与女主人公在其镜像阶段对自我探索时期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表现相结合。即使西尔维亚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不能严格地被称为女性主义作家,但《钟形坛》也算是为后来的女性主义作家作品首开先河,扩展她们的实验性领域,同时这一非特殊个案的形象塑造也为研究今时今日的现代青少年成长阶段的心理困扰和不确定性提供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