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视频后处理论文-刘伟

数字视频后处理论文-刘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数字视频后处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平板显示器,电视数字视频后处理芯片,设计,实现

数字视频后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刘伟[1](2015)在《平板电视数字视频后处理芯片的设计及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平板显示器因尺寸、清晰、外形轻薄等优势,使其逐步成为电视等视频显示设备的显示终端。出于我国对平板显示器数字视频后处理芯片的开发需求,本次研究对基于SDRAM控制器的DTV100视频后处理芯片的设计方案、相关技术指标以及软件实现方法进行分析,该设计方案以经济性、功能性等为原则根据规范制定芯片设计流程,以0.25um CMOS工艺技术实现视频处理集成电路。和同类芯片相比,此种芯片在性能、投入等方面更为优良,能够满足预期设计标准。(本文来源于《电脑知识与技术》期刊2015年21期)

曾德瑞[2](2012)在《数字视频后处理芯片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多媒体通信技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飞速发展,模拟电视系统的主导地位正在被数字电视系统逐渐取代。目前,在家庭娱乐,安防,车载和移动通信等领域视频信号接收终端层出不穷,视频格式众多,这使得视频后处理芯片在视频信号处理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视频后处理芯片市场越来越大,然而我国在视频后处理芯片方面技术积累少,发展缓慢,为打破国外视频芯片巨头(如Philips Semiconductors、PixelWorks)的垄断地位,掌握视频后处理芯片核心技术,设计出自己的芯片已迫在眉睫。本文介绍了视频后处理芯片工作原理,包括图像增强,视频缩放,扫描速率转换,视频混合等内容。本文的主要贡献为对视频图像缩放(Scaling)系统和在屏显示(OSD)系统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其ASIC实现方案,其中集成有本文中OSD系统的视频后处理芯片已在UMC公司180纳米CMOS工艺下流片成功。在Scaling系统中,根据人眼视觉系统HVS对亮度信号相对敏感的特点,提出对亮度信号进行非线性的自适应插值法,而对色彩信号采用传统的双线性插值法。基于算法给出了有效的电路结构,使用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实现设计并综合产生了门级网表。文中给出的OSD系统功能强大,自定义性强,易于软件编程,在SRAM中采用改进的字符点阵存储结构,大大提高SRAM使用率,使有限的SRAM资源能够容纳更多字符。文中分析了OSD系统的工作过程,对字符点阵存储结构及其索引方式和一些重要字符属性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地说明,最后在Xilinx公司FPGA开发板上验证了该OSD系统并给出了实验结果图。本文最后对研究工作作出展望,希望能得出更优的,适合ASIC实现的视频缩放算法,并对OSD系统功能进行丰富,提高OSD图像变换速度。(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2-04-01)

江雯[3](2010)在《数字视频图像后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高清电视的推广与普及,市场对电视图像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决定图像质量的视频图像后处理技术倍受关注。视频图像后处理就是将解码后的图像数据转换到显示设备能够正确显示的格式,同时提高图像显示质量的过程。其功能模块有帧率转换、图像缩放、去隔行、颜色空间转换、图像迭加、视频降噪和各种画质增强处理。在视频图像后处理模块中,本文主要研究图像缩放与视频降噪模块。为提高显示屏对不同分辨率的兼容,图像缩放技术成为研究热点,得到迅速地发展。图像缩放算法主要是通过图像插值来实现的,大致分为传统插值算法和边缘自适应插值算法两类。前者不考虑图像细节,对整幅图像无差别地使用同一种插值函数,经其缩放后的图像会出现块效应或细节模糊等现象。为改善图像边缘效果,陆续有人提出了多种边缘自适应算法,有传统插值算法相互结合的算法、自适应修正优化插值法、插值误差补偿算法、自适应像素点分类插值法等,本文在前人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sobel算子边缘检测的自适应图像缩放算法”。与传统插值算法相比,该算法在降低插值的算法复杂度的同时,获得的缩放图像质量与立方卷积插值算法相当;与现有的边缘自适应插值算法相比,该算法提高了缩放图像质量;且在处理含较多细小边缘的图像时,该算法得到了最佳的客观参数值。另外,在已有的实验平台上,本文选取了双线性图像插值算法进行RTL的FPGA实现,在没有帧存储器的情况下完成了实时图像插值的功能,且时钟频率满足输入输出格式要求。当高分辨率的平板电视对其接收的视频流进行放大时,该视频流所含的噪声也得到了放大,会严重影响图像的质量,所以降低噪声污染也成为图像处理领域的另一重要课题。噪声的种类有很多,本文主要考虑两种噪声——脉冲噪声和高斯噪声。相对来说,脉冲降噪比高斯降噪容易,前者方法较为简单,而后者方法较为复杂、种类很多。本文分别对这两种降噪算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和仿真已有的算法,对其中的一种高斯降噪算法进行了改进,并将其与脉冲降噪算法进行组合得到混合降噪算法。实验表明,改进后的高斯降噪算法对高斯噪声有较强的滤波作用,其性能参数与视觉效果较未改进之前的算法有所提高,组合得到的混合降噪算法也有较好的性能参数与视觉效果。(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0-05-16)

龚迪军[4](2009)在《AVS/H.264数字视频解码SOC芯片中视频后处理系统的设计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字电视,特别是高清晰度数字电视,是电视接收系统的发展潮流。我国计划于2015年前完成对现有的3.2亿台模拟电视接收机进行数字化改造的工作,或加装数字机顶盒、或置换为数字电视接收机。数字视频解码芯片是数字电视等视听设备的核心器件,目前绝大多数仍依赖国外进口。为了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推动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音视频编解码标准AVS(Audio Videocoding Standard)的发展,并且为了兼容目前最先进的视频编解码标准H.264,本文结合中科院计算所宁波分所研发AVS/H.264数字视频解码SOC芯片的需要,对视频后处理子系统的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以视频后处理系统的研究为立足点,对外部数据存储系统设计与I~2C总线控制器的设计做了重点研究。视频后处理系统设计中,提出了一种硬件成本低、抗混迭性好、视频缩放效果好的算法,实际运用到图像缩放模块中;设计了为电视用户提供良好的界面和更灵活的人机交互的视频屏幕显示单元——2D图像加速器,方便用户选择节目表、节目信息、频道、音量、播放模式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外部数据存储系统设计中,以宏块为单位的帧缓存组织形式是针对视频解码以宏块为单位进行运算的特点设计的,相比按像素行的存储方式,节省了87.1%的SDRAM激活和关闭次数,有效降低了访存延时,从而提高了访存效率,满足SOC对大量数据的需求。I~2C总线控制器设计中,根据I~2C总线的时序标准,对不同显示模式向Adv7303a单向发送不同的125个字节配置信息,实现了Adv7303a亮度和色度信号数模转换的功能。我们设计的视频解码SOC芯片在主时钟频率133MHz下,支持AVS视频基准档次6.0级别和H.264 main profile,支持分辨率为1920×1080每秒30帧的高清实时解码,并能在视频后处理系统处理下,满足对视频图像进行缩放和显示的实时性要求。(本文来源于《西华大学》期刊2009-06-30)

何渝矩[5](2009)在《数字视频后处理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技术进步和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不同格式视频通过不同网络传输到不同终端上显示的情况越来越多。在这种背景之下,为了使不同格式视频在不同显示设备上都能达到尽量好的效果,数字视频后处理算法越来越重要。数字视频后处理算法主要涵盖了格式转换和图像增强两个部分。视频格式转换涉及的算法主要有去隔行。采样率转换和帧率变换。图像增强涉及的算法主要有数字降噪。亮度瞬态增强和伽玛校正。本文主要针对视频格式转换算法中的去隔行算法和图像插值算法做了优化和实现。在去隔行算法方面,本文从去隔行的基本原理和作用出发,介绍了常见的去隔行算法,分析了这些传统去隔行算法的优缺点。之后,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场的奇偶性的运动补偿去隔行算法,利用双向运动估计得到运动矢量,并使用奇偶性对预测得到的运动矢量进行差错控制,提高搜索精度。在补偿插值过程中充分利用场的奇偶特性,提高了插值精度,避免了差错的传递。利用运动矢量的空间相关性,设计了一种自适应门限,让补偿插值和帧内插值进行切换,以提高去隔行效果。最后,本文给出了去隔行算法的实现和仿真结果。在图像插值算法方面,本文从理想插值过程出发,介绍了传统的图像插值算法,分析了这些传统图像插值算法的优缺点。之后,本文给出了基于边缘和纹理的视频图像插值算法,结合Sobel算子,把视频图像划分为平坦。边缘和纹理叁个类别。然后,对平坦类别待插值像素点采用双线性插值,对边缘类别待插值像素点采用边缘定向插值,对纹理类别待插值像素点结合改善的拉普拉斯算子和双线性插值算法进行处理,较好的克服了传统插值算法对边缘和纹理区域的模糊效应,又没有大规模增加插值时间。最后,本文给出了插值算法的实现和仿真结果。本文采用的去隔行算法和视频图像插值算法虽然在主观和客观上性能都有所提升,但是在复杂度上仍有改进的空间。同时,还需要从便于硬件实现的角度出发,对算法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9-04-01)

葛晨阳,郑南宁,任鹏举,冯耀[6](2008)在《平板电视数字视频后处理芯片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我国平板显示器件数字视频处理技术及芯片开发的需求,提出一种新结构的数字视频后处理芯片DTV100的设计方案及其关键技术指标.采用高效的SDRAM控制器实时地完成叁维视频降噪、去隔行、帧频提升和运动补偿消锯齿、电影模式处理.提出了一种基于运动边缘检测的叁维自适应降噪算法和基于双线性插值的视频缩放算法的硬件实现方法,该方法具有结构简单、硬件资源开支少、性能稳定的特点.依照规范的芯片设计流程,采用0.25μm CMOS工艺实现数字视频处理专用集成电路.与同类芯片的比较实验表明,该芯片性价比高.不同降噪因子的叁维降噪功能测试表明,该芯片功能正常,达到了预期的技术指标.(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10期)

王效灵,顾伟康,王匡[7](2005)在《数字视频后处理芯片及系统应用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字视频后处理专用集成电路及其应用方案是基于数字电视业务的多样性提出的,其市场潜力巨大,目前国内市场却被国外商家垄断。该文介绍了杭州国芯科技视频后处理芯片GX2001的功能框架和性能,并从应用的角度介绍了系统方案。该芯片的出现填补了我国数字电视核心自主知识产权芯片的空白,与国外同类芯片相比,该芯片更符合我国国情,满足整机厂家和市场需要,系统实现方便,具有更高的性价比。(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05年02期)

张光烈,郑南宁,吴勇[8](2003)在《数字视频后处理IP模块的VLSI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讨论数字视频后处理增强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数字视频信号后处理IP模块的VLSI实现方法。针对视频信号处理实时性以及运算量大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同步并行流水线的VLSI结构。应用0.35μmCMOS工艺对该IP模块设计进行了综合验证,并成功地将其应用于数字化处理电视的视频格式转换专用芯片VPP860的设计中。(本文来源于《高技术通讯》期刊2003年05期)

朱昕荣[9](2003)在《数字视频后处理芯片的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视图像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电视系统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能提高电视图像质量同时成本又不太高的方案的吸引力是显然的,现在的图像处理技术已能达到这种水平,我们可以通过去隔行、帧率提升、图像增强和降噪等方法将现行的隔行扫描、扫描频率偏低的视频信号转换成逐行扫描、扫描频率较高、图像质量较高和信噪比较高的视频信号。 本文首先介绍视频后处理的理论基础,然后着重介绍了我们芯片中采用的叁维递归搜索块匹配运动估计算法,以及块的二次采样及运动矢量场后处理,这种算法能够估计出物体的真正运动,能保证运动场的平滑性和正确性,特别适合应用于运动补偿的视频格式转换处理上,而且算法的复杂度小,便于硬件实现。 然后介绍了各种用于视频格式转化的算法,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在前人提出的时间递归运动补偿算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边缘保护的运动补偿去隔行算法,时间递归算法由于没有考虑到当前像素周围的边沿方向,会在移动边沿上产生阶梯效应,同时时间递归由于采用了中值滤波方案,会丧失一部分垂直清晰度,本文就是从这两方面提出了改进,增加了一个5×3的边沿检测窗口,使中值滤波在最相关的方向上进行,同时从前一场中获得垂直空间方向上的高频信息以抵消低通滤波造成的高频分量的损失。对经过这样处理的视频图像数据再做增强处理,用中值滤波器去除噪声,用锐度控制算法对图像做边缘增强,最后提出了视频后处理芯片的体系结构。(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3-02-01)

数字视频后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多媒体通信技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飞速发展,模拟电视系统的主导地位正在被数字电视系统逐渐取代。目前,在家庭娱乐,安防,车载和移动通信等领域视频信号接收终端层出不穷,视频格式众多,这使得视频后处理芯片在视频信号处理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视频后处理芯片市场越来越大,然而我国在视频后处理芯片方面技术积累少,发展缓慢,为打破国外视频芯片巨头(如Philips Semiconductors、PixelWorks)的垄断地位,掌握视频后处理芯片核心技术,设计出自己的芯片已迫在眉睫。本文介绍了视频后处理芯片工作原理,包括图像增强,视频缩放,扫描速率转换,视频混合等内容。本文的主要贡献为对视频图像缩放(Scaling)系统和在屏显示(OSD)系统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其ASIC实现方案,其中集成有本文中OSD系统的视频后处理芯片已在UMC公司180纳米CMOS工艺下流片成功。在Scaling系统中,根据人眼视觉系统HVS对亮度信号相对敏感的特点,提出对亮度信号进行非线性的自适应插值法,而对色彩信号采用传统的双线性插值法。基于算法给出了有效的电路结构,使用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实现设计并综合产生了门级网表。文中给出的OSD系统功能强大,自定义性强,易于软件编程,在SRAM中采用改进的字符点阵存储结构,大大提高SRAM使用率,使有限的SRAM资源能够容纳更多字符。文中分析了OSD系统的工作过程,对字符点阵存储结构及其索引方式和一些重要字符属性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地说明,最后在Xilinx公司FPGA开发板上验证了该OSD系统并给出了实验结果图。本文最后对研究工作作出展望,希望能得出更优的,适合ASIC实现的视频缩放算法,并对OSD系统功能进行丰富,提高OSD图像变换速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数字视频后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1].刘伟.平板电视数字视频后处理芯片的设计及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

[2].曾德瑞.数字视频后处理芯片设计与实现[D].合肥工业大学.2012

[3].江雯.数字视频图像后处理[D].复旦大学.2010

[4].龚迪军.AVS/H.264数字视频解码SOC芯片中视频后处理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西华大学.2009

[5].何渝矩.数字视频后处理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

[6].葛晨阳,郑南宁,任鹏举,冯耀.平板电视数字视频后处理芯片的设计与实现[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8

[7].王效灵,顾伟康,王匡.数字视频后处理芯片及系统应用方案[J].科技通报.2005

[8].张光烈,郑南宁,吴勇.数字视频后处理IP模块的VLSI设计[J].高技术通讯.2003

[9].朱昕荣.数字视频后处理芯片的算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3

标签:;  ;  ;  ;  

数字视频后处理论文-刘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