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血小板糖蛋白受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进展性脑卒中,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阿司匹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血小板糖蛋白受体论文文献综述
崔凡凡,石秋艳,李艳玲,杨斌,孙原[1](2019)在《阿司匹林联合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阿司匹林联合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治疗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效果。方法将116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单纯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应用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序贯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及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监测血小板参数及血流变参数,评估临床疗效及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14 d、30 d、9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4 d的血小板参数值与血流变参数值(血小板、血小板聚集率及全血黏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83%)明显高于对照组(77.59%,P<0.05)。两组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阿司匹林联合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够显着减少血小板积聚、溶解血栓,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远期预后、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效果,同时可抑制血小板活化,改善血小板相关参数。(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娄冬梅,关云哲,王芳芳,侯凤霞,鲁硕[2](2019)在《大剂量他汀联合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干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中无复流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首选治疗方法。然而急诊PCI过程中,患者术中无复流(no-reflow,NR)的发生率较高(10%-30)~([1,2]),无复流现象是PCI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导致心肌组织得不到有效灌注,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已成为远期疗效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3])。对于无复流(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诊断学》期刊2019年10期)
孟鑫[3](2019)在《研究冠状动脉内注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内注射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的影响。方法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AMI患者152例,随机分为冠状动脉组(n=76)与静脉组(n=76),冠状动脉组行冠状动脉内注射,静脉组行常规静脉注射,对比效果,结果冠状动脉组心肌微循环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静脉组(P <0.05),且冠状动脉组并发症更少(P <0.05)。结论通过管内注射方式,可有效改善AMI患者心肌微循环,预防术后各种并发症出现,保障患者健康。(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23期)
庞军,吴强,张钲,彭瑜,张萍[4](2019)在《中国人群血小板抵抗与血小板糖蛋白受体基因相关性的荟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评价中国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抵抗与血小板糖蛋白受体基因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VIPH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18年6月。纳入有关血小板抵抗与血小板糖蛋白受体基因相关性的临床试验,根据Cochrane Handbook 5.0.2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Man 5.0软件对数据进行定量合并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研究1 611例患者,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组772例,对照组83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虽有个别研究显示血小板抵抗与血小板糖蛋白受体基因T、C相关,但将已报道的中国人群血小板抵抗与血小板糖蛋白受体基因的所有研究结果综合来看,血小板抵抗与血小板糖蛋白受体基因无明显相关性。T等位基因与C等位基因[OR=0.39,95%CI:(0.11,1.31),P=0.13]、基因型TT+TC与CC[OR=0.33,95%CI:(0.06,1.76),P=0.19]、基因型TT与CC[OR=0.50,95%CI:(0.12,2.13),P=0.35]、基因型TC与CC[OR=0.25,95%CI:(0.03,2.21),P=0.21]均与血小板抵抗无明显关系。结论:中国人群血小板抵抗与血小板蛋白受体基因无明显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梁海侠,张珍安,庞紫蕊[5](2018)在《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 Ⅲa受体在2型糖尿病小鼠中的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tein,GP)与血小板聚集功能是判断血小板活化状态的重要指标,在血栓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血小板活化过程的标志是GP的再分布,最重要的是GPⅡbⅢa[1]。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Di)-GPⅡbⅢa是凝血因子Ⅰ的受体,属于整合素家族,存在于血小板和巨核细胞表面[2],其氨基酸序列显示该分子由GPⅡb和GPⅢa亚基以非共价键结合Ca2+,形(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期刊2018年23期)
赵兰,张飞飞,屈蓓蓓,高青梅,韩秀华[6](2018)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诱导的重度血小板减少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病例患者,男,71岁。因"头晕、恶心、呕吐伴胸闷10小时"于2017年12月8日16:20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0小时起床时出现头晕、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有轻度胸闷,无胸痛、气促,无肢体偏瘫、麻木感,无口齿不清、口角歪斜,无黑曚、冷汗及晕厥,无畏寒、发热。即于2017-12-08上午就诊于安亭医院。各项检查显示:血常规:Hb 124 g/L,WBC 8.9×10~9/(本文来源于《血栓与止血学》期刊2018年03期)
缐海英,线海燕,沈彬,啜玉娟[7](2017)在《STEMI接受PCI治疗患者院前应用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急性心肌梗死(AMI)之一,STEMI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29%~47%[1],在ACS中的死亡率仅次于猝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临床上进行血管开通处理的主要方式之一[2],替罗非班作为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能够在ACS患者行PCI时,起到预防冠脉闭塞等心脏缺血事件出现的作用[3]。本研究选取(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期刊2017年24期)
陈相,陈秋芳,蒋艾豆,沈惠亮,龚国清[8](2016)在《基于血小板糖蛋白受体GPIbα的血栓形成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血栓的形成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迄今为止尚未明确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血小板上的一种受体GPIbα,在血栓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GPIbα通过与凝血酶和VWF的结合而激活血小板,是促成血栓的形成的主要途径;结合位点位于GPIbα的265-288残基区域,并受到其他区域的调节。其他途径,如GPIbα的膜外功能区脱落形成s GPIb,同样也会对血栓的形成造成影响。体内多种因素的影响,如PARs、ADAM-17和14-3-3ζ等,会对GPIbα的生理功能造成影响,并最终影响了血栓的形成。本文主要对目前基于GPIbα受体的血栓形成研究成果,对GPIbα的结构、功能和介导血栓形成的机制作一综述,期望对血栓形成和治疗的进一步研究起到一定的帮助。(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6年32期)
蓝剑,黄慧,魏永莉,谢延[9](2016)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经历夜间低血氧后血小板活化依赖性颗粒表面膜蛋白及血小板膜糖蛋白复合物纤维蛋白原受体1表达特征与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经历夜间低血氧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病情与血小板活化依赖性颗粒表面膜蛋白(CD62p)及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表达量之间的关系,为提高亚临床心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20例(病例组)确诊的OSAHS患者,依据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分成轻度组(43例)、中度组(41例)、重度组(36例),同期健康体检者26例作为对照组。在一夜睡眠监测后静息仰卧位采血,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62p及PAC-1的表达水平。结果:OSAHS患者的CD62p及PAC-1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62p及PAC-1在中度至重度组的表达水平与轻度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与重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62p及PAC-1水平分别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TS90%)呈显着正相关(r值分别为0.332、0.405、0.305和0.417,P<0.05),与最低血氧饱和度(mi Sa 02)、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m Sa 02)呈显着负相关(r值分别为-0.282、-0.311、-0.264和-0.373,P<0.05,P<0.01)。结论:OSAHS患者存在血小板活化,血小板功能改变可先于血管病变发生,通过评估血小板活化状态,有利于预测血管病变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首届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第十届深圳呼吸论坛论文汇编》期刊2016-10-21)
常晓冬,刘宝鑫,徐元熙,骆家晨,戴黎明[10](2016)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联合血栓抽吸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PCI联合血栓抽吸及术中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活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5月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358例,随机分为血栓抽吸组和非血栓抽吸组,每组各179例,同时根据各组患者有无术中冠状动脉内使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进行亚组分析。在PCI术前及术后24 h、48 h、72 h分别记录血小板数量和血小板平均容积(MPV),手术前后的心肌酶峰值,术前及术后60 min心电图ST段抬高回落百分比(sum-STR),出院后记录术后1年有无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结果两组间及各亚组间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亚组间术前血小板数及MPV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使用了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亚组术后血小板数量及MPV值均低于未使用组(P均<0.05),且使用亚组的术后各项生化指标均优于未使用亚组(P均<0.05),术后1年MACE事件发生率低于未使用组(P均<0.05)。结论 PCI联合血栓抽吸及术中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降低血小板的活化,并有助于改善STEMI患者的临床预后。(本文来源于《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09期)
血小板糖蛋白受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首选治疗方法。然而急诊PCI过程中,患者术中无复流(no-reflow,NR)的发生率较高(10%-30)~([1,2]),无复流现象是PCI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导致心肌组织得不到有效灌注,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已成为远期疗效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3])。对于无复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小板糖蛋白受体论文参考文献
[1].崔凡凡,石秋艳,李艳玲,杨斌,孙原.阿司匹林联合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2].娄冬梅,关云哲,王芳芳,侯凤霞,鲁硕.大剂量他汀联合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干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中无复流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9
[3].孟鑫.研究冠状动脉内注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
[4].庞军,吴强,张钲,彭瑜,张萍.中国人群血小板抵抗与血小板糖蛋白受体基因相关性的荟萃分析[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9
[5].梁海侠,张珍安,庞紫蕊.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在2型糖尿病小鼠中的表达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8
[6].赵兰,张飞飞,屈蓓蓓,高青梅,韩秀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诱导的重度血小板减少一例[J].血栓与止血学.2018
[7].缐海英,线海燕,沈彬,啜玉娟.STEMI接受PCI治疗患者院前应用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
[8].陈相,陈秋芳,蒋艾豆,沈惠亮,龚国清.基于血小板糖蛋白受体GPIbα的血栓形成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
[9].蓝剑,黄慧,魏永莉,谢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经历夜间低血氧后血小板活化依赖性颗粒表面膜蛋白及血小板膜糖蛋白复合物纤维蛋白原受体1表达特征与临床意义[C].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首届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第十届深圳呼吸论坛论文汇编.2016
[10].常晓冬,刘宝鑫,徐元熙,骆家晨,戴黎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联合血栓抽吸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