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四白等穴与胃的延髓特异性联系机制的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针灸推拿学
作者: 何军锋
导师: 严洁
关键词: 四白穴,足阳明经,孤束核,神经元放电,基因,胃扩张
文献来源: 湖南中医药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目的:比较足阳明经四白与地仓、内庭、颧髎、非经非穴点和胃扩张的传入信息在延髓孤束核(NTS)的差异,探讨四白等穴与胃的延髓特异性联系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外记录方法,在NTS寻找对四白、地仓、内庭、颧髎、非经非穴点等体表刺激点有反应的神经元,并统计其有反应的神经元个数,计算其出现机率。此外,在NTS寻找对来自胃扩张刺激有反应的神经元,并在这种与胃扩张相关神经元的基础上寻找对四白、地仓、内庭、颧髎、非经非穴点有反应的神经元,统计胃扩张神经元中对体表刺激点有反应的神经元个数并计算其出现机率。最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胃扩张和电针四白、地仓、内庭、颧髎、四白旁开点后c-fos在NTS的表达。结果:1、52只大鼠共记录到104个NTS神经元放电。对来自体表的刺激,针刺四白后有反应神经元出现机率(含兴奋和抑制性神经元)为65.12%,与针刺地仓、内庭、颧髎、四白旁开点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地仓和内庭后,其有反应神经元比例分别为50%和46.51%,均显著高于刺激颧髎(34.88%)、四白旁开点(31.40%)后有反应神经元出现机率(P<0.05)。对来自体表的刺激,NTS神经元主要是兴奋为主。选取对体表刺激有兴奋性反应的NTS神经元,比较针刺四白、地仓、内庭、颧髎、四白旁开点前后神经元频率变化,其兴奋性神经元频率变化率分别为(35.08±4.80)%、(28.25±5.46)%、(27.57±4.87)%、(20.02±4.23)%、(18.55±2.49)%,四白与各组之间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地仓、内庭与颧髎、四白旁开点亦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2、52只大鼠NTS中与胃扩张相关的神经元有47个。47个胃扩张相关神经元中兴奋性神经元32个,抑制性神经元15个。47个NTS胃扩张相关神经元中对来自体表刺激有反应的神经元出现比例,在针刺四白、地仓、内庭、颧髎、四白旁开点后分别为80.85%、61.70%、57.45%、38.30%、36.17%。统计表明,在胃扩张相关神经元中,针刺四白后NTS有反应神经元出现的机率,极显著高于针刺地仓、内庭、颧髎、四白旁开点后有反应神经元出现的机率(P<0.01);针刺地仓和内庭后NTS有反应神经元出现的机率,亦均极显著高于刺激颧髎和四白旁开点的有反应神经元出现机率(P<0.01)。在胃扩张兴奋性神经元中选取对体表刺激为兴奋性的NTS神经元,比较针刺四白、地仓、内庭、颧髎、四白旁开对照点前后神经元频率变化,其兴奋性神经元频率变化率分别为(32.91±3.48)%、(26.79±4.16)%、(26.15±3.67)%、(21.04±2.69)%、(19.65±4.34)%,四白与各组之间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地仓与颧髎、四白旁开点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内庭与四白旁开点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3、电针四白组和胃扩张模型组NTS中内侧亚核(mNTS)均有较多的FOS样免疫反应(FLI)阳性神经元表达(31.01±3.49,30.61±3.35),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与其它各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电针地仓和内庭亦有一定数量的FLI阳性神经元表达(28.61±3.75,28.36±4.16),均显著高于电针颧髎组、四白旁开组、空白组(P<0.01或P<0.05);电针颧髎组有少量FLI阳性神经元表达(26.18±3.18),亦显著高于四白旁开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四白旁开组NTS内FLI阳性神经元数量较少(14.76±3.06),但仍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空白对照组NTS内FLI阳性神经元为正常状态下的低表达(5.50±2.30),mNTS内FLI神经元数目与其它各组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1、刺激四白、地仓、内庭、颧髎以及四白旁开点,均可在NTS初级中枢记录到来自体表刺激的传入信息。2、NTS记录到的传入信息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四白>地仓>内庭>颧髎>四白旁开点,表明针刺足阳明经腧穴的传入信息高于手太阳经穴及非经非穴点,提示足阳明经与胃相关有着相对的特异性;此外,足阳明经中远近腧穴的信息传入在NTS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体现了经络学说标本根结理论的特点。3、同属三叉神经支配的足阳明经穴四白、地仓,其在NTS记录到的传入信息高于颧髎和四白对照点;处于不同神经节段支配的足阳明经穴四白、地仓、内庭,其在NTS记录到的传入信息亦高于颧髎和四白对照点,这种经脉(穴)相对特异性可被经脉(穴)—脏腑相关理论较好地解释,而现代医学对此客观现象的解释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经脉(穴)—脏腑相关的研究背景
1 中医学对经脉(穴)—脏腑相关理论的认识
2 足阳明经与胃相关的中枢机制研究
3 四白参与胃功能调节的相关研究
第二部分 针刺大鼠四白等穴传入信息对孤束核(NTS)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动物
1.2 仪器
1.3 软件
1.4 方法
2 结果
2.1 NTS神经元对体表刺激的反应
2.2 体表刺激NTS兴奋性神经元频率变化
第三部分 胃扩张和针刺大鼠四白等穴传入信息对孤束核(NTS)神经放电整合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动物
1.2 仪器
1.3 软件
1.4 方法
2 结果
2.1 NTS胃扩张相关神经元对体表刺激的反应
2.2 胃扩张兴奋性神经元中对体表刺激亦为兴奋性反应的神经元频率变化比较
第四部分 针刺大鼠四白等穴和胃扩张传入信息在孤束核的汇聚—c-fos表达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试剂
1.4 实验分组及电针参数设置
1.5 免疫组化所用各种溶液的配制
1.6 免疫组化的检测
1.7 统计分析
2 结果
第五部分 讨论
1 NTS参与胃功能调节的机制及体表内脏诱导fos表达的意义
1.1 NTS结构及其参与胃功能调节的机制
1.2 c-fos及其表达的意义
2 经脉-脏腑相关的神经科学基础
2.1 同神经节段理论支配的经脉(穴)—脏腑相关研究
2.2 口面部和躯体传入与NTS联系的神经科学基础——超神经节段研究
3 足阳明经穴与胃相关延髓特异性联系的经络学说解释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综述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题录
发布时间: 2009-10-21
参考文献
- [1].应用蛋白芯片技术对电针足阳明经(穴)促胃黏膜损伤修复过程中相关蛋白磷酸化的研究[D]. 田浩梅.湖南中医药大学2009
- [2].足阳明经与胃相关的延脑初级中枢(孤束核)机制的研究[D]. 刘健华.湖南中医学院2002
相关论文
- [1].基因芯片研究灸命门穴延缓衰老的分子机制[D]. 张燕.南方医科大学2009
- [2].电针足三里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D]. 张帆.中南大学2009
- [3].浅刺针法对脑梗塞神经细胞保护机制的研究[D]. 范郁山.湖南中医药大学2006
- [4].隔药饼灸对兔高脂血症合并AS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D]. 岳增辉.湖南中医药大学2005
- [5].电针不同穴组对急性脑缺血大鼠治疗作用比较及相关机理探讨[D]. 李铁浪.湖南中医药大学2005
- [6].内关、足三里穴共同调节心胃功能的中枢整合机制[D]. 李江山.湖南中医药大学2006
- [7].电针对大鼠癫痫模型的脑与肝组织一氧化氮变化及脑电图非线性动力学的相关性研究[D]. 金渊真.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
- [8].基于穴位脏腑相关性的足三里穴对胃肠功能紊乱大鼠的调节作用及机制研究[D]. 王晓燕.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
- [9].足阳明经与胃相关的延脑初级中枢(孤束核)机制的研究[D]. 刘健华.湖南中医学院2002
- [10].电针足阳明足少阳经穴对胃胆运动功能及相关脑肠肽受体基因表达的研究[D]. 张泓.湖南中医学院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