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谐波共振论文-汪丽,薛金星,曾志男,李儒新,徐志展

次谐波共振论文-汪丽,薛金星,曾志男,李儒新,徐志展

导读:本文包含了次谐波共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激光光学,斯塔克效应,单色极紫外光源,飞秒激光

次谐波共振论文文献综述

汪丽,薛金星,曾志男,李儒新,徐志展[1](2019)在《共振增强单色高次谐波产生》一文中研究指出飞秒强激光与气体相互作用产生高次谐波是重要的超快相干光源,模拟发现,中红外飞秒激光脉冲可以通过交流斯塔克效应在原子基态与激发态之间实现多光子共振增强,产生高亮度的单色高次谐波辐射。通过数值求解含时薛定谔方程发现,存在阈值以下共振增强的非常规高次谐波,且在较低光强下存在一个最优光强使其可以达到最高产生效率。时间-频率分析结果表明,该共振增强可通过强场下的二阶交流斯塔克效应实现,其对驱动激光波长不敏感。这种新机制使得中红外波段的飞秒激光脉冲更有利于产生高亮度的超快单色紫外/极紫外(UV/XUV)光源,在凝聚态物理、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9年10期)

潘贵明[2](2018)在《复合纳米天线中光的多极共振及增强二次谐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等离激元可以把光限制在亚波长尺寸的纳米结构表面。基于这一特性,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可以增强各种线性和非线性光学效应,被广泛的应用于物理、化学和生物医药等众多领域。表面等离激元可分解为不同的共振模式,大的方面可以分解为电模式和磁模式。而电模式和磁模式又可以分解为偶极、四极和更高阶的模式。每一种共振模式都有各自的特点,合理的模式匹配可以显着提高等离激元增强各类光学效应的效率。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模式间的相干耦合(也称模式杂化)大大提高多极模式的可调性。而本文主要研究了复合纳米结构中的等离激元模式杂化,揭示包括纯磁模式在内的高阶低辐射损耗模式特点,并研究通过模式匹配增强二次谐波。具体研究内容见如下四个方面:第一,在增益辅助的复合纳米结构中,研究了背景介质的折射率对增益阈值的影响。充分利用了金属“尖端效应”对周围介质的高敏感性,我们设计了双锥形核壳纳米结构。在双锥形核壳纳米结构中,随着背景介质的折射率减小,相应的纳米系统的增益阈值也随之降低。具体的,当背景介质的折射率从1.69降到1.33时,增益阈值会降低26.6%。我们的研究结论对设计相关低增益阈值纳米器件有借鉴和指导意义。第二,我们研究了多聚体中等离激元多极共振模式的辐射损耗及其增益阈值特征。由于相位延迟带来的对称破缺,高阶电模式和磁模式可以被有效激发。不对称的耦合导致高阶等离激元共振模式的偶极矩被大大降低。理想状况下,近乎为零的偶极矩意味着非常小辐射损耗。相比单核壳纳米球中的偶极模式,这些高阶低辐射损耗模式的增益阈值显着降低。此外,低辐射损耗模式可以更有效的把光限制在纳米结构的表面,带来了更大的近场增强。同样,在一个纳米系统中增益阈值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相应共振模式的损耗高低,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共振模式损耗大小标准。我们的结论可以用于设计等离激元波导和纳米激光器。此外,低辐射损耗模式非常有利于增强光热效应。第叁,在银-电介质-金-电介质四层核壳纳米球中,引入增益介质不仅可以弥补等离激元共振中光的损耗,而且可以激发四极模式。在倍频处,二次谐波可以和增益激发的四极模式相互作用,并被剧烈增强。此外,基频和倍频处的等离激元共振可以同时或者单独与增益介质耦合。从而我们可以清晰的观察到基频和倍频处的模式匹配对二次谐波增强的贡献。我们的不仅设计出非常高效的增强二次谐波纳米器件,而且揭示一种重要的方法,即如何在中心对称结构中通过倍频处的模式匹配增强二次谐波。第四,金属-高折射率复合纳米天线中的Fano共振导致纯的高阶磁模式被激发。在贵金属(银或者金)和高折射率的电介质(铝砷化镓)复合纳米天线中,高阶Fano共振可以被观察到,这些高阶Fano共振导致电偶极、电四极和磁偶极共振分量被有效抑制。当磁四极模式的共振峰被调整到Fano凹陷波长处,纯高阶磁模式被激发。此外,伴随着能量转移,在Fano凹陷波长处,磁四极共振被大大增强。被增强的纯高阶磁共振在二次谐波增强方面展现出非常强的能力。我们的发现对于未来设计功能超材料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8-05-01)

赵珧冰,黄超辉,金波[3](2018)在《悬索面内次谐波共振受温度效应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整体均匀温度变化会导致悬索形成新的热应力构型,影响张拉力和垂度大小。温度变化对于悬索非线性动力学方程的影响可通过与索力和垂度相关的两个无量纲参数体现。基于考虑温度变化影响下的悬索面内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利用Galerkin法对运动方程进行离散,运用多尺度法求解1/2和1/3单模态面内次谐波共振响应的近似解,并得到了相应的幅频响应方程,通过数值算例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探究温度变化对其共振响应的具体影响。算例研究表明温度变化对悬索次谐波共振响应特性影响明显,且不同垂跨比的悬索其振动特性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有区别。当垂跨比较小时,一定程度的温度变化会导致其振动特性发生定性和定量的改变,改变幅频响应曲线的偏转方向及程度,影响共振区间及响应幅值。当垂跨比进一步增加后,温度变化仅会产生定量影响,改变幅频响应曲线偏转程度,影响系统共振幅值。由于悬索存在初始张拉力,相同程度的升温和降温对悬索次谐波振动特性的影响不对称。(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8年06期)

刘力伟[4](2012)在《强非线性系统次谐波共振的解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强非线性振动的情况,给出振动的微分方程,在此基础上给出次谐波振动周期解的几种求解方法以及它们的特点.(本文来源于《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1期)

刘力伟,张丽[5](2012)在《单盘裂纹转子次谐波共振实验研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转轴横向裂纹极易导致旋转机械事故,对裂纹转子次谐波共振进行深入分析及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对借助Bently模拟转子实验台实施单盘裂纹转子次谐波共振实验的具体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进行详细阐述。(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12年01期)

赵静,赵丽明[6](2011)在《透射共振对二次谐波产生的增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二次谐波产生转换效率,本文提出将一维周期光学超晶格两端贴上未被极化的厚度可以改变的非线性介质层,通过调整附加介质层的厚度来调制基频波的场,从而观察二次谐波产生转换效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基频波场可以很大程度地调制二次谐波产生;随着能量的增加,二次谐波产生转换效率增加,随着能量的减小,二次谐波产生转换效率减小;当达到透射共振(透射率等于1)时,转换效率最大,此时相对于传统样品(将光学超晶格置于无限大的非线性背景中),二次谐波产生转换效率最多可以提高到1.5倍左右;而相对于实际样品(将光学超晶格置于空气中),二次谐波产生转换效率最多可以提高到3.3倍.因此可以得到结论:透射共振对二次谐波产生有增强的作用,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其转换效率.(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谢东华[7](2009)在《平板光子晶体微谐振腔的共振散射和二次谐波光谱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InP薄板组成的平板光子晶体微腔,从其谐振模式获得横向极化的共振散射和二次谐波光谱成为一种新方法。这些技术可以用来对不包含共振发光层的大型微腔阵列做快速有效的检测。谐振腔是在包含周期性椭圆空气孔的六边形平板光子晶体上形成单一缺陷而得到的。这些谐振腔通常支持两个正交偏振的共振模式,使用一组相关的洛仑兹函数可以很好地拟合共振散射谱和谐波光谱。这些技术的相对优点在于与更常用的谐振腔加强型光致发光技术的定量比较上。(本文来源于《光学仪器》期刊2009年04期)

周俊,饶军,李波,黄梅,张国庆[8](2009)在《HL-2A装置电子回旋共振加热二次谐波非寻常模系统运行与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HL-2A装置上当环向磁场为1-1.4T时,68GHz的电子回旋波只有以X模的形式才能到达电子回旋共振区。在这个区域,微波为圆极化波,其电场旋转方向与电子由于受约束磁场的洛伦滋力而旋转的方向一致,这些共振的电子被微波电场直接加速,从而增加了电子的垂直能量。因此电子回旋波被吸收,升高了等离子体电子温度。(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集》期刊2009-07-20)

杨永锋,任兴民,秦卫阳,吴亚锋,支希哲[9](2008)在《单盘裂纹转子次谐波共振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Bently模拟转子试验台,对轴上含裂纹的单盘转子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裂纹会导致响应在1/2和2/3倍临界转速附近出现次谐波共振现象,在这些转速下系统响应出现了次谐波和高次谐波分量,如1/2倍频、3/2倍频、2倍频、3倍频和4倍频分量,并导致这些转速下振幅急剧增大,影响转子的稳定运转。摆振对裂纹非常敏感,在裂纹较小时就可观察到较为明显的倍频成分,并且其幅值比无裂纹时大一倍以上,可作为转轴上裂纹识别的重要参数。(本文来源于《机械科学与技术》期刊2008年11期)

杨天智,方勃,黄文虎[10](2008)在《变刚度电磁轴承-转子系统的1/3次谐波共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时变刚度电磁轴承-转子系统的的非线性振动问题。用多尺度方法分析了转子-轴承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得到了系统存在1/3亚谐波共振解的可解性条件和系统的稳态响应方程,并讨论了外激励幅值、非线性系数和系统阻尼对系统亚谐波共振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第八届全国转子动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08-06-01)

次谐波共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表面等离激元可以把光限制在亚波长尺寸的纳米结构表面。基于这一特性,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可以增强各种线性和非线性光学效应,被广泛的应用于物理、化学和生物医药等众多领域。表面等离激元可分解为不同的共振模式,大的方面可以分解为电模式和磁模式。而电模式和磁模式又可以分解为偶极、四极和更高阶的模式。每一种共振模式都有各自的特点,合理的模式匹配可以显着提高等离激元增强各类光学效应的效率。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模式间的相干耦合(也称模式杂化)大大提高多极模式的可调性。而本文主要研究了复合纳米结构中的等离激元模式杂化,揭示包括纯磁模式在内的高阶低辐射损耗模式特点,并研究通过模式匹配增强二次谐波。具体研究内容见如下四个方面:第一,在增益辅助的复合纳米结构中,研究了背景介质的折射率对增益阈值的影响。充分利用了金属“尖端效应”对周围介质的高敏感性,我们设计了双锥形核壳纳米结构。在双锥形核壳纳米结构中,随着背景介质的折射率减小,相应的纳米系统的增益阈值也随之降低。具体的,当背景介质的折射率从1.69降到1.33时,增益阈值会降低26.6%。我们的研究结论对设计相关低增益阈值纳米器件有借鉴和指导意义。第二,我们研究了多聚体中等离激元多极共振模式的辐射损耗及其增益阈值特征。由于相位延迟带来的对称破缺,高阶电模式和磁模式可以被有效激发。不对称的耦合导致高阶等离激元共振模式的偶极矩被大大降低。理想状况下,近乎为零的偶极矩意味着非常小辐射损耗。相比单核壳纳米球中的偶极模式,这些高阶低辐射损耗模式的增益阈值显着降低。此外,低辐射损耗模式可以更有效的把光限制在纳米结构的表面,带来了更大的近场增强。同样,在一个纳米系统中增益阈值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相应共振模式的损耗高低,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共振模式损耗大小标准。我们的结论可以用于设计等离激元波导和纳米激光器。此外,低辐射损耗模式非常有利于增强光热效应。第叁,在银-电介质-金-电介质四层核壳纳米球中,引入增益介质不仅可以弥补等离激元共振中光的损耗,而且可以激发四极模式。在倍频处,二次谐波可以和增益激发的四极模式相互作用,并被剧烈增强。此外,基频和倍频处的等离激元共振可以同时或者单独与增益介质耦合。从而我们可以清晰的观察到基频和倍频处的模式匹配对二次谐波增强的贡献。我们的不仅设计出非常高效的增强二次谐波纳米器件,而且揭示一种重要的方法,即如何在中心对称结构中通过倍频处的模式匹配增强二次谐波。第四,金属-高折射率复合纳米天线中的Fano共振导致纯的高阶磁模式被激发。在贵金属(银或者金)和高折射率的电介质(铝砷化镓)复合纳米天线中,高阶Fano共振可以被观察到,这些高阶Fano共振导致电偶极、电四极和磁偶极共振分量被有效抑制。当磁四极模式的共振峰被调整到Fano凹陷波长处,纯高阶磁模式被激发。此外,伴随着能量转移,在Fano凹陷波长处,磁四极共振被大大增强。被增强的纯高阶磁共振在二次谐波增强方面展现出非常强的能力。我们的发现对于未来设计功能超材料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次谐波共振论文参考文献

[1].汪丽,薛金星,曾志男,李儒新,徐志展.共振增强单色高次谐波产生[J].中国激光.2019

[2].潘贵明.复合纳米天线中光的多极共振及增强二次谐波研究[D].武汉大学.2018

[3].赵珧冰,黄超辉,金波.悬索面内次谐波共振受温度效应影响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8

[4].刘力伟.强非线性系统次谐波共振的解法分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5].刘力伟,张丽.单盘裂纹转子次谐波共振实验研究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

[6].赵静,赵丽明.透射共振对二次谐波产生的增强[J].光子学报.2011

[7].谢东华.平板光子晶体微谐振腔的共振散射和二次谐波光谱的研究[J].光学仪器.2009

[8].周俊,饶军,李波,黄梅,张国庆.HL-2A装置电子回旋共振加热二次谐波非寻常模系统运行与实验[C].第十四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集.2009

[9].杨永锋,任兴民,秦卫阳,吴亚锋,支希哲.单盘裂纹转子次谐波共振实验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8

[10].杨天智,方勃,黄文虎.变刚度电磁轴承-转子系统的1/3次谐波共振[C].第八届全国转子动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8

标签:;  ;  ;  ;  

次谐波共振论文-汪丽,薛金星,曾志男,李儒新,徐志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