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都西桥医院610511
子宫内膜息肉主要是指子宫内膜局部组织过度增生形成无蒂或有蒂的赘生物,是较常见的一种子宫内膜良性病变。但在临床中,经常会有患者紧张地提问,“子宫内膜息肉会癌变吗?”,“息肉癌变的几率是多少?”,“是否需要手术摘除子宫内膜息肉”等。鉴于此,我想通过本文与大家一起对子宫内膜息肉“起个底”。
1、为什么会出现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息肉的致病原因目前尚无明确的说法,可能与患者的年龄(随年龄的增加,子宫内膜息肉的患病率会随之升高)、肥胖、高血压、长期服用抗雌激素药物等因素密切相关,也有可能与患有妇科炎症、内分泌失调(尤其是雌激素水平过高)等疾病有关。
2、子宫内膜息肉会癌变吗?
大多数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往往是在体检或治疗其他疾病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病变。仅有少部分患者会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白带增多、少腹疼痛、不孕等症状。实际上,子宫内膜息肉多呈良性病变,仅有少数为恶性病变,但在临床中针对不同类型子宫内膜息肉病变其恶性几率高低尚无确切的说法,也有研究报道,腺肌瘤型内膜息肉恶变率最高。也有文献指出,子宫内膜息肉的恶变几率0~13%,且会随着患者的年龄增长,而不断升高恶变几率,其中,年龄65岁以上妇女其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率可达到32%,这需要引起患者的重视。
3、子宫内膜息肉癌变的高危因素是什么?
3.1异常子宫出血
异常子宫出血为子宫内膜息肉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见月经量显著增加,淋漓不尽,经期延长或绝经后再出血等。有调查显示,具有异常子宫出血症状的的绝经前妇女其子宫内膜息肉患病率在10%~40%之间,而且异常子宫出血程度与内膜息肉大小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大部分学者认为异常子宫出血可能是子宫内膜息肉癌变的高危因素之一,特别是更年期女性,其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率较无异常子宫出血更年期女性要高3.71倍。
3.2长期服用他莫昔芬
他莫昔芬为非类固醇类的抗雌激素药物,能够导致子宫内膜异常增殖,促使子宫内膜息肉形成,故长期服用他莫昔芬者子宫内膜息肉患病率30%~60%,而且其癌变几率达到3.0%~10.7%。此外,随着患者服用他莫昔芬的疗程延长以及剂量的不断增加,子宫内膜息肉的癌变率会显著上升。
3.3内膜息肉的大小与数量
目前已有研究证实,子宫内膜息肉的最大径线与息肉的癌变率密切相关,即内膜息肉直径越大,癌变率越高。另有研究发现,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内膜息肉直径≥1.5cm的其癌变可能性较直径息肉小者要低3.6倍。
此外,有数据显示,与单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相比,宫腔内有≥3个以上的多发性息肉患者其恶变转化率或癌前病变几率显著升高31.3倍,由此可见,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也可能会增加癌前病变的发生几率。
3.4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合并子宫内膜息肉的几率较高,可高达28.9%,而且息肉的癌变率也高。其癌变原因可能与内分泌紊乱有关,多囊卵巢综合征是高雄激素性无排卵或不孕症发生的主要原因,其病理改变是高雄激素血症、高泌乳素血症、胰岛素抵抗,临床表现以不孕、慢性无排卵、肥胖、多毛、月经稀发、闭经等为主,故多囊卵巢综合征可引起代谢异常,增加子宫内膜息肉的恶变风险。
3.5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
超重或肥胖(≥24kg/m2)是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的独立危险因素。超重或肥胖者极易引起内分泌紊乱,使机体雌激素水平增加,使子宫内膜处于高水平的、持续的雌激素作用,升高息肉形成、恶变几率。除此之外,也有临床研究发现,高血压合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发生恶变的几率较非高血压患者高3.91倍,糖尿病伴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息肉恶变率也较非糖尿病患者高4.81倍。因此,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均为子宫内膜息肉癌变的高危因素之一,值得引起广大患者的重视。
4、子宫内膜息肉是否需要手术切除?
对于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大部分患者在疾病确诊后为了保险起见均会选择进行手术切除治疗,而且部分医生也会建议患者进行手术切除。实际上,手术治疗并不是子宫内膜息肉治疗的最佳选择,应根据实际病情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根据现有的资料可知,由于大多数子宫内膜息肉是良性病变,对于息肉直径<1cm、无症状的内膜息肉有可能会自发消退,故小的、无症状的内膜息肉患者建议采用保守治疗。当前临床主要应用黄体酮等孕激素药物保守治疗,其能够导致子宫内膜剥脱;也有患者应用曼月乐进行治疗,其能够刺激子宫内膜导致黄体萎缩不全,导致内膜周期性剥脱。
然而,无论是单发还是多发,只要有症状、不孕或直径较大(≥1.0cm)的息肉均建议采取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进行治疗。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是当前临床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有效、安全方案,而且此疗法还可在术中取材进行病理活检以明确息肉的良恶性状况。此外,在临床实践中部分患者即使进行了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也有可能出现息肉发福,故还需重视术后治疗,采用孕激素口服、阴道给药等方式抑制息肉生长,避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