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学习型区域发展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人文地理学
作者: 张林
导师: 陈才
关键词: 学习,学习型区域,区域发展,机制,东北地区
文献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信息技术引起信息爆炸,导致现代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由以物质和能源技术为主要支撑的传统模式向以信息技术支撑的网络化模式转变,这种转变引起了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许多学科的共同关注,地理学也不例外。区域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区域发展是地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区域发展的内在动力,信息的零时空共享给区域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了适应这个迅速变化和不确定性的时代,如何运用信息和创造知识成为所有区域发展的关键。 本论文从综合运用经济学、社会学、经济地理学、区域科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将区域视为一个发展有机体,认为区域主体与环境之间存在强烈的互动,区域主体是区域发展的内因,环境是外因,区域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决定区域的发展方向。论文以系统阐述学习型区域形成与发展的机制为核心,包括学习型区域发展动力机制、协同机制、地域分异机制、调控机制,从企业层面、产业层面和区域层面分别研究学习型区域发展机理,探索学习本质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关系、知识生产与价值实现和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阐释学习型区域发展的内在逻辑,构建完整的学习型区域发展框架。 全文虽然由九个部分组成,但主要包含论文铺垫、理论构建、理论应用和结论四大部分。 论文铺垫部分包括引言、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为研究学习型区域发展理论进行背景分析和提供基础理论。引言部分提出了区域发展存在的四个理念问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构建出论文写作的基本逻辑框架与结构并提出了论文的研究方法。第一章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空间关系理论、发展阶段理论与发展观等方面对区域发展理论进行综述和评价,提出本论文研究的要点及价值所在。第二章则从语义学角度对学习、区域的概念、内涵及其特征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释,并从发展的角度认为学习型区域的内涵由五个方面体现:学习成为区域发展的根本途径;网络协同成为发展重要的动力;主体能动响应环境变化;知识生产具有高度根植性;以信息技术为支撑。 理论探索部分是论文的核心,主要阐述学习型区域发展机制,包括第三章到第六章的内容。第三章认为信息化、全球化和动态市场是学习型区域产生的诱导机制。信息技术使信息成为经济发展要素,传统的经济运行模式、区域经济结构正在改变,社会阶层分异、组织管理模式、劳动关系也随之改变,虚拟空间拓宽了传统的空间研究。全球化与地方化互动,既增加了区域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压力,也增加了市场拉力和扩大了学习与知识交流的渠道。作为信息和知识交换的动态市场是学习型区域形成的最直接的外部因素,创新是动态市场形成的根本动力。第四章主要从区域内部动力机制角度分析区域发展,认为,知识生产已经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变革,企业成为知识生产的主体,知识生产成为学习型企业生产的核心,知识的价值实现是学习型企业形成的必要条件。地方生产系统之间的协同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论文认为,企业间知识结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学习型区域发展理论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第一节 区域发展理论中学习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第二节 学习型区域发展理论的研究结构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逻辑结构与章节安排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学习型区域发展理论与相关研究成果的回顾与述评
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一、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二、制度经济学
三、新增长理论
四、学习型经济理论
第二节 区域发展的空间关系理论
一、均衡与非均衡增长理论
二、劳动地域分工理论与竞争理论
三、区域学习理论
第三节 区域发展阶段理论与区域发展观
一、区域发展阶段理论
二、有关区域发展观理论
第二章 学习型区域的基本概念、内涵与特征
第一节 学习与区域的基本概念
一、学习
二、区域
第二节 学习型区域的概念及其内涵
一、学习型区域的概念辨析
二、从发展角度理解学习型区域的基本内涵
第三章 学习型区域形成的宏观环境与条件
第一节 信息技术与学习型区域的形成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特征
二、区域社会文化发展的新趋势
三、区域互动空间体系的形成
第二节 全球化与学习型区域的发展
一、作为互动学习过程的全球化与地方化
二、全球化的压力与拉力
第三节 动态市场与学习型区域的出现
一、市场认识的深入
二、动态市场与学习
第四章 学习型区域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学习型企业的形成与发展
一、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
二、学习型企业概念与基本类型
三、学习型企业的知识生产
四、学习型企业知识价值的实现
第二节 区域学习型生产系统
一、区域知识生产系统
二、知识的结构性互补
三、区域知识网络
四、非贸易依赖
第五章 学习型区域的空间分异和时间演化
第一节 学习型区域的空间分异
一、学习的地域根植性
二、知识的空间分布
三、区位选择与知识的可接近性
四、知识的空间非均衡运动
第二节 学习型经济地域演化过程与基本形态
一、学习的路径依赖与锁定
二、区域发展阶段与类型
三、学习型区域发展阶段
第六章 学习型区域发展的宏观调控
第一节 学习型区域宏观调控的动因
一、知识和学习的市场失灵
二、学习的社会排斥与区域公正
三、地方化与全球化的冲突与协调
第二节 学习型区域宏观调控目的、原则与方法
一、调控目的
二、调控原则
三、调控方式
第七章 学习型区域发展理论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中的应用
第一节 苏格兰学习型区域的建设
一、苏格兰区域发展概况
二、从问题区域到学习型区域的途径与方式
三、一些启示
第二节 东北区域学习条件分析
一、自然环境条件对东北区域学习的影响
二、东北区域学习的历史回溯
三、当代东北的学习环境条件
第三节 东北区域学习能力的现状与问题
一、东北区域学习能力现状
二、东北区域学习问题所在
第四节 学习是东北区域振兴的唯一途径
一、加强制度学习
二、加强以企业为核心的学习网络建设
三、加强文化建设
四、东北区域产业战略
五、加强学习基础设施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发布时间: 2005-07-07
相关论文
- [1].我国区域发展模式的比较与评价研究[D]. 杨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
- [2].后发优势与区域发展[D]. 王必达.复旦大学2003
- [3].区域开放动力机制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 吕康银.东北师范大学2004
- [4].空间集聚与产业区位的形成:理论研究与应用分析[D]. 朱华友.东北师范大学2004
- [5].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欠发达区域发展研究[D]. 屠高.河海大学2005
- [6].学习型社会建设与教育的使命[D]. 崔国富.东北师范大学2005
- [7].城市区域协调发展研究[D]. 吴超.中山大学2005
- [8].中部区域发展战略研究[D]. 侯仁勇.武汉理工大学2005
- [9].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研究[D]. 谷国锋.东北师范大学2005
- [10].区域发展脆弱性研究与评估[D]. 张炜熙.天津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