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熔化—注射制备碳化物增强涂层组织及耐磨性能研究

等离子熔化—注射制备碳化物增强涂层组织及耐磨性能研究

论文摘要

为解决热喷涂、堆焊、熔覆等技术制备碳化物涂层中存在的涂层脱落、碳化物分解、碳化物颗粒沉底或上浮、裂纹等问题,研制开发了等离子熔化-注射技术,实现了涂层与基体冶金结合,显著地提高了涂层与基体结合强度。有效解决了涂层中碳化物颗粒沉底或上浮,碳化物颗粒分解等问题,显著提高涂层的耐磨性能。等离子熔化—注射设备造价低廉,加工效率高,技术更容易实现工业化。本文采用等离子熔化-注射技术在Q235钢表面注射WC-Co、SiC颗粒制备出成形良好、无宏观缺陷的碳化物涂层。采用SEM、TEM、XRD及EDS对涂层组织结构及成分进行了分析。采用摩擦磨损实验机测量了涂层干滑动摩擦磨损性能。组织分析结果表明,熔化-注射WC-Co涂层由WC、M6C(Fe3W3C、Co3W3C)、Fe和W2C等相组成。熔化-注射2030μmWC-Co涂层顶部由原始WC颗粒、棒状和十字花状的Fe3W3C、板条状铁基共晶组织和灰色铁基组织构成;中部棒状和十字花状组织比较粗大,灰色铁基共晶组织明显多于涂层顶部;底部棒状及十字花状组织比中部稍多,尺寸较小。熔化-注射200300μmWC-Co涂层顶部WC基本保持原始形貌,颗粒边缘Fe3W3C形成长竿状的“触角”,远离WC的显微组织为网状碳化物和铁基相;涂层中部和底部均由网状碳化物和铁基相组成。熔化-注射200300μmSiC涂层中形成Fe、SiC、石墨等相。在涂层表面,注入的SiC颗粒“镶嵌”在基体中,涂层内部组织由石墨、铁素体、珠光体组成。熔化-注射80120μmSiC时,涂层中除有Fe、Fe3C外,还出现了珠光体和非平衡相。基体预热200℃制备的2030μmWC-Co涂层,顶部组织包括鱼骨状共晶组织、灰色铁基组织及鱼骨状组织周围的黑带;中部析出比较粗大碳化物,呈白色树枝状;底部由未分解的块状WC、十字花状碳化物及鱼骨状共晶组织构成。熔化-注射2030μmWC-Co、200300μm和80120μmSiC涂层组织分布均匀,避免了由于碳化物颗粒与基体密度差引起的颗粒沉底和上浮。采用相同工艺制备200300μmWC-Co涂层中WC-Co分布在涂层的顶部,没有沉底。2030μmWC颗粒注入到熔池中需要克服的临界速度为0.20m/s、实际注入速度为2.6m/s。200300μmWC-Co颗粒所需临界速度为0.063m/s。实际注入速度为0.7m/s。基体表面预涂Ni基自熔合金后,改善WC颗粒与液态基体润湿性,200300μmWC-Co颗粒所需临界速度转变为零,颗粒在熔池中运行初始速度为0.07m/s,200300μmWC-Co在整个涂层中分布均匀。随着颗粒粒度增加,涂层中的颗粒分解程度降低,大颗粒200300μmWC-Co和200300μmSiC颗粒分解程度均低于小颗粒2030μmWC-Co、80120μmSiC。基体温度提高,由于熔池加深及凝固时间变长,涂层中WC-Co颗粒分解和下沉倾向增加。等离子熔化—注射碳化物涂层磨损机理主要是磨粒磨损,涂层耐磨性有明显提高。注入大颗粒的碳化物涂层中保留大量的原始碳化物,耐磨性能明显高于注入小颗粒碳化物涂层的耐磨性能。干滑动摩擦磨损条件下,等离子熔化-注射200300μmWC-Co涂层的耐磨性大约为Q235钢的87倍;2030μmWC-Co涂层的耐磨性为Q235钢的14倍;200300μmSiC颗粒涂层耐磨性为Q235钢的48倍,80120μmSiC颗粒涂层的耐磨性为Q235钢的4倍。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目的意义
  • 1.1.1 课题来源
  •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
  • 1.2.1 碳化物涂层制备技术研究现状
  • 1.2.2 碳化物涂层材料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实验设备材料及研究方法
  • 2.1 实验设备
  • 2.1.1 等离子电源控制和陶瓷颗粒注射装置
  • 2.1.2 等离子熔-注枪
  • 2.1.3 等离子熔-注枪嘴设计
  • 2.1.4 等离子熔-注枪同心度
  • 2.2 实验材料
  • 2.2.1 基体材料
  • 2.2.2 注射材料
  • 2.3 组织分析及耐磨性能分析
  • 2.3.1 组织分析
  • 2.3.2 耐磨性能分析
  • 2.4 注入颗粒速度的测量
  • 第3章 等离子熔化-注射WC 涂层组织及颗粒分布
  • 3.1 等离子熔化-注射WC-Co 涂层宏观形貌及相分析
  • 3.2 等离子熔化-注射20~30μm WC-Co 涂层显微组织
  • 3.2.1 等离子熔化—注射WC-Co 涂层顶部显微组织
  • 3.2.2 等离子熔化—注射WC-Co 涂层中部显微组织
  • 3.2.3 等离子熔化—注射WC-Co 涂层底部显微组织
  • 3.2.4 熔合区及扩散区
  • 3.2.5 热影响区
  • 3.3 等离子熔化-注射200~300μm WC-Co 涂层显微组织
  • 3.3.1 涂层上部显微组织
  • 3.3.2 涂层中部显微组织
  • 3.3.3 涂层底部显微组织
  • 3.3.4 熔合区、过热区组织
  • 3.4 等离子熔化-注射过程中WC-Co 颗粒的分解行为
  • 3.4.1 基体温度对WC 颗粒分解行为影响
  • 3.4.2 WC-Co 颗粒粒度对颗粒分解行为的影响
  • 3.5 WC-Co 颗粒的分布
  • 3.5.1 等离子熔化-注射WC-Co 涂层中碳化物颗粒分布模型
  • 3.5.2 颗粒尺寸对涂层中颗粒分布的影响
  • 3.5.3 基体温度对涂层中颗粒分布的影响
  • 3.5.4 合金元素(Ni)对涂层中颗粒分布的影响
  • 3.5.5 等离子熔化-注射熔池熔体流动对涂层中颗粒分布的影响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等离子熔化-注射SiC 涂层组织及颗粒分布
  • 4.1 等离子熔化-注射SiC 颗粒涂层宏观形貌及相分析
  • 4.2 等离子熔化-注射SiC 涂层显微组织
  • 4.2.1 等离子熔化-注射200~300μm SiC 颗粒涂层组织
  • 4.2.2 等离子熔化-注射80~120μm SiC 颗粒涂层组织
  • 4.3 等离子熔化—注射涂层中SiC 颗粒分布与分解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等离子熔化-注射碳化物涂层耐磨性
  • 5.1 等离子熔化-注射WC 涂层的耐磨性及磨损机理分析
  • 5.1.1 等离子熔化-注射WC-Co 涂层的硬度
  • 5.1.2 等离子熔化-注射WC-Co 涂层的耐磨性能
  • 5.1.3 涂层磨损机理
  • 5.2 等离子熔化-注射SiC 颗粒涂层的耐磨性能
  • 5.2.1 等离子熔化-注射SiC 颗粒涂层显微硬度分析
  • 5.2.2 等离子熔化-注射SiC 涂层耐磨性能
  • 5.2.3 等离子熔化-注射SiC 颗粒涂层磨损机理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等离子熔化—注射制备碳化物增强涂层组织及耐磨性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