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集聚下的安徽承接产业转移与开发区建设

基于产业集聚下的安徽承接产业转移与开发区建设

论文摘要

当前,中部地区正处在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梯度推进、产业转移由沿海向内地延伸的重要机遇期,中部六省都在思考如何奋起争夺这一轮转移。毕竟,产业转移不是平均分配,也非一厢情愿。实践表明:随着产业转移的不断推进,争夺产业转移的重担已经不可避免地落在了开发区的肩上。为此,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基地,我省开发区如何将自身的优势,譬如优越的区位、市场、科教、产业基础、招商环境等配套条件充分发扬;同时,有效地改进自身的劣势,有如综合实力还是较弱、产业集聚的发展缓慢、盲目堆砌的现象尚存,资本存量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如今,我省开发区的自身劣势已经成为本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以及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障碍。这些问题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得到很好地解决,我省开发区在中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中将会丧失许多发展机遇。为此,我省开发区一定要做好相关的产业规划与定位,加快培育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地方特色的产业集聚,进而通过产业集聚来更好地推动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步伐,实现地区经济的稳定增长。基于此,本文主要分六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一章是本文的前言部分。主要阐述了选题背景、研究意义、总体思路以及论文的不足之处,然后回顾了关于产业转移、产业集聚以及开发区的已有研究成果。第二章是本文的对比分析部分。首先论述了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趋势、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特点以及安徽产业集聚的现状。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安徽承接产业转移在集聚效应下的动力,提出了要将依托开发区、发展其产业集聚作为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选择。第三章是本文的实证分析部分。构建衡量产业集聚的静态和动态指标,对安徽和长三角地区39个行业代码为两位数的工业门类的产业的空间集聚程度进行测定。然后,根据计算结果分别对安徽和长三角地区各个产业的集聚发展阶段进行归类,并以此为依据,得出安徽的可承接产业。最后,结合安徽各地产业集聚现状得出可承接产业在各地的可能分布。第四章是本文的定性分析部分。在SWOT分析框架下,针对我省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劣势、机会以及威胁进行了逐一探讨。第五章是政策建议的部分。在二三四部分分析的基础上,并针对我省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设我省开发区成为承接产业转移基地的政策建议。第六章是对全文进行的总结。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文献综述
  • 1.3 研究的思路及主要内容
  • 1.4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二章 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特点与产业集聚的现状
  • 2.1 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趋势与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特点
  • 2.1.1 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趋势
  • 2.1.2 我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特点
  • 2.2 我省产业集聚的现状
  • 2.3 我省承接产业转移在集聚效应下的动力
  • 2.4 依托开发区,发展其产业集聚是我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选择
  • 第三章 产业集聚下安徽承接产业转移定位的实证研究——基于安徽和长三角的数据
  • 3.1 测量产业集聚的指标选取
  • 3.1.1 区位商法
  • 3.1.2 产业动态集聚指数
  • 3.2 数据来源及其他说明
  • 3.3 由测量结果得出安徽可承接的产业
  • 3.4 结合安徽各地产业集聚的现状得出可承接产业在各地的可能分布
  • 第四章 我省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的SWOT分析
  • 4.1 优势非常明显
  • 4.2 劣势比较突出
  • 4.3 机会十分宝贵
  • 4.4 威胁必须重视
  • 第五章 对于建设我省开发区成为承接产业转移基地的政策建议
  • 5.1 各地开发区需要主动发挥比较优势,大力支持技术创新
  • 5.2 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努力促成我省开发区发展产业集聚政策的出台与完善
  • 5.3 借鉴并创新各种开发模式,或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与发达地区省份共建开发区
  • 5.4 积极探索产业转移与污染转移的协调途径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湖北省旅游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J]. 财富生活 2019(18)
    • [2].对外贸易与江苏省电子产业集聚研究[J].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学术研究 2011(01)
    • [3].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如何良性互动[J]. 人民论坛 2014(34)
    • [4].政府在产业集聚中的角色转换[J].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2008(01)
    • [5].产业集聚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机理研究[J]. 时代金融 2015(27)
    • [6].产业集聚对农村居民收入影响问题研究[J]. 农业经济 2019(03)
    • [7].我国产业集聚升级路径及政府作用分析[J]. 学术论坛 2012(05)
    • [8].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1(12)
    • [9].物流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 财经界(学术版) 2015(27)
    • [10].产业集聚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0(11)
    • [11].复合指标区位商方法的可行性分析[J].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08(19)
    • [12].产业集聚成因与发展理论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10)
    • [13].浅谈如何通过加快产业集聚促进经济发展——以辽宁省调兵山市为例[J]. 赤子(上中旬) 2015(21)
    • [14].产业集聚中的地方政府行为——以江苏连云港为例[J]. 北方经济 2009(18)
    • [15].产业集聚视角下湖北省物流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SWOT分析[J]. 物流技术 2015(14)
    • [16].产业集聚与地区专业化指标综述[J]. 东方企业文化 2012(21)
    • [17].产业集聚能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J]. 经济师 2009(04)
    • [18].产业集聚策动性机理:企业家创业的视角[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8(06)
    • [19].产业集聚视角下临空经济产业选择研究[J]. 商业时代 2014(33)
    • [20].河南省产业集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5(01)
    • [21].产业集聚视角下河北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对策研究[J]. 商业时代 2011(31)
    • [22].产业集聚趋势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对策研究[J]. 商业经济 2018(01)
    • [23].我国旅游产业集群及其竞争力研究[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8)
    • [24].产业集群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分析[J]. 中国集体经济 2009(15)
    • [25].内蒙古产业集聚分析与优势产业发展[J]. 网络财富 2009(17)
    • [26].产业集聚的基本特征初探[J].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08(04)
    • [27].产业集聚与城市化良性互动发展研究[J]. 商业时代 2008(22)
    • [28].产业集聚、知识溢出与技术学习成本间关系的实证研究[J]. 技术经济 2016(10)
    • [29].集聚效应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J]. 知识经济 2015(22)
    • [30].产业集聚态势下地方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研究[J]. 长江丛刊 2016(17)

    标签:;  ;  ;  ;  ;  

    基于产业集聚下的安徽承接产业转移与开发区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