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转喻的认知语用分析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英语语言文学
作者: 王笑菊
导师: 张春隆
关键词: 转喻,认知,语用
文献来源: 黑龙江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使转喻不再仅仅被看作是特殊的修辞现象,而认为是人们一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是用突显的、重要的部分代替整体或其他部分,或用具有完形感知的整体代替部分的认知过程。本文主要从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两个方面对转喻进行分析,充分证明了转喻是一种认知过程,同时还探讨了转喻在日常言语中的认知语用理据及其语用功能。在认知方面,借助心理学的激活扩散模型以及Lakoff的理想化认知模型分析转喻的认知模式,指出“认知框架”和“突显性”是转喻发生的两个决定性因素。在语用分析方面,从转喻的语用类型入手,结合语用学理论,如言语行为理论、格赖斯理论和关联理论,探讨转喻在语用推理中的作用。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1章 转喻研究概述
1.1 转喻研究的历史、现状
1.2 今后的研究方向
1.3 本文的研究目标和理论基础
第2章 转喻的本质
2.1 转喻的概念
2.1.1 转喻的界定
2.1.2 转喻的定义
2.2 转喻与隐喻的关系
2.2.1 如何区别转喻与隐喻
2.2.2 转喻和隐喻的相互作用
2.3 转喻的分类
2.3.1 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转喻
2.3.2 整体的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转喻
2.4 转喻的运作机制
第3章 转喻的认知分析
3.1 概念转喻
3.2 转喻是一个认知过程的结果
3.2.1 激活扩散模型
3.2.2 认知框架
3.2.3 突显性
3.3 转喻与理想化认知模型
第4章 转喻的语用分析
4.1 转喻的语用分类
4.2 言语行为转喻
4.3 转喻与关联理论
4.3.1 最佳关联性与语境因素是转喻理解的关键
4.3.2 强隐含与弱隐含对转喻理解的作用
第5章 转喻理论的实践分析
5.1 同义反复的转喻理解
5.2 委婉语的转喻理解
第6章 转喻理论的应用
6.1 在词典编纂中的应用
6.2 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独创性声明
发布时间: 2005-09-23
参考文献
- [1].体验认知语用观下的对外汉语社会采访教学模式应用分析[D]. 张译文.山东师范大学2018
- [2].调侃的认知语用研究[D]. 涂天煦.四川外国语大学2018
- [3].庭审互动中预设现象的认知语用阐释[D]. 秦明.华中师范大学2009
- [4].社会—认知语用视角下的误解根源探究[D]. 卢辉.北京林业大学2016
- [5].话语标记语的认知语用功能研究[D]. 王淑芳.东北林业大学2011
- [6].交际中预设的认知语用阐释[D]. 穆增珍.西南大学2006
- [7].汉语歇后语的认知语用研究[D]. 蒋向勇.湖南师范大学2006
- [8].幽默交通警示语的认知语用分析[D]. 王璐.中南民族大学2012
- [9].仿拟的认知语用阐释[D]. 盛艳华.西北师范大学2012
- [10].人物歇后语的认知语用解析[D]. 宋佳.四川外语学院2011
相关论文
- [1].《庄子》隐喻、转喻造词的认知分析[D]. 许芃.山东大学2005
- [2].语篇连贯的转喻视角研究[D]. 洪振斌.曲阜师范大学2006
- [3].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比较[D]. 赵春能.河北师范大学2006
- [4].转喻的认知研究[D]. 曹师一.湘潭大学2006
- [5].关联理论对汉语转喻的阐释[D]. 李芝.湖南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