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我国当前经济飞速发展、人口增加,城市化加剧等因素带来了城市交通的巨大压力,私人交通与公共交通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客运交通面临挑战。地铁以其自身的优势作为解决城市交通的有力手段正开始发挥着其巨大潜力,发展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立体化公共交通新体系,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必由之路。我国地铁刚起步,国外有许多成功经验值得研究和借鉴,我们有条件把地铁站前詹性地建设得更好。地铁交通要形成覆盖面,就必需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良好的衔接界面。提高地铁的换乘意识和设施条件,使之更有效地连接城市交通和物业空间,促进地区的发展,逐步实现城市立体化,这是地铁站综合体建设的基本思路。地铁站综合体主要是实现交通体系的转换和物业(商业)空间的整合,本论文针对这一点尝试提出了地铁站综合体“媒介”空间的概念,其含义包括:一、“媒介”空间作为地铁站综合体内各功能空间交接处的“介质”,应该包括地铁与城市交通系统的转换空间,地铁与城市物业(以商业为主)的整合空间,以及地铁站内部站厅与站台、站台与车厢之间的过渡空间;二、“媒介”空间除了承担“介质”功能外,还应具有“媒”的催化作用。即通过把地铁站综合体的转换空间结合城市功能特征来设计,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活化城市空间,带动商业性消费,使地铁成为城市发展的触媒。本文通过实例研究地铁功能与其他功能之间的空间衔接特点,在分析和归纳的基础上提出了地铁站综合体“媒介”空间的设计策略,并指出地铁站综合体应作为触媒催化周边地区综合发展。其目的在于为今后地铁站综合体的设计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并作为后续研究的参考。同时对于不久将来长沙地铁建设工作也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 章 绪论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1 研究背景1.1.2 相关研究1.1.3 研究意义1.2 研究的展开1.2.1 地铁站综合体及其“媒介”空间的相关概念1.2.2 理论基础1.2.3 研究的方法1.2.4 研究的对象和范围1.2.5 论文框架第2 章 地铁与城市交通系统间转换的“媒介”空间研究2.1 地铁站综合体的出入口形态2.1.1 出入口的功能2.1.2 出入口的空间组织2.1.3 出入口的外观设计2.2 地铁与城市步行系统的衔接2.2.1 综合体与步行系统的接口模式2.2.2 立体步行系统设计中的相关问题2.3 地铁与城市车行系统的转换2.3.1 地铁与城市公交的转换2.3.2 地铁与对外交通之间的转换2.3.3 地铁与小汽车的换乘2.3.4 地铁与自行车的换乘2.4 本章小结第3 章 地铁与商业空间整合的“媒介”空间研究3.1 商业空间与地铁结合的相关问题3.1.1 香港模式的启示3.1.2 地铁的商业价值3.2 地铁地面商业3.3 地铁地下商业3.3.1 地下商业空间分类3.3.2 地铁地下商业空间平面布局形态3.4 地铁与商业整合的模式3.4.1 地铁与商业的物业开发模式3.4.2 地铁与商业的空间整合模式3.5 本章小结第4 章 地铁站综合体“媒介”空间的设计策略4.1 地铁站空间的可识别性设计4.1.1 地下空间的方向感4.1.2 可识别性设计分析4.2 无障碍与安全保障系统4.2.1 无障碍系统4.2.2 安全保障系统4.3 地铁站综合体空间设计新概念4.4 本章小结第5 章 地铁成为触媒推动地区发展5.1 地铁的综合开发5.1.1 地铁与城市触媒5.1.2 我国地铁在城市综合开发方面的问题5.1.3 地铁站周围综合开发的模式和方向5.1.4 地铁站综合体的联合开发5.2 实例研究5.2.1 广州地铁1 号线火车东站5.2.2 慕尼黑中心区复兴结论参考文献附录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地铁站综合体论文; 媒介空间论文; 地铁与城市交通转换论文; 地铁与商业整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