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不同形态有机锡化合物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分析化学
作者: 张朝红
导师: 臧树良
关键词: 牛血清白蛋白,人血清白蛋白,脱氧核糖核酸,丁基锡,苯基锡,不同形态,相互作用
文献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近年的研究表明,环境中的许多化学物质,包括天然的和合成的,都具有干扰内分泌系统的作用,这些物质被称为内分泌干扰物质,包括有机锡化合物在内,目前已发现了至少有近百种这样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会影响生物最基本的生殖功能,干扰荷尔蒙分子,造成生物生长和遗传方面的不良后果。这个方面的研究是目前国际环境科学领域的一个热点。有机锡化合物(如三丁基锡(TBT)和三苯基锡(TPT)等)由于具有良好的杀菌灭藻以及防止牡蛎等海洋生物附着于船体的功能,是船体防污涂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有机锡化合物在防污的同时,对海洋鱼类、甲壳类动物、软体动物和海洋藻类等生物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海洋生物对有机锡化合物有很强的富集能力,富集倍数大约在5000-10000倍之间。因此,在浓度很低的情况下就能引起上述海洋生物累积性中毒或引起可怕的生殖逆向性变化。另外,海洋生物对有机锡化合物这种很强的富集能力,可使有机锡化合物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间接地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危害。关于有机锡化合物对人类、野生动物和海洋生物的影响研究越来越强烈地表明禁止和限制在船体防污涂料中使用有机锡化合物的重要性。 迄今为止,国内外有关海洋环境中有机锡化合物影响的研究基本上局限于个体和种群水平,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各种生物的急慢性毒性试验。对于有机锡化合物的入海过程、入海后的存在形态以及海洋中有机锡化合物的富集、转移、沉积和降解等的全过程,特别是有机锡化合物降解过程中和降解后的毒性还缺乏系统和完整的研究。有关有机锡化合物在分子水平的致毒机理及生物体对有机锡化合物解毒机制方面的研究还很肤浅,多数仅限于初步研究和猜测阶段。 我国关于有机锡化合物对海洋环境影响的研究还刚刚起步,与国际水平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据有关方面专家估计,今后有关有机锡化合物研究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结合遗传学、生理学、细胞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亚致死浓度下的有机锡化合物对海洋生物生活过程及各种生理功能长期的影响。
论文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锡元素的介绍
1-2.有机锡化合物的应用
1-3.有机锡化合物的毒性
1-4.有机锡化合物的分布及污染
1-5.国内外有机锡化合物的研究现状
1-6.有机锡化合物研究的局限性
1-7.生物分子的介绍
1-8.研究方法的介绍
1-9.本工作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丁基锡(Butultin)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相互作用的研究
2-1.引言
2-2.实验部分
2-2-1.仪器与试剂
2-2-2.实验方法
1.紫外(UV)光谱的测定
2.荧光(FL)光谱的测定
3.圆二色(CD)光谱的测定
2-3.结果与讨论
2-3-1.紫外(UV)光谱
1.丁基锡化合物与BSA相互作用的UV光谱
2.浓度对UV光谱的影响
3.酸度对UV光谱的影响
4.醇水比对UV光谱的影响
5.梯度稀释比对UV光谱的影响
6.离子强度对UV光谱的影响
2-3-2.荧光(FL)光谱
1.丁基锡化合物与BSA相互作用的FL光谱
2.浓度对FL光谱的影响
3.酸度对FL光谱的影响
2-3-3.圆二色(CD)光谱
1.丁基锡化合物与BSA相互作用的CD光谱
2.浓度对CD光谱的影响
3.酸度对CD光谱的影响
4.离子强度对CD光谱的影响
2-4.结论
2-5.参考文献
第三章 苯基锡(Phenyltin)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 BSA)相互作用的研究
3-1.引言
3-2.实验部分
3-2-1.仪器与试剂
3-2-2.实验方法
1.紫外(UV)光谱的测定
2.荧光(FL)光谱的测定
3.圆二色(CD)光谱的测定
3-3.结果与讨论
3-3-1.紫外(UV)光谱
1.苯基锡化合物与BSA相互作用的UV光谱
2.浓度对UV光谱的影响
3.酸度对UV光谱的影响
4.醇水比对UV光谱的影响
5.梯度稀释比对UV光谱的影响
6.离子强度对UV光谱的影响
3-3-2.荧光(FL)光谱
1.苯基锡化合物与BSA相互作用的FL光谱
2.浓度对FL光谱的影响
3.酸度对FL光谱的影响
3-3-3.圆二色(CD)光谱
1.苯基锡化合物与BSA的相互作用的CD光谱
2.浓度对CD光谱的影响
3.酸度对CD光谱的影响
4.离子强度对CD光谱的影响
3-4.丁基锡化合物和苯基锡化合物与BSA相互作用的比较
3-5.结论
3-6.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丁基锡(Butyltin)化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 HSA)相互作用的研究
4-1.引言
4-2.实验部分
4-2-1.仪器与试剂
4-2-2.实验方法
1.紫外(UV)光谱的测定
2.荧光(FL)光谱的测定
3.圆二色(CD)光谱的测定
4-3.结果与讨论
4-3-1.紫外(UV)光谱
1.丁基锡化合物与HSA相互作用的UV光谱
2.浓度对UV光谱的影响
3.酸度对UV光谱的影响
4.醇水比对UV光谱的影响
5.梯度稀释比对UV光谱的影响
6.离子强度对UV光谱的影响
4-3-2.荧光(FL)光谱
1.丁基锡化合物与HSA的相互作用的FL光谱
2.浓度对FL光谱的影响
3.酸度对FL光谱的影响
4-3-3.圆二色(CD)光谱
1.丁基锡化合物与HSA相互作用的CD光谱
2.浓度对CD光谱的影响
3.酸度对CD光谱的影响
4.离子强度对CD光谱的影响
4-4.结论
4-5.参考文献
第五章 苯基锡(Phenyltin)化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 HSA)相互作用的研究
5-1.引言
5-2.实验部分
5-2-1.仪器与试剂
5-2-2.实验方法
1.紫外(UV)光谱的测定
2.荧光(FL)光谱的测定
3.圆二色(CD)光谱的测定
5-3.结果与讨论
5-3-1.紫外(UV)光谱
1.苯基锡化合物与HSA相互作用的UV光谱
2.浓度对UV光谱的影响
3.酸度对UV光谱的影响
4.醇水比对UV光谱的影响
5.梯度稀释比对UV光谱的影响
6.离子强度对UV光谱的影响
5-3-2.荧光(FL)光谱
1.苯基锡化合物与HSA的相互作用的FL光谱
2.浓度对FL光谱的影响
3.酸度对FL光谱的影响
5-3-3.圆二色(CD)光谱
1.苯基锡化合物与HSA相互作用的CD光谱
2.浓度对CD光谱的影响
3.酸度对CD光谱的影响
4.离子强度对CD光谱的影响
5-4.丁基锡化合物和苯基锡化合物与HSA相互作用的比较
5-5.结论
5-6.参考文献
第六章 丁基锡(Butyltin)化合物与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6-1.引言
6-2.实验部分
6-2-1.仪器与试剂
6-2-2.实验方法
1.紫外(UV)光谱的测定
2.荧光(FL)光谱的测定
6-3.结果与讨论
6-3-1.紫外(UV)光谱
1.丁基锡化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的UV光谱
2.时间对UV光谱的影响
3.浓度对UV光谱的影响
4.酸度对UV光谱的影响
5.醇水比对UV光谱的影响
6.梯度稀释比对UV光谱的影响
7.离子强度对UV光谱的影响
8.磷酸根离子浓度对UV光谱的影响
6-3-2.荧光(FL)光谱
1.丁基锡化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的FL光谱
2.浓度对FL光谱的影响
3.磷酸根离子浓度对FL光谱的影响
4.离子强度对FL光谱的影响
5.酸度对FL光谱的影响
6-4.结论
6-5.参考文献
第七章 苯基锡(Phenyltin)化合物与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7-1.引言
7-2.实验部分
7-2-1.仪器与试剂
7-2-2.实验方法
1.紫外(UV)光谱的测定
2.荧光(FL)光谱的测定
7-3.结果与讨论
7-3-1.紫外(UV)光谱
1.苯基锡化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UV光谱
2.时间对UV光谱的影响
3.浓度对UV光谱的影响
4.酸度对UV光谱的影响
5.醇水比对UV光谱的影响
6.梯度稀释比对UV光谱的影响
7.离子强度对UV光谱的影响
8.磷酸根离子浓度对UV光谱的影响
7-3-2.荧光(FL)光谱
1.苯基锡化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的FL光谱
2.浓度对FL光谱的影响
3.磷酸根离子浓度对FL光谱的影响
4.离子强度对FL光谱的影响
5.酸度对FL光谱的影响
7-4.丁基锡化合物和苯基锡化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比较
7-5.结论
7-6.参考文献
第八章 总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07-18
参考文献
- [1].含硅有机锡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和生物活性[D]. 林森.南京理工大学2005
- [2].有机锡化合物的性能及提取测定的研究[D]. 王秀嫔.吉林大学2008
- [3].含硅有机锡化合物的合成、结构、生物活性和催化活性研究[D]. 何小立.南京理工大学2009
- [4].含N有机配体与有机锡化合物的配位自组装、晶体结构、性质研究及电化学的初探[D]. 梁景文.东北师范大学2017
- [5].食品中不同形态的有机锡化合物同时分析新方法研究[D]. 柳英霞.南昌大学2015
- [6].含杂原子羧酸及杂环硫醇配位的有机锡化合物的合成及结构研究[D]. 张军红.中国海洋大学2011
- [7].海洋环境中有机锡的形态分析及其代谢降解研究[D]. 于振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
- [8].[Z]—1—[2—(三苄基锡基)乙烯基]碳环醇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体外抗癌活性初步研究[D]. 任玉杰.大连理工大学2003
相关论文
- [1].海洋环境中有机锡的形态分析及其代谢降解研究[D]. 于振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
- [2].中国沿海海产腹足类性畸变及有机锡污染的生物监测[D]. 施华宏.暨南大学2003
- [3].有机锡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其在中国部分水环境中的暴露水平和风险评价[D]. 高俊敏.重庆大学2004
- [4].有机锡化合物和烟碱类杀虫剂对牙鲆鱼鳃细胞株(系)的毒性效应与机理研究[D]. 宿烽.中国海洋大学2005
- [5].几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青岛近海常见海洋动物的毒性效应[D]. 朱丽岩.中国海洋大学2005
- [6].有机锡氧簇合物的合成及其应用[D]. 彭志鸿.湖南大学2006
- [7].含硅有机锡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和生物活性[D]. 林森.南京理工大学2005
- [8].铜(Ⅱ)镉(Ⅱ)、几种小分子同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D]. 梁彦秋.华东师范大学2007
- [9].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内分泌干扰作用及藻毒素进化关系研究[D]. 司纪亮.山东大学2007
- [10].有机锡化合物的性能及提取测定的研究[D]. 王秀嫔.吉林大学2008
标签:牛血清白蛋白论文; 人血清白蛋白论文; 脱氧核糖核酸论文; 丁基锡论文; 苯基锡论文; 不同形态论文; 相互作用论文;